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決勝

當波纔派出的援兵抵達交戰場地時,荀貞已經帶着部衆撤回到了城中。

因爲沒有預料到波纔會設下埋伏,跟從荀貞出城的數十賓客傷亡不小。上次出城作戰,只傷亡了十來個人,這次足足傷亡過半,回到城中的不到四十個人,並且其中一大半都帶着傷。

己方的傷亡雖然不小,給對方造成的傷亡更大。

普通的黃巾士卒不必說了,便在不久前,他們還多是在鄉間務農的農人,殺傷得再多也不值一提,但那些披着鎧甲的黃巾甲士,儘管因爲缺乏訓練,戰力也並不是太過強悍,然而卻絕對是黃巾軍的精銳,不僅是波才最大的倚仗,也是普通的黃巾士卒最大的勇氣來源。

一場短暫的交鋒,荀貞以寡敵衆,以數十人的兵力大破數百黃巾甲士,並至少殺傷了上百人。

對守軍來說,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士氣;對普通的黃巾士卒來說,極大地打擊了他們的士氣。不管是誰,在眼睜睜看着己方“最爲精銳”的部隊竟被少量敵人打得毫無反擊之力後,恐怕都會驚惶駭怕。

不過對荀貞來說,士氣的“我漲彼衰”並不是最重要的,他這次夜襲的目的也不是爲了提升士氣,而是爲了改變戰場的節奏,重新把戰場的主動權控制在手中。

從黃巾軍隨後的反應來看,他達成了這個目的。

一直到天亮,波才也沒有再派出第二股騷擾的部隊,城中的守卒渡過了安靜的一夜,睡了個好覺。

……

這夜過後,連着幾天,戰事乏善可陳。

不外乎一方來攻,一方來守。

事實上,前幾天的戰事,雙方雖然你來我往,時常變換攻守的位置,荀貞甚至兩次帶人出城逆擊,看起來打得十分激烈熱鬧,其實也是乏善可陳。

戰爭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管是荀貞、抑或是波才,兩個人在這方面都是新手,都並無實際的作戰經驗。荀貞讀過些兵書,波才頗有智謀,然而這都不足以讓他們立刻成爲打仗的好手、戰爭的行家。一個合格的統帥,除了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外,還需要有足夠的經驗。

就比如此時的城外,如果波纔有一定的攻城經驗,以他數萬人的絕對優勢兵力,恐怕早已將陽翟拿下了。又比如此時的城中,如果荀貞有一定的作戰經驗,城中的守卒雖少,但勝在常年操練、兵器精良,恐怕也早將城外那些兵器簡陋、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的“烏合之衆”擊潰了。

然而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同時荀貞的身邊又有荀攸、戲志才、鍾繇、郭圖這樣的人才相助,雙方攻守至今,膠着不下。

郭圖雖然和荀貞不和,但在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危局下,卻也是盡心盡力。因爲波才主要的進攻方向是荀貞這邊,所以荀貞這邊的守卒傷亡很大,在隨後的幾天裡,郭圖連續從他負責的西城牆處派了三隊郡兵過來援助。

荀貞以郡卒爲主力,以賓客、壯勇、辛家賓客爲預備隊,兩班來回顛倒,日夜輪替,以應付黃巾的夜晚騷擾。同時,到了晚上,他則時不時地擊鼓揚旗,間或佯開城門、裝作夜攻,對黃巾軍進行反騷擾。

戰事一天一天地過去,黃巾軍白天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夜晚雙方又不斷彼此騷擾,敵我雙方在前線的士兵越來越疲憊不堪。

……

交戰到第六天。

這天凌晨,戲志才叫醒了荀貞。

從戰事爆發到現在,連着六天五夜,荀貞帶甲而食,裹創復戰,除了兩次出城襲擊外,沒有下過城頭一步。

夜風冰寒,城頭上和城外邊悄寂一片。荀貞醒來後,側耳傾聽,唯聞值夜的守卒巡邏時發出的“橐橐”的腳步聲,除此外再無任何別的聲響。他覺得整個身體都是痠疼的,傷口處更是如被小刀扎着似的,抽抽地疼,由程偃、小任幫助着,他從地上坐起,問道:“怎麼了?”

“賊兵有異動。”

荀貞早就疲累的身體頓時又充滿了力量,他掙開程偃、小任的手,跳躍起身,三兩步近至垛口,與戲志才並肩而立,朝城外望去。

六天過去了,在這期間,不斷有太平道的信徒或者流民、鄉間無賴陸陸續續地加入波才的隊伍中,至今在城外的大約有七八萬人。

不過,這七八萬人並非全是青壯男子,其中有不少的老弱婦孺。這也是歷代農民起義的一個特點,但凡舉事造反,爲了混口飯吃,有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地一起參與。

七八萬人衆整體分成三個營盤,主力在荀貞所在的東城牆外,約有兩三萬人,西、南兩面城牆外各有一兩萬人。陽翟的北城牆臨着潁水,波纔沒有在這裡駐軍,只放了一千多人,權作監視。此時看去,夜色中,陽翟城外,三面篝火點點,一面河流蜿蜒。

荀貞看了多時,沒有看出什麼反常的情況,問道:“哪裡有異動?”

戲志才遙指對面黃巾軍的陣地,說道:“我夜觀黃巾,發現除了咱們這面城牆外的賊軍,其餘兩面城牆外的賊兵都不同程度地向後退了點距離,並且子時前後,有好多人打着火把從各個陣中去波才的帥帳,直到方纔,這些人才出來,分別散歸本陣。……,你看,看見那隊打着火把、正往西邊城牆去的賊兵了麼?”

“看見了。”

“他們就是剛從波才帥帳出來的。……,還有那邊,往南邊城牆去的那隊賊兵,也是剛從波才帳中出來的。”

“你是說,賊兵剛開了一個帳前軍議?”

“依我看來,正是如此。”

辛璦、文聘也醒了,他倆就睡在離荀貞不遠的地方,見荀貞與戲志才指點城外,便起了身,順手提起枕在腦下的刀劍,湊到近前。聽完分析,文聘插嘴說道:“賊兵剛開完帳前軍議?這麼說,他們要有大動作了?是要加大對咱們這邊的攻勢,還是要改變進攻的方向?”

從波才圍城開始,黃巾軍的主攻方向一直是東城牆,對其餘三面城牆,他們最多騷擾、牽制一下。

荀貞、戲志才、荀攸、鍾繇、杜佑等人雖然盡心盡力,接連將他們的進攻打退,但是人傷亡了可以換人,城牆、城門受到的損害卻是難以快速修復的,城牆還好,城門在被黃巾軍不間斷地撞擊、焚燒後,已經搖搖欲墜,眼看支撐不了太長時間了。

爲了保險起見,昨天晚上,荀貞已經下令,命令高素、馮鞏帶着部分賓客、數百民工在城門內掘溝爲塹、挖土做山,並令許仲、江禽親自帶人督造木女牆。以防城門被黃巾打破。

如果在這個時候,波才主動改變進攻方向,不再以東城牆爲主攻對象,改而進攻其餘三面城牆,那實在是一個求之不得的好消息。

戲志才搖了搖頭,說道:“咱們這邊的城門堅持不了多久了。在這個時候,波才肯定不會改變進攻方向的。”

文聘失望地說道:“既不改變進攻方向,那他們就是要加大對咱們這邊的攻勢了?”

大半夜的,忽然召開帳前軍議,商議的定是大事。對黃巾軍來說,眼前的大事自然只有一件:攻陷陽翟。那麼,他們既然不是在商議改變主攻方向,剩下的只能是加大攻勢了。

戲志才又搖了搖頭,停了一下,復又點了點頭。

文聘莫名其妙,問道:“戲君,你又搖頭、又點頭,是爲何意?”

“我點頭是因爲你說對了,賊兵明天定會加大攻勢。”

“搖頭又是何意?”

“我且問你,現在城外的賊兵共有多少人馬?”

估算敵人數量是一門技術活兒。敵人不可能排着隊站好,讓你一個個地去數。尤其是黃巾軍這種情況,沒有正規的建制,營地扎得亂七八糟,東一個、西一個,有的營地人多、有的營地人少,有的營地有軍旗、有的營地連面旗幟都沒有,更增大了估算的難度。

最初,文聘、辛璦等人根本就計算不出敵人的數量,只知道很多,通過這幾天的作戰、觀察,以及摸索,開始摸着了一點估算的門路。

文聘答道:“七八萬人上下。”

“七八萬人,人吃馬嚼,一天要多少糧食?”

“餓着肚子不能打仗,以兩頓計算,一人一天至少也要半斤口糧。七八萬人,就是四萬斤。”

“賊兵至城下已有五天多,總共已消耗了多少糧食?”

“二十萬斤。”

“賊兵多爲貧家,家無餘糧。就算波才能從四面鄉中掠奪一點來,能從已被攻陷的郟縣、襄城縣裡搜奪一些來,又能搜掠多少呢?七八萬人困頓城下,寸步難進,糧食一天天的消耗,賊兵的傷亡一天天的增多。從他們造反至今已快六天,京師肯定得到已經消息,也許援兵不日就來。在這樣的壓力下,仲業,你覺得賊兵還能再繼續堅持下去麼?”

文聘驚喜地說道:“戲君的意思是:賊兵今夜帳前軍議,是在商議撤軍?”

從波才起事至今,快六天了,他聚集起了七八萬人,人馬是不少了,可打下的縣城到現在爲止還只有兩座。

沒有縣城,就沒有大量的糧食,就沒有大量的補給,當朝廷的援兵到時,也沒有可以依賴的防線。自從光武皇帝撤、減郡縣兵後,帝國的精銳部隊大多在洛陽周邊駐紮,這些部隊的戰鬥力遠遠高於郡縣兵。對此,荀貞、戲志才、荀攸等人清楚,波纔等“賊將”也不會不知道。

在這麼個情況下,不管是誰來統率黃巾,只要不想自尋死路,都不可能在一座城下消耗太多的時間。正確在做法應該是:趁朝廷援兵未到之時,抓緊時間,快速地擴大地盤、增強實力。

只有這樣,纔有迎戰朝廷精銳部隊的資本。

洛陽到潁川一兩百里地,援軍如果要來,會來得很快,算上選將、整軍、後勤保障,至多也就是一個月,快的話甚至用不了半個月。換而言之,留給波才的時間只有十天到半個月了。

“對。所以我剛纔搖頭的意思是說:賊兵怕是很快就要撤退了。但在他們撤退之前,必會對我城再做一次進攻。”

文聘糊塗了,問道:“既然他們要撤退,又爲何還要在撤退前再做一次進攻?”

辛璦哂笑說道:“數萬人攻我一城,打了四五天,連個城頭都沒怎麼能登上,波才豎子又怎會心甘?況波才與荀君有殺弟之仇,他當然不情願就這麼灰溜溜地撤走。”

戲志才指點遠近城牆外的黃巾士卒,說道:“西、南、北三面城牆外的賊兵都有不同程度地後退,唯獨咱們這面城牆外的賊兵沒有後退。由此亦可看出,西、南、北三面城牆外的賊將已有去意,只是拗不過波才,故才勉強停留。今日天亮之後,波才必會對我東城牆展開猛烈攻勢。……,貞之,決勝就在今日了!”

荀貞本就是個話不多、擅長傾聽的人,這幾天守城,文太守除了在第一天的時候待在城牆了一段時間外,也不知是害怕負傷、還是見不得血,又或者年老體衰,身體有了不適,其餘幾天裡,基本沒有再出太守府,只是通過主簿陳蘭等人保持與城頭的聯繫而已,可以說,整座城池、數萬軍民的安危都壓在了他的肩上,這使得他更加少言寡語。

在戲志才與文聘、辛璦交談的時候,他一直沒有出聲,這會兒微微頷首,仰臉望了望深邃的夜空,又放眼瞧了下城外黃巾軍的陣地,在這決勝的前夕,他不像文聘、辛璦那樣熱血澎湃,也不像戲志才那樣眼中閃爍冷靜睿智的光芒,他的表情幾乎沒有變化,從容地閉上眼感受了片刻凌晨的寒風后,慢慢地說道:“傳令下去,令許仲、江禽、高素、馮鞏諸人,加緊挖溝築山、建造木女牆,等完成任務後,即刻帶人上來城頭,協助防禦,以備天亮後賊兵猛攻。”

戲志才說道:“貞之,我有一計,可保今日大勝。”

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1 督郵屬吏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70 劉玄德率部西攻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1 故事65 短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72 寧舍濟北取任城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40 鐵營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3 田邊斷案(上)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5 短歌18 府主簿拒降守名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0 牽掛者何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5 備寇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7 遍觀諸郡(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42 馮鞏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 雙喜臨門(下)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3 典韋6 東漢諸侯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8 詐降2 獲名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5 短歌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4 唯恨之流年悄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56 熔鑄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9 可笑雛鳳誘老薑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4 留錢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3 殺人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27 舉薦戲忠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1 孟德窮窘設摸金31 破敵(上)39 班底30 朱陽第三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7 偏將軍用計賺蓋
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11 督郵屬吏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70 劉玄德率部西攻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51 故事65 短歌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72 寧舍濟北取任城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40 鐵營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81 不足憂懼劉玄德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3 田邊斷案(上)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76 貴顯何氏兩將軍28 幾事不密則成害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65 短歌18 府主簿拒降守名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20 牽掛者何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25 備寇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7 遍觀諸郡(上)39 點將封侯趁少年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4 太守驪馬從白駒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42 馮鞏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3 荀成善納奉孝策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2 雙喜臨門(下)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3 典韋6 東漢諸侯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8 詐降2 獲名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5 短歌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14 唯恨之流年悄逝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56 熔鑄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39 可笑雛鳳誘老薑62 田使君退還平原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4 留錢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3 殺人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27 舉薦戲忠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1 孟德窮窘設摸金31 破敵(上)39 班底30 朱陽第三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7 偏將軍用計賺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