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

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

雖然朱祁鎮一直說這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太皇太后在笑過之後,還是爲朱祁鎮找來太醫。

這一點小病,大明太醫還是有一點用的。塗上一些東西之後,朱祁鎮頓時覺得清涼許多,最少不是瘙癢難耐了。

朱祁鎮回到乾清宮之後,將擠壓的奏摺一一看過,隨後問道:“有沒有云南的消息?”

王振說道:“陛下,錦衣衛飛鴿傳書,說沐昂已經從景東出兵,進攻麓川,勝負如何尚沒有分曉。”

朱祁鎮點點頭。說道:“今後雲南的事情,你要多費心,一有消息立即報朕。”

王振說道:“是。”

朱祁鎮雖然信任張輔,也信任孟瑛,但是兵危戰急,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朱祁鎮還是一直牽掛。

朱祁鎮說道:“張安似乎是一員大將,居然這麼快就將松潘平定下來,將松潘衛遷出的事情,朕準了,不過你派錦衣衛去松潘多瞭解一些情況,看看這一場戰事,有沒有貓膩。還有張安讓他押運糧草入滇,在保定侯帳下聽用吧。”

朱祁鎮對此有所懷疑,卻是因爲松潘戰事結束的太快了。

這才幾個月,就安定下來了。

還有就是兵部想將松潘衛四個千戶所全部遷出松潘地區,這分明是對松潘土司一次大退讓。

所以朱祁鎮才懷疑,這裡面是不是有貓膩?

是真的是絕對維持松潘衛太耗糧草,還是與松潘土司達成了妥協,以松潘衛外遷爲條件,結束這一場戰事。

當然了,朱祁鎮也知道,即便這裡面有貓膩,朱祁鎮而今也不準備追究了。就當做不知道。派錦衣衛去查,卻是爲了將來翻舊賬用的。

而今北方大災,南方用兵,天下錢糧用度崩得太緊了。朱祁鎮自然不想再動兵了。所以不管用什麼辦法,是退讓也好,是綏靖也好,總之先讓松潘消停下來。

朱祁鎮捏着鼻子都認了。

不過等將來大明國力恢復了,如果松潘土司老老實實待在山中,不惹麻煩也就罷了,否則朱祁鎮新賬老賬一起算。

王振立即說道:“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朱祁鎮說道:“另外派人去請楊士奇,楊溥,曹鼐,工部尚書黎澄全部在文華殿等着,朕等一會過去。”

“是。”王振說道。

等一個時辰後,朱祁鎮纔來到了文華殿之中。

楊士奇等人紛紛行禮。朱祁鎮說道:“免禮。”雙方坐定之後,朱祁鎮說道:“朕這一次出巡,心中感慨良多,這才知道治水之難,不僅僅在於治水之前,也在治水之後,工部每年拔給直隸治水款項不過萬兩而已。這萬兩又多半用在運河之上,黎大人你說對不對?”

黎澄聽了,大吃一驚,二話不說,跪倒在地面上,說道:“臣知罪。”

因爲黎澄與其他人不同,他是安南人,身後沒有根底,沒有靠山,故而平時爲人,再小心翼翼不過了。

所以聽朱祁鎮這樣,簡直嚇得肝膽具裂,立即請罪。

朱祁鎮手一擺說道:“起來吧,。何須如此,事情到了今天,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

黎澄這才小心翼翼的站起來,小心翼翼的落座。

楊士奇說道:“陛下的意思,今後增加直隸各府治水款項?”

ωωω ¤тт kān ¤℃O

朱祁鎮說道:“不僅僅是這樣,朝廷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在各地修建了這麼多水利,難道就撒手不管嗎?”

楊士奇說道:“陛下,天下河道千萬之多,如果陛下每一個河道都要設人管理,則所需人員,何止千萬之多,朝廷決計支撐不起這麼大的開支。再者太祖皇帝以鄉約教授百姓,本就是令百姓自治。所以天下各水道都是鄉紳掌管,與水旱之災,則聚衆而議,從衆而決,不花朝廷一錢,而天下自化。”

朱祁鎮聽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反駁了。

因爲這就是太祖皇帝得意之作,影響了中國六百多年的鄉村模型。就是以理學爲本的鄉約,被太祖皇帝以政治手段推行到了天下。

很多事情朝廷不怎麼管,都是由士紳代爲管理的。

而楊士奇楊家在江西也是名門大族,這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他自然要阻止朱祁鎮的想法,同樣楊士奇也不安全是私心。

楊士奇所言,也非常在理。

因爲將每一條河流都納入朝廷的管轄,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

朝廷的管理能力,是有極限的。楊士奇擔任大明首輔十幾年,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所以,不管後世如何決斷太祖皇帝當初的模式不對,禁錮了思想,但是在沒有人提供另外一套治國方略,特別是對農村治理方略之前。這一點是不可動搖的。

朝廷行政能力,不能鎖定到每一個人。能到縣就差不多。需要有一個階層在朝廷與百姓之間。而士紳是無奈的選擇。

朱祁鎮對此是非常瞭解的。

因爲太祖皇帝唯恐後世子孫不瞭解他的意思,皇明祖訓之中就有其中內容。當然了,他寫的未必是這個。朱祁鎮是自己揣摩出來的。

而今朱祁鎮也無意挑戰這鄉村自治模式,說道:“首輔的意思,朕是知道的,一些小河,朝廷自然不需要管,但是如果而今盧溝河,滹沱河,滏陽河,漳河,衛河,北運河。這些河流,跨府連縣,而且彼此相互影響,想要治理好,卻不是一府一縣之力能夠做到的,而民賴農以生,農賴水以活。水利不興,百業難安。”

“朝廷豈能袖手旁觀,而水利如此大事,在工部只有都水司負責,實在太輕了。”

楊士奇心中一跳,暗道:“皇帝又有新想法了。”說實在的,應付新想法層出不窮的小皇帝,楊士奇有一點疲於應付的感覺。

楊士奇看似什麼也沒有做,但是朱祁鎮搞出這麼大的動作,百官都沒有什麼反應,就是楊士奇最大的功勞了。

能鎮得住場子。

楊士奇只要在皇帝面前點頭了,百官內部有異議,楊士奇能替皇帝給鎮壓了,決計不會讓下面的事情,干擾到國家大事。

否則真以爲下面的官員,特別是朝廷翰林院中的人,真是小綿羊啊。朱祁鎮做什麼下面人都聽從。

楊士奇就好像捧哏一般,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說道;“朕的意思是,既然治水如此重要,朝廷就要重視起來,朕想設水部,統管天下河道治理,灌溉用水。並在地方上設同知,或者在縣裡設治河大使。以求上下通達,治理水利。”

在朱祁鎮的心中,這水部,就是後世的水利部。

楊士奇一聽,立即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六部決計不可輕動。”隨即楊士奇苦口婆心 將六部重要性一一說明。

這六部從北周開始,到而今傳承千年,早已深入骨髓了。

而且六部各部都是出自周官,甚至都有很多特殊意義了,比如六這個數字。另設一部是萬萬不行的。

而且工部職能很完善,工部都水司在古代就有水部之稱,而今都水司郎中,別稱還是水部郎中。根本不用新設。

朱祁鎮在開口之前,就知道這一個想法是通不過的。

改革官職在古代可是大事。

朱祁鎮說道;“既然首輔覺得不行,那該當如何,總之,而今朝廷對治水根本沒有沒有統籌,僅僅停留在什麼地方決堤了,什麼地方受災,再去修哪裡,這根本不行,所以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修繕天下水利,乃是本朝國策。”

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
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九十八章 李滿住的決斷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五十三章 出塞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七十七章 日食將至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二百章 馬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來源第三章 災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三十八章 景東之戰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三十二章 紛紛南洋策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十五章 預修大典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城飛將第十四章 禮簡而刑繁第八十章 沿途所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四十四章 憑祥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四十九章 忽蘭忽失溫之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楊洪第一百一十六章 臺灣置州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馬文升斷案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勳貴圈子的爛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鎮的試探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八章 修律vs修例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二十六章 遺折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銀子在哪裡?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二章 財政危機的延續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八章 千秋萬壽宴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一百五十章 破釜沉舟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