第458章 涼州亂(六)

金城郡,始於西漢昭帝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

所轄之地包括了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部分,最初,其治下統領有九個縣城。

隨着時間的推移,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金城郡被併入隴西。

不過,在明帝時,又重新恢復了金城郡的設置,下轄允吾、金城、允街、枝陽、浩門、令居和榆中七縣之地。金城郡的治所,依然是允吾縣。一直到建安末年,才把治所改爲榆中縣。所以說,韓遂進駐榆中,屯兵牧苑,說他是犯境,並沒有錯,因爲牧苑是在漢陽郡;可說他沒有犯境,也不算過分。牧苑雖是漢陽郡的領地,但是從邊章之亂以後,很難說的清楚,反正無人真正接手牧苑。

建安九年三月,曹艹對鄴城發動了總攻。

與此同時,劉備在南陽郡開始動作,偷襲安衆縣之後,又設計伏殺南陽郡太守張繡。

張繡一死,南陽大亂。

關平和陳到各領一支兵馬,趁機奪取了涅陽和棘陽兩地。

就在劉備準備攻取宛城的時候,賈詡搶先一步,命蕩寇校尉,中郎將李典率部抵達宛城,並在夕陽聚,與賈詡聯手夾擊,一舉擊潰陳到和關平,奪回了棘陽。

隨後,夏侯惇率部進駐宛城。

李典樂進則分守湖陽、棘陽兩地,呈掎角之勢,抵住了劉備的攻擊。

張繡之子張泉,固守穰城不出。使得劉備也無可奈何,只好暫時收回兵馬……可即便如此,安衆涅陽兩縣丟失,也預示曹劉兩家的衝突,一觸即發。

韓遂在允吾郡廨,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馬騰,突然來訪,令韓遂多多少少,感到猝不及防。

“文約,你我相知,有多久了?”

在大廳裡,馬騰喝了一口酒,突然發出感慨。

韓遂想了想,“自中平二年相知,已近二十載。”

“二十載?”

馬騰啞然而笑,“這時間過的可真快啊……想當年,我不過一介小卒,而今卻已兩鬢斑白。文約,這二十年,你我有合作,也有過不愉快,但都不重要。你我聯手,雄霸涼州半壁,就算是那韋端老兒,也奈何不得你我,算得上榮辱與共。”

韓遂道:“正是。”

他不清楚,馬騰爲何突然來金城。

不過他也相信,馬騰過來,絕不是爲了和他緬懷過去,暢談友情。

只是馬騰不說破,他也不會率先提出來。只是迎合這馬騰,不時點頭表示贊同。

“人道是,大丈夫生於世上,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業。

而今,正是我輩施展拳腳,大展宏圖的時候,我欲請文約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肉戲來了!

韓遂坐直了身子,看着馬騰道:“不知壽成,欲取何等功業?”

“涼州雖好,不免苦寒。

你我雖坐擁半壁涼州,可終究難以成就大事。而今,中原混戰,曹艹被困河北,難以抽身。而河東戰事熾烈,關中兵力空虛……古人言,得關中者得天下,某不欲去天下,卻不願關中受戰火波及。我請文約聯手,共謀關中,不知可否?”

馬騰開門見山,直接說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這也使得韓遂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如何應對……“壽成,欲爲關中王乎?”

“哈哈哈!”

馬騰笑了,連連搖頭,“關中王誰來做,都不重要。若文約欲做這關中王,我亦支持。

不過,我已誠心待文約,文約卻欺我。”

韓遂一怔,露出惶恐之色,“兄長,此話從何說起?”

“我在武威,已蓄勢待發,攻取河西。

我請文約爲我牽制漢陽楊義山,可是文約你……我今曰來,其實就是想告訴文約,你我休慼與共,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若文約你有什麼要求,但說無妨。爲兄只要能做到,就絕不會推拒。至於將來,你若想坐鎮關中,我就留在涼州。

你要是想得涼州,我就去關中……你我相識二十載,事無不可言,你以爲如何?”

韓遂,沉默了!

馬騰開門見山,直抒胸懷,令他有些感動。

說他沒野心?

那是胡說八道……到了他們這種地位,若說沒有野心,那絕對不可能。只不過,韓遂表現的沒有馬騰那麼強勢,多年來兩人合作,他一直處在一個輔佐位置。

關中?

韓遂不是不想要!

但他很清楚,他不能要……“兄長,你爲槐裡侯,又是朝廷欽命前將軍,督撫涼州,理所當然。

可是,燒當老王與我交情甚厚,今被困於龍耆城以西,生活曰漸艱苦,曾多次與我請求,希望兄長能開放木乘谷……今弟厚顏懇請,不知兄長能答應嗎?”

這龍耆城,就在今青海省的海晏縣。

燒當,是生活在河湟地區的一個羌族部落。燒當老王因不服唐蹄的統治,數次抗爭無果後,率部離開西涼,進入河湟落腳。不過當時的青海,比涼州還要貧瘠苦寒。在那樣的環境裡,燒當羌靠着韓遂的資助,纔算是勉強的生存下來……龍耆城,原本是西部都尉的治所。

但從邊章之亂後,這裡已不受控制……所以王猛爲西部都尉,卻只能落腳隴西。

如今鎮守龍耆城的,便是龐德龐令明。

韓遂這一番話,聽上去好像只是爲燒當羌求情,可實際上包涵了兩個意思。

這第一點,你馬騰是槐裡侯,是前將軍。

似你這樣的身份,理應坐鎮關中。所以你要做關中王,我支持,絕不會反對。

而這第二點,則是韓遂的要求。

馬騰借羌人而雄霸西涼,發展到如今的地步。整體而言,涼州羌人大都服從於羌王指派,所以馬騰可以調動大批人馬。但如果燒當羌從河湟殺出,必然不會臣服唐蹄,或者說,不會臣服馬騰。燒當羌崛起的話,也就代表着唐蹄羌沒落。

馬騰和唐蹄關係好;韓遂和燒當老王,更好!

那豈不是就是說,你馬騰做關中王,就去關中好了,把涼州給我讓出來,我來統治。

這古人說話,總是喜歡拐彎抹角。

韓遂在話語中,表達了他想要佔居涼州的意圖。

馬騰連連點頭,“賢弟說的不錯。”

之前,他稱呼韓遂‘文約’,可是如今,已改稱賢弟,已表示兩人關係的親密。

“令明少不更事,我倒是疏忽了!

那孩子凡事都喜歡認真,所以嘛……不過賢弟放心,我已命令明返回武威,出鎮宣威縣。從今以後,龍耆城就交由賢弟掌控,木乘谷從此就對燒當羌開放。”

韓遂聞聽,心中大喜。

他原本是抱着試探的想法,不成想馬騰立刻答應。

龍耆城,原本是武威所治。馬騰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告訴韓遂,我願意交出涼州。

這樣更好,至少我們達成了一致。

韓遂心裡高興,立刻命人擺酒宴,款待馬騰。

兩人推杯換盞,喝得很開心。天黑後,韓遂留馬騰在郡廨休息,卻被馬騰拒絕。

他帶着兵馬,駐紮城外,還是回兵營的好。

韓遂一聽,也就更放心了。

又拉着馬騰說了一陣子的話,才客客氣氣的,把馬騰送出府邸。馬騰走後,韓遂長出一口氣。這心裡有說不出的痛快……等馬騰走了,他就能獨霸涼州……嘿嘿,關中王?

老子纔不稀罕。

我只要能做好我的涼州王,就足夠了!

王對王,咱誰也不見得比誰低一等。雖說關中富庶,涼州苦寒……但掌控了涼州,就等於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商路。其財富未必就少。而關中連年征戰,頗爲破敗。到時候少不得要花費心思整治,而且還要面對這曹艹從關外的反撲。

思來想去,還是涼州好……“丈人,這件事,我總覺得有些古怪。”

“哦?”

“馬騰可不是這麼大方的人,就這麼輕輕鬆鬆,願意讓出涼州?”

韓遂聞聽笑了,“彥明不必擔心,就算馬騰是敷衍,只要燒當老王從河湟殺出來,與白馬羌聯手,這涼州就是我的天下。他到時候反悔,我就歸附曹艹,聯合曹艹對付此人。他要是答應,那我就坐擁涼州,他馬騰又能奈何我呢?”

閻行聽罷,還是有點不放心。

但是見韓遂那副高興勁兒,他又不好再說什麼……不過無所謂,想來他馬騰,也奈何不得我們。這件事走一步說一步,如果他真願意讓出涼州,也不是壞事。

“丈人早些歇息吧……小婿還有事,去和公英商議。”

“去吧。”

韓遂很隨意的點點頭,走回後宅。

公英,名叫成公英,也是韓遂身邊的軍師,對韓遂忠心耿耿。

三國演義裡,成公英並沒有登場。但是在歷史上,他從中平末年便跟隨韓遂,被韓遂依爲心腹。建安中,韓遂爲曹艹所敗,兵敗華陰,退還湟中,其部曲盡散,唯有成公英追隨。後韓遂被部曲所殺,成公英爲韓遂報仇後,便歸順曹艹,拜列侯。曾以參軍從雍州刺史張既,憑盧水胡伊健記妾等,在延康、黃初之際,受詔佐涼州平隴右之亂,後病故。這同樣也是一個被歷史所湮沒,不爲人知的牛人。

成公英本來是要奉命出鎮榆中,卻不想得了風寒,以至於在家中臥牀不起。

閻行找成公英,就是爲了商議榆中的事情。

在病榻上,成公英聽閻行說完了馬騰的來意之後,也不由得眉頭顰蹙,露出沉吟之色。

“這,的確不是馬騰的風格。”

“是啊,我擔心,此馬騰詭計,可又想不出什麼緣由。丈人對馬騰的話倒是深信不疑,這讓我非常擔心。公英你是丈人最信任的人,不如明曰你我再與之勸諫?”

成公英想了想,點頭同意。

“彥明,我身體已經康復,最遲後曰,便會前往榆中。

我離開之後,你要多多協助主公。主公有遠謀,可是在小節上不免會有疏忽,你當時時提醒。另外,馬玩樑興等人,也要小心。這些人,說實話並不算可靠。”

“軍師放心,行省得!”

兩人在書房中,商談即將到來的戰事。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子時將至……閻行起身告辭,成公英一直把他送到了府門外。

忽然,就聽遠處城門方向,傳來一連串急促的梆子聲,緊跟着喊殺聲響起,火光沖天。

“怎麼回事?”

閻行和成公英都一怔,愕然向城門方向眺望。

那喊殺聲越來越響,瞬間傳遍了整個允吾縣城。與此同時,縣城裡許多地方出現了火光,眨眼間,就連成了一片火海。

敵襲?

成公英和閻行相視一眼,眼中頓時露出駭然之色。

兩人不約而同的大叫一聲:“馬騰!”

成公英扭頭對府中下人高聲喝道:“來人,給我牽馬備刀。”

“公英,可有大槍?”

“有!”

閻行是來找成公英商議事情,根本就沒佩戴兵器。這突如其來的喊殺聲,讓他也有些措手不及。好在,成公英府上有不少兵器,閻行選了一杆三十餘斤重的鐵脊長矛,翻身上馬,甚至連盔甲都沒有來得及佩戴。而成公英也是匆忙應戰,騎上馬,提着一口七尺大刀,領着家人,和閻行便衝了出去。他這口七尺大刀,刀鋒暗紅,是典型的曹公刀,又命青霜斧。刀重二十八斤,一面開鋒,刀背厚重,刀身狹長。如果讓曹朋評判,這口青霜斧,應該屬於官渡之前,曹汲的作品……而不是如今曹汲的水平。在市面上,這口青霜斧售價一千二百貫。

成公英的家人不多,大約有百餘人。

在閻行和成公英的帶領下,衝到了長街之上。

火光中,但見到處都是叛軍。閻行和成公英的臉色不由得一變,因爲他們發現,亂軍可並不是馬騰的西涼兵,很多是金城兵。也就是說,金城兵造反了……“是候選的人!”

成公英一眼認出那些叛軍的來歷,忍不住大聲喊道。

候選,韓遂八部將之一。

那也是韓遂的心腹啊……而且候選和程銀、李堪關係甚好,其中候選和李堪,還是兒女親家。候選既然反了,那程銀李堪豈不是說,也反了嗎?還有馬玩,楊秋、樑興、張橫,會不會也造反了呢?馬騰又是怎麼說降了他們?這城門,是如何被打開?

一連串的疑問,在成公英和閻行腦海中浮現……不過,他們已沒有時間考慮這些,閻行一咬牙,催馬向叛軍衝去,“公英,速救主公,我來攔住他們。”

(未完待續)

第184章 錦帆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473章 曹之殤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60章 學做人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537章 三薦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07章 偷營第215章 奇兵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348章 朱夏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86章 慘案(一)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12章 啓程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470章 馬文鷺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682章 戊子暴動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503章 驚怒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560章 張菖蒲第245章 衣帶詔第365章 周良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12章 棘陽鄧村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560章 張菖蒲第201章 水攻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10章 雛鳥初啼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391章 無題第204章 初戰第29章 九女城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40章 生擒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203章 論戰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
第184章 錦帆賊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91章 做一輩子兄弟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288章 賈詡的報復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473章 曹之殤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433章 是時候結束了!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260章 學做人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537章 三薦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07章 偷營第215章 奇兵第306章 以退爲進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348章 朱夏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186章 慘案(一)第733章 雨後天晴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112章 啓程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401章 是敵是友?第470章 馬文鷺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41章 宛城之夕陽聚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552章 酒宴疑雲第682章 戊子暴動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503章 驚怒第413章 河西第二彈(二)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520章 且隨她去!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560章 張菖蒲第245章 衣帶詔第365章 周良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12章 棘陽鄧村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560章 張菖蒲第201章 水攻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430章 鳳雛初鳴(五)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5章 洪娘子之請第10章 雛鳥初啼第399章 說曹朋,曹朋到!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391章 無題第204章 初戰第29章 九女城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40章 生擒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632章 約法三章第203章 論戰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