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馬氏五常

劉備沒有出聲,只是眉頭緊蹙,面露悲慼之色。

諸葛亮忍不住問道:“主公何以不快?”

這不問還好,一問之下,劉備竟放聲大哭,眨眼間淚流滿面。

“我哭公佑,若無曹家小賊,今何爲階下囚?

小賊三番數次,壞我大事,偏偏又狡詐心狠。我雖有心除此此獠,奈何……想我劉備半生顛簸流離,好不容易有了落腳之處,何故又讓此小賊前來?我若不除此獠,必將夙夜難寐。”

諸葛亮頓時沉默了!

說實話,他對曹朋的瞭解,並不是很多。

諸葛亮比曹朋的年紀稍大一些,十七歲落戶荊州的時候,而曹朋方重生於中陽山。後來雖聽人說過曹朋的名字,卻並未放在心上。甚至於得知龐德公欲收曹朋爲弟子的時候,諸葛亮甚至表露出不屑之色。爲此,諸葛亮曾讓他的姐姐諸葛玲,私下裡勸說龐德公要多加留意。

曹朋在九女城遭遇陷害,時棘陽令蒯正派人往鹿門山送信。

正是諸葛亮私自將書信壓下,足足一個月的時間,才轉到了龐德公的手中。

不過當時曹朋已經離開了南陽,隨典韋奔赴許都逃難。爲了這件事,龐德公發雷霆之怒,差一點讓侄子把諸葛玲休掉。好在龎諸二人感情很深厚,纔算免了此厄運。但也正因爲此,諸葛亮本可以入鹿門山求學,卻被龐德公拒絕。後來,諸葛亮又憑藉家中的關係,拜入水鏡山莊。

曹朋的名字,從那以後,也從諸葛亮的耳邊消失。

他在水鏡山莊苦讀時,曹朋隨着鄧稷,千里迢迢趕赴海西縣就任。

海西政績斐然,成就了鄧稷之名。

而曹朋也只是因陋室銘和曲陽之戰,小有名望。諸葛亮當時聽說,沒有放在心上……直到數年後,徐庶和石韜返回潁川,投奔曹朋時,諸葛亮才又想起了曹朋這個人的過往來歷。

只是這個時候,曹朋已是臥龍谷胡昭弟子。

建安七年,曹朋遠赴河西就任。

又挖走了諸葛亮的同窗好友,孟建。

這時候,諸葛亮纔算是正視曹朋的存在,只是荊州距離河西遙遠,他始終無法深入瞭解曹朋。

後來投奔了劉備,又從劉備的口中,零零碎碎的聽說了不少曹朋的事情。

諸葛亮這纔算對曹朋,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從內心而言,諸葛亮並不把曹朋看在眼中。在他眼裡,曹朋徒有虛名,不過是運氣好一些罷了。以曹朋的出身,註定他不可能有太大成就。哪怕他後來歸附曹氏,成爲曹氏族人。諸葛亮依舊不屑一顧。曹朋那個‘曹氏族人’的身份,着實不靠譜,未嘗不是曹操拉攏人的手段。

諸葛亮,出身琅琊豪門,累世官宦,有着尋常人所沒有的傲氣。

歷史上說他耕讀南陽,居住茅屋。可這並不是說,諸葛亮的家境有多麼貧寒。事實上,他家境並不算太差,至少也是個中上的家境。所謂耕讀南陽,在東漢末年,是一種風尚。不止是諸葛亮耕讀,當時很多文人雅士,都有耕讀的習慣。就好像後世在城市裡過的累了,於是嚮往田園生活,跑去農家樂的性質差不多。至於居住茅屋,同樣也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手段。

不過,自從歸附劉備之後,諸葛亮並未大權獨攬。

蓋因他過於年輕,也沒有經過劉備三顧茅廬。而劉備的手下,還有荀諶這麼一個謀士的存在。

勿論是從名望,身份,地位,還是出身,諸葛亮與潁川大族荀氏出身的荀諶相比,終究差距甚多。

“兄長何必擔心,想那小賊有何本事?不過是靠着小手段,騙取今日之聲名。

小弟不才,願領一部兵馬,殺奔舞陰,將那小賊項上人頭取來,爲兄長下酒……”

張飛長身而起,振臂呼喝。

哪知道,劉備卻掃了他一眼,冷冷道:“翼德有此心,我心甚慰。然則曹朋,卻非那隻知小手段的無能之輩。你休要呱噪,且坐下來,聽軍師如何應對,莫要再效仿當年,莽撞行事。”

說起來,劉備和曹朋有過三次交鋒。

其中兩次,都是張飛挑起的事端……第一次,張飛在下邳搶走了曹朋送往曹營的糧草輜重,還打傷了曹朋的人。以至於曹朋一怒之下,率部堵住劉備營門,砍斷了劉備轅門大纛;第二次,則是張飛要硬搶驛站的房舍,和曹朋再次發生衝突,甚至於連坐騎都丟了。至於第三次嘛,卻非曹朋主動。純粹是因爲曹朋爲朱贊報仇,不小心揭發了劉備的陰謀。並殺死了陳到的兄長,令劉備計劃隨之敗露。

總之,劉備和曹朋之間,於公於私,都有着不可磨滅的深仇大恨。

諸葛亮沉吟良久之後,輕聲道:“曹友學詭計多端,且又是南陽郡人,很容易得到南陽本地豪強的支持。主公欲坐穩南陽郡,需從兩方面來着手。一方面,對曹軍持續施加壓力,使曹朋無法騰出手來,進行梳理;另一方面,要加快拉攏南陽本地豪強,使曹賊難在南陽立足。

亮有一計,卻不知能否奏效。”

“願聞其詳。”

“今曹朋初至南陽,根基未穩。

觀此人過往手段,每到一地,必會推行屯田之法。想必他來南陽郡,也會用如此手段……主公可命人傳信各地豪強,言曹朋將推行屯田,丈量土地,清查家奴人口。想必那些豪強子弟,必不甘如此,甚至會產生牴觸行爲。一旦曹朋推行屯田之法,定會遭遇抵抗,而主公可趁機出兵,將曹朋趕出南陽郡。”

劉備聞聽,不由得大喜。

“除此之外,主公還應與曹朋下馬威。

不知主公可聽說過岑公孝的故事?曹朋雖說是南陽人,可是在南陽郡卻毫無根基,何不效仿岑公孝之事,令其無法立足?”

岑公孝,本名岑晊,棘陽人。

此人乃南陽大族棘陽岑氏子弟,與劉表等人,並稱江夏八俊。

論其出身,乃東漢開國之功臣,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岑彭之後。其父岑豫,曾爲南陽太守。

岑晊才高有大志,五經六藝無不洞貫。

時南陽太守成瑨爲南陽太守,岑晊爲功曹。成瑨的命令,甚至無法走出太守府大門,整個南陽郡,皆有岑晊掌控。以至於當時有諺語說: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這但坐嘯的意思,就是閒來無事。成瑨是朝廷欽命南陽太守,卻根本無法掌控住南陽郡的局勢。

以至於他的功曹岑晊,更似南陽太守。

諸葛亮的意思,非常簡單。

就是讓劉備出面,攛掇南陽郡豪強入郡廨幕僚,架空曹朋。

相比之下,曹朋雖然是南陽郡人,卻非豪強出身,也不太容易被南陽本地豪強們輕易接受。

一旦曹朋被架空,那麼劉備也就能獲得更大的空間。

諸葛亮這一計,確很高明。

只是荀諶看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不屑之色。

你諸葛孔明這是什麼狗屁計策?你這樣一來,固然可以令曹朋無法立足,可莫忘記了,你擡起了荊襄世族,卻也爲主公將來,留下了巨大的隱患。日後,這些豪強世族可以架空曹朋,也能架空主公。那麼主公即便是南陽之主,又有何用?南陽豪強,恐怕更願意追隨荊襄世族。

可荀諶也不好當衆反對,因爲他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妥善的對策。

沉吟片刻後,荀諶突然開口道:“主公,既然曹友學來到了南陽,您甚至南陽之主,豈能沒有表示?”

“友若先生的意思是……”

“我估計,曹朋來到南陽,會暫時治於舞陰。主公當遣使者前往,以探聽那曹友學的虛實。”

荀諶有一種感覺,雖說曹朋在海西,在河西,先後都是以推行屯田而打開局面。

可是在南陽郡,他斷然不會如此。

因爲,南陽郡的情況,和海西、河西,截然不同。

曹朋並不是那種一招鮮,走天下的主兒。相反,他很會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推行不同的政策。他在海西和河西,都曾推行過商業。但事實上,兩地推行的手段,卻不相同。

在海西,是以民辦爲主,設立九大行會,以加強民間商業的競爭力。

這是因爲,海西坐於江淮地區,而江淮的商市,本就發達……可是再看他在河西郡的手段,卻是以官方而進行推廣。設立河西商會,幾乎就是一個官方的組織。通過官方進行貿易,掌控,來加強河西郡的商業繁榮。兩個地區,兩種手段,也說明曹朋非是墨守常規的人。

這種人,絕不能以常規的心態來對待。

他在海西、河西推廣屯田,卻未必會在南陽推行……但是他的手段,究竟是什麼?

荀諶一時間,也無法猜測出來……可他沒有辦法當衆說明,一來是照顧諸葛亮的面子;二來嘛,諸葛亮的主意,在短時間裡,還是能夠產生效果。所以,荀諶決定,暗中觀察一下,對曹朋做出瞭解之後,再做打算。

劉備問道:“那派何人前往?”

荀諶想了想,“馬孟常素有名望,而且能隨機應變。

可以使其出使舞陰,探聽曹朋的深淺。嗯……還可以讓子龍隨行,也能給予孟常足夠保護。”

劉備聞聽,欣然應允。

第245章 衣帶詔第21章 龐德公第700章 定風波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26章 生與死第373章 尋釁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162章 班春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30章 扈從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39章 同宗第232章 抉擇第398章 亂(三)第242章 虎豹騎第238章 天車第615章 老將軍保重!第230章 ?虎歸天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23章 火神歌(二)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167章 陋室銘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238章 天車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39章 三字經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154章 真兇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624章 短歌行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351章 三年後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28章 荊襄豪門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596章 間隙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51章 夏侯蘭
第245章 衣帶詔第21章 龐德公第700章 定風波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26章 生與死第373章 尋釁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569章 南陽之故友第162章 班春第572章 南陽之故交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491章 涼州大決戰(十)第30章 扈從第191章 莫欺少年窮第239章 同宗第232章 抉擇第398章 亂(三)第242章 虎豹騎第238章 天車第615章 老將軍保重!第230章 ?虎歸天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307章 延津大撤退(一)第698章 漢軍來了!第178章 小賊,你小心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431章 鳳鳴灘大捷第183章 綰青絲(四)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390章 曹操授刀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549章 伊人,如玉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第574章 荊州事,荊人治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169章 風雲再起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23章 火神歌(二)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0章 宛城之落幕第317章 延津大撤退(十一)第167章 陋室銘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221章 梟雄之姿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598章 反戈一擊第669章 益陽之戰(五)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238章 天車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39章 三字經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154章 真兇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93章 逼賈詡獻計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366章 匈奴,匈奴(一)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26章 生死之間,曹朋回許都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86章 賈詡歸降第624章 短歌行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192章 錦帆隨行第223章 只爲那嬌憨笑靨第571章 南陽之豪強第351章 三年後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137章 疑竇重重(下)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696章 恩怨情仇第28章 荊襄豪門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596章 間隙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60章 認清自己的身份(一)第113章 願聞其詳第40章 宛城之獻刀第51章 夏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