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

敵軍突然壓境,淮陵縣的守將吳校尉自是不會高枕安眠,從劉鄧部抵至城外起,他就沒下過城牆,不過因爲劉鄧把營地紮在了東城牆外,所以他誤以爲此處是劉鄧的主攻方向,故而一直都待在東城牆上。

他的反應也算迅速,在潘璋突襲南城牆、引起南部防區一片混亂後沒多久,他即開始調兵遣將,一邊繼續嚴守東城牆,以防東邊的廣陵兵趁機攻城,一邊調集機動部隊馳援東城牆。

潘璋的名聲之前並不響亮,只是在東郡有些勇名而已,這位吳校尉此前並不曾聽聞過他的名號,而另一邊的劉鄧名聲早顯,因而,吳校尉雖是已調集部隊馳援東部防區,可是他的防禦重點卻還是在南部,——或許大約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潘璋在南部遇到的阻力並沒有太大。

這也正就給了潘璋一個可以酣暢淋漓顯示他武勇的機會。

劉鄧指揮部隊在南城門外列成方陣後不久,便聞得城門內的喊殺聲忽然變大,從最先的“隱約可聞”,很快就變成了“隔牆可聞”。

很顯然,這自是潘璋已率部衝破了淮陵守卒的防禦陣線,殺到了城門之內。

劉鄧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在感受到這點“聲音”上的變化後,當即下令,命部從引弓、舉矛,從備戰狀態轉入臨戰狀態。

五百甲士聞令而動,後列的弓弩手引而待發,前列的矛、盾兵各稍微蹲身舉兵,臨曉的夜空下,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緊張地注視着南城的大門。

劉鄧及這五百甲士沒有等太長時間,不多時,城門外的喊殺聲便由大轉小,繼而很快悄然無聲,又沒多久,聽得“吱呀”聲響,城門打開,先是一條縫隙,只透出一點內部的火光,隨之,城門繼續打開,諸人遂可見城門內的景象。

只見:城門內的門洞裡,遍地都是屍體,鮮血不但在地上橫流,並濺射到牆壁上,染紅了兩面的長牆,打開的城門後,站着十餘衣甲上滿是血跡的兵士,觀彼等服色,正是潘璋的部曲。

劉鄧先不及細看他們,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舉矛高呼,回顧令道:“殺!”

五百甲士屏息多時,戰意早就高昂,此時城門大開,前方已無阻路,齊齊大喝一聲:“殺!”在各曲軍侯的帶領下,如猛虎入林,分從劉鄧左右洶涌撲入城中。

在部曲入城的同時,劉鄧這纔有空迅速地在打開城門的那些勇士的臉上掃了一眼,卻不見潘璋。

劉鄧心中一沉,暗道:“潘文珪率百餘人入城,此時城門內只餘十數,又不見他的身影,難道竟是都陣亡在了戰中?”口中沉聲發問,“潘司馬何在?”

那十餘兵士鏖戰多時,人人帶傷,不少都已快精疲力盡,爲了讓開道給劉鄧的部曲入城,他們這會兒都倚靠在城洞邊兒上的牆壁邊,其中一個屯長衣色的人回答說道:“稟校尉,在殺盡把守城門的賊兵後,司馬留下我等開城門,自則待餘下部衆覆上城牆,去取賊守將首級了!”

卻竟是在浴血奮戰、奪下城門後,潘璋仍嫌功小,鼓起餘勇,又上城牆,去尋淮陵守將了。

劉鄧心道:“我就說以潘文珪之勇,怎可能沒在這等小戰之中?”壯潘璋之勇,哈哈大笑,說道,“潘司馬勇氣可嘉,我便送他這一場取賊守將之功!”傳令正在奔涌入城的兵士,“都給我大聲喊叫,便說我廣陵兵已然入城,賊將已經授首!”

——這卻是借已然入城之機,一鼓作氣,打算徹底摧毀掉淮陵守軍的士氣和鬥志。

已然入城和正在入城的五百甲士聞得此令,自是分別嚷叫,大聲呼喊,這些卻不是不必細提。

劉鄧部入了城中,按照早先定下的作戰計劃,除留下部分兵卒扼守城門外,主力兵分兩路,

一路徑赴縣中,殺往縣寺,盡最大的能力造成縣中混亂,以奪守軍的軍心,另一路則殺上南城牆,援助還在牆上激戰的己軍兵士,同時發起反擊,擴大戰果,用最快的速度全線佔領南部城牆,並在佔領南城牆的基礎上,接引餘下的城外步卒入城,進一步地佔領全城。

殺往縣寺的這一路算是“奇兵”,人數不多,由別將帶領,劉鄧本人負責的是南城牆戰事,在令那十餘個打開的城門的潘璋部曲就地裹創休息、協助守禦城門之後,他帶着精銳親兵,隨着部隊主力順着馬坡登上了南城牆。

他登到城牆上的時候,前邊已有百餘他部中的甲士先行上來了,這百餘甲士和之前堅守馬坡的潘璋部曲以及闕宣黨衆合力,幾乎毫不費力地就擊垮了淮陵守軍的包圍圈,並趁勝追擊,三下五除二就全線佔領了南部城牆,幾如摧枯拉朽之勢。

已不需劉鄧下令,佔領了南城牆後,甲士們又一次分兵兩路,一路擊向東城牆,一路撲向西城牆。

劉鄧登臨城頭觀望,看見原先在東城牆外佯攻的部隊除留了一些屯什守衛營地,同時防止敵人從此處突圍之外,餘下的絡繹調整,相繼到了南城牆外,紛紛入城,加入到了作戰的行列。

跟從在劉鄧左右的一個親信轉望四周,目睹種種情景,眼見己軍節節勝利,敵人或負隅頑抗,或東奔西逃,在有的戰場上,甚至己軍還沒有發動攻勢,敵人就已經棄械投降,顯是鬥志已消,遂笑道:“賊雖尚有頑抗者,而大局已定。一夜攻下淮陵,校尉旗開得勝!”

一個劉鄧部的兵士帶着兩人從旁邊過來,大聲說道:“校尉,這人自稱闕宣,前來求見。”

劉鄧轉眼看去,還沒有看清這來的兩人的長相模樣,驟然聞得東城牆上傳來一片喧譁。他急忙轉目看去,此時夜色已去,天已微亮,加上城頭上到處的火光,因而雖是隔得稍遠,卻也能大概看個清楚:卻是潘璋立在守軍的大旗下,左手高揚,舉一首級,右手持刀,橫在胸前,在他身前左右,敵我的上百甲士或伏跪一片、或雀躍歡呼。

不必說,這自是潘璋斬了淮陵守將吳校尉。

23 文聘(中)66 急擊則負緩則勝8 推衣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2 君爲虎士1 風物迥異江南地7 計劃99 月黑雁飛弓馬逐3 陽翟侯扣使不遣45 虎膽奸雄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5 陽城治吏(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5 大計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30 將戰45 得士親附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0 洛陽圖窮將匕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3 誰人不知荀貞之16 原盼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7 獨行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7 虎狼之威(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2 枉費心機空費時9 袁公路縱虎謀北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95 冀州北望氣如何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69 躋身才俊(上)28 辰彼碩女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46 恩威並施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3 典韋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24 鐵官見聞
23 文聘(中)66 急擊則負緩則勝8 推衣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2 君爲虎士1 風物迥異江南地7 計劃99 月黑雁飛弓馬逐3 陽翟侯扣使不遣45 虎膽奸雄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57 程仲德畫策狠辣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5 陽城治吏(下)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5 大計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30 將戰45 得士親附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1 程普諫止回師救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5 潛光爲養羽翼成10 洛陽圖窮將匕見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3 誰人不知荀貞之16 原盼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7 獨行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92 諸葛瑾攜弟俱至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7 虎狼之威(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22 枉費心機空費時9 袁公路縱虎謀北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95 冀州北望氣如何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69 躋身才俊(上)28 辰彼碩女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46 恩威並施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91 忽然聞得故人到13 典韋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31 何機點兵趁夜襲 關羽惜刀不殺賊24 鐵官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