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

荀貞麾下諸將,凡過往有顯著戰功、又資歷深厚者,多已在討董前夕便被荀貞分別表爲校尉,如許仲、荀成二人,更是當時被荀貞表爲了“行中郎將”,現下亂世方至,荀貞可以說是剛開始“創業”,徐州尚且還沒有能得,治下而今只有廣陵一郡,故而卻是不能再在“官職”上給諸將加以升擢了,官職既不能再加以升擢,那也就只能在宅、田、錢、貨上給以賞賜了。

之前的黃巾之亂造成了廣陵縣不少的人口消亡,縣中現有不少的宅院無人居住,頗多無主空宅,荀貞以郡府的名義下達命令,清空了郡府邊兒上的一個“裡”,命原本在此“裡”中居住的民戶悉數搬出,改遷到那些無主空宅中去住,並視他們改遷之地的遠近程度,各給以一定的補償,然後把這個空出來的“裡”劃爲郡府所有,依照諸將的戰功,分別將“裡”中的宅院賜給他們。

在趙國、魏郡時,荀貞沒有做過這種事情,而現下在廣陵,卻專門騰出一個“裡”,用來安置軍中諸將以及府中文吏,這卻是出於兩個緣故。

一個緣故是:在趙、魏時,天下尚未大亂,荀貞那時不確定趙、魏會否成爲他起家的根本之地,所以就沒想着給諸將及文吏在趙、魏安個家;而今天下已亂,廣陵明顯已成爲荀貞的起家之地,那麼爲使諸將及文吏能安心地跟他征伐,荀貞就需要給他們安個家。

再一個緣故是:出於和上個緣故一樣的緣由,因在趙、魏時天下尚未大亂,所以諸將及文吏多也沒有在趙、魏安家的念頭,多是單身一人跟着荀貞的,而現下不然,天下已亂,諸將及文吏,不管他們再勇猛、又或再多智,從根本上來說,也都是“家庭”的一員,肯定也都會念及自己家人的安危,因而陸陸續續的,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家眷接到廣陵了,這麼一來,從個人需求方面來講,荀貞也需要給他們安一個家。

兩個緣故放在一起,“賜宅田”就是必須的了。

差不多用了多半個月的時間,選定的這個“裡”被騰了出來,有功得被賜宅院的諸將及文吏們隨之搬了進去。一時間,住到此一“裡”中的盡是荀貞帳下的名臣猛將:如荀成、荀彧、荀攸、荀諶等諸荀,如許仲、辛璦、趙雲、劉備、張飛、關羽、劉鄧、陳褒、陳到、陳午、文聘、江禽等諸將,包括甘寧、凌操、潘璋、姚頒等新晉諸人也各得了一處宅院,又如戲志才、陳羣、程嘉、姚升、宣康、徐卓、郭嘉、欒固、陳儀等文士,亦帶着家眷搬入了此“裡”居住,——有了住宅,還沒把家眷接到廣陵的那些人也各自遣人,分別去故鄉接家眷過來了。

這些搬入此裡中居住的人,幾乎就是荀貞帳下現有之高級軍官、高級文臣的全部,每日間出入里門的盡是甲衣、高冠,頓時便成爲了整個廣陵郡、乃至整個徐州最爲矚目的一個地方。

此裡本有名稱,而自戲志才、荀成等搬入後,因出入裡中的皆是荀貞左右宿將重臣之故,而漸得了一個別名,爲廣陵人呼爲“冠蓋裡”,隨着“冠蓋裡”這個名字的傳開,此裡的本名反而被人遺忘,無人再叫了。

賜了宅院,荀貞又分賜給有功將士田地,所賜之田多是廣陵縣周邊的膏腴美地。

賜宅、賜田,這看起來只是單純的論功行賞,可細細考量之,荀貞這麼做,主要卻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就像前文所述,荀貞是要把廣陵、徐州當做起家之地的,而他帳下的諸將、文吏卻多非廣陵本地人,他們中有潁川人,有趙國人,有魏郡人,有東郡人,有南陽人,大多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家在廣陵的實在不多,那麼爲使他們安下心來,就需得讓他們有一種“後顧無憂”的踏實的感覺,只有有了這個感覺,他們纔會踏踏實實地跟着荀貞打天下,那怎麼給他們這一種感覺?顯然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給他們在廣陵安個家。有了宅院、有了田地,家眷都在身邊,這不就是有“家”在廣陵了麼?有家在此,他們就會踏實、安心下來了。

宅、田賜了,荀貞又按諸將功勞,分別賜給了錢財、縑帛。

這整個的賞賜過程,用了一個多月纔算告終。

獎賞過諸將的戰功後,荀貞緊接着,回到廣陵的第二件事就是裁撤部曲。

在他提出要裁撤部曲後,他帳下有人提出異議。

卻是文聘的從父,文直提出來的。

文直說道:“於潁川時,孫侯表文謙爲下邳相,今將軍歸廣陵已有月餘,而笮融猶在下邳。下邳如不能得,孫侯所表便無其實。廣陵民少,難養多兵,裁撤部曲固是應當,然以我愚見,何不等先擊破笮融,取了下邳,再議裁撤之事?”頓了頓,又道,“聞將軍裁兵,只欲留萬五千人,如等得了下邳,然後再裁撤,多了下邳這一郡之地,也許還能少裁些人馬。”

荀貞說道:“公所言甚是,只是如取下邳,陶恭祖或會出兵,陶恭祖一旦出兵,勢必就會演變成大戰了,而我軍兵士久戰,將士已疲,短日內實是不可再起大戰了。”

“那將軍打算何時取下邳?”

“爲了討董,我離開廣陵了大半年,久未在郡中,當此之時,當以內政爲先,我打算先治治內政,之後再議取下邳。”

“我聞陶恭祖現有兵馬三萬,而且他坐據三郡之地,將軍,今不趁擊董大勝之勢進取下邳,待到來日?吾頗憂之。”

文直擔憂得有道理。

陶謙掌控三郡地,民力、財力、糧秣上都遠勝於荀貞,他麾下現有三萬上下的州兵,而等荀貞裁撤過部曲後,荀貞將只剩下一萬五千人,那麼兵力上陶謙也將會是遠勝過荀貞。荀貞不趁現在兵多的時候去打下邳,等到將來裁撤過部曲後再去取下邳,怎麼看勝算也不如現在大。

對取下邳這事,荀貞是考慮過許久,也和戲志才、荀攸、荀彧等反覆商量過了,已有定見。

他對文直說道:“公族爲南陽右姓,我試問公: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陽,公會有何想法?”

南郡也是荊州的一個郡,在南陽郡的南邊,兩郡相鄰。

文直說道:“如南郡太守欲取南陽,我會怎麼想?”

他還能怎麼想?第一個想法當然就是:南郡太守憑什麼來取南陽?緊跟着第二個想法就是:南陽一旦陷入戰亂,作爲南陽土著,他文氏的家族利益恐怕就要受到損害。

荀貞再又問道:“於南郡與南陽間,公又會作何選擇?”

文直醒悟過來,明白了荀貞的意思,說道:“將軍的意思是:在取下邳前,先要爭取到下邳大姓的支持?”

如不能先得到下邳大姓的支持,那麼爲了本家族的利益,下邳的大姓們就極有可能會和笮融站在一起,“共御外侵”。待到那時,內有下邳上下一心,外有陶謙援助笮融,荀貞取下邳將必會是難之又難,就算能強取下來,得不到下邳大姓的支持,日後治理下邳也將會不易。

荀貞笑道:“不但要先得到下邳冠族右姓的支持,最好還能得到州中大姓的默認。”

當下之時,雖入大一統時代已數百年之久,儒家“大一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可一來因此時距先秦未遠,各地猶尚存春秋戰國時的遺風,二來因交通不便,故而各州各郡的地域觀念還很嚴重,荀貞一個外來人,老老實實地做廣陵太守也就罷了,可一旦他要想在徐州的地面上興兵擊戰,那麼徐州本地的豪強大姓們爲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肯定對此就會有看法。

萬一激起了徐州豪強大姓們的一致反對,荀貞還想再得徐州?那純屬做夢了。

也正是因爲了這個緣故,張紘主動提出願意輔助荀貞的時候,荀貞是真的開心。

張紘不是尋常的名士,他不但在廣陵,在整個徐州,乃至相鄰的揚、荊都是很有名氣的,很有號召力,有了張紘相助,可以預見,即使他完全沒有什麼軍事才能,一個有用的計策也提不出來,但只要有他在荀貞這邊,當荀貞正式開始與陶謙爭徐州時,必然就會減少許多阻力。

文直說道:“吾聞‘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又聞‘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今聞將軍策略,乃知此二語是何意矣!”

得天下依靠的是人,治天下依靠的還是人,只靠蠻力、只靠武力去攻城略地,即便一時能得之,最終也將會失去之。還是那句話: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奪天下的過程中,軍事手段是必須的,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唯一的,最主要的還是政治,還是人心,或言之:民心。

!!

84 威震陽翟(中)60 鎮東結與糜家婚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8 推衣9 道人53 滅族(上)3 陽翟侯扣使不遣69 躋身才俊(上)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75 許縣陳氏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5 會師城下(中)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2 文聘(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65 延攬勇士(上)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0 督郵在此(下)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1 朋黨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53 滅族(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42 馮鞏61 仲業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45 虎膽奸雄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60 鎮東結與糜家婚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4 會師城下(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67 本以霸王道雜之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7 偏將軍用計賺蓋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8 清洗潁陰(下)71 初見一龍(上)14 性格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50 勵士出征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42 三見遲婢46 盜馬30 奉先馳雄擊汝南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3 督郵一怒(下)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96 會師城下(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1 陳琳表令諸荀怒84 威震陽翟(中)37 無禮賠罪67 本以霸王道雜之74 歸來有美迎於城9 太守長史兩不負
84 威震陽翟(中)60 鎮東結與糜家婚58 關張各有惆悵情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8 推衣9 道人53 滅族(上)3 陽翟侯扣使不遣69 躋身才俊(上)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75 許縣陳氏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49 呂奉先攻勝李通(上)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5 會師城下(中)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2 文聘(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65 延攬勇士(上)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43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四)10 督郵在此(下)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1 朋黨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53 滅族(上)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42 馮鞏61 仲業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45 虎膽奸雄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60 鎮東結與糜家婚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4 會師城下(上)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62 田使君退還平原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24 旗鼓鮮明三軍出 牛刀小試一戰勝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67 本以霸王道雜之95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三)17 偏將軍用計賺蓋47 將軍何嘗真無情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8 清洗潁陰(下)71 初見一龍(上)14 性格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50 勵士出征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6 天下之中洛之陽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42 三見遲婢46 盜馬30 奉先馳雄擊汝南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3 督郵一怒(下)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96 會師城下(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1 陳琳表令諸荀怒84 威震陽翟(中)37 無禮賠罪67 本以霸王道雜之74 歸來有美迎於城9 太守長史兩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