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文聘(中)

改了一下這幾節的節名。本來就是計劃在與黃巾的這次初戰中,大略描寫一下各個主要角色的不同性格,因乾脆以他們的名字爲節名罷。

——

和上次一樣,這次出城的賓客依然是以許仲、劉鄧、江禽、高家兄弟、蘇家兄弟等人爲首,只是人數比上次少了一半,上次是百人,這次只有五十人。

上回出城出擊,文聘、陳褒沒有出去,而是在城門口接應。

這一次,荀貞本打算依舊令他們在城門接應,陳褒爽快地接受了命令,文聘不願意了。他堅決要求隨從荀貞出城。此外,又有辛璦,跟着荀貞從城頭下來,也要求參與夜襲。

荀貞挺能理解他兩人想法的。

文聘、辛璦年紀都不大,並且皆尚武好勇,對老卒來說,打仗是一件危險的事兒,弄不好就掉腦袋了,而在他兩人眼裡,這或許卻是一個彰顯他們武勇的機會,因而積極要求參戰並不奇怪。特別是文聘,荀貞照顧他,這兩天一直都沒讓他上到第一線,早就按捺不住了。

荀貞沉吟片刻,心道:“黃巾一起,就算正式拉開了漢末亂世的帷幕。仲業、玉郎既尚武好勇,早晚要上戰場。我能‘保護’他們一時,不能‘保護’他們一世。與其等到日後直接與那些‘百戰老卒’交戰,不如讓他們先練練手,同‘烏合之衆’的黃巾士卒先打上一場。”

想到這裡,不再阻止他兩人,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五十個賓客,加上荀貞、許仲、劉鄧等人,共計六十人,一人一騎,騎的都是上次出戰過的“老馬”。荀貞沒有廢話,翻身上馬,對陳褒和高素、馮鞏等留守諸人說道:“如上次一樣,待我率衆出襲後,你們守住城門,爲我擂鼓助陣。”

陳褒、高素、馮鞏等應道:“諾。”

荀貞側耳,細聽城外。

城外黃巾士卒的騷擾紛亂之聲隔着城門清晰入耳,他們又馳騁叫罵了大概有一兩刻鐘,聲音漸漸小了下去,隱約聞馬蹄紛沓,似乎遠去,應該是離開了護城河,歸回本陣去了。

敵退我進,此正開門出擊的良時。

城門洞中,六十人騎排着整齊的隊列,鴉雀無聲,偶有戰馬噴鼻。

荀貞回首看了一眼衆人。

他身後左側是許仲,沉默安靜。他身後右側是劉鄧,一手提着長矛,一手在輕撫上次負傷的地方。許仲、劉鄧中間是文聘、辛璦,文聘激動得漲紅了臉,一雙眼緊緊地盯在他的身上,時刻等待着他下達出擊的命令;辛璦和許仲差不多,也很安靜,只是許仲的安靜裡帶着沉穩,他的安靜裡更多的卻是輕鬆。隊伍最後是江禽,他此次的職責仍然是殿後,正屏着呼吸、亦在側耳傾聽城外動靜。混在隊伍中間的高家兄弟、蘇家兄弟表情不一,或緊張、或興奮。

這次出擊的賓客共有五十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皆爲勇武之士。荀貞把他們分成了五個“什”,高家兄弟、蘇家兄弟、江禽分別暫時擔任各什的“什長”。

相比這幾個“首領人物”的表情各異,賓客們的表情就單一了許多。

他們不像荀貞,不必肩負全城安危;也不像許仲、劉鄧,不是荀貞的親衛;也不像高家兄弟、蘇家兄弟、江禽,沒有帶隊的責任,不需爲本什人負責,只管殺敵就是,因而最多的表情是:將臨鏖戰的衝動與躍躍欲試。——上次出擊時,他們把黃巾士卒打了個落花流水,這大大提升了他們的信心,此時此刻,竟沒有一個膽怯害怕的。

荀貞暗自點了點頭,心道:“軍心可用,士氣可用。”沉聲令守卒打開了城門。

……

城門打開,月光灑落面前。

不遠處是幾截斷裂的雲梯。七八具黃巾士卒的屍體對着城門口,橫七豎八地躺在雪化後的泥地上。前邊,護城河幽靜悄然,波光粼粼。

荀貞簡短地對文聘、辛璦說了句:“跟緊我。”隨即舉起長矛,打馬疾馳,當先衝出城門。

歷經兩天一夜的激戰,城外早已面目全非,唯獨護城河上的吊橋得以保全,概因不管是黃巾軍、抑或是城內守卒,都沒有把它毀掉的打算。

護城河雖不甚寬,一次也能並行五六個人或三四騎,有了它,黃巾軍在攻城時可以少搭建一座浮橋,城內守軍亦能隨時過河出擊。

在靈巧地躍過斷梯、屍體後,當坐騎踏上吊橋上時,荀貞還有心想道:“今晚夜襲,如果吾等大獲全勝,爲阻止吾等再度出城襲擊,波才也不知會不會將這橋燒掉?”

至於等他們過橋後,黃巾士卒會不會把橋毀掉、斷了他們的後路,他並不擔心。正如他上次率衆出擊時一樣,城門處有陳褒、馮鞏、高素等人在,他們斷不會坐視黃巾毀橋不管的。

護城河說寬不寬,說窄不窄,六十騎剛出城,養精蓄銳許久的坐騎力氣正足,如風馳電掣,瞬間已到了河的對岸。河對岸,就是黃巾軍的營地,離河最近的只有不到兩裡地。

黃巾軍初到城下時,根本就沒有紮營。

正規的營地就像一座小城,營內規劃整齊,有主幹道、有支道、有輜重區、有劃分給各軍的營區,如果是長期紮營的話,甚是還會有排水系統等,在營地的邊緣處也至少會建起柵欄,立起望樓,有的還會挖一道深深的壕溝,在外邊豎起拒馬、灑下鐵蒺藜之類,以防敵人突襲。

而黃巾軍的營地,在最初時只是亂糟糟的一片,沒有規劃、沒有柵欄,什麼都沒有,只是大致地按照各鄉、各里,給來自不同地方的太平道信衆劃出了一塊停駐休息的空地而已。這也是爲什麼荀貞上次那麼容易就能突入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可能是吃一塹、長一智,經過了上次的被動後,波才吸取了教訓,昨天下午和今天白天時,組織了一批人手,在“營地”的最外側挖了一道溝塹。只可惜烏合之衆就是烏合之衆,因爲沒有紀律性,缺乏嚴格的軍紀,這道溝塹挖得深淺不一。

荀貞早在城上時就觀察清楚了,過了吊橋後,半點猶豫沒有,略微撥轉馬頭,直奔南邊數百步外。

這裡的溝塹最淺,挖了不到一尺深,頂多兩尺寬,不需要什麼好馬良駒,尋常的馬都能一躍而過。剛纔過來城下騷擾城中的那隊黃巾騎士就是從這裡過去、並從這裡回去的。

六十騎躍過淺溝,如狼似虎,衝入了黃巾軍最外邊的營地。

……

從他們出城,到他們過護城河,再到他們躍過溝塹、衝入營中,整個過程不到一刻鐘。

這個營地裡的黃巾士卒大約有二三百人,因給那隊騷擾城中的黃巾騎士讓路,大部分都是剛又躺下。依荀貞想來,他們一則措手不及,二則正睡得朦朧,踏平這個營地應是輕而易舉。

也的確是輕而易舉。

六十人騎排列出一個進攻的陣型,十人一隊,分爲五隊,以荀貞、許仲、劉鄧三人在最前,如同一柄利刃帶着一個釘耙,摧枯拉朽也似,用了半刻鐘不到就把這個營地犁了一遍。

二三百的黃巾士卒傷亡小半,餘下的連滾帶爬,哭爹叫媽,向四處逃散。

文聘用的是一柄鐵矛,和辛璦兩人緊隨在荀貞三人後頭,一面照看他們的身後,一面趁機殺戮落單的黃巾士卒。他年紀雖小,常年習武,打熬力氣,騎術既精,亦會用矛,片刻功夫連殺三人。大冷的天,他熱血沸騰,臉頰通紅,忍不住大聲喊殺。

荀貞分明聽到,他的喊殺聲微微帶着顫抖。顫抖,倒不是因爲害怕。他以前殺過人,不怕手上見血,但是這種“深入敵陣、酣暢淋漓”的感覺卻是他以前從沒經歷過的,因此難免興奮。

荀貞在隊伍的最前邊,壓力最大,饒是如此,在聽到文聘的叫喊聲後,百忙中,一個念頭浮過腦海:“一個尚未加冠的少年,初上戰場,不是懼怕,卻是激動興奮。人與人真不能比,如志才、公達、文若,天生聰穎,而另外有些人,如仲業,則天生就是將才。”

一個人最終能否成材,家教、生長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天分也是一個因素。

這個營地很快就被穿破。

黃巾軍的營地與營地之間並無明顯的間隔,只有一道不寬的空地,奔馳過這道空地後,就是下一個營地。這第二個營地的黃巾士卒和前個營地差不多,也是二三百人,一樣措手不及,又被輕鬆穿過。疾馳的戰馬與咆哮的壯士,六十人騎過處,留下一地血肉橫屍。

文聘等人大呼小叫,酣暢痛快。

荀貞騎在馬上,聽耳後風聲,觀黃巾士卒潰逃四散,卻不由心中狐疑:“上次出擊的時候,我帶出來的人比今晚還多,這黃巾軍也沒像今晚一樣,剛一接戰,即四處潰逃啊。”

緊跟着潰逃的黃巾士卒,迎面衝入了第三個營地。

前邊逃跑的黃巾士卒四散分開,清冷的月色下,數百披甲持矛的甲士出現面前。

荀貞心知不妙,欲勒馬轉行,因爲方纔一路衝殺得太順,許仲、劉鄧、文聘、辛璦等人和數十賓客與他之間的距離極近,不到兩個馬身,倉促間,卻難以立刻轉換方向,如果強行轉換,極有可能會使得後邊的賓客們擁擠碰撞。

無奈之下,他只得硬着頭皮衝上。奔馬與甲士,長矛對長矛。就好比:利刃撞上了盾牌。

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3 滅族(上)19 誅滅沈家(下)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 程嘉獻策難吳輯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5 毀容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43 李通難擇良木棲58 孫堅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60 文直66 延攬勇士(下)50 勵士出征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83 威震陽翟(上)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8 初步55 孟德引兵還東郡17 第一天(中)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3 殺人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2 枉費心機空費時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7 置彀在此請君入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1 黃帝邢德有之乎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3 大獲豐收24 張讓賓客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6 子義樹戟喝虎狼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3 大獲豐收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 上任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 佳婦何人陳家女10 計吏郭圖(下)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59 吾候諸君久矣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4 杜買45 正旦前日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5 尋賢不遇(上)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6 貞之得隴苦不足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7 偏將軍用計賺蓋
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53 滅族(上)19 誅滅沈家(下)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15 玄德仁義愧獨生8 程嘉獻策難吳輯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5 毀容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66 急擊則負緩則勝43 李通難擇良木棲58 孫堅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3 不顧母弟朱靈忠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60 文直66 延攬勇士(下)50 勵士出征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83 威震陽翟(上)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8 初步55 孟德引兵還東郡17 第一天(中)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3 殺人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2 枉費心機空費時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7 置彀在此請君入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1 黃帝邢德有之乎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23 大獲豐收24 張讓賓客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70 孫曹通脫荀慎行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2 道是襄陽德珪來66 子義樹戟喝虎狼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3 大獲豐收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1 上任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 佳婦何人陳家女10 計吏郭圖(下)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59 吾候諸君久矣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75 曹純少貴氣吞虎202 議得良策增民戶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4 杜買45 正旦前日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5 尋賢不遇(上)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6 貞之得隴苦不足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17 偏將軍用計賺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