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文直

縣吏問道:“荀君,你適才引用‘朝露日晞’一句,可知道此詩系何人所做麼?”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詩,荀貞在前世上學時就讀過,只知詩名是《長歌行》,無名氏所作,不知出自誰人之手,問道:“何人?”

“此詩乃章帝年間,河北清河縣人虞經才所作。”

“虞經才?”荀貞沒聽說過這個名字。

“說起虞經才,荀君可能不知;但說起另一人,荀君定然知曉。”

“誰人?”

“卿仲遼。”

自光武中興以來,本朝至今歷經十一帝。光武、明、章、和、殤、安、順、衝、質、桓及當今天子。其中殤、衝、質三帝皆幼童登基,在位一年左右。虞經纔是章帝年間人,距今約百年,名聲不顯,故而荀貞不知,而卿仲遼是安帝、順帝年間人,距今只有五六十年,其人又任過尚書令,頗有名聲,荀貞倒是有所聽聞,點了點頭,說道:“此人我知。”

“這虞經才便是卿仲遼的祖父。”

“虞經纔是卿仲遼的祖父?……,那爲何一個姓虞,一個姓卿?”

那縣吏笑道:“卿姓的遠祖是虞舜,始祖乃是虞信。虞信是戰國邯鄲人,得到了趙孝成王的賞識,被拜爲‘上卿大夫’,號爲虞卿,故其後人遂以‘卿’爲氏。”

人之姓氏,有的是因封地、國名而來,如“趙”之先乃帝顓頊之苗裔,始祖造父,本爲周穆王的“御者”,因功被封趙城,其後由此爲趙氏。又如“荀”,本出自姬姓,其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因被封在“郇”地,史稱郇伯,故其後遂以郇爲姓,後去耳朵旁加草字頭爲荀。

有的則是因“官名”爲姓,比如“馬”,出自趙氏,因其始祖趙奢號曰“馬服君”,子孫故以爲氏;又比如這個“卿”,來歷便是因其始祖曾被拜爲“上卿大夫”。

荀貞穿越以來,讀書甚多,對這方面還是比較瞭解的,瞭然點頭,說道:“原來如此。”虞卿寫過一本《虞氏春秋》,荀貞沒讀過,但聽說過,又道,“不意卿仲遼之祖竟是此人。”不過,他還是有點不明白,“既已爲卿氏,又爲何祖孫兩人,一爲虞、一爲卿?”

“荀君名家子弟、博讀史書,當知荊軻刺秦?”

荊軻刺秦王,誰人不知?荀貞頷首答道:“知道。”

“虞卿娶妻曾氏,生有三子,長子名叫卿秦,年十八,爲燕將,與趙國戰,被廉頗所俘,幸其父爲趙相時,有功於趙,故被釋放不究。後來,他又從燕太子丹,參與了刺秦一事。秦並天下後,逐太子丹、荊軻之客,卿秦在被追緝之列,於是避禍渤海,其後人因而複姓爲虞。”

卿仲遼在世時雖頗有名聲,但有關他祖上的故事,荀貞還真是從未聽說過,驚奇地說道:“仲遼之祖竟曾參刺秦之事,爲之避禍渤海?”

“是啊,所以自此之後,二百年間不復再有卿姓,直到本朝章帝建初八年,卿秦的七代孫虞經才方纔將祖姓告與孫子仲遼,囑其不忘祖德,發憤圖強,並作詩一首勉之,即荀君適才所吟誦的《長歌行》。……,而仲遼也果不負祖父之望,刻苦攻讀,官至尚書令,遂復卿姓。”

這樣的故事、這首詩的來歷,若非博覽羣書、又關注政事者,絕不會知道。荀貞在高陽裡住了十餘年,讀了十餘年的書,就不知道此事,不覺對這縣吏刮目相看,恭敬地說道:“與足下初見時,問君高姓大名,君只答南陽宛人,姓文。請教尊名?”

“賤名不足提,在下文直。”

荀貞心道:“當今之世,南陽與潁川、汝南兩郡齊名,都是人才濟濟,當真名下無虛。”

……

荀貞與他談談說說,在另一個縣吏的帶領下,繞過聽事堂。

聽事堂後是戶、法、決、倉、賊等等諸曹辦公的地方,又從中穿過,來到後邊。

前邊是辦公的所在,後邊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寺舍”,官吏們居住的地方,一個是牢獄,囚繫罪犯的地方。因所謂“廷者,陽也,陽尚生長;獄者,陰也,陰主刑殺”,所以,牢獄在“縣廷”的北邊。“寺舍”與牢獄遙遙相對,其間有高牆、過道、庭院相隔。

縣吏引着荀貞進入“寺舍”,最先是普通吏員的住院,一間一間的單人房。

後邊是縣丞等長吏或親近吏的住院,有的獨居一院,有的兩三人合住一院。

再後邊,即縣君的住所了,一個三進院落,收拾得十分整齊,院中有樹、有菜畦,房屋略顯陳舊,但很乾淨。院門口有門卒守衛,入內有家奴伺候。

進了頭層院落,站在二院門外,那自稱名叫“文直”的縣吏笑道:“縣君自任本縣,除君家名士與劉氏賢人外,從不在居所見客。特別是對本縣的吏員們,若有公事,皆在聽事堂接見;若爲私事,俱閉門不納,荀君可謂是第一個被縣君請來住處相見的了!”

“縣君厚愛,貞實惶恐。”

“哈哈。……,荀君,請進吧。”

進了二院門,經走廊,來到右側堂外。荀貞隨着文直他們兩人在門口脫下鞋子,垂首恭謹入內。只聽得文直說道:“稟縣君,繁陽亭長荀貞到。”

一個溫和的聲音隨即響起,應道:“請入座。”

緊接着,荀貞聽到了“啪啦、啪啦”的聲響。他微擡頭,見正榻上跽坐了一個三十多歲的長鬚男子,未着官袍,穿着黑色的便衣,頭上戴高冠,手中拿了一卷竹簡,剛放到案几上。——那“啪啦、啪啦”的清脆響動,便是竹簡落在案几上發出的。

荀貞不急着入座,先拜倒在地:“繁陽亭長荀貞,拜見縣君。”

這個三旬男子便是本縣的縣令,南陽宛人,姓朱名敞。

……

潁陰縣賢士輩出,能來此地當縣令的非名士不行。如前漢末年的賈徽,乃賈誼之後,本朝桓帝年間的苑康,與大名士郭林宗親善。又及丘禎、徐晏等人,無一不是當時俊傑。

現在的這位縣令,家世衣冠,亦爲一時之選,族中有先輩任過尚書令。他的族父朱穆,當過冀州刺史,生性至孝剛直,尊德重道,延熹六年卒,死後被大名士蔡邕追諡爲“文忠先生”。

荀攸曾私下對荀貞說:“今之縣君,論名望,或不及賈、苑,卻正與丘、徐比肩。”算是中允之言。

……

荀貞這不是第一次見他了。朱敞早在來任之始,就去高陽裡拜見過荀家的長輩、名賢,在荀衢家與荀貞見過面。其後,荀貞求爲亭長,兩人又見過一次。這一回乃是第三次見面。

朱敞把案几上的竹簡往外邊推了推,笑道:“又不是初次相見,荀君何必多禮?快快請起。”吩咐文直兩人把荀貞引到右側的坐塌上入座,上下打量片刻,說道,“比起上次相見,荀君似有清減,也曬黑了。……,怎麼樣?在繁陽亭還適應麼?是不是累壞了?”

“食君之祿,爲君分憂。貞之心願,只求百姓安康,雖然累,樂在其中。”

他說的很老實,的確累,但累得高興。朱敞爲之一笑,說道:“‘百姓若能安康,累亦樂在其中’,說得好!荀君在繁陽不足兩月,而美名已屢次傳入縣中。最近我又聽聞,荀君自家出錢,資助里民買桑苗、修裡牆,撫慰孤寡。若天下爲吏者皆能如君,何愁百姓不能安康,天下不能太平?”

荀貞老老實實地說道:“買桑、修牆、撫慰孤寡諸事,我雖出了點錢,但大部分費用都是鄉亭高素所出。貞不敢掠人之美。”

朱敞最先那句話本就是試探他的,此時聽他如實相告,越發開心,笑道:“那鄉亭高素倚仗陽翟黃氏爲靠山,素來跋扈鄉里,惡名傳遍縣鄉。荀君任職繁陽,不到兩個月,不但將本亭部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能感化外亭豪強。……,荀君可知,如今縣人都稱讚你有‘導人向善’的高尚品德!並誇讚你揚了荀氏高名!”

“區區一亭,十里之地,些微成就,怎敢當此美譽?貞家長輩,神君、八龍,皆清白謹慎、美質貞亮;貞家同輩,文若、仲豫,無不英才卓躒、志懷霜雪;貞家晚輩,公達諸人,亦皆沉敏有識、磊落奇才。貞何德何能?不敢當此美譽!”

“荀君謙之過甚。地雖十里,亦十里之宰。君家雖前有大賢、後有俊傑,然而以你治理繁陽的才幹而言,也許尚不及前賢,但絲毫不遜同輩!……,去年,你隨仲通來見我,自求爲亭長,說不願爲案牘勞形之吏,而願爲俯首做事的亭長,並舉了陳留仇季智作爲例子。老實說,我初不以爲然,以今觀之,君非大言,果有幹才。……。荀君,你可知我今日請你來是爲何事麼?”

“不知,請縣君示下。”

朱敞沒有直接說,而是問道:“荀君曾舉仇季智爲例,定然知道仇季智的事蹟了?”

“是。”

“仇季智爲蒲縣亭長時,以德化人,考城令王渙聞其名,署爲主薄,當時問他了一句話:‘你在任亭長的時候,聽到別人的過錯後,不給他治罪,卻用德行來感化他,莫非是缺乏像鷹鸇一樣的威猛心志麼?’……,荀君,仇季智怎麼回答的?”

“季智答曰:‘以我之見,鷹鸇雖威,不如鸞鳳之美’。”

“然後呢?王渙又說了什麼?”

“王渙因而說道:‘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遂以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他去太學讀書。”

“荀君,你家學淵源,自不必去太學求學,但我雖不才,卻也想學一學王渙,不使他專美在前!……,我今日請你來,便是爲了此事。”說到這裡,朱敞含笑看着荀貞。

仇季智的故事,荀貞非常熟悉。早前,秦幹、劉儒兩人也曾以“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這句話來勉勵過他。

這會兒聽完朱敞的話,他心中想道:“聽這話風,似是想要拔擢我?”擡起了頭,望向朱敞,說道:“仇季智是陳留先賢,貞才疏德薄,不敢與他相比。王渙爲政嚴猛,卻是不及縣君寬容。……,縣君言欲如王渙,不知是何意思?”

“我門下主薄不缺,而主記剛剛因病告歸。荀君若有意,我虛席以待。”

果然是想拔擢荀貞。主記是“門下五吏”之一,乃是上官的親近之臣。從亭長一下被拔擢爲主記,可謂“一步登天”。荀貞心道:“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

1,《長歌行》。

其作者是虞經才的考證,出自【漢樂府詩《長歌行·青青園中葵》出處新證】一文。

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 佳婦何人陳家女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6 鄉中四姓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5 欺人28 幾事不密則成害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7 推功相讓23 市中美人31 唐兒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5 鄉有野賢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5 備寇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5 邀得念舊仁厚名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1 名重徐州陳元龍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28 君子報仇40 荀攸之志29 盤點籌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41 虛虛實實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1 雪夜攻莊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3 田邊斷案(上)7 計劃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1 督郵一怒(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89 從徵汝南(中)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65 歸來解甲抵足眠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3 先表北海刺青州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雷電災害啊,晚點更37 會師(下)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 琴心劍膽41 效果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
10 邊文禮攘臂不齒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 佳婦何人陳家女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26 鄉中四姓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45 欺人28 幾事不密則成害58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八)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7 推功相讓23 市中美人31 唐兒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2 今有潁陰乳虎(下)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25 鄉有野賢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5 備寇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5 邀得念舊仁厚名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85 姚叔潛丹陽募兵 辛玉郎潁川議糧31 名重徐州陳元龍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28 君子報仇40 荀攸之志29 盤點籌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41 虛虛實實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72 凌霄鴻鵠潁陰侯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1 雪夜攻莊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63 田邊斷案(上)7 計劃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1 督郵一怒(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89 從徵汝南(中)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65 歸來解甲抵足眠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3 先表北海刺青州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雷電災害啊,晚點更37 會師(下)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 琴心劍膽41 效果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