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鐵營

漢之作戰部隊實行的是正規的部曲制,從上往下依次爲:軍、部、曲、屯、隊、什、伍。

“軍”不常設,通常在打仗的時候才設置,戰事一結束,“兵皆散歸”。

“軍”以下則爲常置的軍事單位,其中“部”是基本編制單位,或稱“營”、“校”,就其兵員人數而言,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團”,大體以一兩千人爲常制,但也有一些較大的“部”,人數可達七八千人,這就近似於後世的“師”了。

經過統計,樂進、小夏、江鵠帶來的鐵官徒、奴及工匠總共有一千一百二十多人,其中工匠有一百多人。

亂世之中,工匠的價值遠大於士兵,尤其樂進、小夏、江鵠帶來的這些工匠還都是富有經驗的鐵匠,會冶鐵、會打造兵器鎧甲,價值更大,因此,荀貞不打算把他們編入作戰部隊,而是單獨給他們編了一個“匠營”,如此一來,也就是說,剩下能上陣殺敵的徒、奴總計不到千人。

加上荀貞門下的二百多賓客,一千二百多人。

荀貞把這一千二百多人混編成了一“部”。

下分六“曲”,一“曲”二百人。

每“曲”又下分兩“屯”,每屯百人。

每“屯”又下分兩隊,每隊五十人。

每“隊”又下分五什,每什十人。

每“什”又下分兩伍,每伍五人。

多出來的還有二十多人,荀貞留爲親衛。

依照正規軍制,“部”的最高長官是校尉。校尉乃是僅次於將軍的高級將領,秩比二千石。儘管這支倉促成軍的部隊並非正規編制,而是民團性質,但荀貞一個區區百石兵曹椽也是沒有資格統領的,因而,在編成軍伍後,名義上的指揮權依然交給了文太守。

只是,指揮權雖交給了文太守,實際上的控制權卻是在荀貞的手中,——這支部隊的所有軍官都是荀貞親自選拔、任命的,絕大部分都是他門下的賓客或者心腹親信。

要說起來,荀貞在軍官的任命上也是下了挺大一番心思的。

他手下的門客、親信雖還不到三百人,且其爲首者多爲西鄉人,但不知不覺間已分成了幾個山頭。

一個是曾在西鄉別院住過的輕俠們,如劉鄧、高家兄弟、蘇家兄弟、江鵠等等,以許仲、江禽爲首。一個是原繁陽亭受訓的里民,如史巨先等,包括程偃,以陳褒爲首。一個是“客軍”,也即高素、馮鞏帶來的那些助戰門客,以高素爲首。再一個就是“外地人”了,樂進、文聘。

此時正值用人之際,不能讓誰覺得受委屈,也不能讓哪一個山頭一支獨大。這樣一來,在軍官的任命上就得注意平衡。

經過仔細的考慮,荀貞把第一曲給了樂進。

樂進雖是外地人,不像許仲、陳褒那樣“朋黨”衆多,但這一千多鐵官徒都是他拉來的,他又有官身,乃是鐵官主簿,因此,這第一曲的長官由他來當,名至實歸,沒有人提出異議。

第一曲下轄的兩個屯、四個隊,二十個什,四十個伍,總計六十六個中、低級軍官。

一半由荀貞門下的賓客擔任,一半由樂進從鐵官徒中自選。

樂進在鐵官裡待了好幾個月,頗拉攏了一些驍勇的鐵官徒,用爲心腹。這次他能夠順利地把鐵官徒拉出來,這些人起了不小作用。有功就得行賞,三十多個職位,足夠安排了。

第二曲給了許仲,第三曲給了江禽。

許仲、江禽兩人投奔荀貞最早,兩年多來忠心耿耿,剿滅寇賊、撲殺第三氏、雪夜攻莊、兩次隨荀貞出城與黃巾軍野戰,於荀貞門下的這些人中,他們功勞最大。

至於這兩個曲下轄的諸屯、隊等的長官,便悉由荀貞門下的輕俠們擔任。

第四曲給了陳褒。

陳褒是荀貞在繁陽亭的“故吏”,要論勇武,他不及許仲、劉鄧等,但若論機智靈活,在荀貞門下的這些賓客中,他穩居前列,且他有個別人難及的長處,那就是因爲他性子活的關係,擅長與部衆打成一片,能服衆。

在荀貞離開西鄉的日子裡,他非但不負荀貞的囑託,把繁陽亭受訓的那百餘里民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而且在得悉太平道將反之後,能在第一時間把這些里民組織起來,夜馳數十里,趕到潁陰救援。——只這一件事,就足可看出他的能力。

須知,“里民”不同輕俠,就算他們受過訓練,也只是百姓而已,在得知有人將要揭旗造反之後,這些里民非但沒有懼怕逃散,反而在他的組織下,敢馳奔數十里,主動前去潁陰救助,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又在這幾天的作戰中,荀貞通過觀察,發現陳褒亦是頗有帶兵才能的。眼下時間尚短,雖還不好說他的這個“帶兵才能”到底有多大,但交給他一個“曲”,兩百人的隊伍,相信以他目前表現出來的能力,還是完全能夠帶好的。

爲了方便陳褒的指揮,一如第二曲、第三曲的例子,這個曲的中下級軍官亦全部從他手下選出,即從受訓的那百餘里民中選出。

第五曲給了高素。

馮鞏也歸入此曲。

高素、馮鞏這幾天沒怎麼出城作戰,荀貞不太清楚他們是否有領兵的才能,但只憑他倆在聞知太平道將反後,立刻毫不遲疑地組織起賓客,隨着江禽、陳褒等人同去潁陰馳救荀貞這件事,就只衝這份“尚義輕死”的交情,就不能不給他們一個曲。

此曲之中下級軍官,悉由他二人從自家的賓客中選用。

第六曲給了文聘。

文聘尚未弱冠,依常理而言,本是不該被任爲此職的,但一則,荀貞知道他日後的成就,鎮守江夏數十年,威震敵國,二則,也是最主要的,他是文太守的族侄。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文聘並無將才,只是個庸人,爲了這支部隊能在日後的戰事中少一點郡府的掣肘,這個第六曲的“曲長”也是非他不可的。——依照軍制,“曲”之最高長官應被稱爲“軍候”或“千人”,然此乃秩比六百石的高位,國家名器,荀貞不敢亂用,故索性以“曲長”稱之。

文聘家是南陽大族,家中賓客、徒附極多,但他現今是遊學潁陰,乃是“客居”,帶在身邊的賓客不多,只有十來個,就算全部用爲軍官,也遠遠不夠一“曲”所需。不夠的部分,一部分從荀貞門下的賓客裡選用,一部分從鐵官徒裡選用。

荀貞門下近三百賓客、親信,九百多鐵官徒、奴,經過一天的整編,編伍完成。

……

荀貞門下的賓客、親信都有兵器,鐵官徒、奴中有近一半沒有兵器。

不過不要緊。

陽翟乃是潁川的郡治,依慣例,每個郡的郡治都有一個兵庫,庫中儲藏有大量的兵器。

之所以波纔在起兵後首先攻打陽翟,其中固有意圖擒賊先擒王,首先擒殺文太守以造成全郡震動並及擒拿荀貞、劉鄧,爲其弟波連報仇的原因在,亦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爲了兵庫裡的兵器。要不然,他麾下的那些大小“渠帥”也不可能跟着他來,在城下血戰六天。

荀貞身爲兵曹椽,職責之一就是管理兵械,他雖是新官上任不久,對兵庫內的情形不太清楚,但將本曹的吏員召來一問,即知端底,庫中的兵器足夠武裝數千人。

在編好部隊後,他帶着許仲、戲志才這兩個兵曹史和文聘這個剛上任的“曲長”,親去太守府,面見文太守,一方面彙報部隊編伍的情況,一方面請求文太守批准撥些軍械。

文太守同意了。

出了太守府,戲志才笑對荀貞說道:“貞之,今鐵官徒已然成營。編伍的時候,我細細看了,文謙帶來的這些人雖因常年在鐵官中勞作,顯得骨瘦,然瘦而不羸,只要稍加調教,必爲虎狼之軍。如今又得了兵器。從今以後,這陽翟城必固若金湯了啊。”

鐵官徒、奴常年從事重體力勞作,儘管大多都很瘦,但並不虛弱,只要給些時間,補充些營養,力氣上必勝過常人。又且,鐵官徒從事的勞作大多需要配合,一個人是做不好的,在鐵官裡實行的又是軍事化管理,較之常人也更有紀律性、組織性。

荀貞對這近千鐵官徒也是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有此千人,確可足保陽翟不失了。”

文聘插話說道:“兵庫中現尚有軍械數千件。荀君,何不將之全部取出?”

“全部取出?”

“對啊。樂君帶來的那些人,可不止有鐵官徒、奴,還有千餘的百姓、豪傑啊!何不乾脆將他們也一併編入部曲?”

荀貞心道:“我何嘗不想!”只是這千餘的百姓、豪傑不比鐵官徒、奴。

鐵官徒、奴或爲刑徒,或爲奴隸,將之臨時組軍,把他們編入自己的麾下,反對的人不多。百姓、豪傑都是編戶齊民,正兒八經的漢家良民,荀貞一個百石兵曹椽,哪有資格把他們編入自己的手下?就算他們中有主動投軍的,也得文太守出面任用才行。

戲志才亦知其中關節,笑道:“府君不是已有令下,凡‘有意殺賊報國者,可去鍾功曹、王主簿處報名’麼?只這新編而成的‘鐵營’已夠貞之忙活的了,哪裡還有空去理會他們?”

“這倒是。”

文聘策馬緩行,跟在荀貞的馬後,展目遠望,藍天白雲之下,遠處城牆巍然。

他憂心忡忡地說道:“派出去的哨探已離城一天了,至今未有歸來回報者,這數萬賊兵也不知都去了哪裡,現在何處?”

3 陽翟侯扣使不遣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31 督郵一怒(上)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5 虎膽奸雄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5 備寇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45 欺人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2 國家棟梁傅南容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3 先表北海刺青州84 捕拿張直(下)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62 忽聞北地羌人亂8 清洗潁陰(下)59 荀君爲政(上)12 郡兵曹椽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79 毋要臨渴而掘井94 會師城下(上)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1 破敵(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41 虛虛實實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 虎士46 恩威並施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 惡奴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4 而今本爲多事秋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6 負此俸食慚愧極4 初雪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20 名士24 太守驪馬從白駒95 冀州北望氣如何60 荀君爲政(下)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0 荀攸之志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 遍觀諸郡(上)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39 班底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52 最後的麻痹81 擒賊先擒王(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44 許仲程偃8 守職歲滿乃爲真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9 惡奴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20 辛璦(中)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8 捕人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3 典韋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45 欺人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 書箋反覆修棧道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37 無禮賠罪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33 鸞鳳擇良木而棲
3 陽翟侯扣使不遣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31 督郵一怒(上)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5 虎膽奸雄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5 備寇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45 欺人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2 國家棟梁傅南容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3 先表北海刺青州84 捕拿張直(下)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62 忽聞北地羌人亂8 清洗潁陰(下)59 荀君爲政(上)12 郡兵曹椽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79 毋要臨渴而掘井94 會師城下(上)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5 問世間誰主沉浮31 破敵(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41 虛虛實實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 虎士46 恩威並施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2 鵠備分得勝負機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9 惡奴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38 列得嚴陣詈以挑44 而今本爲多事秋73 孔伷病榻不足憂 孫堅兵進略如火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32 許顯奉令提兵援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3 董卓兵掠潁川地 孔伷借兵陳國中66 負此俸食慚愧極4 初雪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20 名士24 太守驪馬從白駒95 冀州北望氣如何60 荀君爲政(下)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40 荀攸之志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7 遍觀諸郡(上)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39 班底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52 最後的麻痹81 擒賊先擒王(中)21 黃帝邢德有之乎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44 許仲程偃8 守職歲滿乃爲真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9 惡奴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20 辛璦(中)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18 捕人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3 典韋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45 欺人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 書箋反覆修棧道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37 無禮賠罪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33 鸞鳳擇良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