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無當飛軍

環郎的田莊,被白駝兵幾乎摧毀殆盡。

房舍給燒了一大半,還有近百人被打傷。環郎氣急敗壞,在第二天便在朝堂上彈劾曹朋。哪知道,這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響應。

反倒是有人站出來,指責環郎在鄴城橫行霸道。

一樁樁,一件件證據擺放在環郎面前,曹洪陰森森道:“若不看名字,還以爲是董卓復生。令郎好大的威風,莫非把這鄴都,當作自家後院嗎?”

這話若出自他人之口,也算不得什麼。

但曹洪不同,他可是老曹的心腹近臣。這話說的誅心至極,令環郎冷汗淋漓。

當天,曹操下詔,罷環郎左中郎將,令其幽居許都,不得在鄴城逗留。也就等於是把環郎趕出了權力中心,日後再想返回鄴城,難度頗大。

隨着環郎罷官,事情也就告以段落。

當日,曹朋入王都拜見卞夫人,並在卞夫人的引介之下,闢秦朗爲將軍府令史御屬之職。曹朋的班底,目前尚有很多空缺,所以安置一個秦朗,倒也算不得什麼大事。同樣與卞夫人而言,也覺得頗有面子……時間,一天天過去。

不知不覺,就過了十五。

曹汲將返回許都,曹楠也要前往幷州,與鄧稷匯合。

臨行時,曹楠把幼子鄧望託付給了蔡琰等人,請他們好生照拂。這朔北苦寒,鄧望還小,恐不太適合。不過,郭昱卻沒有隨行,而是留在鄴城。

她又懷了身子,此次返回,正是爲了分娩。

所以,曹楠雖走了,但郭昱和鄧全母子,便留在了鄴都。不管怎麼說,郭寰是郭昱的親妹妹,留在鄴都,也方便照應,蔡琰等人自然不會反對。

正月二十一,老夫人決定回還滎陽。

隨行有夏侯真、步鸞、甄宓三人……老夫人掛念滎陽的田莊,而且也不喜歡鄴都那種氣氛。

說繁華,鄴都方興,比不得許都,也不如長安和雒陽;但氣氛有些壓抑,每日都會發生許多事情,令人感到緊張。老夫人可是聽說過,當年鄴都城破時,曹操曾下令屠城,血洗鄴都,足足有四萬多人死於非命。

這麼一座城池,老夫人當然覺得不舒服。

於是經過她再三要求之後,曹朋只能答應下來……好在滎陽距離鄴都不遠,距離許都也很近。不管是曹朋還是曹汲,都方便往來。

只是母親離去,讓曹朋還是感覺有些失落。

他向曹操懇請之後,一直將老夫人送過了黃河,登陸延津之後,才返回鄴都。

臨別時,他叮囑夏侯真三人,定要好生照拂老夫人。

“君侯,自卸下司隸校尉以來,大王何故一直沒有安排?難道說要留守鄴城嗎?”

在曹朋登船的時候,夏侯真突然輕聲詢問。

“只怕不是!”

曹朋想了想,回答道:“我曾向奉孝詢問,但是並未有答案。不過從他話語中,似乎大王有重要使命於我。估計過些時候,便會下詔任命。

我倒是想留守鄴城,估計大王未必同意。

至於究竟會派往何處,目前尚不好說……我倒是聽到一些風聲,說大王準備在涼州、幷州、幽州和曹州四地推行府兵制。若真如此的話,只怕這任命和此事有關。且再看看,想來不會太久,便能有準確消息。”

“君侯……”

“嗯?”

“有件事想與你商量。”

“夫人只管說。”

夏侯真臉一紅,猶豫了一下之後,輕聲道:“我大兄不想留在鄴都,希望能往邊塞,建立功業。若君侯出缺,能否讓我大兄同去?不過若爲難,便算了……妾身只是見大兄整日裡顯得抑鬱,所以纔想幫幫他。”

夏侯真父母早亡,只有一個哥哥,便是夏侯尚。

而今夏侯尚爲魏郡司馬,配合步騭拱衛鄴都。但在內心裡,夏侯尚還是渴望建立功業,卻一直沒有機會。夏侯真和夏侯尚兄妹感情甚好,於是便向曹朋懇請。

曹朋想了想,便點頭道:“此事你只管放心,若大兄願隨行,我自無異議。”

夏侯真,這才放下了心。

又過了十日,轉眼已到了二月。

天氣轉暖,萬物復甦。

曹操於鄴都親耕籍田,鼓勵百姓墾荒農耕,而後在二月初八,第三次發出了唯纔是舉令。從建安十二年至建安十五年,三年間三次發出唯纔是舉令,使得天下爲之震動。無數寒門士子,不由得爲之心動,紛紛響應。

但是,唯纔是舉令,不問德行,只問才能,也造成了一些麻煩。

這一日,曹朋在後花園裡正與蔡琰等人以青梅煮酒,欣賞院中春色時,忽聞家臣來報:軍師中郎將郭嘉,前來拜訪。

曹朋連忙迎了出去,卻見郭嘉劉曄董昭等人,都來了。

迎進了書房之後,曹朋命人擺上了酒水,而後疑惑問道:“諸公何故今日,一起登門拜訪。”

郭嘉面露憂慮之色,輕聲道:“大王三次發唯纔是舉令,友學可知曉?”

“當然!”

“大王求才若渴,我等心下自然明白。

只是,這唯纔是舉令背後,卻終究是有些問題存在。自第一次發唯纔是舉令,大王的確是招攬到不少人才。可是,這其中也出現了不少麻煩。”

郭嘉說着,取出一摞信函,遞給了曹朋。

曹朋接過來,打開一看,全都是關於各地官員的報告。

其中有不少報告,是說一些官員貪贓枉法,聚斂錢財,勾結當地豪強,爲非作歹。

董昭沉聲道:“友學,唯纔是舉固然好,然則這良莠不齊,難免有人作亂。

才能,固然重要。

可若是沒有德行嚴加約束,才能越大,造成的害處也就越大……這棟陳矯送來的奏表,言當地官員,枉法作爲。而那人正是首次唯纔是舉令發放後,前來投效之人。此人才具是有,但德行有虧。若爲輔官也就罷了,還能有所約束。可而今爲一方縣令,卻真真個令民不聊生。”

看得出,董昭對唯纔是舉令,頗有牴觸。

而郭嘉等人,也對這件事感到擔憂。

沉吟片刻,曹朋道:“諸公之意……”

“友學,我們準備聯名上奏,與大王說明此事。

這才具固然重要,可是卻不能一味只看才具,而無視德行。殊不知,有德無才固然有害,有才無德,同樣害處甚大。此事,不可以不小心。”

曹操剛發出第三次唯纔是舉令,郭嘉等人便要上書反駁,有點打臉的意思。

曹朋眉頭緊蹙,半晌後問道:“荀尚書可有主意?”

“文若也覺得,此事不可以不加以防範,否則危害甚巨。”

“那你們,可有了方案?”

“這個……”

郭嘉苦笑着搖搖頭,“若是有了方案,何至於如此爲難?”

唯纔是舉!

шωш ¸тt kān ¸Сo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着實也是個麻煩。

有才無德,和有德無才究竟孰優孰劣,恐怕也難以說個清楚。曹朋知道,除了這方面之外,還有一件事,便是那些豪門世族的擔憂。大量啓用寒門,勢必會造成豪門世族的利益流失。曹操和世族間的關係很微妙,即需要相互利用,也要相互提防,所以糾纏在一起,麻煩很多。

曹朋道:“此事,最好還是慎重爲妙。

大王方發唯纔是舉令,便要上奏令大王取消,豈不是朝令夕改,更使人不服?與大王顏面,同樣無光。此事最好是能等些時日,同時想出妥善辦法解決,否則不要冒然上書,弄不好,反而適得其反,徒增不快。”

郭嘉一蹙眉,“那這些個官員,如何是好?”

“在沒有妥善解決之道前,我以爲對事不對人乃上上策。

加強監管,若遇到爲害鄉里,貪贓枉法,荼毒百姓之流,當以酷刑處置。雖未必能完全杜絕,也能使其有所收斂……諸公,以爲這樣如何?”

郭嘉等人找曹朋,也是出於無奈。

他們同樣知道,冒然上書的話,未必能取得理想效果。

特別是曹操登上魏王之位,更會維護自家顏面。這前腳唯纔是舉,後腳就上書取締,豈不是赤裸裸的打臉行爲?曹朋的主意,確是一個老成謀國之法。郭嘉和董昭幾人相視之後,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意見。

“另外,在監察官員方面,當儘快設立律法,以便行動。

至於如何操作,還請諸公費心。朋對此並不熟悉,也就不參與此事了。”

“嗯,如此,也只能這樣。”

其實,曹朋的腦海中,此時浮現出了五個字:九品中正制!

這個完全以維護世族利益的制度,在推行初期,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唯纔是舉之後,所出現的良莠不齊現象。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世族的利益。但是在後期,九品中正制便成爲世族的玩物……所謂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於這個制度。

設立九品中正制的人,是陳羣。

而陳羣本身就是個高門大閥出身,所要考慮的,自然是門閥世族利益。

不過而今,距離陳羣提出九品中正制尚有十年光景。

而參與制定的人,更包括了世族與寒門的精英份子,想來能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郭嘉賈詡,這些都是寒門士子的代表,而荀彧董昭,則屬於高門大閥的傑出人物。如今寒門和高門之間的衝突還不算特別嚴重,比如郭嘉和荀彧,是極好的朋友,便能夠說明一些情況……雙方合作,共同來制定一個制度,維護雙方利益,同時又能達到目的,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曹朋倒是有心想參與其中,但再一想,他雖然知道這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卻說不明白其中的內容。再者,又不懂得漢代律法,倒不如讓那些專業人士來做,他最好還是袖手旁觀。

寒士和高門之間的矛盾,還有一個解決之道,便是科舉!

但曹朋卻很清楚,而今的社會形態,科舉的條件,並不成熟……讀書人,始終只是一小部分,完全無法達到科舉的條件。最好的辦法,便是增加書院的建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潛移默化,慢慢培養條件成熟。

不過這需要一個過程,非一時可竟全功。

浮戲山書院,是曹朋的一個嘗試。

接下來,他還會在河西,在南陽,在徐州逐一推行,慢慢的創造科舉環境。

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

只要持續下去,總有一日,可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郭嘉等人和曹朋,又說了很久,直至天將夜時,方纔告辭離去。

臨行時,郭嘉故意落後了幾步,拉着曹朋的手,低聲道:“阿福,我有一事相求。”

“什麼?”

“小奕學業已成,自浮戲山書院而出,如今在家中,尚無安排。

文若說,可以讓他去尚書府做事,大王也說,可以至十三曹歷練。只是我覺得,太早接觸中樞,與小奕並無好處。他沒有半點閱歷,冒然加入中樞,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我想讓他到你門下歷練,不知可否?”

郭嘉說的是他那寶貝兒子郭奕!

歷史上,郭嘉只有一個兒子,便是郭奕。

不過而今,隨着他身體的好轉,又有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名叫郭召,女兒名叫郭襄。至於郭襄這個名字,還是曹朋的主意。郭嘉女兒出生時,他不在夫人身邊,正趕赴襄陽,準備勸說曹操停止東征江東。

得到喜訊時,正好曹朋也在一旁,於是便笑着說:不如叫郭襄吧!

本是個玩笑話,卻被郭嘉當了真。

更逼着曹朋,做了郭襄的義父……當然這義父,是有代價的!郭嘉生生又從曹朋手裡,搶來百分之五的福紙樓股份,說是曹朋給乾女兒的禮物。

曹朋也無奈,同時暗自慶幸。

幸好當時,他沒有說郭芙這個名字,否則不曉得又會是什麼狀況……“小奕若是願意來,我自然歡迎。

不過,奉孝大哥是不是有什麼消息?莫非大王,有意要派我出去嗎?”

“嘿嘿,過幾日,過幾日自知!”

郭嘉一副欠扁的笑容,登上馬車走了。

曹朋則拍了拍額頭,目送郭嘉的車輛不見蹤影之後,才轉身走進府中。

“士元,你們在討論什麼事情?”

遠遠的,曹朋就看見龐統法正王平等人在一起,正討論激烈。

於是便走上前去,卻發現在涼亭裡,擺放着一個巨型沙盤,盡是西川地形地貌。

西川之戰,早晚爆發。

身爲曹朋的謀主,龐統和法正,也極爲重視此事。

雖然曹朋以離開關中,但是他們對西川戰事的推演,卻始終沒有停止下來。

見曹朋過來,兩人連忙拱手行禮。

龐統笑道:“我們正在談論,如何在西川用兵。”

“呃?”

曹朋饒有興趣,在一旁站立。

“西川多山,大軍難行……其地勢,與荊南頗爲相似,不可以不小心。

子均和伯龍都認爲,若要攻取西川,需有一支精幹兵馬。

這支兵馬,要擅長在山中作戰……此前公子在荊南,使魏延所操練山地兵,最爲合適。不過攻取西川,最好還是,在訓練出一支山地精兵。”

山地兵,又是山地兵!

隨着北方戰事結束,戰事將會向南傾斜。

之前可以赤城縱橫的北方步兵和騎兵,威力隨之減弱,作用也會慢慢降低。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水軍、刀盾兵以及山地兵三個兵種大放異彩。

而今水軍,有大都督甘寧以及杜畿操練,更有東陵島周倉闞澤負責,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至於刀盾兵,曹操也開始着手演練。

從去年開始,河一工坊停止槍矛打造,而專注於橫刀和大盾的製作。曹汲出任大司農,並留守許都,一方面是因爲春耕將要開始,二來也有曹操將諸冶監劃撥到了大司農府,有曹汲執掌。曹汲本身就是冶煉大家,而且身邊又有鑄兵大師蒲元(也就是曹汲的同門師侄)相助。

同時,將作大匠鄭渾,大司農給事中馬鈞,也都精通這方面事務。

河一工坊可算得上是曹家一手扶植起來的工坊,諸冶監監令郭永,更是曹府門下。曹操秘密打造刀盾,訓練刀盾兵,也正是爲了未來江東之戰。

而山地兵方面,魏延的山地兵更類似於刀盾兵的雛形,在山地作戰方面,還有些欠缺。

所以,曹魏目前最缺乏的,還是山地兵,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山地兵。

這山地兵不好組建,要求很高。

身體健壯,體格魁梧,這是基本要求;要熟悉在山地間的環境,瞭解在山地裡的作戰方式。身手要靈活,不能夠太過笨重,也是其中一個要求。

總之,想要練成山地兵,並不容易。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故而到目前爲止,一直都是一個構想。

“公子,其實兵員並不難尋。”

“此話怎講?”

王平猶豫了一下,沉聲道:“早年間,益州馬相作亂,自稱天子,聚衆十餘萬人,攻破巴郡。後有州從事賈龍將軍,令兵數百人與犍爲,打破馬相,而後纔有劉焉入西川之事。當時賈龍將軍,所用者皆爲南中蠻人,便是公子所說的山地兵。平曾聞祖父言及此事,而且祖父當年,便是賈龍將軍部下,故而也知其作戰方法,後盡數教授於平知曉……”

“子均,竟知山地戰法?”

“略知一二。”

曹朋頓時,驚喜異常。

對於王平這人,曹朋一開始並未有太多重視。

或者說,對王平的重視,遠不如對馬謖和向寵的重視。在他看來,王平不過是運氣好些,才具不過中上,算不得大將。卻不想,這傢伙竟然知道山地作戰模式。

賈龍是誰?

曹朋並不清楚。

不過聽王平的介紹,似乎也是個牛人。

可惜早在初平二年時,便死於劉焉之手……“那兵員,如何尋找?”

王平笑道:“公子,當年賈龍將軍的兵馬,便是從南中蠻族手中招攬過來。今公子有沙摩柯將軍,何不派人至五溪蠻徵召兵馬?五溪蠻雖不在西川,但也是生活在山嶺之中,對於山間環境,自然也不會陌生。”

“着啊!”

曹朋聞聽大喜,連連點頭,表示稱讚。

他忙擺手,讓孫紹過來,“伯文,去把沙沙找來,就說我有重要事情吩咐他。”

“喏!”

孫紹急忙轉身而去,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見沙摩柯鼻青臉腫的跑過來。

“沙沙,你這是怎麼了?”

“嘿嘿,沒事……方纔與子龍切磋,不小心被他打中……不過公子放心,他也沒討得便宜。咱狠狠的給了他幾拳,估計這會兒,正在吃痛呢。”

曹朋清楚的看到,孫紹在一旁撇了撇嘴!

很明顯,沙摩柯話中的水分不少,恐怕是趙雲在收拾他。

不過,曹朋沒有往心裡去,他把沙摩柯找來,並不是問他和趙雲的戰果。

“沙沙,你五溪蠻族人,可有擅長在山地間作戰之人?”

沙摩柯一怔,旋即咧嘴笑道:“公子莫說笑,我五溪蠻人,從小在大山裡長大,個個都能在山地中搏殺。莫說男人,便是女人,也不可小覷。”

“我要三千精卒,你可否爲我招攬?”

“啊?”

沙摩柯先愣了一下,但立刻連連點頭,“莫說三千,就是五六千,一萬人都成。”

“我不要一萬,也不要五六千,只三千人足矣。

不過,我此次挑選,會極爲嚴格……挑選出來之後,就由你來出任校尉,統帥兵馬。我會讓子均陪你一同返回五溪蠻,招攬過來之後,由子均負責操練,你可願意?”

“我爲校尉?”

沙摩柯驚喜異常,連連點頭。

“那你就馬上準備,最遲明日一早啓程。

到了武陵之後,你們便和鄧太守與潘將軍兩人聯絡。人馬召集整齊之後,與當地訓練。什麼時候能訓練出來,什麼時候再向我報到,明白嗎?”

“末將明白!”

曹朋素來都是快刀斬亂麻,說做就做。

既然要訓練山地步兵,那麼最好的環境,便是在武陵。

漢中雖然也不錯,但此時卻不適宜繼續派駐兵馬,以免令劉璋緊張起來。

wWW. ttкan. ¢O

武陵,有鄧範和潘璋在,而沙摩柯統帥兵馬,可以讓王平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全力訓練兵馬。

“公子,既然組軍,不知當以何名稱呼?”

曹朋想了想,突然笑道:“無當,就叫無當飛軍,大家以爲如何?”

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353章 悲憤詩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39章 河西第三彈(五)第253章 葛仙翁第157章 徵辟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446章 糉子美人(四)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90章 誰是誰非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9章 仇人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35章 老嫗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95章 綿裡藏針第9章 風雪夜來人(二)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48章 朱夏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95章 綿裡藏針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8章 籌謀未來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732章 噩耗第194章 海陵尉第258章 陸渾山第3章 我欲剛強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654章 野望(一)第272章 黑眊到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174章 情信第683章 曹閻王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74章 案中案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00章 鄧芝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第408章 生意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259章 冢虎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203章 論戰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76章 家臣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732章 噩耗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66章 出招第238章 天車
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353章 悲憤詩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39章 河西第三彈(五)第253章 葛仙翁第157章 徵辟第462章 涼州亂(十)第446章 糉子美人(四)第425章 戰雲亂起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80章 宿命相逢第90章 誰是誰非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99章 堅定之心第69章 仇人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2章 宛城之鉅變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371章 千古紅顏絕唱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第235章 老嫗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395章 歸漢還是姓馬?第127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95章 綿裡藏針第9章 風雪夜來人(二)第345章 潁川訪友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656章 賞梅煮酒,再論江東第348章 朱夏第409章 中山巨賈第95章 綿裡藏針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308章 延津太撤退(二)第622章 老驥伏櫪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8章 籌謀未來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350章 男人,真難!第732章 噩耗第194章 海陵尉第258章 陸渾山第3章 我欲剛強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654章 野望(一)第272章 黑眊到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583章 斬草除根第610章 怎忘記此人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607章 竟爾一老卒?第174章 情信第683章 曹閻王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274章 案中案第300章 誰殺了顏良第200章 鄧芝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166章 遠走高飛第547章 冢虎今何在?第408章 生意第561章 前生宿敵,今世若何?第259章 冢虎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203章 論戰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76章 家臣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732章 噩耗第89章 曹二代vs皇二代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66章 出招第238章 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