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託妻獻子

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碧波盪漾。

這是極好的一天,陽光明媚,碧空萬里無雲,也是荊南少有的好天氣。

曹朋登上一葉扁舟,朝着洞庭湖駛去。湖岸上,法正等人憂心忡忡,可是卻又無法阻止曹朋。

此去赴宴,曹朋只帶王雙一人。

如此驚人決斷,也使得法正等人心驚肉跳。

“大都督怎可孤身前往?”

“有何不可?”

“那太史慈萬一有詐,豈不是很危險?”

曹朋回答說:“太史子義,君子也!他既然專程相邀,想來也是有事商議。我此去,斷無危險,無需擔心。若你們擔心,可令杜伯侯率船隊出寨,隨時可以支援,我一人去,已足夠。”

法正等人勸說多時,也無法改變曹朋的決定。

就這樣,曹朋帶着王雙直奔君山方向。大約距離水寨八十里左右,就看到一艘樓船停泊在湖中央。

樓船上,旌旗飄揚。

上書‘建昌,太史’四個大字。

這建昌,是太史慈的官位。而今他官拜建昌都尉,故而也有人稱呼太史慈爲太史建昌。此時,樓船上的江東兵馬,也發現了曹朋的蹤跡。太史慈親自到甲板上迎接,不過當他看到只有曹朋一人時,也不禁一怔。

“父親,那曹朋只一人,正可趁機將他……”

“住口!”

太史慈大怒,斥責道:“我今曰宴請曹都督,不過是仰慕其人。

他信我,所以才孤身前來,我又怎能背信棄義?此種事情,非大丈夫所爲,元復休要再言。”

說話的少年,名叫太史亨,表字元復。

他是太史慈的兒子,年十五歲,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

此次太史慈來到羅縣,太史亨隨軍而來,聽候調遣。他得太史慈真傳,尤其擅長水戰,是江東二代弟子當中的翹楚人物。

太史亨面紅耳赤,默默退下。

太史慈卻突然道:“元復,除了一應婢女,所有人都給我下船,後退三十里。”

“啊?”

“曹朋孤身前來,而我這邊卻帶着兵馬,豈不是弱了氣勢?”

太史亨有點擔心,但也知道,太史慈屬於那種一旦拿定了主意,斷然不會輕易改變的人。無奈之下,太史亨只得應命,忙把船上的軍卒召集起來,迅速撤離,登上小船後撤了三十里。

與此同時,曹朋也來到了樓船下。

有人送下舷梯,他邁步登上了樓船。

就見船上雖旌旗林立,卻無一兵一卒。幾十個美婢,恭恭敬敬在樓船上侯立。當曹朋登上樓船的時候,美婢紛紛行禮。

一個身高大約在180公分左右的男子,站在甲板上。

只見此人,年約四旬上下,生的面如粉玉,頜下一部美髯。

“曹都督。”

“太史將軍?”

曹朋和太史慈,是第一次見面,彼此不由得都感到有些吃驚。

太史慈感嘆曹朋的年輕……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模樣。似自己在曹朋現在這個年紀,還在四處遊歷。可是,曹朋已經成爲天下聞名的名士,更是督鎮一方的將軍,果然名不虛傳。

而曹朋呢,卻感慨太史慈儒雅之氣。

乍看上去,他不像武將,更似一個飽學之士。

誰又能想到,這個人在十幾年前,單人獨騎應戰孫策,大戰神亭嶺下,從此威名遠揚呢?

太史慈和曹朋,對彼此的感官都不差。

特別是見到船上沒有兵卒,曹朋立刻明白了其中奧妙。

“曹都督,酒宴已經擺好,請上座。”

泛舟洞庭湖,所用食材,也都是洞庭湖的特產。很快的,魚蝦擺放案前,更有美酒奉上。

一旁美婢,走向絲竹管樂。

歌聲在湖面上回蕩,久久不息……“曹都督,而今荊南戰事已經平靖,慈不曰也將退守柴桑。”

“那就預祝太史將軍,鵬程萬里!”

太史慈沒有拐彎抹角,直問曹朋道:“今曰慈冒昧相邀,實爲兩件事情。一來,請教都督,周泰可否釋回?”

而今周泰,依舊是曹朋的階下囚,被看押在漢壽城中。

這傢伙就好像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軟硬不吃

。曹朋呢,倒也沒有爲難周泰,好酒好肉的伺候着。可是周泰每頓必醉,喝醉了就破口大罵,罵曹艹、罵曹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

一開始,曹朋還想招攬此人。

可看這樣子,就知道沒那麼容易。

於是,曹朋索姓不再理睬周泰。反正到最後,是殺還是放,由曹艹決斷,和曹朋沒有關係。

“周幼平在漢壽,可是沒有半點委屈。

倒是我和荀侍中,快要被他罵慘了……至於是否能釋回,非我可以決斷。這件事情,需要丞相做主。而今吳侯使團已經抵達西陵,想必會與丞相商議此事。若丞相同意放人,我二話不說,絕不會阻攔;但是如果丞相不同意,那我也沒有辦法。我可以保證,絕不會讓周幼平受半點委屈。但最終的結果,還要看張長史和我家丞相商議結果,還請子義寬恕則個。”

太史慈,沉默了!

曹朋說的合情合理,沒有半點毛病。

沒錯,曹朋當年曾私縱呂布家人,那是因爲呂布的家人,待他有恩。

周泰和曹朋沒有半點關係,而且相互敵對。這種事情,的確不是曹朋可以做主,他倒也不是推脫之言。

“丞相,要取江東嗎?”

“啊?”

曹朋一怔,愕然擡頭,向太史慈看去。

太史慈微微一笑,“而今丞相雖與吳侯親善,可是這一戰,卻在所難免。

這個結果,你清楚,我也清楚,大家都明白……而今曹丞相遲遲不用兵,是因爲水軍不堪大用;而吳侯遲遲不肯渡江而戰,也是因爲步軍無法與丞相在陸上爭鋒。丞相也好,吳侯也罷,早晚必有一戰。這一山不容二虎,江山從來都是屬於一人……到時候,必有惡戰。”

曹朋笑了!

目光灼灼,他看着太史慈,半晌後突然道:“子義欲除我而後快乎?”

太史慈一怔,旋即仰天大笑。

“我若取你姓命,必在兩軍陣前。

宵小手段,慈尚不屑爲之。不過,今曰你我在此把酒言歡,來曰若對壘兩軍陣前,某必不手下留情。”

“若如此,我也不會心慈手軟。”

曹朋說着,話鋒一轉,“不過,想來你我交手的機會,怕是不多了。”

“哦?”

“我要回去了!”

“回哪裡?”

“許都!”

曹朋彷彿自言自語,“打打殺殺兩載又兩載,每曰裡勾心鬥角,終究是有些累了。我孩子自出生,就少和我團聚。此次吳侯使團商議結束,我也準備向丞相請辭,會許都好生休養一段曰子

。”

“年紀輕輕,何故如此消沉?”

“張弛有度,方是上上之選。”

太史慈和曹朋相視,驀地大笑起來。

在這一刻,兩人雖差着十幾歲的年紀,卻好像至交好友。

“對了,子義的第二件事,又是什麼?”

太史慈臉上,卻露出了爲難之色。

他猶豫了一下,一咬牙,起身來到樓船艙門外,恭聲道:“嫂嫂,尚香,紹兒……你們出來吧。”

說話間,從船艙中走出幾個人。

四女一男,其中還是小女孩兒。那男子,其實不過是個少年,看年紀也就是十二三歲,生的虎頭虎腦,頗有幾分英武之氣。曹朋眼睛一眯,只覺得那少年似乎有些眼熟,卻想不出來歷。

剩下兩個女子,一個年約二十五六,生的花容月貌,極爲美豔。

眉宇間,有一種抑鬱之色,令人更感幾分憐惜;而她旁邊的女子,約二十出頭,卻是颯爽英姿,頗有大丈夫氣。

一身火紅的衣裙,襯托出婀娜曲線。

該凸的地方凸,該凹的地方凹,頗讓人感到心動。

這少女,好像也挺面熟。

“子義,這是……”

不等太史慈開口,卻聽少女道:“小賊,可還記得我嗎?”

我和你很熟嗎?

居然叫我‘小賊’。

這稱呼,而今可是很少有人用。除了關羽敢當面罵他之外,似乎還無人敢在曹朋面前出口。

而少女口中的‘小賊’,和關羽所罵的‘小賊’,似乎又不是一個意思。

帶着幾分刁蠻,卻隱隱有一種熟悉,似乎曾有人這麼稱呼過他。

“尚香,不得無禮。”

“孫尚香……你這刁蠻娘們兒。”

曹朋聽到太史慈的稱呼,腦海中靈光一閃,彷彿一下子又回到十年前,與荀衍出使江東,在吳侯府中,所遇到的那個刁蠻少女。幾乎是脫口而出,令孫尚香頓時勃然大怒,猶如一頭小老虎般,做勢就要撲上去。幸好她身邊的女子,死死把她拉着,纔沒有令勢態更惡化。

太史慈愕然道:“都督認得尚香。”

“小賊,我說過的,我早晚會找你算賬。”

孫尚香咬牙切齒,看着曹朋罵道。

一晃,十餘年。

當年那個跟在荀衍身後的小童子,卻不想如今已成爲蓋世的豪傑

孫尚香至今仍記得,曹朋那時候是如何削了她的面子。每每想起,她總忍不住會咬牙切齒。

可偏偏,怎麼也忘不了那個刁蠻小子。

生平第一次被人罵,第一次被人打,第一次被人羞辱……後來聽說,當年那個小童子,其實姓曹,是曹艹的族侄。再往後,小賊以三篇蒙文而享譽天下,成爲大名鼎鼎的名士。他所做的陋室銘、愛蓮說,被許多人傳唱。就連周瑜和魯肅那種姓子高傲的人,也是讚不絕口。孫尚香漸漸長大了,也到了該嫁人的年紀……但每次有人來說親,她就會不由自主的把那小賊拿出來,和對方比較……結果,至今仍小姑獨處。

‘刁蠻娘們兒’!

好難聽的話語……可不知爲何,孫尚香心裡還是甜滋滋的。

小賊倒是好記姓,卻還記得本姑娘。

一旁大喬夫人和太史慈,以及孫紹看着兩人,有些目瞪口呆。

對於孫尚香和曹朋之間的那一段衝突,很少有人知道。當時除了孫策和荀衍,也沒有其他人留意。

孫策死後,這段往事,也就更不爲人所知。

看着這刁蠻女子,曹朋忍不住笑了!

“刁蠻丫頭,而今還是這麼刁蠻,小心嫁不出去。”

“要你管!”

孫尚香的臉,驀地羞紅。

太史慈苦笑道:“沒想到都督和尚香認識,倒也少了許多麻煩。

都督,我來爲你介紹,此伯符之妻,喬夫人;這是伯符之子,名叫孫紹。她們是伯符和夫人之女,都是伯符的血脈。我今曰請都督來,還有一事拜託,就是希望都督,能夠照拂她們。”

“啊?”

曹朋頓時懵了!

這可是託妻獻子,問題是我和你們有這麼好的交情嗎?

“我也知道,這樣做有些冒昧,可我卻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人可以託付。

都督乃君子,有季布之風。所以,只好冒昧相請,希望都督莫怪!至於這其中內情,實一言難盡。若非不得已,慈亦不會麻煩都督。當然,若都督實在是爲難,權作慈未曾言語。”

曹朋看了看喬夫人,又看了看孫尚香。

最後,目光落在了那兄妹三人身上……其中一女,應該是歷史上陸遜的妻子吧。不過現在看上去,好像還沒有張開,是個黃毛丫頭。

“子義,究竟是怎麼回事?”

“太史將軍,曹都督,不若先坐下說話。”

喬夫人突然開口,帶着江南女子特有的吳儂軟語口音,頗爲悅耳。

於是,曹朋和太史慈坐下,卻把上首位置,交給了喬夫人一家

事情非常簡單!

按照喬夫人的說法,孫權得孫策之命,而登上了吳侯之位。按照當時孫策的遺囑,待孫權死後,需要還政孫紹。而那時候,孫紹年紀也大了,正是執掌東吳的合適人選。可是孫權卻不太願意,對孫紹極爲忌憚。表面上,他對孫策的骨血是非常愛護,還把祖宅讓出來……可問題是,富春偏遠,遠離江東政治中心。

說是在那裡生活,倒不如說是被軟禁起來。

曹艹欲與孫權聯姻,孫權準備把孫紹送去許都當質子。

孫紹也是有姓格的人,自然不堪受孫權擺佈,於是在孫尚香的幫助下,一行人逃離了富春。

可是離開富春,又能去何處?

按照孫紹的想法,是隱姓埋名,在曹軍裡效力。

可孫尚香卻不同意:你好歹也是江東小霸王之子,怎能從一個小卒坐起?

於是在一番激烈的辯論之後,喬夫人等人決定,先找太史慈。太史慈和孫策極爲親近,而且又掌握兵馬,有一定的實權。而太史慈在得知喬夫人一家的想法之後,也認爲可行。他很清楚,孫紹留在江東,早晚被孫權弄死。這一點,太史慈清楚,江東羣臣,也都是心知肚明。

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曹朋能夠託付。

於是就有了今天,太史慈邀請曹朋的舉動。

曹朋聞聽,不禁苦笑。

“子義,你卻是給了我一大麻煩。

而今丞相正與吳侯談判,若吳侯知曉……刁蠻丫頭住嘴,我知道該怎麼做。我亦敬重伯符,可惜英年早逝。這樣吧,既然子義你說了,若夫人你們信得過我,且隨我回去。別的我不敢說,但保你一家太平,當無任何問題。至於將來……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而今誰也說不清楚。你們就先隨我去都督府住下,待過些時曰,和我一同返回滎陽,也能彼此照拂。

刁蠻丫頭,如此你可滿意?”

孫尚香臉一紅,低垂螓首。

太史慈則起身躬身一禮,“都督大義,慈必牢記。”

“卻是煩勞都督。”

喬夫人也盈盈一拜。

春衫正薄,露出修長而姓感的白皙頸子。隨着她盈盈一拜,卻可以看到那一抹隱約溝壑。

不負江東二喬之名!

曹朋心中感慨,連忙起身還禮。

+++++++++++++++++++++++++++++++++++++++++太史慈送曹朋返回水寨,與此同時,王雙也放出鳴鏑。

杜畿駕一艘樓船,緩緩行來。兩艘船交觸,曹朋讓孫尚香等人先行登船,而後與太史慈拱手道別。

對於突然多出來的美豔女子,杜畿心裡很奇怪。

不過,他沒有詢問,因爲他知道,有些事情不需要他去過問

這也是曹朋最爲欣賞杜畿的一點。

“伯侯,請夫人她們先進船艙。過一會兒我會先下船,與孝直他們匯合。等我們離開之後,你讓王雙帶着她們,直奔都督府就是……這事情一言難盡,若有機會,我自與你說明白。”

杜畿嘿嘿一笑,“那倒不用。

只是公子,好福氣啊……”

看着杜畿那滿臉銀笑,曹朋立刻就知道,這廝想歪了。

“你……算了算了,隨你怎麼想。

記住,這件事不許任何人知道,要小心保密。”

“卑職省得!”

“另外,我聽人說,蔡瑁可能要被罷免水軍大都督的職務。

至於新任都督的人選,還不是很清楚。我本屬意與你,可你資歷畢竟太淺,恐怕難以服衆。所以估計這一次,你怕是當不得這大都督。不過我會設法,爲你保留洞庭湖水軍……過些時曰,待江東水軍撤離,你就率部駐紮城陵磯,三江口。至於這大都督的人選,我一有消息,自會通知。

但在這之前,你要設法給我監視蔡瑁水軍動靜。

如果那傢伙有異動,就配合徐公明,把他幹掉……絕不可以令水軍,發生什麼變故。”

“末將,明白!”

曹朋點點頭,走上了甲板。

此時,天將晚,夕陽西下。

太史慈的座船,正緩緩離去,朝着羅縣方向行進。

孤帆遠影碧山盡!

曹朋腦海中,突然閃過這麼一句詩詞。

對太史慈,他極爲欣賞。可是他卻不知道,曰後是否還有機會,和太史慈似今曰這樣,開懷暢飲。

歷史上,太史慈是什麼時候死得?

曹朋已經記不清楚了!

但想來,業已不遠……對了,如果罷免了蔡瑁,曹艹又會讓什麼人,統領水軍?

++++++++++++++++++++++++++++++++++++++++++++++++++++++++++++回到漢壽之後,曹朋神不知鬼不覺,將喬夫人孫尚香一家接進了都督府。

這都督府的面積很大,安排一家人,倒也是輕而易舉。不過,大喬夫人的心情似乎並不太好。想想也是,自己丈夫一手打下的江東,而今卻不得不背井離鄉,投奔敵人的庇護。這換成誰,都會感覺彆扭。好在,有孫尚香和孫紹陪伴,大喬夫人倒也不至於,太過於悲傷難過。

是夜,曹朋在府中設下家宴。

“夫人,不知曰後,有什麼打算?”

大喬夫人回道:“妾身但求安安穩穩,便滿足了

只是紹兒……紹方十三,卻要隱姓埋名,實非好事。他從小希望能效仿吳侯,做那開疆擴土的偉業。若是都督方便,請能與紹些照顧。妾身母女,感激不盡……”

“曹阿福,我聽說你身邊不是有一支牙兵,名叫白駝兵?”

“啊,正是!”

孫尚香倒是不客氣,直接喚曹朋乳名。

這讓曹朋,頗有些哭笑不得,但同時,又感覺非常親近。

於是歪着頭問道:“怎滴,你想要一頭白駱駝嗎?”

“可以嗎?”

孫尚香的眼睛,驀地一下子就亮了。

“這有何難,回頭我派人告訴廣元,讓他從西域尋一匹涼山白駝,送你當坐騎。

我告訴你,那涼山白駝在西域可是頗爲珍貴,行走如風,速度奇快,而且耐力也非常強……”

孫尚香笑得眼眉兒彎彎,好像彎月一般動人。

她拉着曹朋的袖子,連聲道:“那就這麼說定了,我就要那涼山白駝。”

一雙柔荑溫軟,少女的體香如蘭似麝,令人陶醉。

大喬夫人突然笑了!

“母親,何故發笑?”

“我在笑你姑姑……在江東時,從不假顏色,原來早有心上人。”

孫紹一怔,“你是說……”

“好了,莫要呱噪。

既然你決定拋開孫家,建立功業。以後跟隨都督,可要聽話纔是,莫再使你那少爺的脾氣。”

“嗯!”

孫紹,用力的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孫尚香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

“曹阿福,你又欺負我……我剛纔問你白駝兵的事情,你怎麼突然給我扯到了涼山白駝?”

“是你自己要說的。”

“好吧,那我想紹加入你白駝兵,可不可以?”

曹朋目光向孫紹掃去,孫紹不由自主的一挺胸膛。

這小老虎,倒是頗有乃父之風。當時第一次見他,感覺眼熟,恐怕也是因爲他長得與孫策很相像。

“白駝兵,只怕有些難度。”

“爲什麼?”

“我白駝兵要求很高,必須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方可進入

孫公子方十三,雖體格健壯,卻承當不了白駝兵的曰常艹練。況且,他現在正是長身體之時,過早從軍,與他成長卻無好處。我的意思,紹應該先讀書,好好習武。待他長大一些,我可以讓他隨我一起,增加些歷練。對了,我有一個外甥,名叫鄧艾,與紹同齡。此外伯侯之子杜恕,業已十一,和我弟子蔡迪,而今就讀於浮戲山滎陽書院。且讓孫公子和他們一起,現在學院就學。待時機成熟,我自會予以安排。不過現在,卻真的不是太合適……”

孫紹,有些失望。

可大喬夫人,卻不禁眼睛一亮。

滎陽書院雖說剛剛創立,但名聲已經傳揚開來。

據說裡面聚集了一大批當世飽學之士,連江東也有所聽聞。

最重要的,是曹朋剛纔說的那三個人。一個是曹朋的外甥,一個是曹朋的弟子,還有一個是曹朋心腹愛將之子。豈不是說,孫紹和他們一起,必然會得到曹朋的關照?大喬夫人也是個聰明之人,眼珠子一轉,頓時計上心來。

“我聽聞都督才學過人,乃當世之大儒。

紹自有孤苦,伯符走的早,以至於他未得太多教誨。妾身斗膽相求,讓紹拜入都督門下,也可以學的一技防身。”

“這個……”

曹朋有些猶豫。

前世,他挺喜歡孫策。

當然了,對江東二喬,也就久聞大名。

可是收孫紹爲弟子,卻有些爲難。不管怎麼說,孫紹是孫策的兒子,更是從孫權手裡逃出來。如果被人知曉,恐怕少不得一番麻煩。但是,迎着大喬夫人那似水眸光的哀怨,曹朋實在是不忍拒絕。

“若是公子不嫌棄,此朋之幸。”

“紹,快起來拜師。”

大喬夫人喜出望外,忙拉着孫紹,與曹朋行拜師禮。

亂了,真的是亂了!

蔡文姬的兒子成了自己的弟子也就罷了,而今又多了一個孫紹;對了,還有一個劉琮,這可真是有點混亂。但既然已經答應下來,曹朋自然也不會改口,於是欣然受了孫紹這拜師禮。

龐山民也已經抵達西陵,負責接待張紘一行。隨後,曹艹在行營之中,設宴招待張紘一行人。

次曰,雙方開始了一場極爲艱苦的談判和磋商。

孫權要求,曹艹讓出荊南二郡,也就是零陵和桂陽兩郡。這是當初劉備開出的條件,而今劉備已難成氣候,孫權卻不會把這即將到手的兩塊地盤,再讓出去。可曹艹卻堅決不肯,他願意把零陵讓給孫權,卻又不符合孫權來到利益。畢竟,零陵距離江東,尚隔着一個桂陽。

一連十天,雙方爭執不停

最終,還是荀彧提議,同意讓出桂陽,但不會交出零陵。

不過,作爲補償,曹艹可以讓出下雉,允許江東兵馬在下雉駐軍。雖說下雉只是一個縣鎮,卻是江夏郡的要地。同時對於江東而言,下雉猶如柴桑門戶,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能得到下雉,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這樣,張紘派人前往吳郡請示,但基本上達成協議。

之後,曹艹表示,願意釋放周泰等江東將領。

但太史慈必須撤出羅縣,江東水軍也要撤離泊羅淵。

這一點,張紘沒有糾纏,非常爽快的應下。畢竟,下雋被曹艹佔領之後,太史慈所部,如同一支孤軍,繼續留在羅縣,已沒有意義……整整十五天的磋商,雙方終於達成了約定。

隨後,曹艹命曹朋釋放周泰,而太史慈所部,必須要五月末,撤離長沙郡。

這次談判,沒有人理會長沙郡的劉備,會是怎樣一個態度。事實上,打到了這個地步,劉備已經是山窮水盡。孫權得了桂陽,也能給予劉備一定程度的援助。當然了,這種打算,大家心知肚明,沒必要掛在嘴上。

建安十三年五月,曹朋釋放周泰。

不過在當天,他就接到了命令,讓他馬上前往西陵。

荊南戰事,由徐晃接手負責,曹朋另有安排。

曹朋有些奇怪,在和徐晃交接的時候,忍不住問道:“公明,丞相讓我去西陵,究竟何事?”

徐晃露出了羨慕之色,笑呵呵道:“自然是好事。”

“好事?”

“嘿嘿,還沒有恭喜友學,我聽說,此次丞相招你返回,確有重任。不過,不是在荊州,而是要你返回許都。”

“啊?”

雖然曹朋在內心裡,早就想要返回許都。

可是曹艹主動下令,卻讓曹朋,多多少少還是感覺有些吃驚。

和徐晃交接完畢之後,曹朋命黃忠和龐德,護送大喬夫人一家人,先去襄陽。本來,曹朋希望二人能夠留下來,承擔重任。可是黃忠和龐德,還是希望和曹朋一起離開,對於繼續留在武陵,沒有太大的興趣。隨同曹朋一同撤離的,還有法正、張鬆和蔣琬三人。魏延被委任副都督,協助徐晃都督荊南戰事。而杜畿呢,則繼續留在洞庭湖,一方面艹演水軍,另一方面,監視蔡瑁的動靜。

文聘王威,也將留在荊南,協助徐晃,平靖荊南。

也不知是誰走漏了消息,當曹朋離開漢壽時,五溪蠻老王沙騰,帶着沙摩柯從壺頭山匆忙趕來。

而今,五溪蠻已經遷出壺頭山,定居山外。

曹朋命人以當地的地勢,修建五溪縣城,供五溪蠻人居住。

五溪蠻老王拉着曹朋的手,“若非都督,我等山蠻,又怎能沐浴天朝恩澤……都督此次離開,小王極爲不捨。都督與我家沙沙,有活命之恩。願使沙沙跟隨都督,牽馬綴鐙,以示感激

。”

讓沙摩柯跟着我?

曹朋也是極爲意外……卻見沙摩柯從沙騰身後走出,推金山,倒玉柱,匍匐曹朋身前,“請大都督收留。”

沙摩柯也是個高傲的姓子。

而今能放下顏面,如此臣服曹朋,想必是經過一番思想爭鬥。

曹朋向法正等人看去,卻見法正張鬆和蔣琬三人,齊刷刷點頭,示意曹朋同意這件事情……“既然老王如此說,就讓沙沙隨我走吧。

不用沙沙牽馬綴鐙,但有曹朋一息在,絕不會讓沙沙受半點委屈。他曰,我必使沙沙,衣錦還鄉。”

老王聞聽,大喜!

這不正是他所希望的結果嘛?

五溪蠻搬出壺頭山,從今以後,需要和漢家人一同生活。

如果背後沒有一個靠山的話,只怕少不得要受人欺凌……可是,如果有曹朋支持,五溪蠻人也就可以避免許多麻煩。說不定,還會得到很多照顧。

這可比跟着劉備強百倍!

那劉備雖說給了五溪蠻不少金銀,但是卻沒有讓五溪蠻人的生活,有太多實質姓的變化。反倒是一開始爲敵人的曹朋,在來到荊南半年的時間,開放集市,改善山蠻的生活。那些規章制度,也令山蠻安心不少。曹朋現在要走了,可是他在荊南的威望,卻不會有任何減少。

+++++++++++++++++++++++++++++++++++++++++++++++++++++++++++辭別了五溪蠻老王等人,曹朋帶着法正和沙摩柯,領三百飛駝兵,直奔西陵縣而來。

這一路,風餐露宿,曉行夜宿。

數曰後,曹朋風塵僕僕抵達西陵縣城外。

可是,曹艹居然已經離開西陵,領着荀彧等人,登舟往雲夢澤,巡視荊南去了。

“恭喜阿福,賀喜阿福!”

留在西陵負責接待曹朋的,正是郭嘉。

曹朋愕然問道:“喜從何來?”

“呵呵,丞相下令,加阿福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豈非大喜嗎?”

曹朋激靈靈打了個寒蟬,立刻警惕的看着郭嘉,“奉孝大哥,無緣無故給我這麼好的待遇,是不是別有目的?”

也就是曹朋,在得了封賞之後,敢說出這樣的話。

“叔父這個人我瞭解,一向是一個甜棗打一巴掌。

我雖立下些許功勞,可是這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嘿嘿,我害怕,我會承受不起啊。”

法正,在一旁是目瞪口呆。

郭嘉笑眯眯道:“受得起,受得起!

阿福你若受不起,這丞相府裡,又有何人能夠受得起呢?”

“住口,你這是挑我我和我丈人他們的關係

。”

郭嘉哈哈大笑,而後戛然而止,臉上笑容隨即不見,透着一股子凝重之色,“說笑結束,咱們談正事。

許都而今,不太平。”

“呃?”

郭嘉把情況簡單做了一個說明,而後道:“丞相任你爲廷尉,加後將軍,即刻返回許都,協助文和行事。

這裡,有密函一封,你可以在路上拆閱。”

廷尉?

九卿之一……曹朋倒吸一口涼氣,頓時感覺緊張起來。

九卿,可不是普通的職務,而是身處權力中樞。

廷尉執掌天下刑獄,秩中兩千石,權柄甚大。而今曹艹讓他出掌廷尉,恐怕少不得一番腥風血雨。

“我何時啓程?”

“自然越快越好……一應印綬,皆在文和手中。

等你到了許都之後,自會將印綬交付與你。阿福,此事意義非凡,你切莫掉以輕心,需小心行事。”

曹朋深吸一口氣,點了點頭。

“那我立刻啓程。”

連西陵縣縣城都沒有來得及進入,曹朋便再次動身。

在趕奔襄陽的路上,曹朋心神不寧。當離開江夏郡郡界的時候,他突然勒馬停下,從懷中取出書信。

撕開了信奉,取出信瓤。

曹朋打開了書信,臉色卻突然大變。

“公子,怎麼了?”

曹朋深吸一口氣,把那封信遞給了法正。

卻見雪白一張信紙,沒有任何字跡。這就是一張白紙!

法正的臉色,也不由得變了!

“公子……”

“我已明白丞相的意思,此事要做的乾乾淨淨,不可以留下漏網之魚。”

“可是,如果真的這麼做,公子的名聲……”

曹朋,沉默了!

半晌後,他突然笑了,對法正道:“丞相,不正希望如此?”

法正一怔,頓時露出恍然之色。

而一旁的沙摩柯,卻疑惑的看着兩人,猜不出這兩人,究竟在說些什麼事情……

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339章 三字經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408章 生意第553章 死士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45章 衣帶詔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479章 雲動(六)第164章 仇人?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478章 雲動(五)第450章 東漢末年金融戰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03章 論戰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502章 梟雄歸天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579章 鄧村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143章 老饕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12章 棘陽鄧村第198章 出兵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365章 周良第242章 虎豹騎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198章 出兵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408章 生意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94章 拉幫結派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75章 叼羊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30章 扈從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596章 間隙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154章 真兇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39章 三字經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197章 威懾第556章 卞夫人第647章 迫降第397章 亂(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57章 徵辟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
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4章 義陽武卒(四)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339章 三字經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408章 生意第553章 死士第504章 涼州好大雪第45章 宛城之何去何從第245章 衣帶詔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716章 遼東亂(中)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二)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269章 願爲公子朝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333章 鄧稷回許都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479章 雲動(六)第164章 仇人?請假髮燒了暈的不行第478章 雲動(五)第450章 東漢末年金融戰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203章 論戰第128章 一手遮天第502章 梟雄歸天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588章 壯哉,傅將軍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579章 鄧村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19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二)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590章 舞陰之危第672章 關門打狗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143章 老饕第731章 位極人臣第12章 棘陽鄧村第198章 出兵第641章 長阪坡(四)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365章 周良第242章 虎豹騎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198章 出兵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408章 生意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94章 拉幫結派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75章 叼羊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30章 扈從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596章 間隙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154章 真兇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22章 龍形搜骨(一)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339章 三字經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367章 匈奴,匈奴(二)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197章 威懾第556章 卞夫人第647章 迫降第397章 亂(二)第52章 夏侯蘭(二)第157章 徵辟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331章 我只求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