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

荀貞問道:“我聞南北宮內外,而今遍佈將軍部曲,此事可有?”

“先前袁司隸攻破南北宮,宮中衛士死傷頗衆,我擔憂宮中會有存不軌之意的中官遺存,所以暫時接管了宮中防衛,……君侯,正如我剛纔所說,我這是爲了勤王,是爲了‘護駕’啊!”

“宮省自有虎賁、羽林諸中郎將,京中亦有執金吾,將軍以外官之身而兵入宮城,縱是爲‘勤王’、‘護駕’,以貞度來,似亦不妥。”

“哈哈哈哈,天下臣民皆漢家之臣,只要存一片忠君之心,何來外官、朝官、宮省官之分啊?就如君侯,雖無朝廷詔書,可爲了‘勤王’,不也統家兵來到了洛陽麼?”

“我今統兵來洛雖是無朝廷詔書,然我之部曲義從皆在城外,卻是未入洛陽一步。……以此看來,我忠君之心似不及將軍,我勤王之意似亦不如將軍急切啊!”

對荀貞的暗諷,董卓只當未聞,哈哈一笑,握住荀貞的手,把他往宮館裡領。

典韋牽着馬,緊隨在後。

董卓聽到典韋的腳步和馬蹄聲響,顧首對典韋說道:“我與君侯入館中敘舊,你不必跟進來了,便就在館外相候就是。”

典韋哪裡肯願?

他常從在荀貞左右,荀貞對董卓的擔憂他是一清二楚,他很明白,荀貞與董卓是很不對付的,眼見着前頭宮館外邊和裡邊盡是披甲持戟的武士,他又怎肯聽董卓的話,讓荀貞獨身入內?

他瞪大眼睛,甕聲回答說道:“我是君侯的親衛,君侯在哪裡,我就在哪裡!”

董卓心道:“好一個猛武的壯士!”轉回頭,笑對荀貞說道,“君侯以爲呢?”

荀貞心道:“我城外有四千義從在,董卓便是忌憚我,他初來京師,斷然也不敢在此處動手。”對典韋點了點頭,輕描淡寫地說道,“阿韋,你便在館外等我。”

“君侯?”

“我與董將軍多年未見,正好趁此機會,在館內敘一敘舊,你留在館外看護坐騎就是。”

“諾!”

荀貞出身潁陰荀氏,乃是高門子弟,現爲潁陰侯、左中郎將,又身份顯貴,最重要的,城東現駐紮有他的四千義從,董卓即使再忌憚荀貞、再想把荀貞這個“隱藏的威脅”給除掉,在他初來乍到的情況下,卻也是定然不敢動手殺人的。

荀貞對此是極有把握的,所以他這次來見董卓,乾脆就不帶衛士從行,只帶了典韋一個人,也是因爲此故,他也絲毫不介意把典韋留在館舍外邊,獨自一人入那“虎狼之穴”。

而荀貞的這份“輕描淡寫”、“從容不迫”,落入到董卓、徐榮等人的眼中,卻使得他們不由不佩服荀貞的膽氣。

徐榮心道:“真是潁川乳虎!”

董卓眼中異彩一現,隨之又是滿臉笑容,哈哈笑着,牽手荀貞拾階入內。

荀貞既然已經表現得膽氣十足了,董卓亦一時梟雄,自不肯落居其後,入到館中、分賓主落座之後,董卓即下令,命守衛在館舍中的衆多甲士、將校退去館外。

一片甲衣、兵器碰撞之聲,響了好一會兒,館舍內的甲士、將校們才全都退了出去。

包括徐榮在內,他也退了出去。

館中只留下了幾個侍女。

董卓舒展腰身,換了個舒服的坐姿,隨意地跪坐在席上,笑對荀貞說道:“整天在營中對着這麼些莽夫軍革,難得透口氣,把他們趕出去,……”指向垂手俯身、伏跪在兩側的侍女們,“換來美婢侍候,卻是別有一番情味也!”

荀貞跪坐在董卓席位的側邊,聞言不語。

董卓自說自話,也不管荀貞搭理他不搭理,順着自家的話題,接着慨嘆一聲,說道:“君侯,我自少從軍,至今爲國家出生入死、征戰疆場已有數十年了,涼州之羌、蜀中之蠻、冀州黃巾、邊章之叛,這幾十年來,我幾乎無月不戰,身上留下的傷創何止百餘!我出身不高,不如君侯名門,可以這麼說,我如今這一生功名,全是由軍功而來。不過大約是因而今我將老之故吧,說來你也許不信,我卻是漸厭軍戰、征討了!……歲月不久、人生如催,君侯,我的感觸,你可明白?”

“將軍乃國家名將,而今何出此言?”

“名將,名將?”董卓嘿然一笑,沉吟片刻,忽然俯身在案几上,看向荀貞,問道,“君侯亦久歷沙場,嫺知兵事,我冒然地問一句:以君侯看來,而今天下,名將當數誰人?”

“左將軍先定黃巾,復破韓遂,論其戰功,本朝罕見,威聲滿天下,當爲今之天下名將第一。”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皇甫義真雖精兵事,然性子未免太過迂腐,不知變通,難稱‘智’也。以我看來,他難稱‘名將’。”

董卓的這句點評倒是不錯,皇甫嵩的確是戰功赫赫,近朝以來,如單論戰功,沒誰能比得上他,可皇甫嵩的短板卻正是在“不知變通”四字上,他一心要做個漢室的純臣,比如之前,他即使明知董卓懷存野心,卻也不肯接受他侄子皇甫酈的建議,發兵攻殺董卓。

皇甫嵩當時如果接納了皇甫酈的建議,以他麾下的三萬精兵,加上他的軍事才能以及他的威望,還有朝廷的大義,董卓十有**不是他的對手。

董卓一旦敗給他,自也就沒有現在的事兒了。

“朱公當朝宿將,討、潁川、汝南、南陽黃巾,攻無不克,可稱名將。”

“潁川、汝南之戰,如無皇甫義真,朱公偉將敗矣!至討南陽宛城,數月不下,最終雖破其城,卻非是因爲智勇,而是因爲黃巾渠帥之蠢笨無智。何來攻無不克?如何可稱名將?”

“張燕犯河內,朱公統家兵擊退之,如何不能稱爲名將?”

朱公、朱公偉,說的都是朱儁,朱儁,字公偉。

早前,因爲黑山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張燕侵擾河內,朱儁遂轉遷爲河內太守,在任上,他以“家兵”,也就是類如荀貞部曲的義從私兵擊退過張燕的侵攻。

董卓連連搖頭,說道:“朱公偉所擊退的黑山賊,不過是黑山的散兵遊寇罷了,若是張飛燕親統精銳,進擊河內,以朱公偉之能,河內早就失陷了!”

“盧尚書引天子之兵,圍擊鉅鹿,若非宦官讒言,張角兄弟只能束手就擒。盧尚書既精兵事,又爲河北大儒,文武兼資,可稱名將。”

“說起盧尚書的學問,我是佩服的,但要論用兵,他與朱公偉半斤八兩。”

“左將軍、朱公、盧尚書如都不能被稱爲名將,則以將軍觀之,世上何人可爲名將?”

荀貞嘴上詢問,心中想道:“董卓問我天下何人可爲名將,很明顯,他這是試圖以兵事來壓倒我,只是……,他這個問題豈不是曹孟德問劉玄德天下誰爲英雄的翻版麼?莫不成他想說‘天下名將,唯君侯與卓’?”想到這裡,不等董卓回答,索性直接又往下說道,“難不成將軍以爲,我算的是上天下名將麼?”

董卓哈哈大笑,身往後仰,擺了擺手指,又搖了搖頭,繼而撫須,眼看荀貞,笑道:“君侯固知兵善戰,惜乎年歲尚輕,還未曾有獨當一面,二十年後,君侯或能爲天下名將,現在?卻是尚早啊!”

“那將軍以爲天下何人可稱名將?”

“我從軍數十年,爲國家除暴平亂,罕有敗績,將之五德,我自以爲也皆兼備,如論天下名將……”董卓轉手,伸出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子,眼中精光射出,問荀貞,“君侯以爲我稱不稱得上?”

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7 敬老8 推衣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1 今有潁陰乳虎(中)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57 市恩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7 本以霸王道雜之48 正旦之日45 得士親附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43 焉可自棄學陳項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64 欲得鐵馬先得人81 不足憂懼劉玄德70 孫曹通脫荀慎行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65 延攬勇士(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1 督郵屬吏75 許縣陳氏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8 幾事不密則成害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 二李陰與澤賊通11 朋黨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6 尋賢不遇(下)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9 樂進歸來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20 牽掛者何41 夕陽44 練軍方略57 二月習射(上)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 將近臨湘桃花盛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 張長詈罵府門外9 高子繡髡髮代首60 文直81 捕拿張直(上)30 朱陽第三15 原盼勸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9 二荀優劣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3 程偃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26 貞之得隴苦不足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0 鎮東結與糜家婚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38 荀攸來訪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33 鸞鳳擇良木而棲
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21 黃帝邢德有之乎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7 敬老8 推衣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21 今有潁陰乳虎(中)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57 市恩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7 本以霸王道雜之48 正旦之日45 得士親附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06 歲歲年年人不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43 焉可自棄學陳項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64 欲得鐵馬先得人81 不足憂懼劉玄德70 孫曹通脫荀慎行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65 延攬勇士(上)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11 督郵屬吏75 許縣陳氏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28 幾事不密則成害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 二李陰與澤賊通11 朋黨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99 月黑雁飛弓馬逐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6 尋賢不遇(下)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9 樂進歸來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20 牽掛者何41 夕陽44 練軍方略57 二月習射(上)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4 將近臨湘桃花盛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1 張長詈罵府門外9 高子繡髡髮代首60 文直81 捕拿張直(上)30 朱陽第三15 原盼勸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19 二荀優劣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3 程偃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26 貞之得隴苦不足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60 鎮東結與糜家婚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38 荀攸來訪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33 鸞鳳擇良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