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鳳集西鄉(下)

第一更。

補上五月七號的。

這一節兩千字,寫了四個多小時,查資料好費時間啊。

——

荀貞立刻回到官寺,把吏員們都召集起來,一行人步行趕至鄉界,等到中午,見有百餘車騎從遠處迤邐行來。

人尚未到,笳蕭鼓吹之聲已隨風入耳。

漸至近處,見這支隊伍分爲兩個部分。

前部分車、騎較多,約有七八十車騎。後部分車、騎較少,大概二三十車騎。

前邊這一部分的最前頭是四名手執“便面”的步卒開道。其後是一輛斧車。斧車是一種戰車,車中央立一大斧,車上放了五種兵器,非常威武。再其後是鼓吹車,分爲兩層,上層樹一建鼓,羽葆飄揚,有二鼓吏持槌擊鼓,下層坐了四個樂手,兩兩相對,吹奏笳蕭。

再其後,是三輛導行的吏車,皆爲白色車蓋。上邊各有御者在右邊駕車,穿戴整齊、衣冠齊備的吏員跪坐左側。再後邊就是主車了,乃是一輛四維轓車,車蓋是黑色的,車兩側的屏障都被塗爲紅色。這輛車的前後各有兩個扛棨戟的騎吏護衛。再其後又是兩輛白色車蓋的吏車,和前邊引導的三輛吏車一樣,也都是御者居右,吏員居左。

荀貞看得清楚,知道這就是本郡太守的出行車駕來到了。

四個步卒開道,斧車前驅,鼓吹車壯聲威,門下五吏導從,四個騎吏扈衛。這是太守出行的一整套儀仗。除此之外,又有童騎、隨從、其它吏員並及兵卒從行,輜軺蔽日,車騎滿道。

看完前部分,再看後部分。

這後邊部分的車騎隊伍與前邊大致相同,也是步卒開道,斧車前驅,鼓車壯聲威,五吏導從,騎吏扈衛。與前部分不同的地方是:扛棨戟的騎吏只有兩人,鼓吹車也只有一層,只有鼓吏,沒有樂手。

另外,這後邊部分的主車和前部分的主車也不同。雖然也是黑色的車蓋,但只有左邊的屏障被塗爲紅色。

依照規定,公和列侯的乘車是朱輪黑蓋,黑色屏障。中二千石和二千石的乘車是黑色的車蓋,車的兩邊屏障塗爲紅色。千石、六百石的乘車則只有左側屏障塗爲紅色,二百石以下的乘車爲白車蓋。又及,二千石出行,配前導步卒和扛棨戟的騎吏各四人。千石出行,亦配四名前導的步卒,但扛棨戟的騎吏則只有兩人。

荀貞熟知本朝的車輿制度,心道:“這後邊隊伍的主車皁蓋、朱左轓,二騎吏扈從,想來便是本縣縣令朱敞的車隊了。”

自從本朝初年時任鉅鹿太守的謝夷吾因爲“行春”時,只“乘柴車、從兩吏”而被人彈劾“有損國典”,受到貶職的處罰後,本朝的官吏們再出行時,僭制的或有之,而單車便服、簡易從事的卻是再也沒有了,所以,荀貞雖然看不到主車中坐的是誰,但只憑從遠處看到的車的外觀樣式、儀仗的規模大小卻也就能輕易地斷定出車內是何人。

隨從荀貞來迎接太守的鄉吏們看到這樣威儀具備的車騎隊伍,無不露出敬畏、羨慕的神色。

荀貞從後世來的,見多了大場面,不會因此失態。他從許仲手中接過掃帚,捧在身前,做出捧彗狀,鎮定自若地領着諸吏員上前迎接。

車騎隊伍慢慢停下。很快,太守陰修的車隊和縣令朱敞的車隊中各有一個吏員從車上下來。又有四五人亦出了隊列,同行過來。

按正常的情況來說,荀貞只是個小小的百石吏,剛有資格佩戴印綬,纔算入流“有秩”而已,太守乃兩千石的大吏,主宰一郡的生殺大權,就算是來“行春”的,也沒必要在路上停下來,遣人過來與他相見。荀貞明白,他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待遇,完全是因爲他荀氏的出身。

兩個吏員一個年約三旬,一個年約四旬。同行的那四五人都年歲不大,皆儒生打扮。

荀貞定眼看去,這些人他大多認識。

那兩個吏員,年約四旬的名叫朱艾,乃是本縣功曹;年約三旬的名叫鍾繇,則是本郡功曹。

朱艾是本縣北鄉人,其家與西鄉的高、謝、費諸家一樣,都是當地的豪強大族。

鍾繇是長社人,家世衣冠,乃本郡望族,是和陽翟郭氏並稱的一個法律世家。他的曾祖父鍾皓也曾任過本郡功曹,當年教授門生弟子千餘人,與荀貞的族祖父荀淑齊名,都是“潁川四長”之一。說起來,鍾氏和荀氏也算是世交了,鍾繇也曾隨族中長輩去過潁陰,專門拜見“八龍”,與荀氏年輕的子弟相交。荀貞和他有過一面之緣。

那四五個儒生,荀悅、荀彧、荀攸赫然在列,在他們身後是一個還沒加冠的穩重少年,卻是許縣陳家的子弟,名叫陳羣。又有一人面如冠玉,貌如好女,則是辛璦。

荀貞見到他們,先是微微驚訝,奇怪他們怎麼會也在車騎隊中,隨即明白過來,心道:“必是府君藉助此次行春的機會,將郡中的俊才都召集起來,命隨行郡中,以示好士族,宣揚文德。”往車隊的位置望了望,剛纔沒有細看,這會兒果見車騎中還有不少未穿官袍、僅着儒服的年輕人,“仲豫、文若、公達與我是族親;陳羣的祖父陳寔也是潁川四長之一,與鍾氏一樣和我荀氏是故交;辛璦和我族中有親戚,所以他們幾個過來與我相見,而那些沒過來的儒生應是沒交往過的原因。”

他先對荀悅等人一笑,隨即捧着掃帚,向朱艾和鍾繇作揖說道:“西鄉有秩薔夫荀貞,拜見鍾君、朱君。”

鍾繇雖身居“郡之極位”的功曹之職,卻毫無驕人之色,上前兩步,把他扶起,笑道:“貞之,咱倆雖見面不多,但你我兩家本是故交,何必多禮?”

朱艾亦神色和藹,平易近人,撫須笑道:“這才月餘不見,貞之你的大名已經傳到郡中去了!府君今次行春本縣,點名要先來你的西鄉啊!”

不能讓太守、縣令的車隊多停,三人略微敘談了兩句,荀貞即前行引路,帶着車隊去官寺。

——

1,便面。

一種蓋扇。這四個前導的步卒叫做“伍伯”。

2,謝夷吾。

漢初,因吏多軍功,所以“車服尚輕”,一些官吏平常甚至不穿吏服,出入閭里,與民無異。這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沒有威儀的表現,沒有威儀就不能治民,所以到景帝時,朝廷專門下詔禁止此類情況。因爲出行簡易而受到處罰的情況在西漢更普遍,更多一些,京兆尹張敞、豫州牧鮑宣都因此獲罪。鮑宣被免職,張敞雖因宣帝寬容而未受處分,卻也“終不得大位”。

43 縣尉46 盜馬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2 荀衢9 袁公路縱虎謀北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4 大勝(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4 將近臨湘桃花盛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83 威震陽翟(上)46 室暖臨懷春情在74 花開是爲迎卿來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9 太守長史兩不負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3 劫人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0 曹孟德四策禦敵52 圍魏救趙亂其陣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63 不朽曰三次爲功48 惟是小人最難養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 安南借重荀與張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37 起行36 會師(上)28 君子報仇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53 滅族(上)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1 除惡務盡24 文聘(下)25 備寇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70 劉玄德率部西攻69 躋身才俊(上)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25 備寇70 今才知君是誰人38 初步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2 郡兵曹椽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9 結交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3 典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0 督郵在此(下)22 文高初見29 樂進歸來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 光和六年(下)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
43 縣尉46 盜馬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2 荀衢9 袁公路縱虎謀北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12 一檄引得泰山驚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34 大勝(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4 將近臨湘桃花盛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83 威震陽翟(上)46 室暖臨懷春情在74 花開是爲迎卿來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9 太守長史兩不負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23 劫人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0 曹孟德四策禦敵52 圍魏救趙亂其陣10 邊文禮攘臂不齒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63 不朽曰三次爲功48 惟是小人最難養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 安南借重荀與張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37 起行36 會師(上)28 君子報仇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53 滅族(上)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31 除惡務盡24 文聘(下)25 備寇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70 劉玄德率部西攻69 躋身才俊(上)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25 備寇70 今才知君是誰人38 初步42 君臣自古固多疑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2 郡兵曹椽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9 結交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13 典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0 督郵在此(下)22 文高初見29 樂進歸來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 光和六年(下)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