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心煩

晚上趙瑋回到家,聽妹妹說起了今天的事,皺了一皺眉頭。當着祖母張氏的面,他沒說什麼,但回房的路上,卻小聲跟妹妹說了些朝中流傳的小道消息:

“潮災的消息傳回京中時,也有人彈劾過王尚書。王尚書還上折自辯了。去年山西地動,之後的事便一直是他在主理,還有京中好幾處的城牆都要修了,都是王尚書管着呢。上海的大壩向來沒什麼大問題,皇上下旨重修時,是先前的左侍郎在管。可他去年年初一病沒了,後來提上來的曾侍郎接了任,如今還在南邊呢,已是罰過了。王尚書要喊冤枉,說自己不知情,也不是不行。御史原還不願放過他,可皇上已是開了恩,旁人也只好作罷。如今王尚書忠君得很,工部裡頭有人跟堤壩案主犯有結親的、交好的,他主動命人去查,查出來有問題的全數上報,刑部和大理寺都拿了不少人呢。他如此忠心,皇上自然不會在意小節。”

趙琇恍然,原來如此。也不知道他上報的那些人裡頭,有幾個是冤枉的?他會不會趁機剷除異己?實在不是她把人想得太壞了,能養出王大姑娘那樣一個女兒的人,又做了高官,讓她相信是個正人君子,也難呀。

她還覺得趙瑋的說法有些問題:“去年山西地震後重建的事,應該是地方上在出力吧?王尚書在京中,也就是遠程遙控一下,幾處城牆,也是有圖紙規則的,真的會讓王尚書忙到顧不上別的事嗎?至於曾侍郎,咱們可清楚得很。他要是知道上海的堤壩有問題,就不會幫着廣平王把這弊案給揭破了!”

趙瑋笑了一笑:“曾侍郎自然清白得很。南下路上,我已經摸清了他的脾氣。他是個再方正不過的人了,也許還有些迂。不過辦事很是利索,也捨得吃苦。在工部做事,想要享福是不成的。至於他的前任,那位在工部也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且又老弱多病。佔着那位子好些年了,一年裡倒有半年在告假。若不是資歷深,皇上體恤老臣。早就把他換下來了。這麼一個人,若說曾經主理過海傍大壩的事,我也是不信的。我在衙門裡協查案子的時候,也是盯緊了他手下的人。他兩個得用的郎中。全都是得了王尚書賞識,方纔從主事位上提拔起來的。光是這一點。王尚書其實也不是沒有可供人挑剔的地方。可是皇上信他,別人又能怎麼辦呢?”

趙瑋其實也不認爲王尚書跟堤壩案的犯人們有勾結。他是真正完全由當今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信臣。在先帝朝時,他不過是個鬱郁不得志的小官員罷了。皇帝做了太子後,他的仕途纔有了起色。日漸高升,然後等皇帝登了基,他就坐上了工部尚書之位。沒有皇帝。他絕不會有今天。因此,誰都有可能謀反。獨他不能。

但王尚書不會從逆,卻不代表他就對堤壩弊案一無所知了。他家裡如今也是富貴得很,雖然對外都說那是因爲他娶了個土財主的女兒。可是土財主能有多少財產?王夫人還有親兄弟呢,難不成她父親會把全副身家都給女兒做了陪送麼?王家真正富貴,是在王尚書做了尚書之後。雖然沒有什麼證據,但是朝野之間,並不是沒有他收受賄賂的傳言。不過還是那句老話,皇帝信任他,別人又奈何得了他?

趙瑋對妹妹道:“王尚書的位子還很牢,就算他真的失察,按律當降職或撤職,只要皇上不願動他,他就能穩坐高位。”

趙琇只是心裡窩了一肚子氣,其實也並不是真要跟王尚書過不去,聽到這裡,也只能作罷了。真正造成災區那片慘狀的人,是堤壩案的首犯們。只要他們能罪有應得,其他旁枝末節的,她也懶得過問。

趙琇問趙瑋:“哥哥這案子也審了那麼久,怎的還沒有結案的意思?上海那邊那些主犯背後的家族,好象還安然無恙呢。雖然他們也捐錢捐糧救濟災民了,但居然連一點懲罰也沒有,太奇怪了。也不用要他們的性命,哪怕是罰點銀子呢。國庫如今不是正缺錢嗎?”

趙瑋猶豫了一下,才告訴她:“那些人既然跟穎王有勾結,私下可能還知道更多的穎王餘孽。皇上囑咐過,旁的都罷了,穎王餘孽都有些什麼人,是一定要查出來的,絕不能漏掉一個人。如今刑部與大理寺審案,審的其實就是這個。堤壩案的事,倒是都理清了,口供也得了,只差判刑而已。爲了讓那些犯官多說些知道的消息,上頭已是許諾了,可以對他們從輕發落,至不濟,也會放過他們的親族。”

趙琇皺起了眉頭。雖然穎王餘孽的名單很重要,但當年皇帝不是非常寬厚地說過除了主犯,其他人一概不追究嗎?如今怎麼秋後算起賬來了?只怕朝中又要動盪不安了。況且,上海潮災死了那麼多人,居然爲了幾個不成氣候的逆黨,就要把造成這麼多人死亡的重犯從輕發落,皇帝莫非糊塗了?他以前不是這樣的呀?

趙瑋回房去了,趙琇卻一直心煩意亂。她在自己的院子裡來回踱步,腦子亂糟糟的,心裡憋悶得慌,卻又不知爲什麼會這樣。

趙家在南匯港有產業,在潮災到來之前,那裡是多麼的繁華興旺呀。可如今海潮一來,全都毀了。想要恢復元氣,還不知要多少時間。再說,還有那麼多條人命呢,就算是那些保住了性命的災民,如今也是家業全毀,今後還不知要如何謀生。雖說陶澄能幹,應該可以把重建工作做好。可他畢竟只是署理,他是奉賢縣令,不是南匯縣令。等南匯新任的縣令上了任,今後又會怎樣,誰能說得準呢?

趙琇嘆了口氣,回到房間,坐在窗臺前。想了想,忍不住展開了桌面上的畫紙。畫案一端放有她的文具盒,裡頭有幾支她用炭條自制的畫筆,還有尺子什麼的。她拿起一支細筆,想了想,便開始在紙上勾勒出淺淺的線條。

她想要畫出記憶中繁華的南匯港,還有災後的南匯港。只要是曾經見過它繁華景象的人。看到它災後的慘狀。都會覺得震憾吧?那麼這些千里之外、只是在字面上得知“潮災”二字的人,就能領會到這兩個字所代表的意思了。

這是一項大工程,她想要盡力做好。所以也不着急。每日畫上兩個時辰,也就夠了。她還有許多事要做呢。

祖母張氏回京後就往慈寧宮裡遞過帖子,如今終於有了迴音。雖然太后不曾召見,但也派人出宮賞了幾樣東西。據那宮使所言。太后前些時候身上有些小恙,問題不大。如今已經痊癒了,最近正在忙碌呢。如今不太方便召張氏進宮去,等到過年,她再進宮去說話。

張氏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的。客客氣氣地給宮使塞了個沉甸甸的荷包,把人送走了。

趙琇還訥悶呢:“太后娘娘到底在忙些什麼呢?竟然沒空在這時候見祖母,卻叫祖母過年時再去?”過年的時候。宮裡應該很多人才對。難道是爲了廣平王治眼睛的事?他帶着兒子進宮後就沒出來,聽說是要在宮裡治眼。可有葉大夫和太醫們在。太后能有多忙呢?

張氏才從曹太夫人那裡得了消息,對此倒是有所瞭解:“前些時候,聽說太后召了好幾家的誥命與姑娘進宮,是真有心要爲皇長子挑媳婦了。這可不是先前只是放出風聲而已,而是來真格的。一旦定下了人選,等到皇長子冊封太子,就要開始準備迎娶太子妃的事宜了。聽說這回選的人家都是中平之家,名聲極好的,沒有勳貴,也沒有高官。有些人家倒是心急着想再到太后娘娘面前遞話,可太后娘娘如今也不輕易召人去見了。她給我傳這樣的旨意,是在爲我們家着想呢。太后娘娘真是再仁厚不過了。”

趙琇馬上反應過來,自個兒年紀比皇長子大不了多少,也在某些人提防的範圍內呢。如果太后如今真的不輕易召人入宮晉見,召的多數是太子妃人選的家人,那張氏進宮,還真是不太合適。她可不打算被人當成眼中釘。

太后那裡暫時不見張氏,也沒什麼要緊。從她賞賜下來的東西看,張氏在她老人家面前還是有點臉面的。趙琇便丟開手,專注起另一件事來。

廣平王府後續的船隊大部隊終於進京了。耽誤了好些天,又給運河破了冰,才讓船隻順利通行,費了不少事。建南侯府也有大行李與客人跟在王府的船隊後頭,也是這時候到。三房趙焜祖孫順利抵達了京城,需要有落腳的地方。

雖然建南侯府地方大,客房足夠他們住的。但趙焜卻是個方正君子,領了明知書館的差事,就想要早日去書館看看,不想在侯府寄居。而書館那邊地方雖大,也有空房,卻不是個久居之地。趙焜祖孫都需要讀書備考,書館人來人往的,多少有些不便。況且他自家若有女眷,書館裡讀書人進進出出的,豈不是容易衝撞?

正好趙琇收了南匯港的房屋租賃業務,改在京城做,打算物色一批房子,修整修整,租給進京趕考的舉子們或是外地調來的小官員們住。事情交給了烏來興,他生於京城,長於京城,熟悉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趙琇才吩咐了三日,他已經尋到了兩處合適的小宅子,回稟了主人,便領到銀子,把小宅子買下來了。

其中一間正好位於鼓樓附近,離明知書館不過是一刻鐘的路程,前後兩進,正好可以給三房祖孫住。也不必收租金,還要給他們另配一房家人,是夫妻兩個帶着大兒子,丈夫年紀大些,做了門房,老婆便是廚娘,大兒子做個車伕兼長隨,另有一對小兒女在侯府裡做事,也不怕他們會有什麼異心。再加上趙焜從老家帶來的幾個隨從,祖孫倆有這幾個人服侍,倒也儘夠了。

趙焜安頓下來後,就帶着孫子再次到侯府來給張氏請安。趙琇聞訊,連趕了過去。

她有件事想託這位堂伯父辦呢。

第255章 雀金呢第420章 試探第447章 船宴第264章 表白第577章 馬王爺第146章 平定第334章 悔恨第418章 口風第433章 失落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32章 剝繭第520章 纏身第310章 擴散第470章 詭異第262章 夜笛第500章 聚首第552章 牽制第462章 省之第530章 擴散第375章 包圍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71章 驚聞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591章 新生第311章 偶遇第555章 婚期第426章 避難第567章 新進士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25章 不合羣第575章 說笑第454章 離開第211章 書與茶第506章 巡視第430章 再召見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77章 見禮第29章 調派第501章 潮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433章 失落第181章 尋親第504章 慈善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40章 做戲第401章 反轉第408章 秋宴第498章 信第357章 厚聘第373章 失蹤第307章 籌備第577章 馬王爺第563章 嬤嬤們第200章 送冰第589章 質問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140章 厚臉皮第520章 纏身第520章 纏身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578章 說和第266章 知不知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350章 地震第73章 左右搖擺第394章 威脅第392章 新聞第603章 勸母第612章 波瀾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20章 回禮第149章 元宵節第256章 借書第305章 脫身第536章 人選第319章 金鐲第20章 小插曲第468章 積極第15章 奇言詭行第605章 告誡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537章 白目第7章 移靈第18章 審問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571章 相看第376章 說法第158章 追捕第268章 衡量第472章 死纏第511章 信
第255章 雀金呢第420章 試探第447章 船宴第264章 表白第577章 馬王爺第146章 平定第334章 悔恨第418章 口風第433章 失落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332章 剝繭第520章 纏身第310章 擴散第470章 詭異第262章 夜笛第500章 聚首第552章 牽制第462章 省之第530章 擴散第375章 包圍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171章 驚聞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591章 新生第311章 偶遇第555章 婚期第426章 避難第567章 新進士第89章 盧家內訌第525章 不合羣第575章 說笑第454章 離開第211章 書與茶第506章 巡視第430章 再召見第210章 沽名釣譽第477章 見禮第29章 調派第501章 潮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124章 大雨再臨第433章 失落第181章 尋親第504章 慈善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40章 做戲第401章 反轉第408章 秋宴第498章 信第357章 厚聘第373章 失蹤第307章 籌備第577章 馬王爺第563章 嬤嬤們第200章 送冰第589章 質問第411章 自作自受第140章 厚臉皮第520章 纏身第520章 纏身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578章 說和第266章 知不知第330章 細微的差異第308章 一路招搖第225章 落荒而逃第107章 心灰意冷第350章 地震第73章 左右搖擺第394章 威脅第392章 新聞第603章 勸母第612章 波瀾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220章 回禮第149章 元宵節第256章 借書第305章 脫身第536章 人選第319章 金鐲第20章 小插曲第468章 積極第15章 奇言詭行第605章 告誡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180章 失魂落魄第463章 初提婚姻第537章 白目第7章 移靈第18章 審問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571章 相看第376章 說法第158章 追捕第268章 衡量第472章 死纏第511章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