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

曹朋在中陽鎮結鄉黨,並非黨錮的‘黨’。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以曹氏爲首的地區性羣體。曹操也有鄉黨!譙縣在曹操崛起之後,給予裡極大的支持。在曹魏集團當中,有很多來自譙縣的士人,擔任着重要的職務。曹朋同樣如此,他需要在南陽凝聚出一股巨大的鄉黨力量,來幫助他站穩腳跟,並對抗劉備的力量。

三天流水線,眨眼過去。

曹朋雖付出了大筆的錢帛,卻也收穫頗豐。

黃月英和夏侯真決定,暫時留在中陽鎮,監督祖屋的修繕事宜。

既然曹朋要結鄉黨,那麼這祖屋的修繕可就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依照曹朋的想法,就是還原早先的房舍。但黃月英和夏侯真都不同意。既然曹朋已經成爲中陽鎮的代表人物,那麼曹氏祖屋,還有王氏宅邸,就必須要大興土木,使其成爲中陽鎮,最具代表性的標誌建築。

如此一計算,這工程量可不小。

必須要先購置土地,而後進行宅邸設計,而後在破土動工。

購置土地?

這並不困難……堂堂南陽郡太守,在老家置辦宅邸,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至於宅邸設計,則由黃月英負責。

同時,黃月英很喜歡中陽鎮的環境。

這裡依山傍水,景色秀麗,而且頗爲幽靜和雅緻。

黃月英準備在中陽鎮住下,着手一件極爲重要的研究。

對此,曹朋也沒辦法。黃月英是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她若是定下了決心,就很難做出改變。

夏侯真則想在中陽鎮陪伴黃月英,同時監督宅邸的修建。

如此一來,當曹朋在正月初一啓程離開中陽鎮的時候,隨行人員一下子減少了一半有餘……蔡迪,被留在了中陽鎮。

還有一百多名僕從,也被留在了中陽鎮。

此外,尚有二百白駝兵,暫時駐留中陽鎮,負責保護黃月英和夏侯真。不過曹朋在離開中陽鎮的時候,也帶走了幾十名中陽鎮的青年。其中,陳式作爲牙將,和曹朋一同前往舞陰。

陳式常年在中陽山狩獵,身手矯捷,力大過人。

同時,他對舞陰縣的情況非常熟悉,可以給予曹朋極大的幫助。

與黃月英二女依依不捨的道別,曹朋率領車馬,直奔舞陰縣而來。當天將晚時,車馬抵達舞陰縣城外。

賈詡沒有出面迎接。

不過作爲舞陰縣縣令的呂常,率領舞陰大小吏員,以及本地縉紳,在舞陰十里外的接官亭中,迎接曹朋的到來。

賈詡,豫州刺史,太中大夫,都亭候。

而曹朋呢,卻只是南陽郡太守,領沔水校尉,武亭侯。

除了爵位相等之外,曹朋的官職比之賈詡,相差甚多。自古以來,有賢君迎高士,卻沒有上官迎下官的說法。賈詡的官階遠比曹朋大,所以沒有出來迎接,也在情理中,曹朋並不奇怪。

呂常,南陽博望人,頗有聲名。

此前領雉縣長,夏侯惇兵敗宛城的時候,正是這呂常率本部兵馬,死死抵住了劉備軍的攻擊,才使得曹軍穩住了陣腳。賈詡接手之後,便把呂常從雉縣調到了舞陰,拜舞陰令一職。

雖說還是一縣主官,但品階上,卻有提升。

用賈詡的話說:元讓駐守南陽兩年,最大的政績,就是發掘了呂常這個人才……由此可見,呂常確實不簡單。

曹朋在衆人簇擁下,行入舞陰縣。

別看他是舞陰縣人,可實際上,卻沒有來過舞陰。

或者說,曹朋的前身曾來過,可是自他重生以後,卻未曾進過舞陰縣的城門。

這舞陰縣的格局,和大多數縣城很很相似。面積雖然和滎陽縣差不多,城牆堅厚,顯然是經過精心修建。也不奇怪,建安二年,曹操兵敗宛城之後,就駐紮於舞陰。當時爲了抵禦張繡的攻擊,所以曹操下令重修舞陰縣城的城牆,同時將舞陰縣的面積,擴增了一倍有餘。

整個舞陰縣,有人口七萬餘人,是一個大縣。

縣城已五行格局而建,分爲五個區域。正中央是縣廨所在,以及一應公房建築。

西北角,是校場;西南角,則是市集……東北是貧民區,而東南居住的大都是本地富戶,或者縉紳豪強。總之,這舞陰縣的格局很簡單,可以一目瞭然。曹朋一邊走,一邊聆聽着呂常的講解,同時在心裡,對呂常暗自稱讚。

這呂常,倒也真是一個人才。

他的思路很清晰,講解的也非常流暢。

對於一些數據,更是張口就來,顯然是下過一番苦功。

要知道,他來舞陰,也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便能有如此的瞭解,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心人。

曹朋暗自稱奇。

這應該也是個有本事的人,何故聲名不顯?

事實上,呂常並非曹朋所想的那樣,是個不爲人知的主兒。勿論是在三國志,還是在三國演義裡,呂常都有登場。不過,三國演義中,對呂常的描寫很簡單,更歪曲了事實。演義中說,呂常曾被關羽擊敗;可是在三國志中,呂常官拜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當時關羽犯境,呂常率部抵禦,令關羽無功而返。在其有生之年,威懾江東。直至黃初二年正月,呂常享年六十一歲而卒,孫權纔派遣部將陳邵佔領襄陽。所懼者,也正是呂常……可惜,三國名將如雲,實在是太多了。

加上三國演義的渲染和歪曲,使得呂常並不爲人知。

“子恆可知,這附近有什麼隱士賢人?”

在前往縣廨的路上,曹朋隨口詢問。

呂常想了想,“舞陰縣的隱士賢人,要說起來也不少。

只是以下官看來,卻多是一些不合用的人……坐而論道,或許還成。可若是治理地方,練兵治軍,恐怕不堪大用。不過,太守既然詢問,下官倒也有一個人選,卻不知能否合太守心意。”

“哦?說來聽聽。”

呂常想了想,輕聲道:“舞陰主簿李嚴,宛城人,字正方,素以辦事幹練而著稱。

然則此人清高自矜,所以不爲人所喜,故而在舞陰主簿的位子上已有三年,未曾有過升遷。

此前,他本欲還鄉,不成想劉備出兵,佔領了宛城,才使他不得不留下來。

下官就任以來,李正方出力甚巨。舞陰能有而今之平穩,非下官的功勞,全賴正方盡心竭力。”

呂常沒有留意到,當他提到李嚴的時候,曹朋腳下微微一頓。

李嚴?

他心裡不由得感到驚訝,莫非就是那個在諸葛亮出兵祁山,他督運糧草不力而編造謊言,把諸葛亮偏回成都的李嚴嗎?他也是南陽人?依稀記得,這傢伙似乎是巴蜀的官員,在劉備進駐西川的時候,才歸降了劉備。而今,他應該在劉璋的帳下效力,何故會在南陽舞陰?

也難怪曹朋會有這樣的誤會。

李嚴在三國演義中登場的時候,便是負責鎮守綿竹。

所以,曹朋一直在心下以爲,李嚴是西川人。沒想到,這傢伙居然是南陽人,而且就在他的治下。

可事實上,在建安十二年的時候,李嚴的確是在南陽就任官吏。

建安十三年,他爲秭歸縣令。因曹操兵犯荊州,而投奔巴蜀劉璋,被劉璋委任爲成都縣令……曹朋停下腳步,回頭向身後看了一眼問道:“誰是李嚴?”

呂常聞聽,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尷尬之色,期期艾艾半晌後,才輕聲道:“正方在三日前偶感風寒,所以一直告病在家,故而不在這裡。”

偶然風寒,告病在家?

曹朋眉頭微微一蹙。

是真的偶感風寒?

亦或者是是……呂常剛纔說了,這李嚴清高自矜,說穿了就是有點自負,目中無人。三天前,若非曹朋前往中陽鎮,應該已經抵達舞陰縣。所以,曹朋覺得這李嚴沒有出現,恐怕有更深層的含義。

“那倒是可惜了,本來還想見識一下這位李正方。”

曹朋突然一笑,便把這話題帶過去。

呂常心裡,不由得暗自可惜。

這是多好的一個機會,若是李嚴在場的話,正好可以爲他引介,從此飛黃騰達。

只可惜,這傢伙臭毛病太多,莫名其妙的就張狂起來。如此一來,卻平白丟了一個大好機遇。

一行人,不知不覺便來到了縣廨。

天色已晚,呂常讓官吏和縉紳們先散去,而後陪着曹朋,走進了縣廨的大門。

賈詡,正坐在客廳裡,看到曹朋進來,清癯的面容上,頓時閃過一抹笑容,“友學,何以遲來?”

曹朋連忙上前行禮,卻見賈詡站起來,將他攔住。

“友學不必多禮,你我也算是老相識……退之在涼州,常書信與我,言友學對他多有照拂。

一直想要當面道謝,卻不想今日方得償所願。”

賈詡,話語中透着一絲親熱。

只是見到賈詡,曹朋心裡就有一種莫名的提防。他連忙道:“照拂不敢當,退之大才,頗有賈豫州之風采。我在西北,得退之幫助甚大。此次前來南陽,本欲闢退之,不想西羌近來有些不穩,退之一時間也抽不出身來。說起來,我應該感謝賈豫州纔是,萬萬當不得賈豫州此話。”

說罷,兩人相視,突然間哈哈大笑……

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503章 驚怒第9章 風雪夜來人(二)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74章 情信結束感言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470章 馬文鷺第189章 慘案(四)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266章 出招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617章 圈套(一)第202章 曲陽第67章 重逢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266章 出招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21章 龐德公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197章 威懾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00章 鄧芝第105章 虎豹騎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474章 雲動(一)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377章 獅虎獸第79章 虎賁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647章 迫降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266章 出招第8章 籌謀未來第557章 相思子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229章 關雲長第37章 驕傲不死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76章 家臣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14 爭分奪秒第510章 雒神,雒神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21章 張合第181章 綰青絲(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115章 偷馬賊胡班第219章 燕人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227章 親戚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79章 鄧村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602章 欺人太甚
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503章 驚怒第9章 風雪夜來人(二)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74章 情信結束感言第49章 宛城之大牛人(二)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470章 馬文鷺第189章 慘案(四)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77章 中山蘇氏第266章 出招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617章 圈套(一)第202章 曲陽第67章 重逢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482章 涼州大決戰(一)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266章 出招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704章 是非善惡,誰人知曉?第21章 龐德公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197章 威懾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00章 鄧芝第105章 虎豹騎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471章 誰爲姑臧令?第474章 雲動(一)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377章 獅虎獸第79章 虎賁第26章 拳名太極(一)第110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485章 涼州大決戰(四)第625章 荊州兵(一)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71章 隨行江東第647章 迫降第46章 宛城之選擇第266章 出招第8章 籌謀未來第557章 相思子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229章 關雲長第37章 驕傲不死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76章 家臣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613章 老卒似虎第214 爭分奪秒第510章 雒神,雒神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21章 張合第181章 綰青絲(二)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115章 偷馬賊胡班第219章 燕人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227章 親戚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79章 鄧村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602章 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