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伊人,如玉

下午word文檔突然崩潰,只好刪了,又重新下載,換了一個系統。

狀態有點不是太好,但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支持。

長社,位於許都以北,有水以西。

原本是春秋時,鄭國長葛邑。後相傳因社廟樹木猛長,故而得名長社。《史記?秦本紀》記載:昭襄王二十三年,客卿胡傷攻魏長社。中平元年,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在此縱火,大敗黃巾賊。

“高將軍”

天將黑,浩浩蕩蕩的使團,抵達長社城外。

曹朋與長社官員出城相迎,站在最前面。長社,是許都北面的屏障。若長社丟失,就是一馬平川,朝夕可至許都。所以,長社的官員品秩,比同等規模的縣城,要高出一個級別。可即便是如此,長社令領大小官吏,還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曹朋的身後,卻沒有一個人反對。

曹朋,不是一個小小縣令,就可以相提並論。

他雖然只是譯官丞,論權力根本無法和縣令相比。可是,卻沒有一個人因爲曹朋是譯官丞,而敢表露出驕橫之色。

城門下,燈火通明。

曹朋遠遠就看到了,一面火紅色大纛下,縱馬而來的高順。

虎豹騎呼啦啦分爲兩排,讓出了一條通路。高順縱身下馬,快走幾步之後,看到曹朋卻一怔。

“曹……阿福?”

“呵呵,高將軍,別來無恙。”

曹朋聞聽,不由得呵呵的笑出聲來。

也難怪高順有點疑惑,有些辨認不出曹朋來。說起來,他和曹朋並沒有幾次接觸。滿打滿算,也就是曹朋在溫侯府被呂吉陷害時,兩人曾照過面,交談過。其他幾次,高順都站在人後,從不開口。他生性沉默寡言,當時雖說受呂布所重,但地位相對而言,並不是太高。

高順不屬八健將。

即便他忠心耿耿,最終也只是在中郎將的位子上止步。

甚至,呂布馳騁天下之初,高順甚至沒有過獨領一軍的機會。距離上次和曹朋相見,已經快十年了。那時候的曹朋,不過十五六歲,生的又比較瘦弱,所以透着一股子清秀的靈性。

而今呢?

曹朋看上去可是魁梧而健壯。

至少如果單從體格上而言,高順是真認不出來。

在他的腦海中,曹朋依舊是那個瘦小單薄,相貌清秀的少年。那裡似現在,雄壯魁梧,已然是赳赳大丈夫。

“曹公子,別來無恙。”

高順鄭重其事的朝着曹朋一禮,而曹朋坦然接受。

在他而言,這一禮他受的心安理得。若非當年他私縱呂氏家眷,而今高順,已化爲一冢枯骨。說穿了,曹朋還是高順的救命恩人。所以,即便高順而今貴爲呂氏漢國的使臣,他也可以毫無心裡負擔的,接受高順的一拜。

“高將軍,城中已設好了酒宴,正好與將軍一醉。”

作爲主人,曹朋自然要熱情招呼。

哪知道高順一搖頭,“曹公子,當知我的性子。

我身負重任,滴酒不沾。所以,這酒宴就免了吧……請公子爲我等準備好住所,早早歇息爲好。明日一早,還要趕赴許都。若公子欲飲酒,待高順此行圓滿之後,必與公子一醉方休。”

怪不得,高順在呂布軍中的地位一直不高。

在這東漢末年,找個不好酒的人,還真不容易。曹朋身邊的人,大都好酒不管是甘寧還是夏侯蘭,亦或者是潘璋龐德……更不要說,似典韋許褚這種,餐餐必有酒肉方能快意的人物。當然了,似甘寧他們,大都可以分得輕重。什麼時候喝酒,什麼時候不能喝,他們心裡明白。可如果說,似高順這種一旦有事情,便滴酒不沾的性格,也的確是非常的少見。

而且,這傢伙說話,太直了吧

曹朋未曾理睬身後官員的輕聲抱怨,微微一笑,“高將軍,一別近十載,你這認真的脾氣,還是沒變。”

高順一怔,旋即哈哈大笑。

他面帶歉意,朝曹朋一拱手,“公子勿怪,蓋因順此行,身負重任,故在出發時便立誓,絕不飲酒。”

“也好,這一路辛苦,車馬勞頓,好好休息一下也是一樁正經事。

住所已經安排妥當,可以安置使團所有人馬。請將軍隨我入城,咱們一邊走,一邊說話。”

說着,曹朋探手抓住了高順的手臂,兩人把臂而行。

曹真在這時候,自動充當起副手,下令虎豹騎在城外駐紮。

曹朋一邊走,一邊感覺有些不自在。

身後,好像有一雙目光,一直在盯着他看。可是他又不能停下來,回頭觀瞧。好在,那目光中,並沒有隱藏殺氣,也就是說,對方並無惡意。曹朋也不擔心會有危險這裡是長社,說起來是他的地盤。天底下也不是人人都是冷飛,也許只是使團的人,對他感覺好奇?

在驛館門外,曹朋突然停步,借側身讓路的時候,猛然回頭。

但見身後,全都是使團的成員。

天色昏暗,也無法看清楚,剛纔凝視他那雙目光,究竟是出自何人……

“高將軍,請。”

“曹公子,請。”

兩人相視一眼後,展顏而笑,一同走進了驛館。

驛館裡的驛卒,早已經將房間安排妥當。長社這個地方,和其他縣城不太一樣,有一點軍鎮的性質。驛館的面積很大,足以容納整個使團的成員。曹朋和高順又聊了一會兒,見天色已晚,於是起身告辭。走出驛館大門,他突然駐足停步,仰天看着漆黑夜空,深吸一口氣。

也許,很多人沒有覺察到曹朋和高順之間的稱謂。

按道理說,高順身爲呂氏漢國使臣,代表着呂氏漢國的體面。他在呂氏漢國,官拜大司馬之職,曹朋不應該稱呼他爲‘將軍’;同理,高順對曹朋的稱呼,也不應該是‘公子’稱謂。

這兩個稱呼,從某種程度上延續了當年在徐州的那段交情。

高順沒有拒絕曹朋仍稱他爲‘高將軍’,而曹朋呢,也沒有拒絕‘公子’稱謂。

從這一點來說,曹朋知道,高順此來許都,是懷着誠意。或者說,他並不單單是爲了歸附,更多的,則是來還曹朋當年私縱之情。兩個稱呼,也代表了雙方都牢記着當年的情誼……

想必,此次呂氏漢國歸附,問題不會太大。

曹朋的心,也隨之輕鬆下來。

對於剛纔凝視他的那雙目光,也就拋到了腦後。聽高順說,他此行的使團成員,大都是當年陷陣營的將士。若如此的話,也就是說,那裡面肯定有認識曹朋的人。高順還有一個請求,那就是尋找當年陷陣營將士的家眷。他希望,能夠在離開中原時,待那些家眷一同離開。

對於這個請求,曹朋滿口應承。

自呂布帳下有陷陣營這個編制以後,人員一批換了一批。

呂氏一家離開徐州,遠赴海外的時候,陷陣營的成員,大都是以徐州本地人士爲主。其成員主要集中在下邳、彭城和沛國三地。高順手裡有一個名單,剛纔交給了曹朋。對於曹朋來說,這件事並不困難。按照名單上的地址,派人查找便是。就算曹朋不幫忙,曹操也會插手。與其說是一個請求,倒不如說是一個人情……所以,曹朋絲毫沒有感受到壓力……

出驛館後,曹朋立刻找來驛卒,將名單裝好,連夜送往許都,呈報劉曄手裡。

“請大鴻臚一式三份,一份留存,一份遞交呈報司空。剩下一份,待我返還許都之後討要。”

“卑職明白。”

驛卒不敢怠慢,連忙備好馬匹,星夜趕赴許都。

曹朋呢,則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他就住在距離驛館不遠的一所房舍裡。

一進門,曹朋就看到曹真正坐在廳堂上,大快朵頤。

“哥哥,何故一副餓死鬼投胎的模樣?”

曹朋笑呵呵的走進屋中,在桌旁便坐下。

曹真也不說話,給曹朋滿了一杯酒,又給自己滿了一杯,二話不說,一飲而盡。他抹了一下頜下短鬚上的酒漬,長長出了口氣,對曹朋道:“那高順活脫脫是個木頭,我陪他兩天,卻快要憋悶死我了。問他話,十句裡面能回答一句;請他吃酒,卻又是個滴酒不沾的傢伙。

好生無趣,好生無趣……”

曹朋聞聽,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大致上可以猜出,曹真那狼狽的模樣。

“哥哥,你這話說的可就差了,我倒是覺得,高將軍爲人挺友善。”

“那是對你”

曹真吐槽不止,苦笑道:“你信不信,從我接到他到方纔在城外,整整兩天,我是第一次見他露出笑容。平常和他在一起,總是板着臉,好像誰欠他錢似地。也就是對你,他今天笑了。若非親眼看見,我甚至以爲這傢伙根本就不會笑。請他看歌舞,他不看;請他吃酒,他不吃。留宿時,就躲在住所中,不是看書,就是早早的歇息……呼,真真個無趣到極點。”

“可這個人,當年曾令叔父,吃了不少的虧。”

曹朋抿了一口酒,“高將軍就這脾氣,當初在呂布麾下時,以他的才華和幹練,絲毫不遜色於文遠。特別是臨陣之機,更號稱從無敗績。這一點,連張文遠都佩服無比,常與我稱讚。

他沒什麼喜好,最大的樂趣,就是演練兵馬。

也許正因爲這樣,他不懂與人交際,更不知溜鬚拍馬。所以,當時呂布對他,即看重,又排斥,地位非常尷尬。若不是到了海外,恐怕他也不得好下場。只可惜,他那一身兵法謀略。”

“阿福,這高順,真有那麼厲害?”

“你若是不信,等回到許都之後,去問問別人就知道。

那傢伙是個天生的軍人……如果沒有仗打,我估計他也活不下去。留在中原,早晚丟了性命。”

曹真聞聽,頓時無語。

的確,海外和中原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

海外蠻荒,戰亂不止。

而中原,戰爭總伴隨着各種各樣的陰謀。

高順是個直人,恐怕是很難在那種傾軋之中存活下來。如果換到西漢初,想來他的下場,未必能比彭越英布之流更好。

曹真嘆了一口氣,沒有繼續談論下去。

兩人在屋中一邊喝着酒,一邊閒聊着,不知不覺,亥時已至。

“哥哥,早點歇息吧,明日一早,還要趕路。”

曹真答應一聲,將杯中酒喝乾淨,與曹朋告辭離去。他住在城外軍營當中……雖說城裡已經給他準備的住處,曹朋這裡,也能爲他騰出房間。可曹真也習慣了,更願意在軍營裡休息。

用他自己的話說:“若是聽不到那刁斗聲響,我可能會睡不着。”

這,也是個已經習慣了軍營生活的主兒

曹朋送走曹真,找人清理了屋中杯盤狼藉。

他返回臥房,剛準備換了衣裳,上牀休息。就聽門外有人輕輕叩擊房門,“公子,公子?”

曹朋拉開門來,探出半個身子。

卻見門外長廊下,一名驛卒恭恭敬敬的朝他行禮,“公子,呂氏漢國高使節,請公子前往一敘。”

高順找我?

曹朋一愣,旋即點頭道:“你等着。”

他和上門,對着一人高的銅鏡,整理了一下衣冠。

心裡面卻有些疑惑:都這麼晚了,高順找我,又有什麼事情?

難道說,他還有其他的事情,希望通過我,與司空託付?可即便如此,也大可以明日再說嘛。

想了半晌,他也沒有想出頭緒。

門外,驛卒還在等候,曹朋拉開門,邁步走下門廊。

“前面帶路。”

“喏”

驛卒答應一聲,便領着曹朋,步出了住所。

準確的說,曹朋的住處屬於驛館的一部分。只是驛館人手不夠,所以基本上留在使團那邊負責。

出門一拐,沿着幽靜小路,很快就來到了呂氏漢國使團的駐地。

這是一個大跨院,分內外兩進。

外面是使團的雜役親隨,而高順則住在後宅。曹朋在那驛卒的帶領下,來到後宅的月亮門下。

一個呂氏親隨,攔住了去路。

“是高使者請曹公子前來……”

驛卒連忙解釋,以免發生誤會。

那親隨一笑,用帶着淡淡的下邳口音的官話道:“我知道,我在這裡,正是奉高司馬之命,恭候公子前來。你回去吧,這裡沒有你什麼事情了……曹公子,請隨我來,高司馬已恭候多時。”

“高將軍喚我,有什麼事情嗎?”

親隨笑道:“這個,卑職可就不知道了……

公子,順着迴廊往裡走,拐過那個彎兒就到了。”

“你不領我過去嗎?”

“呵呵,公子昔日曾有恩於我等,說起來並非外人,只管去就是,卑職還要在這裡值守。”

曹朋一頭霧水,看了一眼那扈從,點了點頭,而後邁步行去。

這高順,究竟在搞什麼鬼?

第436章 河西第三彈(二)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05章 虎豹騎第560章 張菖蒲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377章 獅虎獸第477章 雲動(四)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392章 命案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42章 虎豹騎第194章 海陵尉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660章 荊南(一)第654章 野望(一)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08章 第一日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557章 相思子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12章 啓程第644章 亂戰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78章 初會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185章 奉義校尉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20章 橐(一)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一)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0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67章 陋室銘第67章 重逢第51章 夏侯蘭第396章 亂(一)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18章 河西第二彈(七)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556章 卞夫人第38章 農夫與蛇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636章 梳理(三)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573章 荊襄世族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338章 五禽功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8章 籌謀未來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450章 東漢末年金融戰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76章 家臣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560章 張菖蒲第205章 下馬威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210章 百騎突擊
第436章 河西第三彈(二)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05章 虎豹騎第560章 張菖蒲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377章 獅虎獸第477章 雲動(四)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392章 命案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242章 虎豹騎第194章 海陵尉第372章 不擇手段第660章 荊南(一)第654章 野望(一)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08章 第一日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557章 相思子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112章 啓程第644章 亂戰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438章 河西第三彈(四)第78章 初會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709章 誰家江山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第606章 壯士斷腕第325章 父子皆兩千石第600章 大踏步撤退第185章 奉義校尉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465章 涼州亂(十三)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20章 橐(一)第5章 大丈夫當殺人(一)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05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67章 陋室銘第67章 重逢第51章 夏侯蘭第396章 亂(一)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18章 河西第二彈(七)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556章 卞夫人第38章 農夫與蛇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636章 梳理(三)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573章 荊襄世族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484章 涼州大決戰(三)第507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338章 五禽功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8章 籌謀未來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707章 建安十五年(續)第450章 東漢末年金融戰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76章 家臣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560章 張菖蒲第205章 下馬威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210章 百騎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