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膽大妄爲豫州兒

這是昨天的保底一更。

——

在回太守府的路上,欒固碰上了典韋等人。

有了典韋等人的加入,莫說趙然還不知此事,便是已知此事也沒有用了。

最先給趙然報訊的是李鵠的一個鄰居。

李鵠是郡丞,郡裡給他提供的有住舍,但他嫌住舍小,不肯住,現在經常住的這個宅院是他自租的,所謂“物以類聚”,能和他當鄰居的自大多與趙然走得比較近,因此在看到欒固奉令前來捕拿李鵠後,便先後有好幾個附近鄰舍的人急忙忙去給趙然送訊。

和李鵠一樣,趙然也沒睡起,也是在牀上得知的這個“荀貞捕拿李鵠”的消息。

與李鵠在得知消息之初的發呆、震驚不同,趙然的第一反應是懷疑自己聽錯了。

他揉了揉眼,睡眼惺忪地說道:“豫州兒遣欒固捕拿李丞?”

“是啊,是啊。”

“你是沒睡醒麼?”

“啊?”

“李丞乃吾郡之丞,朝廷六百石命卿,豫州兒怎會有這個膽子?”

“此是我親眼所見!”

“你親眼所見?”

“是啊,是啊。”

“欒固現在何處?”

“我來時,他剛帶吏卒攻入了李丞宅子。”

對話到此處,趙然的反應開始和李鵠一樣了,先是呆了一呆,繼而大爲吃驚,他傾起身子,問道:“豫州兒因爲何罪捕拿李丞?”

“說是李丞遣人刺死了守繁陽丞李驤。”

趙然聞言,頓時勃然大怒,他一把掀開錦被,用力拍打牀板,怒道:“豫州兒竟敢如此!”

趙然不是一人獨眠的,牀上有兩個陪睡的美婢,錦被一被掀開,這兩個美婢**的身體便露了些出來,儘管隔着帳幔,可也隱約能從外看到,來報訊的這人是跪拜在帳幔外的,此時不敢多看,連忙把頭伏了下去。

趙然暴怒之下,對此卻是毫不在意,喝令這兩個美婢起來,伺候上他穿上衣服,來不及結髻佩冠,甚至連腰帶都來不及圍、衣襟也來不及繫上,便這麼敞着懷、赤着足,挑開帳幔,大步出來,一疊聲催促門外的大奴叫門下死士、劍客的頭領過來。

來報訊的這人跪伏地上,撅着屁股轉了個方向,保持着腦袋對向趙然的位置,小心翼翼地問道:“少君急召門客來,是想要?”

李鵠能夠猜出荀貞捕拿他必是因爲他收買李驤一事發了,趙然當然也能猜出,他咬着牙冷笑道:“我倒是走了眼,沒看出來豫州兒是個心狠手辣之徒!刺死李驤?”他連着冷哼了好幾聲,問這人道,“李驤可確是死了?”

“這……,我不知道,但府君既然以此罪名捕拿李丞,那想來李驤應確是被刺死了。”

“好,好!”

“斗膽敢問少君,‘好’什麼?”

“豫州兒好啊!”

來報訊這人莫名其妙,摸不着頭腦,不知趙然是何意思,心道:“李鵠被府君抓了,少君反而稱好?莫不是氣糊塗了?”問道,“在下愚昧,不知府君‘好’在何處?”

趙然瞧了他眼,欲言又止。

雖說“陰持長吏短長”,抓住郡太守的把柄,以此來脅迫其聽話,這在地方豪族、乃至郡縣猾吏中並不少見,但畢竟是放不到檯面上的事兒,私下裡做可以,一旦傳出去,會引起“公憤”的,這等於是向二千石郡太守、甚至州刺史、以至朝中公卿貴臣這個階層“宣戰”,誰沒點**之事?搞“特務政治”,這是“人神共憤”的,所以收買李驤等人這件事,趙然卻是不能讓外人知曉。

越是不能讓外人知曉,他越覺得憋屈。

李鵠和他辛辛苦苦忙了這麼久,下了那麼大的本錢,就不說在程嘉等人身上下的本錢,只在李驤一人身上下的本錢不下百萬,光送給李驤的那些好酒加起來就價值數十萬錢了,還有其它大大小小的一些禮物,趙然真是不惜代價了,好容易把李驤給策反了,把李驤給拉攏過來了,付出這麼多,到該收穫的時候了,李驤卻被“刺死”了!而且是被李鵠“刺死”的!除非李鵠髮癲了,否則他怎可能去刺死李驤?這定是荀貞所爲,刺死也就刺死了吧,還反過來誣陷是李鵠乾的,這一耙倒打的真是讓趙然有苦說不出。

李鵠在得知荀貞派人前來捕他時,他想的只是:“如被荀貞拿住,那他定沒有好果子吃”,當時的情況不容他想太多,趙然卻不止想到了這一點,他更想到了:荀貞能誣陷是李鵠派人刺死了李驤,那麼捕拿住李鵠後,荀貞也完全有可能把李鵠“屈打成招”,讓李鵠供認出指使李鵠的人是趙然。

不錯,李驤僅僅是一個守繁陽丞,是由荀貞任命的,不是真正的朝廷命卿,可不管怎麼說,他現在的身份也是“繁陽丞”,是“一縣之副”,荀貞如果以此爲藉口再派人來捕拿趙然,趙然難逃一死,依漢律:指使人殺人和殺人者同罪,指使人殺一黔首且是死罪,況乎殺一縣丞?

荀貞若以此罪名來定趙然的罪,便是趙忠也救不了他。

趙然只想一想這個“後果”就不自覺地毛骨悚然。

如是換另一個太守,就算李驤真是被趙然指使人刺死的,對方可能也不敢來捕他,可對荀貞,想想荀貞以往的行事作風,又是殺郡兵裡的軍官、又是驅逐郡吏、又是逐走樑期令,在掌控權力這方面儼然是一副“酷吏的嘴臉”,趙然還真沒把握,真拿不準荀貞會不會藉此生事。

因而,不論是爲救李鵠也好,是爲了自保也罷,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一定要把李鵠搶出來,不能讓荀貞抓住李鵠。

他咬牙切齒地回答這個來報訊之人:“豫州兒好在何處?四個字我告訴你:狗膽包天!”

“……是,是。”

室內靜默了片刻,來報訊這人偷眼觀瞧趙然,見他焦急不堪地在室內轉來轉去,等門下死士、劍客的頭領來,於是又拾起剛纔趙然沒有回答的那個問題,說道:“少君召門客來是要?”

“你說呢?”

“在下斗膽,有一言想諫與少君。”

“你說。”

“少君如是想令人去救李丞,在下竊以爲,萬萬不可啊。”

“爲何?”

“少君門下的食客雖多壯勇劍客,到底人少,就算一時能把李丞救出,奈縣外兵營何?”

一句話提醒了趙然。

要是在幾個月前,在荀貞剛到魏郡的時候,趙然派人強搶李鵠也許還可以,現在卻是萬萬不行了。因爲在那個時候,縣外兵營裡駐紮的有郡兵,郡兵裡有趙然的親信爪牙,還可以和荀貞硬拼,可現在的縣外兵營裡駐紮的已全是荀貞的義從,早前的那些郡兵或被荀貞殺了,或被荀貞沙汰了一些,或被荀貞以“剿賊定縣”之名派去了郡內餘下各縣駐紮,卻是沒一個趙然可用之人了。

趙然養的門客再多,他的門客再勇悍敢鬥,比得上縣外營中駐紮的那一兩千荀貞義從麼?

趙然心道:“如我派人去搶李鵠,豫州兒小戇,以他的膽大妄爲,他沒準兒就會調縣外兵營裡的義從進城,待到那時,……哎呀,說不定他趁亂令人殺了我也不是沒有可能!”

戇字意爲傻、楞、魯莽。因爲敵對的關係,趙然對荀貞的評價雖一向不高,但之前卻也從沒認爲荀貞“戇”的,頂多覺得他這個人行事剛健,有酷吏之風,現如今卻因爲荀貞捕拿李鵠一事,把個“戇”扣在了荀貞的頭上。

這要被荀貞得知,必會放聲大笑。他一個出身儒學名門的“儒生”、“士子”,知兵善戰、禮賢下士、仁民愛物,卻被趙然羞惱成怒地罵爲“戇”,也確是可笑。

趙然不知荀貞心存誅趙之志,便是到了這種關鍵之時刻,能想到的最壞後果也只是他個人在亂中被殺,完全沒有想到如果他真的去強搶李鵠,會有導致鄴縣趙氏全族因此獲罪的可能性,——不過話說回來,荀貞到魏郡也才大半年,還不到一年,他還沒有能向世人、士林展示他不僅會打仗,也會治民,這個重要的目標尚未完成,也還沒有在魏郡徹底站穩腳跟,沒有達到說一不二的地步,便是趙然真的派人強搶李鵠了,他也不一定會藉機把趙氏連根拔起。

想到可能出現的嚴重後果,趙然猶豫了。

卻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來報訊的這人見趙然似意轉遲疑,又說道:“少君如欲救李丞,其實也不必遣門客去搶人。”

“噢?”

“少君如遣門客去搶人,此乃持械聚衆對抗郡府,會大不利少君在州郡之聲譽。少君之兄乃當朝常侍,天子親貴之,少君何不修書一封,遣人快馬急送去京師,請常侍相助?”

趙然負手踱步室中,沉思不語。

“常侍名高望重,乃國家砥柱,素爲天子倚重,常侍只需遣一使單馬攜書信至,府君料亦不敢違背,想必李丞之難就能解了。”

“這……。”

“少君可是有何爲難之處?”

趙然心道:“吾族兄令我守家宅,吾如連一郡丞都保不住,又有何面目再見族兄?”

正如荀貞所料,趙然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面子,他先前爲收買程嘉,許下了給程嘉一個“孝廉郎”的承諾,孝廉他可以爲程嘉弄來,“入選三署爲郎”卻非得經過趙忠不可,這已經需要“勞煩”趙忠了,如爲了一個小小的六百石郡丞再驚擾趙忠,那也顯得他太過無能了。

他定下心,想了會兒,心道:“豫州兒不惜殺死李驤,可見他必有隱秘之事。李驤雖被殺,但還有程嘉等人未被豫州兒發現,我只要能把程嘉收買到手,一樣可以抓住他的**。罷了,‘因小失大’不值當,這李鵠就且先容豫州兒抓去,等我把李鵠救出,再還以豫州兒顏色!”

做出了決定,放棄了搶人的打算。

只是,他既放棄了搶人的打算,又不願求趙忠幫忙,那該如何救李鵠?他很快想出了主意:“州中監我魏郡的從事素與我家親密,我可修書一封,叫他來魏郡勒令豫州兒放人。”

他門下劍客、死士的幾個頭領這時來到,跪拜室外,問道:“少君召我等來,不知有何吩咐?”

趙然轉到室中案几後坐下,令那個來報訊之人爲他研墨,親寫了一道書信,封好,出到室門口,交給其中一個頭領,令道:“即刻騎快馬趕去高邑,把我這封信交給龔從事。”

這頭領應諾,捧信而去。

趙然吩咐餘下幾人去郡府、李宅和縣中打聽,看李鵠現在情況如何了。

不多時,一個頭領即回來稟報:“小人出裡不久,在縣中道上望見辛璦統騎士數百馳奔入城,徑往郡府方向去了。”

趙然聞之,大呼僥倖不已,令人捧了些財帛出來,賞給那個來給他報訊之人。

若無此人之諫,只憑趙然門下的這數百門客,倉促間是萬難擋住辛璦的數百騎兵的,趙然暗道:“也許我這會兒也已被豫州兒捕走,或者伏屍宅中了。”

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9 太守長史兩不負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6 招人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95 冀州北望氣如何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7 無賴15 出城激戰46 室暖臨懷春情在56 買馬(下)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41 夕陽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44 練軍方略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0 鎮東結與糜家婚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33 偏師掠潁橋蕤橫94 會師城下(上)3 誰人不知荀貞之上架感言36 會師(上)68 鳳集西鄉(下)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 大計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6 會師(上)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 初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7 敬老69 躋身才俊(上)15 命令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7 高素三勸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18 府主簿拒降守名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9 辛璦(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92 虛席問賊進退意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1 陳琳表令諸荀怒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9 辛璦(上)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7 高素三勸19 惡奴8 程嘉獻策難吳輯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1 徐羊各獻破敵策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2 安南借重荀與張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慨嘆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64 戲忠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84 捕拿張直(下)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3 文聘(中)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
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9 太守長史兩不負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6 招人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95 冀州北望氣如何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7 無賴15 出城激戰46 室暖臨懷春情在56 買馬(下)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41 夕陽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44 練軍方略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60 鎮東結與糜家婚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33 偏師掠潁橋蕤橫94 會師城下(上)3 誰人不知荀貞之上架感言36 會師(上)68 鳳集西鄉(下)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5 大計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36 會師(上)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 初夜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27 敬老69 躋身才俊(上)15 命令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7 高素三勸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18 府主簿拒降守名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77 布植黨羽養虎豹77 曹隱袁進皆貴宦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9 辛璦(上)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92 虛席問賊進退意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河南諸侯荀曹雄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11 陳琳表令諸荀怒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9 辛璦(上)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27 高素三勸19 惡奴8 程嘉獻策難吳輯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21 徐羊各獻破敵策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2 安南借重荀與張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9 慨嘆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64 戲忠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84 捕拿張直(下)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3 文聘(中)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