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

陳宮出了曹營,南下而去。

行約十七八里,天色近暮。

陳宮勒馬停於一棵道邊的垂楊樹下,見那紅日西沉,映照於遠近的山丘、河流、田地、野林之上,遍染出如血之色。

目睹此景,他心生感觸,想道:“現我兗州,就正如這夕陽下的血染山河,數經賊亂,赤地千里,原野荒蕪,瘡痍滿目,民生凋敝,百姓們啼飢號寒,賣兒鬻女,已經是淒涼得不得了,非得有明主拯救不可,否則,等到日頭落下,勢將掉入沉沉黑夜,不知又更會悲慘多少!

“本以爲曹孟德可安我兗州,我與允誠卻是瞎了眼,看錯了他!也是個自私自利之徒。當下能衛我兗州者,尚有何人?”

兗州大半的郡縣都已經落入了荀貞的手中,現存的郡只剩下了濟陰、陳留和東郡。濟陰岌岌可危,太守吳資也不是個有才能的人,此郡指不上;東郡是曹操的地盤,亦不必說;如此一來,就只有陳留了。

陳宮想道:“陳留太守張孟卓胸懷遠志,禮賢下士;陳留是個大郡,昔日盛時,民口**十萬,今兗州雖亂,陳留沒怎麼遭到兵害,舊年的實力仍存。我可去投張孟卓,佐他保我兗土。”

定下了前路,陳宮便也就不再耽擱,拍馬繼行,徑赴陳留。

行到日落,隨便找了個左近的鄉里,投宿下來。

如今兵荒馬亂,各地鄉里的百姓聚集成塢,以爲自保,實也並不是敢隨意就收留路人借宿的,唯是陳宮在兗州的名頭太大,且他家在東郡東武陽縣,東郡與濟陰接壤,因他在濟陰民間的名聲,尤比在山陽等郡的地方爲著,他一自報姓名,那塢中的塢主大小是個鄉豪,卻是知他何人,就趕緊出去,親自把他迎入到了塢中,殺牛宰羊,熱情款待。

塢主問陳宮:“聽說先生得曹公器重,在曹公軍中擔任重職,今卻爲何夤夜獨行?”

陳宮念他款待自己的情意,如實答道:“我要往陳留去。”

“去陳留做什麼?”

陳宮不願把自己投張邈的念頭說與他聽,遊目堂中,見堂上所坐多爲鬚髮斑白的鄉老,看向堂外,月色下,許多的孩童在遊戲玩耍,哀憐待荀貞軍到後,這些老弱,也許都要死於亂中,便轉了話題,提醒他們,說道:“荀貞之兵臨濟水東岸,或許不日就要殺到此處。我看你們的這個塢堡,並不堅固,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趕緊投往別地,以免受兵災之苦。”

塢主說道:“曹公部衆三萬,屯於濟水西岸,難道還擋不住徐州兵麼?”

陳宮忍不住牢騷發出,說道:“如能擋住徐州兵,也不會丟掉大半兗境了!”話說出口,後悔失言,心道,“我與他們說這些作甚?”不肯再多說了,只道,“你們記住我的話,最好及早搬家。”

在塢堡中住了一晚,第二天,陳宮辭行。

那塢主說道:“此去陳留,儘管不遠,猶二百里許。路上不靖,時有盜賊。先生一個人,若是遇到賊寇,恐或會有不忍言之事。我已集合了十餘本塢的壯士,請送先生南下。”

陳宮推辭不得,只好由之。

於是,在此十餘塢主壯士的保護下,曉行夜宿,走了三四天,這日到了陳留郡界。

復行不遠,瞧見了濟陽的城池。

趙寵仍在此城中坐鎮,聞報,急忙出迎,接住了陳宮。陳宮請他取出錢財,送給沿途護送的那十餘壯士,與他們告別。那十餘壯士自北歸塢堡不提。陳宮也不入濟陽縣城,只叫趙寵派人前導,馬不停蹄,接着南下,趕赴陳留縣。濟陽到陳留,二百里地,三天後到了陳留縣中。

陳宮到底是個文士,雖說會騎馬、會擊劍,但與武將還是不能比的,騎術一般,身體也不是很強健,所以四百多裡地,足足走了六七天,這要換了荀貞帳下的精騎,兩天就能走完此程。

張邈早在郡府的門口等候。

兩人相見。

陳宮下揖,說道:“宮謁見張公。”

張邈說道:“前時與君一別,掐指已有旬月未見。多時不曾聞君談論,我啊,都有點自覺污濁之感覺了!”

張邈的話語雖然禮貌周到,但陳宮卻從他的語態感到了點冷淡和排斥,比起上回陳宮來陳留要兵的時候,單從態度而言之,兩者可謂差別甚大。

陳宮不解其故,一時又不好冒昧問起,便吧疑惑暫埋心中。

張邈請陳宮入府。

進到府內,登入堂中。

張邈問道:“昨日接報,說曹孟德趁夜拔營西遁,還東郡去了。君怎麼不在孟德軍中,跟着孟德去逃東郡,卻來了我處?”

陳宮先是呆了一呆,說道:“曹公已經西去東郡了?”旋即反應過來,明白了張邈爲何今次見面會對他不冷不熱。

也是,上回來陳留要兵的就是你陳宮陳公臺,說什麼“曹兗州檄召山陽、濟陰、陳留諸郡兵,欲與徐州決一死戰,護我兗生民”,又說什麼“風雨飄搖,此衆志成城之時,望公不以私心而壞公義”,還不客氣地質問“敢請府君自問之,是兵略可與曹兗州比,還是忠心不如曹兗州”?說了一大堆正氣凜然的話,從他張邈張孟卓這裡要走了足足五千兵馬,結果如何?

當時張邈之所以不願給曹操援兵,給出的藉口是“唯恐孟德再敗耳”,哪裡能夠料到,這曹孟德竟是連“再敗”都談不上,居然是如那山陽太守袁遺一樣,不戰而逃了!

張邈心中,怎會不生氣?

陳宮說道:“實不相瞞,宮今所以不請自來,南至貴郡者,便是因曹東郡要放棄濟陰;只是沒有想到,他已經撤走回去東郡了。”

“哦?此話何意?”

陳宮便把那天在曹操帳中,與夏侯惇、滿寵等人的爭論,告與了張邈,末了,長嘆說道:“宮無識人之明,錯信了曹孟德。宮舊時曾與鮑允誠一同立下過‘安我兗州’之志,而下不僅有負允誠,回想起日前宮來陳留,請明府君遣兵助孟德一事,亦深覺有負於明府君也!”

說着,他的臉都紅了,眼睛不敢去看張邈,一副坐立不安,慚愧非常的模樣。

張邈聞言,因知陳宮是個厚道人,相信他說的都是真心話,頓時去了冷淡之色,說道:“原來如此!”反過來安慰陳宮,說道,“公臺,君也不必太過自責。這不是你的錯。”

陳宮長吁短嘆,說道:“早知今日,我上次絕不會應曹孟德之令,來陳留問明府君要兵!現下他一矢不放,領之盡入東郡,唉,是我對不起明府君!”追悔不迭。

張邈說道:“罷了,以前的事無需提了。”問陳宮,說道,“君今來我郡,有何打算?”

陳宮起身,下揖堂中,說道:“今能救我兗州者,非明府君而無有他人!宮以微薄之身,拙劣之能,明府君如若不棄,敢請爲明府君效犬馬之誠!”

張邈大喜,從榻上起身,到了陳宮身前,把他扶起,說道:“有公臺助我,鎮東兵勢雖強,陳留可保矣!”

兩人重新落座。

張邈召張超等人,來與陳宮見面。

敘談稍頃,陳宮把話題轉回,問道:“適才聞明府君言,曹孟德已西入東郡,不知是何時的事?”

張邈答道:“我昨天晚上接到的軍報,軍報乃孟德親筆所書,他撤軍,是前天晚上的事。”

陳宮喃喃說道:“前天晚上?”

張邈說道:“正是。”

陳宮問道:“那乘氏,現下是不是已經失守?定陶,可還在吳太守的控下?”

張邈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尚無最新的軍報送來,眼下卻是不知。”

堂中諸人的視線,隨着陳宮,都不禁移向外頭,望向北方。

……

前天晚上,雲層密佈,遮掩星月之光。

程立見此天時,趕緊跑到曹操在帳中,進言曹操,說道:“立觀天象,三兩日內將會有雨。我軍兵馬三萬,新兵佔半,不宜約束,輜重近千車,一旦下雨,道路濘泥,難行不說,因風雨之阻,溝通且會不便,必將導致上下軍令的傳達不暢,如此,會大不利於我軍的撤退。

“今夜星月無光,對岸的徐州斥候,窺視不到我營中的情況,明公不如趁機拔營。”

曹操以爲然,接受了他的建議,遂連夜拔營,撤退西向。

撤退的途中,給吳資去了一封信,告訴他:因爲部隊的新兵太多,戰力低下,不足以與荀貞決戰,故此自己決定,放棄在濟水兩岸與荀貞戰鬥,現在已率軍向西,撤往東郡了,“公如欲守土,我當自東郡援公;公如欲暫避徐州鋒銳,我在東郡候公”,言外之意,我已經帶兵走了,至於你濟陰郡兵,是打是撤,悉由你自己做主,叫吳資自己看着辦。

曹操領兵,悄悄出營。

他以夏侯惇引精銳步騎殿後,以丁斐、曹純護衛兩翼,用史渙在前開道,劉若、蔣奇、李乾等將從行中軍,摸黑出了營壘十餘里,這才命令三軍點起火把,加快行進的速度。

同時,傳檄東郡,令守將做好接應的準備。

快到天亮,整個部隊的側後方,東南邊來了數百人。

夏侯惇派軍吏到中軍,稟與曹操,說:有自稱是冤句縣尉,名叫李象的,引了縣兵數百來投。

曹操聽了,心中歡喜,想道:“我擁三萬之衆,不戰而撤,陳公臺棄我而走,我正愁該如何振奮士氣,凝聚軍心,即有冤句縣尉引衆來投。真是天助我也!”當下傳令,喚那李象來見。

曹操部曲三萬,加上近千輛的輜重車,在道路上拉出了一個很長的隊伍;夏侯惇殿後的部隊,離主力又有一段距離。

故此,曹操邊行邊等,直等了約小半個時辰,方見兩人被之前來稟的那個軍吏帶到。

曹操看去,見這兩人,一個鬚髯濃密,一個半截眉毛。

鬚髯濃密那個,相貌頗壯;半截眉毛那位,略顯賊眉鼠眼。

曹操倒不以貌取士,召他兩人近前,親切地問道:“哪位是李縣尉?”

李象應道:“下官冤句縣尉李象。”介紹賊眉鼠眼那人,說道,“這是鄙縣的門下游徼樑逵。”

曹操微笑頷首,上下打量李亮、樑逵,讚了一聲,說道:“真壯士也!”

樑逵是頭次與這樣大的官這麼近距離的接觸,緊張得不得了,結結巴巴地說道:“小人與李尉君聽說曹公屯兵濟水南岸,以遏荀鎮東西進,故此特地來投,願爲曹公效力。”

李象瞥了他眼,心道:“哪壺不開提哪壺!曹孟德都已經撤兵西去了,還說‘以遏荀鎮東西進’,這不是當人面,揭人短麼?”覷曹操神色,卻見曹操從容自若。

聽他喟嘆說道:“說來我本是要在濟水兩岸與荀鎮東決一死戰,拼死也要護我濟陰百姓,不受徐州兵害的!奈何數次向貴郡徵募糧秣、民夫,貴郡皆不能給我。我軍中乏糧,而荀鎮東懼我兵威,又遲遲不敢渡濟,萬般無法,我這纔不得不拔營撤兵,且先還入東郡,再作打算。”

李象心中稱讚,暗地裡給曹操挑了個大拇指,想道:“說的好!”不敢再讓樑逵這個沒眼色的說話,接口說道,“來日方長。諺雲‘三十河東,三十河西’。

今日將軍由濟西撤兵,來日怎知不會是荀鎮東從濟東敗走?將軍英才偉略,明知進退,古之善戰者,不過如是!”

曹操詫異地看了看李象,心道:“說的好!”對李象刮目相看,問道,“君家鄉何地?”

李象答道:“象家幷州。”

李象的家鄉在幷州上郡,也正是兗州離幷州太遠,中間隔着冀州,故是他在看出冤句守不住以後,纔沒有起歸鄉之念,而是來投曹操。

曹操嘆道:“幷州距此,數千裡之遙,卿遠去鄉梓,爲官濟陰,碰上荀鎮東侵我兗州,也是不易!爲民難,爲官亦難哉!”問李象,說道,“君隨行部曲多少?”

“縣兵五百人。”

“他們願意離開故鄉,從我入東郡麼?”

“將軍主兗的時日雖然尚不長,但將軍的仁義恩德,我縣百姓無人不知。這五百縣兵,都自願跟從將軍去東郡。”

曹操大喜,說道:“好!”當即下令,表李象爲別部司馬,任樑逵爲隊率,除掉那五百縣兵,又撥了五百兵馬給他,讓他一併統帶,對李象說道,“君初到我軍,還沒有立下功勞,我不好立刻就擢君以顯任,且以別部司馬屈之,待君有功之後,我必論功行賞,不吝擢拔!”

別部司馬可以自領一部,已是獨立領兵的將佐了,這個軍職不算低。

李象歡喜接受。

……

卻說曹操撤兵以後,次日,對岸的荀貞斥候發現了曹營空虛,潛過河去,摸到營外,這才知道曹兵已撤,連忙趕回東岸,報與荀貞。

荀貞接報,悵然若失,頓足於地,顧與戲志才、荀攸、張昭等人說道:“卻使孟德逃脫!”

戲志纔對這個結局並不奇怪,他說道:“我軍到時,曹東郡不在濟水東岸築營,而是出乘氏,去了西岸紮營,想來他當時就在想着找機會撤退逃走了!”

荀貞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曹操要是想與徐州兵開戰,他肯定就會背靠乘氏,在濟水東岸屯駐,但他卻選擇了在西岸紮營,把乘氏孤零零地留在了對岸,那隻能是他早在荀貞兵到之初,就起了避戰回撤之意。

荀貞笑道:“也罷,權容孟德逍遙幾日,且等來日,我再聽他爲我鼓瑟堂上!”

戲志才說道:“曹東郡已率部遁走,乘氏,孤城而已,現下城內必定人心慌亂,一鼓可下。敢請明公一邊傳令攻城,一邊麾軍渡河,進取定陶!定陶既得,濟陰爲明公有矣。”

荀貞便就傳令,叫樂進領兵攻城,叫許顯等部搭建浮橋,率先渡河。

曹操的親信將校都被他帶在了身邊,乘氏守將本非曹操的嫡系,曹操留給他的守卒又多是沒怎麼經過操練的新兵,亦無戰力。此時曹操已走,城內自是毫無鬥志。

樂進只把城池一圍,還沒開打,城中就降了。

由荀攸主持,給那城內沒有戰力的新卒,各發放了路費,遣之歸家;把那有些戰力的兵卒,聽其個人的意願,想回家的,也給路費,任之回去,願投徐州兵的,則留用之。

搞定了這些事情,荀攸回到中軍,部隊還在過河,尚有小半未渡。

荀攸對荀貞說道:“明公,攻兗以今,前後屢戰,我軍俘獲甚多,投入我軍的兗州降卒目前不少,已兩三千人了。近日來,降卒營與其它的營,發生了好幾次的衝突。我軍將士,頗有瞧不起他們的,甚至負責暫時掌管降營的那些將校,亦輕視降卒。長此以往,或會生亂。

“以攸愚見,不若把降卒整編一下,取其敢戰士,組成一部,交由樂將軍、潘校尉等統帶。既爲州里人,降卒應能心服;將來進攻東郡的時候,亦便於用他們爲先鋒。”

荀貞帳下的諸將校裡邊,兗州人不多,是兗州人並且位在校尉以上的,只有潘璋、樂進兩個,故此荀攸說“州里人”,意思說的就是潘璋、樂進與兗州降卒是同州的老鄉。

潘璋、樂進二人,且皆是東郡人,將來攻打東郡,他兩個必是前鋒的位置,故此荀攸又說“亦便於用他們爲先鋒”。

荀貞從諫如流,說道:“公達此議甚佳。”

他想了一想,說道,“之前吳資曾經遣了數千濟陰郡兵給孟德,我軍攻打昌邑一戰,覆敗了他的騎督將楊章一部,伯符攻打冤句,又敗其司馬臧俊部,現而今,定陶城中定然空虛。攻打定陶,用不了那麼多的兵馬。事不宜遲,現在就可以教文謙留下部分軍吏、部曲,對降卒進行改編。”想到就做,當即傳令,命樂進着手此事。

卻是濟陰已在囊中,不必等到定陶打下,荀貞就有餘力,對降卒進行改編整頓了。

樂進接到命令,選出了能幹的得力軍吏數十,給他們兵馬千人,就在乘氏縣外,召聚降卒,進行改編。改編不是一句話的事,還是比較複雜的。

首先,得把降卒的姓名、年歲、體貌、籍貫等等,編寫成冊,一式兩份。一份軍中自留,一份由幕府保存。其次,視情況而看,要麼是仍舊保持降卒本有的編制,要麼把他們打亂,重新從伍、什組織,直到隊、屯、曲。再次,底層的軍吏原則上從徐州兵的老卒中選用,但如有特別驍悍的降卒,也可任用,這就與第二條相同,也需要負責此事的徐州軍吏,甄別辦理。

最後,儘管各地州軍、郡兵中使用的軍法,基本區別不大,皆是漢家之法,但荀貞的部隊,比與其它地區的部隊,軍法十分嚴明,亦需得給降卒“三令五申”,引起他們的重視。

種種般般,頗耗費時間。

荀貞不會在這裡乾等,遂將他們留下,等部隊全部渡河之後,沿着濟水向南,撲向濟陰。

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1 雪夜攻莊47 武貴立功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5 出城激戰29 許季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5 許縣陳氏10 邊文禮攘臂不齒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0 祭祀族宴3 路見白骨露於野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92 虛席問賊進退意37 會師(下)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2 市義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7 起行73 贈馬劉備關張喜76 貴顯何氏兩將軍77 演武薦賢(下)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7 生死之恩何以報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22 鵠備分得勝負機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66 延攬勇士(下)20 牽掛者何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2 君爲虎士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8 鳳集西鄉(下)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7 高素三勸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92 虛席問賊進退意44 以退爲進郎陵說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2 鮑信燭下勸離洛44 而今本爲多事秋96 會師城下(下)96 會師城下(下)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 生子當如孫伯符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鄉有野賢34 一怒之威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54 詐死85 威震陽翟(下)51 無中生有兵家計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
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1 雪夜攻莊47 武貴立功66 負此俸食慚愧極15 出城激戰29 許季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75 許縣陳氏10 邊文禮攘臂不齒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72 凌霄鴻鵠潁陰侯50 祭祀族宴3 路見白骨露於野172 許顯臨機能應變(下)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92 虛席問賊進退意37 會師(下)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52 市義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37 起行73 贈馬劉備關張喜76 貴顯何氏兩將軍77 演武薦賢(下)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7 生死之恩何以報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22 鵠備分得勝負機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66 延攬勇士(下)20 牽掛者何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2 君爲虎士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8 鳳集西鄉(下)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27 高素三勸50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一)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92 虛席問賊進退意44 以退爲進郎陵說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1 寬仁信義劉玄德(上)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23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四)67 鮮卑復又寇幽並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42 鮑信燭下勸離洛44 而今本爲多事秋96 會師城下(下)96 會師城下(下)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6 生子當如孫伯符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25 鄉有野賢34 一怒之威68 志懷霜雪曹孟德(中)54 詐死85 威震陽翟(下)51 無中生有兵家計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