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

荀成問道:“哪兩策?”

陳登答道:“一則撫戒,二則刺嚇。”

“願聞其詳。”

“泰山諸校尉,脾性不一,或有怨不服者,亦必有不敢作亂的,將軍可分而召之,親自觀看他們不同的情態,撫其順從,而戒備其不服者,此爲撫戒。多遣幹吏,深入沿海,時刻關注鹽豪動向,倘偵知到有欲生亂者,即以雷霆之勢,立將之剿殺,以嚇餘輩,此爲刺嚇。”

荀成說道:“君此二策皆佳,我即按而行之。”沉吟了下,又道,“陽都距開陽最近,孫仲臺又是泰山諸營中兵勢僅次於臧宣高的,我今便遣吏去陽都,邀他來開陽相見。”

“將軍欲以何由邀他來見?”

無緣無故地叫孫觀來開陽,必會引起他的疑惑和提防,如使他因此生疑,反倒不美。

“後天是上巳日,我就以此爲由邀他來見。”

上巳日,便是後世的上巳節。後世的上巳節是每年的三月初三,但現下還沒有對日期做出如此確定的規定,而是以每年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爲“上巳日”。這是一個通過洗浴來驅逐疾病的節日,春季天氣轉暖,是疾病和瘟疫多發之時,是以,至遲自戰國時起便有了這樣一個風俗,延傳至今,早已是一個全民參與的重大禮儀、節日活動。

在這一天,百姓們通常會成羣結隊地去臨近的河中沐浴,因爲沐浴之地距住所不會太近,沐浴又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所以人們大多會帶上食物,進行野外午餐,並將攜帶的某些食物投入水中,祭祀神靈。普通的黔首隻是野餐一食,有錢的人家則會利用這一機會,在野外搭起精美的帷幔,備下美酒佳餚,邀請衆多的賓客,舉行別緻的郊外宴會。

總而言之,上巳出沐、飲宴河邊的習俗,從京都到地方,從權貴到黔首,盡皆如此。

開陽臨着沂水,完全可以用“沐於沂,暢飲水濱,以度上巳”爲藉口,把孫觀從陽都請過來。

高堂隆聽到這裡,說道:“我與孫校尉雖非同縣,然他縣與我縣相距不遠,早些年,我與他有過相見,也算是舊識了,待他來到開陽,我可從將軍左右,與他再見上一見。”

荀成點頭說道:“君與仲臺舊識,自是理當再見。”對陳登說道,“上巳時,君如無事,可與我和高堂君一道,共會孫仲臺。”

陳登笑道:“明將軍相邀,敢不從命?”

與荀成定下了上巳日邀孫觀來開陽之事,又與荀成、高堂隆兩人細細商議了該如何遣派細作潛入沿海之事,議完了這兩事,陳登告辭出帳,回城而去。

陳登離開後,高堂隆笑對荀成說道:“隆來開陽前,聞州府吏雲:‘陳元龍驕而自矜’。到了開陽,隆與陳府君見面雖少,頗覺意氣相投,乃知流言之不可信也。”

高堂隆雖是剛爲荀貞徵辟,但初來便獲大任,被超擢爲從事之職,掌督泰山之重,州府吏皆知只要他能把這個差使辦好,日後的前程必是繁花似錦,所以他到州府的當晚,已有好幾個人登門拜訪,因知他將去開陽,就告訴他了一些州中有關陳登的風評。

荀成說道:“碌碌子焉知元龍豪氣。”又道,“陳君明謀遠見,孫觀如應邀來,正可借陳君之能,辨其忠奸。”

陳登到了城中府內,已是入夜。

小吏過來稟報:“明府,今天縣內外皆無事,唯有數輛州車由北還,過境南下,向州府去了。”

“知道了,你下去罷。”

小吏恭謹退下。

爲了隔絕泰山諸營與泰山郡的聯繫,陳登到任不久,即傳檄繒國、臨沂、陽都、東安、東莞和開陽這幾個與泰山郡接壤的縣邑,命令各縣的令長分別遣派得力吏卒,日夜巡察本縣,如有發現亡命、輕俠、惡少年或形跡可疑之人在境內出沒,立即逮捕訊問。

這道檄令從傳下到現在,總共也才半個來月,而各縣上報的逮捕總數,已有近百人之多,經過訊問,是泰山“亡命”、惡少年的,佔了泰半之多,問其入境目的,皆是要去投泰山軍,剩下那些不是泰山郡人的,也多半是在外地犯下了案子,爲了逃罪,目的亦是去投泰山兵。

半個月近百人,一個月就是兩百人,一年下來就有兩千多人,這可以說是泰山軍的一個主要兵源來處了,而今被陳登截斷。現下爲時尚短,泰山諸校尉尚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等他們反應過來,想來定是會有不少人痛罵陳登,不過,陳登對此,當然是絲毫也會不在乎。

因了開陽是郡府所在,故此,開陽縣內外的巡察,不但要報給縣令,還要報給陳登。

聽那小吏報說今天有數輛州車從北返還,陳登心道:“必是主上遣出辟召賢士的州使回來了,卻不知這次又給主上帶回了哪位賢能?”又心道,“主上英武善戰,又重文教,掌州以來,方纔旬月,不分州內州外,已是接連召闢了多位文、武材士。徐州之興,在於今乎!”

君主積極向上,有抱負的臣屬也就充滿幹勁。

陳登略吃了點飯食,雖是忙了一天,卻是半點不知道累,親自動手,把堆積在牆邊的案牘文簿搬過來,放到案邊,藉着通亮的燭火,又精神抖擻地處理起了郡務。

荀成遣吏送信,邀孫觀來開陽,孫觀應邀而至,於上巳之日和荀成等共飲於沂水河畔。

陳登、高堂隆作陪。

席上,陳登觀看孫觀情態,高堂隆與孫觀憶敘舊時。待到席終,孫觀回陽都,送他走後,兩人俱對荀成說道:“孫仲臺神思不屬,數有躑躅態,此中必有玄虛,明將軍可細察之。”

荀成因而一邊嚴密關注陽都的泰山兵動靜,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分召昌豨等人見面,或由高堂隆親去泰山軍的駐地與泰山諸校尉相見。

同時,荀成給荀貞寫信,述說陳登和高堂隆對孫觀以及泰山兵的分析和他自己對此的判斷。

這些不必多說。

郯縣西臨沂水,東臨沭水,因孔子曾與弟子於上巳日“浴乎沂”,所以上巳日這天,荀貞也邀請了張昭、張紘等府吏,荀彧、辛璦等股肱,並飛檄召來了駐兵在沂水西邊襄賁縣外的趙雲,共至沂水之畔,亦歡飲半日。

春和景明,坐皆美材,羣儒談《詩》詠歌,諸將講兵論武。荀貞於中觀之,心神暢悅,不覺與左右說道:“俟天下定,當使萬民同享此樂!”

飲至近暮,諸人歸城。

在回城的路上,幾個府吏從州府驅馬馳來,求見荀貞。

前頭的從吏問得清楚,過來稟報:“明公,去東萊的州使回來了。”

荀貞大喜,問道:“子義可有從歸?”

過來稟報的從吏答道:“下吏沒有問。”

“快叫使者過來!”

從吏應諾,回去前頭傳令,不多時,那幾個州吏快步來至近前。

荀貞看這幾人,只看到了被自己派去東萊的副使,未見正使,問道:“正使何在?”又問道,“子義可至?”

那副使先回答荀貞的第二個問題,答道:“太史君未至。下吏等接了太史君的母親來。”再回答荀貞的第一個問題,“正使沒回來,他去遼東找太史君了。”

荀貞細問之,這才知道:原來太史慈現不在東萊,而在遼東。

州使到他家中時,他家中只有他的老母。

州使便以辭說太史慈之母,對她說:“貴州黃巾衆多,貴州刺史焦公不知兵,非能安州境者。荀鎮東昔討董卓,功著海內,今臨徐州,愛民如子,阿母何不遷家至徐?”

太史慈的母親卻不同意,推說自己年紀大了,不肯離家。

州使便又對她說道:“今令郎爲避州疾,遠遁遼東,不能盡孝於阿母,阿母亦不得與子見。阿母今如肯遷家徐州,焦公權威再熾,亦不入徐境,如此,阿母便可與令郎相見了啊!”

聽了州使這麼一說,太史慈的母親思子心切,這才答應了遷家來徐。

州使即令副使護送太史慈的母親回郯縣,而他則繼續北上,去遼東找太史慈。

荀貞心道:“太史慈得罪州府,已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卻至今還避禍在外!也真是難爲他了。”

數年前,東萊郡郡府和青州州府出現了糾紛,是非難斷,誰能先報到朝廷,誰就能佔據先機,其時州府已先遣使,郡守憂落後不利,於是求取可爲使者的人,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爲郡奏曹史,被選爲使,他遂日夜兼程,雖是後發而卻與州使幾乎同至洛陽,見到州使後,他施展計策,毀掉了州府奏章,呈上了本郡的奏章,州府因被朝廷責備,太史慈因得以揚名,不過他爲了本郡而得罪了州府,爲免被州府報復,就此避居遼東,算起來,至今已有六年了。

荀貞說道:“子義母親現在何處?”

“在州府恭候明公。”

“豈可使老者久候?”

荀貞即叫上典韋、周泰、蔣欽等人,以及原中卿、左伯侯等親衛數十,策馬疾馳,先行回城。

到了城內府中,荀貞親去見太史慈的母親,問候路途辛苦,以禮待之,又叫府吏給太史慈的母親安排住所,令諸葛瑾從後宅選調機靈懂事的奴婢數人,交給太史慈的母親使用,並命這幾個奴婢需得小心服侍。

等住所備好,荀貞又親自把太史慈的母親送過去,看她安置下來,方纔離去。

回到府內堂上,荀貞叫來小吏,說道:“去治中院,命給去東萊的正使記上一功。”

小吏應諾。

治中管着州府的人事,府吏的功過皆由治中審定記錄。

此時張昭雖尚未歸府,可治中院裡自有掾史屬員,可以先行記功。

這個去東萊的州正使臨機應變,在沒有見到太史慈的情況下,能夠改而先把太史慈的母親請到州中,立下了一功,需得記錄,以候來日嘉獎。

至於這個正使去到遼東後,能否再把太史慈請來,荀貞卻是一點也不擔憂,太史慈之母已到,以太史慈之孝,他怎可能會不應闢而來?

入主徐州方纔旬月,已得周泰、蔣欽兩員虎士,今又篤定可得太史慈,荀貞心情不錯。

次日,一道從遠方來的消息讓他的心情更加不錯,同時讓他大喜之餘,立刻頗懷急切地遣人,命去追趕出使豫州的程嘉等人。

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4 風雪夜刺(上)6 東漢諸侯王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朱陽第三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63 田邊斷案(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0 鎮東結與糜家婚88 從徵汝南(上)2 二李陰與澤賊通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 冀州牧迎節以徵51 動手前夜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9 盤點籌劃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92 兵臨西華(中)19 二荀優劣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7 無禮賠罪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0 鐵營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2 賜字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 謀北要在泰山郡28 詐降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60 鎮東結與糜家婚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3 志纔出山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7 推功相讓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7 虎狼之威(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2 敬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 計吏郭圖(下)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48 正旦之日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24 文聘(下)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38 初步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77 演武薦賢(下)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1 朋黨
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4 風雪夜刺(上)6 東漢諸侯王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0 朱陽第三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63 田邊斷案(上)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0 鎮東結與糜家婚88 從徵汝南(上)2 二李陰與澤賊通180 四陳併力厚丘陷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4 冀州牧迎節以徵51 動手前夜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9 盤點籌劃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92 兵臨西華(中)19 二荀優劣101 輕功重節辛玉郎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37 無禮賠罪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77 曹隱袁進皆貴宦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40 鐵營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2 賜字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 謀北要在泰山郡28 詐降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60 鎮東結與糜家婚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3 志纔出山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7 推功相讓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7 虎狼之威(下)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12 敬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0 計吏郭圖(下)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48 正旦之日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24 文聘(下)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38 初步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77 演武薦賢(下)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11 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