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邯鄲榮傾家募兵 蒲觀水公帑召勇

“公宰來了?”

荀貞這回起兵來潁川討董,並沒有寫信召邯鄲榮來,現下邯鄲榮卻在營外,這顯是他在聽說了消息後主動趕來相投的。當年在趙郡,邯鄲榮多有功焉,荀貞重他剛健敢爲,與他君臣相得,久別不見,常懷思念,今聞其至,甚是歡喜,馬上起身,親到營外去迎。

來到營門,見轅門外一支軍馬,甲械俱全,約有千人,最前一面大旗,上寫着:“討董義軍”。

旗下立了三個人,中間那人年有三旬,身材高大,相貌魁昂,黑甲腰劍,可不正是邯鄲榮?

站在邯鄲榮左右兩邊的兩個人個頭相仿,都比邯鄲榮矮了一頭。

左邊那人和邯鄲榮一樣,也是三十四五的年紀,眉濃目大,美鬚髯,卻是邯鄲榮的妻弟盧廣,右邊那個年歲稍長,年近四十,黑麪短鬚,則是荀貞在趙郡時的中丘縣丞蒲滬。

盧廣和邯鄲榮一起來,荀貞不奇怪,盧廣不但是邯鄲榮的妻弟,而且還是邯鄲榮從父邯鄲相的女婿,與邯鄲榮自小相識,兩人雖非同產,勝如兄弟,荀貞在趙郡時,因邯鄲榮舉薦之故,對他也很是重用,他今從邯鄲榮齊至半點也不奇怪,可蒲滬卻怎麼也來了?

現下非是詢問之時,荀貞快步近前。

人未走到,笑聲先到,他遠遠地伸出手,疾步走向邯鄲榮,歡喜笑道:“公宰!公宰!別之經年,我幾番夢卿,今卿至,吾事諧也!吾事諧也!”

邯鄲榮撩起衣甲,拜倒地上,大聲說道:“榮拜見將軍。”

荀貞三步並作兩步,來到他的身前,一邊扶他,一邊責怪地說道:“什麼將軍不將軍的,你我之間還用得着這些虛禮麼?”

邯鄲榮不肯起身,面帶慚色,說道:“昔年將軍掛印魏郡,南下長沙,榮不能從行,後每思之,常懷羞愧,坐立不安,今日實是羞見將軍。”

“那時是我讓你回家的,你何來羞愧?快快起來,快快起來。”

邯鄲榮仍不肯起,說道:“日前我聞將軍起兵討董,軍將至潁川,遂拜對父言:‘人以義立身,臣以忠事上,昔未從將軍南下,已失人臣忠義,今將軍起兵討逆,我不可再誤。’我父以爲然,於是我召盧廣來,與他盡出兩家資財,整治軍械,在縣中募兵,聞是將軍討董,縣中子弟踊躍相投,募得了五百精敢壯士,中丘縣丞蒲滬,將軍故吏也,聞知此事,亦開縣庫,取財貨,於中丘募兵,得衆四百,今我等共來投效將軍帳下,願爲將軍效死,以贖前過。”

邯鄲榮拜倒時,盧廣、蒲滬也跟着拜倒在了地上,此時齊聲說道:“願爲將軍效死!”

荀貞心道:“邯鄲榮、盧廣盡出家財,募兵投我,不足爲奇,可聽公宰話裡,這蒲滬卻竟是用的縣中公帑來募兵投我,卻又是因何之故?我在趙郡時,他雖是中丘縣丞,可嚴格說來,他卻不是我的故吏,而是國相的故吏,我與他雖也相熟,……可似乎也沒熟到這個份兒上?”心中越發疑惑,可現下還不是該詢問之時。

荀貞再一次攙扶邯鄲榮。

這次,邯鄲榮起了身,盧廣和蒲滬也隨之起身。

荀貞笑道:“我已然說了,那時是我讓你歸家的,你既無過,又何來贖過之說?今卿與子公、觀水不遠千里,而來助我,情深意重,我之幸也。”命人安排邯鄲榮、盧廣、蒲滬帶來的兵馬入營安頓,攜了邯鄲榮的手,親帶着他們三人去中軍帥帳。

到了帳外,正瞧見孫堅剛剛睡起,蹲在帳外洗漱,孫賁、黃蓋、祖茂三人侍立在他的身邊。

荀貞舉起邯鄲榮的手,笑對孫堅說道:“文臺,快來,我給你介紹幾位燕趙豪傑。”

孫堅吐掉口中的鹽水,撩着盆中的冷水抹了把臉,站起身,接住孫賁遞過來的棉巾,往臉上擦了兩把,打量邯鄲榮三人,笑道:“我聽阿韋和子龍說,有卿的故人從趙國來,可就是這幾位了?”

“正是。這位就是我曾對你多次提起過的當年我之主簿邯鄲公宰,這位是他的妻弟盧子公,這位是當年我在趙郡時的中丘縣丞蒲觀水,此三位皆人中龍鳳,燕趙之傑也。”

孫堅把棉巾扔給孫賁,細看邯鄲榮,問荀貞道:“可是‘不犯我法,吾邯鄲榮也,犯我法,吾中尉主簿也’的那位邯鄲公宰麼?”

“不犯我法,吾邯鄲榮也,犯我法,吾中尉主簿也”,這句話是邯鄲榮做荀貞的主簿時說過的,荀貞在長沙見到孫堅後曾把此話轉述給孫堅。

荀貞笑道:“正是。”

孫堅上前與邯鄲榮三人見禮,對邯鄲榮說道:“久聞君名,今日一見,真州郡之雄,盛名之下無虛士也。”

邯鄲榮聽荀貞呼孫堅爲“文臺”,已知此人便是荀貞的生死之交孫堅,尊卑有別,不好直觀之,略略看了眼,心道:“鷹揚虎視,不愧猛將之稱。”下拜行禮,說道,“亦久聞將軍威名,將軍面前,何敢稱‘雄’。”

邯鄲榮等人在帳外和孫堅見禮畢,荀貞引頭,與他們共入帳中。

邯鄲榮三人帶着部曲趕了一晚上的路,今早剛至,雖然一夜未眠,趕路辛苦,可卻俱無倦色。荀貞問出他們尚未食飯,便叫趙雲命人去捧了飯食來,——典韋被荀貞“趕”回了帳中歇息。

荀貞與孫堅等人也沒有吃飯,諸人遂共食之。

吃完飯,荀貞又叫人去喚戲志纔等人過來與邯鄲榮相見,再又令人奉上熱湯,自沖泡了茶水,飲以消食,邊喝邊與邯鄲榮等人敘起了舊事。

直到這時方知,這蒲滬在來投荀貞前,卻依然是中丘縣丞。

荀貞去趙郡上任是在中平元年,現已過了中平六年,整整六年過去了,實未想到蒲滬居然還在中丘當縣丞。

這倒是引起了孫堅的慨嘆,孫堅早年以郡司馬之職,因軍功而得被升遷爲鹽瀆縣丞,後又轉任盱眙、下邳兩縣縣丞,前後歷時達十餘年之久,比蒲滬蹉跎此職的時間太長。

荀貞心道:“難怪蒲滬以公帑募兵,跟着公宰齊來投我,卻原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猶困居中丘縣丞之位,不得轉遷。他年近四十,功名難立,說不得乾脆行險一博。”又心道,“是了,盧子公是中丘縣人,素與他交好,他定是從盧子公那裡聽說了我起兵討董的事。”

不管蒲滬是從何而知荀貞起兵,也不管他是爲了什麼目的棄職來投,只衝他不惜冒着被治罪的危險用公帑爲荀貞募兵,又只衝他不辭千里,跟着邯鄲榮、盧廣齊來投奔,荀貞就決定要厚待他,更何況,荀貞記得他雖不善言辭,可卻頗有才幹,也是一個人才,更決定會重用他。

話題說到蒲滬身上,荀貞難免問上一句:“君以公帑募兵,中丘令沒有阻止麼?”

蒲滬答道:“中丘無令,我雖爲丞,縣事俱操之我手,我以討董爲名,開庫募兵,無人阻攔。”

荀貞吃驚說道:“中丘無令?是一直沒有令?還是?”

“自黃巾亂後至今,一直無令。”

荀貞又驚又奇,不覺爲之失笑。

中丘原本的縣令死在了黃巾亂中,皇甫嵩擊敗張角兄弟,安定了冀州的局面後,朝廷以爲中丘無主,當選賢士爲繼,以安生民,先後選了三人接任中丘令之職,這三人或儒或武,離中丘或遠或近,最近的一個家在魏郡,離中丘只有百里之遠,可這三人卻或是病故途中,或是爲賊所害,竟是沒有一個人能到任的,一年不到,就有三個州郡名士死在了去中丘上任的路上,自此,再沒有人敢接朝廷的徵辟,來中丘爲令了。這是發生在荀貞任趙國中尉時的事。

可沒有想到,四五年過去了,居然直到現在中丘仍舊無令,縣位空懸。

聽荀貞說了這段中丘的往事,孫堅、孫賁等人也忍不住驚奇失笑。

荀貞想起了當年擊敗黃巾後,因有逼死張角之功,辛璦被朝廷拜爲了中丘令,可他辭之不肯,寧從荀貞征伐,心道:“莫非是因當時玉郎不肯前去上任,中丘因而遂成險途?”自知這是無稽之談,卻實在難以化解這如此巧合的驚奇,失笑不已。

蒲滬安坐席上,神色不變。

當然,他也可能不是神色沒變,也有可能是因爲臉黑,就算變了也看不出來。

荀貞笑罷,又不覺嘆道:“君之能,我素知也。昔我在趙,君以縣丞代撫民治境,檄縣強宗豪右出錢糧,收攏流民,督促耕種,並興修水利,一年不到,中丘化行,戶有餘糧,民爲之安。以君之能,代令守縣多年,功高,而朝廷卻寧使中丘令位久懸,亦無擢君繼任,可嘆啊。”

蒲滬還是那個黑臉,沒甚表情變化,只是口中說道:“滬德薄才鮮,人微望輕,治縣種種,亦不過是循先賢舊例,乏善可陳,不得朝廷賞用,固應當也。”

蒲滬說話的語速不快,頗鈍,話短時還好,一旦話長,就說得很慢。

荀貞毫無不耐之色,耐心聽他說完,說道:“君過謙了。我還記得,當年我爲擊山賊,欲募壯勇爲軍,缺糧,趙境五縣,君先助之,君不獨材優幹濟,亦深顧大局,今君與公宰、子公共前來助我,實爲我幸。”

說話間,戲志才、荀攸、程嘉等人來到。

25 鄉有野賢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4 鐵官見聞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15 出城激戰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8 範繩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0 洛陽圖窮將匕見20 辛璦(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8 推衣45 虎膽奸雄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46 可憐的胡/平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9 道人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 佳婦何人陳家女68 鳳集西鄉(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9 誅滅沈家(下)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66 延攬勇士(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 陳琳表令諸荀怒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0 防寇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7 高素三勸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80 擒賊先擒王(上)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44 而今本爲多事秋52 市義33 再見遲婢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88 從徵汝南(上)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5 奉孝高臥懷棲逸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5 且以盜賊付太守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6 聞寇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98 荀貞之虎膽包天40 隱秘非只君可尋24 鐵官見聞40 荀攸之志21 賞錢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8 捕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36 什伍60 鎮東結與糜家婚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 守職歲滿乃爲真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2 佳婦何人陳家女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
25 鄉有野賢58 關張各有惆悵情24 鐵官見聞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15 出城激戰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61 曹刺史安定濟北38 範繩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10 洛陽圖窮將匕見20 辛璦(中)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8 推衣45 虎膽奸雄86 風捲雷動誅鄴趙(二)46 可憐的胡/平74 歸來有美迎於城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9 道人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 佳婦何人陳家女68 鳳集西鄉(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19 誅滅沈家(下)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66 延攬勇士(下)39 可笑雛鳳誘老薑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11 陳琳表令諸荀怒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19 闖中軍咄咄逼糧 到帥帳訝見有客10 防寇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7 高素三勸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80 擒賊先擒王(上)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44 而今本爲多事秋52 市義33 再見遲婢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59 文若誓願扶漢室 貞之笑辱董仲穎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88 從徵汝南(上)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5 奉孝高臥懷棲逸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5 且以盜賊付太守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6 聞寇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229 卞騶黃巾待驅行98 荀貞之虎膽包天40 隱秘非只君可尋24 鐵官見聞40 荀攸之志21 賞錢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8 捕人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36 什伍60 鎮東結與糜家婚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 守職歲滿乃爲真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2 佳婦何人陳家女126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