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

時間過的飛快。

進入十月後,隨着第一場初雪到來,涼州的局勢,逐漸出現了一些奇妙的變化。

張魯攻取武都郡之後,並未繼續出兵,而是命楊昂楊任兩人,分守故道和沮縣,屯兵東狼谷。這算是表明了張魯的態度:只要我漢中兩座大門,其餘興趣無多。

而馬騰初始時,可謂一帆風順。

先是佔領狄道,而後兵不刃血,奪取臨洮。

他命次子馬休率部進駐武都。原因嘛……很簡單馬騰和湟中兩羌頗有交情,勿論是白馬羌還是參狼羌,對馬氏父子都很敬重。畢竟,馬騰身體裡始終流淌着羌人的血液。這也就註定了,馬騰和羌人的不可分割,以及相互之間的依存。

馬休身爲馬騰次子,和羌人也經常交道。

所以由他接掌武都郡,最容易獲得羌人的支持……

而恰恰,武都郡的羌人也是一個主要羣體,和漢人的比例,差不多是二比一。漢人二,而羌人一。若非馬超在張掖郡牽制曹軍,說不得是最合適的人選。但馬超不能來,馬休也可以。他可以在武都郡獲得最大程度的支持,羌人支持

而事實上,也差不多如此。

馬休在進駐武都郡後,白馬羌滕子京,參狼羌王屠,各派出三千兵馬,協助馬休平撫武都郡。僅十餘日光景,馬休取羌道,得武都道,領上祿、下辨河池共五縣,屯兵番冢山,與楊昂相互呼應,屯守武都門戶,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總體而言,戰事出奇,馬騰佔居了絕對的上風。

然而隨着戰事逐漸的推進,馬騰在漳縣襄武兩地久攻不下,士氣漸漸開始低落。

而曹軍在經歷的最初的慌亂後,隨着曹洪駐守長安,立刻展開了反擊。

十月十六日,河西郡長史郝昭奉命渡過大河,進駐安定郡。他持曹朋手書,向安定太守張既借調兵馬兵馬三千,連同自身所帶兩千人,迅速向漢陽郡馳援。

張既手中兵馬也不算太多,借調三千,已是極致,無甚贅言。

本來,韋端並不願意讓郝昭兵馬進駐漢陽,可楊阜的一席話,卻讓他不得不同意。

“明公今時,已無其他選擇。

漢陽本非兵強馬壯,若無外援,恐難以持久。到時候,明公或死戰,或戰死,別無他途。曹公方定河北,損耗甚巨,恐不願接手此時涼州。若明公拒絕河西援軍,勢必會令曹公坐視不理……明公當知,這是武威曹友學的友誼。明公據曹三篇之善意,則長安曹子廉,必不會再有動作。三輔兵力雖然空虛,但自守有餘。而那龍門中郎將甘寧,更出自曹友學門下,到時候又豈能與明公以援手?

郝伯道既然馳援,明公當放手爲之。

否則的話,寒了衆人的心,於明公不利……”

韋端不希望曹軍進駐涼州,一方面是擔心大權旁落,另一方面,則還有心病。

王猛之死,是他一手造成。

萬一……

不過在楊阜的勸說下,韋端也只有點頭答應。

的確,如果沒有援兵,他恐怕難以抵擋住馬騰兇猛的攻擊。若繼續遲疑下去,恐怕整個隴西,就要被馬騰所佔據。馬騰若得了隴西郡,焉能不窺視漢陽郡呢?

十月二十日,郝昭率部南渡渭水,駐紮落門聚。

雖只五千兵馬,可是給馬騰帶來的壓力,卻極爲巨大。

落門聚西可馳援漳縣和襄武,南下只需兩日光景,便可以兵臨臨洮城下,威脅武都。

十月二十二日,馬騰下令張橫李堪,接掌臨洮,已防禦郝昭偷襲。

同日,曹洪在長安起兵,以中郎將甘寧爲前鋒,率兩校共四千精卒,兵臨大散關。

雖只有四千兵馬,卻是精兵強將。

甘寧手下兵馬,參與數次河東之戰,在霍大山和烏丸人連番血戰,經驗豐富,不是那烏合之衆可比。最重要的是,河東之戰結束後,關中兵馬在衛覬和曹仁督戰下,越過通天山,進駐幷州。可甘寧的這些兵馬,卻被下令駐守於龍門山,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士氣極爲高漲。今再臨戰場,就如同一羣出閘的猛虎……

大散關外,便是古道和番冢山。

馬休和楊昂得知後,立刻率部偷襲,想要打甘寧一個措手不及。

哪知道,甘寧卻嚴陣以待。

在馬休楊昂抵達大散關當晚,他親率百名精卒,自大散關內衝出,直撲西涼和漢中聯軍大營。甘寧仗手中寶刀,斬漢中十二將,殺得聯軍狼狽而逃……

翌日,甘寧揮兵南下,直撲番冢山。

馬休剛退回番冢山,甚至還沒來得及休息,甘寧已經殺到。雙方在番冢山下鏖戰一日,馬休大敗而走,退回河池。而甘寧也不追擊,屯兵於番冢山下,對武都郡虎視眈眈,同時和郝昭聯手,對臨洮形成了夾擊之勢……漢陽隴西爲之震動。

甘寧,自刀斬文丑之後,聲名大振。

西涼軍士提起甘寧,莫不心驚肉跳,私下喚之爲‘甘猛虎’。

錦馬超,甘猛虎

涼州這西北苦寒之地,在一日間,羣英匯聚,變得格外熱鬧。

Www¤тTk Λn¤¢ O

建安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曹洪親率六千兵馬,以陳羣爲軍師,兵臨大散關下

從張掖縣到允吾,並不太遠。

只需渡過湟水,不過兩日功夫。勒馬允吾城外,看着漫天陰霾下,巍峨聳立的允吾城牆,馬超不知爲什麼,突然生出了一種極爲不祥的預感。這允吾之行,恐怕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容易不過,他並沒有多想,因爲這允吾,姓馬而非姓費。

城門口,門卒守衛森嚴,盤查進出行人。

馬超來到城下的時候,早有人前去通稟費沃。而門卒也沒有上前盤問,立刻放行,讓馬超一行人進入城中。那麻流的動作,讓馬超心裡面,多多少少有些快意。

至少,這幫人還不敢來招惹我

允吾縣城,作爲金城郡的治所,原本極爲繁華。

韓遂這個人有野心,好算計不假,但總體而言,他對金城的治理,是相當得力。

自中平年間開始,韓遂奪取了金城郡。

一晃近二十年過去,他在政務上,的確是盡了心力。在韓遂活着的時候,金城郡人口增加了十餘萬。這在整個涼州人口都趨向下降的大環境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其中,歸化羌胡約五六萬人,從河關等地區逃亡而來的流民,有六六七萬人之多。

這也是河關三縣,爲何只有兩萬九千餘人的主要原因。

韓遂是金城本地人,更傾力打造一方樂土。即便是在涼州最爲混亂的時期,金城在韓遂的治理下,非但沒有衰弱,反而日漸強大。在這一點上,韓遂和馬騰不一樣。馬騰是依靠兵強馬壯,四處征戰,來進行壯大和發展;而韓遂則更多是依靠治理,挖掘金城郡本身的潛力。所以即便是災荒年間,金城郡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動盪,和周遭的羌氐部落,也保持着極爲友好,平等的關係。

允吾縣,作爲金城郡治所,人口一度多達六萬。

往來於關中和西域的客商,必經允吾,使得允吾縣格外繁華……

只是此時的允吾,全無當初韓遂治下時的熱鬧。長街上冷冷清清,透着一股子淒冷。

馬超催馬在長街上行進,不由得眉頭微蹙。

“允吾,何至如此清冷?”

他向領路的一名軍卒詢問。

那軍卒苦笑一聲,“大公子,整個隴西,都在打仗。”

隴西郡,是勾連金城郡和關中的必經之路。這‘必經之路’戰火瀰漫,哪裡還會有商人往來?沒有商人往來,自然就少了許多活力,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可爲什麼那些店鋪,都沒有開張?”

“沒東西可賣”

“哦?”

“大公子有所不知,今主公在隴西用兵,徵召了近六萬人。

僅僅允吾,就被徵召萬人……再加上人心惶惶,不少人逃離家園。如今允吾只怕不足三萬人,大家哪裡有心情販賣?再加上大軍行動,更造成了城中物資緊缺……沒有人,也沒有東西,開門又有什麼用處?倒不如呆在家裡面安全一些。”

馬超眼睛一眯,上上下下,打量眼前這個門卒。

他年紀看上去不大,可能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模樣,但舉手投足間,卻透着靈性。

“你叫什麼名字?”

“小人姓胡,單字一個遵。”

“胡遵?”

馬超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聽口音,不是金城人。”

“小人是安定臨涇人,早年隨家父一同來到金城。家父如今已經過世,正逢城中徵召,小人就從了軍。”

“胡遵,可願跟隨於我?”

“啊?”

“我是說,做我的親軍……你若是願意,可回家準備一下,晚上到府中來報到即可。”

胡遵眼睛唰的亮了

他不過是一介小民,也沒什麼背景。

若是能跟隨馬超的話,倒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小人願意。”

“呵呵,願意就好。”

不知爲什麼,看到胡遵,馬超就想起了虎白。

當初他初遇虎白的時候,虎白不過是一個教書先生,窮困潦倒。但是,他身上有一種靈性,就和胡遵此時的模樣,極爲相似。馬超決定,將胡遵帶走,日後說不得,會成爲左膀右臂。而胡遵對此,似乎也極興奮,一路上笑個不停……

在郡廨外,馬超下了馬。

他把繮繩隨手丟給了胡遵,“幫我看好了”

“將軍放心,小人絕對不會有失。”

馬超微笑着點點頭,邁步走上郡廨臺階。

“大公子,你怎麼回來了?”

“我若再不回來,張掖八千精卒,就要活活被餓死了……費主簿可在,速速通稟。”

“請大公子稍候。”

門丁前去通稟,自有人領着馬超,來到了大廳中等候。

這座郡廨,是費沃出錢修繕。平日裡費沃就住在這裡,負責處理一些公文要務。

馬騰也默許了費沃的行動,平日裡更敬若上賓。

也難怪,如果沒有了費沃,馬騰想要在金城郡做事,着實不太容易。畢竟,他是從韓遂手中奪走了金城郡。而他之所以能奪取金城郡,就是靠費沃周旋……

馬超在大堂上坐了一會兒,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

就見費沃從外面進來,不過臉色看上去,好像有一些古怪。

“大公子,不在前線,何故親至?”

馬超陰沉着臉,“我若不回來,只怕我那些信使,也見不得費主簿的面……費主簿,咱們開門見山,不必拐彎抹角。我此次回來的目的,想必費主簿你心知肚明。我要糧草至少一萬石……否則我在張掖縣,很難支持下去。你也知道,父親在隴西征戰,武威不可不防。那曹朋,可是虎視眈眈,隨時會出擊。”

“一萬石?”

費沃頓時露出苦澀笑容,“大公子,你不如殺了我吧。”

“費主簿,你這是什麼意思?”

“大公子可知道,主公在隴西郡,投入了多少兵馬?”說着,他不等馬超回答,伸出了兩隻手,“八萬,足足八萬大軍。雖說主公奪取了不少縣城,可是除狄道和臨洮之外,其他五縣的庫府,幾乎是空的……我不禁要承擔八萬大軍的糧餉,還要顧忌那五縣近十萬人的溫飽。前些天,主公又派人催促,開口就是三萬石。

可你知道金城今秋收入幾何?

加起來也只有二十萬斛而已……這還不包括給湟中兩羌的資助,允吾庫府,如今已經快見底了”

馬超聞聽,臉色大變。

他倒是能猜到金城郡承受的巨大壓力,可是卻沒有想到,會窘困如斯。

看着費沃那張清瘦不少的面容,馬超一肚子的火氣,也似乎一下子變得小很多。

“可是令居……”

“令居那邊,如今也是十日一發。

程銀早先還派人向我抱怨,說糧草不夠。可我又有什麼辦法?總不成扣了主公的糧草吧。大公子,我知道你對我有不滿,但如今咱們都是爲主公效力,這事情的輕重,我分得清楚。這樣吧,我想想辦法,看看從其他地方能不能抽調一些。

五天……不,給我三天時間,我一定會設法湊足三千石糧草,送至張掖縣,你看如何?”

“三千石?”

馬超想了想,伸出一個巴掌,“五千石,不能再少了。”

“這個……我儘量”

馬超心滿意足的走了,費沃臉上的苦色,旋即消失不見。

這時候,從後堂走出一個青年,來到費沃身邊停下,“費主簿,今日五千,明日就是一萬。以金城彈丸之地,奉十萬兵馬,你就算有通天之能,又能撐到幾時?再說了……呵呵,今日馬超有求於你,故和顏悅色。但他日若得了勢,你又將如何自處呢?”

費沃,臉色陰晴不定……

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559章 拜相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227章 親戚?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39章 同宗第229章 關雲長第215章 奇兵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403章 師徒第200章 鄧芝第23章 火神歌(二)第377章 獅虎獸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338章 五禽功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565章 鄉黨(一)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30章 扈從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184章 錦帆賊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375章 叼羊第204章 初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542章 杜伯侯第375章 叼羊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168章 東陵亭第263章 曹公車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283章 投名狀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229章 關雲長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407章 人,人,人!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19章 新家(二)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43章 回家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63章 武卒已死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653章 嚴黃會
第601章 南山故道第230章 虓虎歸天第559章 拜相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227章 親戚?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668章 益陽之戰(四)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239章 同宗第229章 關雲長第215章 奇兵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403章 師徒第200章 鄧芝第23章 火神歌(二)第377章 獅虎獸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338章 五禽功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7章 宛城之惡來第541章 唯纔是舉第一彈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565章 鄉黨(一)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30章 扈從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376章 瘦馬大黃第184章 錦帆賊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117章 悍匪雷緒第133章 誰贊成,誰反對(一)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375章 叼羊第204章 初戰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542章 杜伯侯第375章 叼羊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168章 東陵亭第263章 曹公車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44章 宛城之覆沒第283章 投名狀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229章 關雲長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407章 人,人,人!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19章 新家(二)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548章 生死之謎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720章 烽火葭萌關第243章 回家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63章 武卒已死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653章 嚴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