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

吳校尉的兵馬到底沒有出城,因爲他的步騎還沒有集結完成,劉鄧、潘璋已帶先鋒主力抵達。

到了淮陵城外,劉鄧先遣了兩百甲士警戒,令陳即部的騎士不必上馬,但也散在周邊警戒防備,隨後命其餘的部曲就地駐紮,暫時休息,叫伙伕開火做飯,接着又命隨軍運輸攻城器械的屯田兵卸、裝軍械,安排完這一些軍務,他帶着潘璋、陳即出到陣前,遠觀淮陵。

淮陵雖在淮水南岸,單就下邳而言之,它的戰略地位較重要,但放到整個徐州、乃至整個帝國的東方來說,它的戰略地位遠不如彭城等地,所以城牆並不很高,城外的護城河也不是很寬,前幾年黃巾起事,這裡也受過攻打,笮融掌郡以來,崇敬佛事,不事休養,連百姓都不愛恤,更別說修繕城牆了,故而,那縣城四周城牆上當年被黃巾軍打破的殘缺處至今猶存。

劉鄧的心思卻不在城牆的高低、護城河的寬窄上,他細細地望了半晌淮陵,轉對潘璋、陳即說道:“臨出營前,荀校尉對我說:‘淮陵初戰,克則揚氣,當奮勇戮力,以建討虜之功。’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麼?”

潘璋應道:“這話的意思應該是:打淮陵是取下邳的第一仗,如果打勝了,就能弘揚士氣,所以校尉你應該奮勇殺敵,以建下討平賊虜的功勳。”

劉鄧搖了搖頭,說道:“我初時也以爲是這個意思,但其實不是這個意思。”

潘璋、陳即面面相覷,兩人皆心中想道:“不是這個意思又是什麼意思?”

陳即問道:“不知參軍此話究竟何意?敢請校尉示下。”

“參軍”說的是荀攸。荀攸現下的職銜是參軍校尉,故而劉鄧稱他校尉,陳即呼他參軍。

劉鄧說道:“荀校尉和我說話時,小許司馬也在。荀校尉說完話就走了,小許司馬沒立刻就走,他告訴我:荀校尉所云之‘討虜’,並非單只是討平虜賊之意。”

潘璋、陳即都知劉鄧口中的“小許司馬”說的是許季。許仲、許季兄弟兩人,許仲是行中郎將,許季做爲他的弟弟,現在的職銜又是比中郎將低的司馬,因而軍中多呼他爲“小許司馬”。

潘璋問道:“那是何意?”

“你倆知道世祖皇帝興兵,中興漢室,功臣中有一位名叫王霸的麼?”

王霸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潁川潁陽人,和劉鄧、荀貞、荀攸、許季等都是老鄉。潘璋、陳即知道此人,兩人都點了點頭。

“那你們知道王霸曾爲討虜將軍,後又被世祖皇帝封爲了淮陵侯麼?”

潘璋、陳即恍然大悟。

陳即說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潘璋說道:“‘以建討虜之功’,原來不是討平虜賊之功的意思,而是封侯之功的意思啊!”

劉鄧說道:“正是!小許司馬對我說:今海內動盪,漢室凌遲,天子偏遷長安,吾等如能從君侯討定徐州,然後安撫東方,再與孫豫州、並及天下英雄共聯兵西向,擊滅董賊,迎天子駕歸洛陽,再興漢室,待到那時,封侯不是奢求!”

轉述完許季的話,劉鄧又細看了會兒淮陵縣城,心中想道:“下邳本不及潁川富庶,這城又有些破敗,想來縣中稅賦更不會太多,將來如能得封侯,我可絕不要這裡。”

當日荀貞給劉鄧升官兒,讓他做校尉,他不肯,那是因爲他性本勇猛,只好擊陣破敵,沒興趣操練新卒,可校尉是一回事兒,封侯卻又是另一回事了。做爲爲臣子者的最高榮耀,又有哪個男兒大丈夫不渴望能夠建功封侯,爲世人仰慕,爲後人尊敬?

看罷了淮陵縣城,說過了這段插曲,劉鄧把心思調整過來,放在了當下攻取淮陵的事上。

他指點縣城,說道:“城外河窄,城牆亦不高,縣中又有內應,取此城易矣!……陳軍侯,取城容易,滅逃賊可不容易,你選好埋伏地點了麼?”

事如順利,破城當在夜半,城中駐軍逃跑出城自也就會是在夜半時分了,深更半夜的,可能路都看不清楚,固然這會不利敵人逃跑,可同時也會不利陳即曲的騎兵追擊。

這是第一仗,許仲、樂進、荀攸希望,劉鄧也希望能夠打一個全殲戰,既顯得漂亮,又能把廣陵兵的戰鬥力給宣示出來,從而給下邳兵一個極大的震懾。

陳即剛纔令人去探察地形,已經選好了地點,回答說道:“守賊只可能會從北門或西門逃竄,我曲騎士不到兩百,難以在兩門外皆設伏,所以我選了在北門外埋伏。”

“爲何選在北門外?”

“西門外多丘陵,不利我騎兵馳騁,此其一也;淮陵西爲沛國界,想來賊兵逃跑時,應是不會往沛國跑,大多應是會往北邊跑,此其二也。”

劉鄧點了點頭,說道:“選得不錯。待會兒開戰後,你可帶你本曲的兵士居後休整,抓緊時間好好休息,蓄養人力、馬力,等到入夜,你就帶他們往去北門外設伏吧。”

陳即應道:“諾。”

劉鄧又問潘璋:“闕宣的黨衆會在南門相應,你可選好今夜從你先登的兵士了麼?”

“早就選好了!”

“兵士可夠?要不要從我部中再選些出來,以稍助卿力?”

“我所選之卒皆我部中猛士,共計百二十一人,有此百餘人,足矣!”

劉鄧之前說話時,一直都是和顏悅色,此時按劍挺身,正色說道:“文珪,你我相交雖短,意氣頗投,而今攻戰,卻講不得私情,今夜你如失利,使我部不能克城,軍法無情!”

潘璋亦肅容應道:“校尉放心,今夜吾如不能先登入城,願受軍法!”

“好!”

劉鄧望望天色,見午時已過,日頭西向,遂對潘璋、陳即兩人說道:“軍裡的飯食料已做好,咱們且先回去吃飯,申時攻城!”

潘璋、陳即齊聲應諾。

三人驅馬轉回軍中,自去食飯不提。

卻說縣中守將吳校尉,自陳即率騎士來到時上了城樓,直到現在沒有下去,他親眼看到了劉鄧、潘璋的到來,也親眼看到了劉鄧、潘璋部的舉止動向。

他估算了一下,料得這支廣陵兵馬至多兩三千人,——他卻是把劉鄧、潘璋、陳即各部的戰兵和運輸糧秣、攻城器械的屯田兵都算在了一起,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算在了一起,兩三千人馬也不值得他害怕擔憂,他大笑對左右說道:“先時,那廣陵騎繞城大呼,說許仲、樂進率兵三萬,而眼前他們這支先鋒人馬,充其量,也就是兩千多人,許、樂如真有三萬兵馬,又怎會只遣兩千先鋒?足可見先時那廣陵騎之言,只是吹噓誇大之詞罷了!”

左右軍官中,有以爲然,信心十足的,也有面帶憂色,憂心忡忡的。

便有一個面帶憂色之人說道:“校尉,話雖如此說,可即便入寇犯境的廣陵兵沒有三萬,許、樂、劉鄧諸人皆是荀侯帳下的猛將,凡擊黃巾、破黑山、討董諸戰,他們多跟從在荀侯帳下,轉戰南北,張角亡於其手,董卓因之敗逃,各有赫赫戰功,於今犯我下邳,無聲無息間竟就已長驅百餘里,兵臨我淮陵城下,可見此戰他們定也是早就做好了準備,實在是不可小覷啊。”

這話引起了不少軍官的共鳴,又有一人憂心忡忡地接口說道:“廣陵兵如神臨天降,從東陽驟然而至我境,也不知盱臺、高山兩縣情形如何,是已經陷落,還是正被包圍?”頓了頓,又道,“半個月前就得軍報,說孫文臺遣韓當統兵數千入駐到了虹縣,也不知韓當會不會和許、樂合兵,共擊我縣?萬一他兩軍東西夾擊,我縣、我縣,……校尉,我縣危矣!”

吳校尉豈會不知這兩個軍官說的情況?

他也擔憂盱臺、高山兩縣,也擔憂韓當會來與許、樂會師,合兵共擊淮陵。

只是,他是縣中守軍的主將,卻是不能將這些擔憂形諸於色。

見左右的這些軍官們中信心十足的實少,憂心忡忡地佔多,吳校尉心中懊惱,想道:“可恨劉鄧來得太快!他如能在我把那先來的廣陵騎兵給擊潰了之後再到,我部兵馬的士氣想來應也不會像現在這般低落了!”

吳校尉性子雖急躁,但既能被陶謙表爲校尉,又能被笮融委以駐守淮陵的重任,自也是有他的能力在的,先前他欲先擊陳即,本意正是爲了提振士氣。

試想,廣陵兵突然到了城下,守卒猝不及防,難免驚惶,陳即曲的騎士繞城兩圈,又通過大呼小叫引起了縣中士民的驚駭,這個情況下,兵、民皆亂,要想守住城,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必須得把兵、民的情緒給安撫下來,而如何安撫?主動出擊、打個勝仗明顯會是一個好辦法。

只可惜,劉鄧、潘璋來得太快,根本就沒給吳校尉這個機會。

吳校尉心中懊惱,臉上不顯,哈哈大笑,說道:“孫文臺非應詔命,冒居豫州,豫州郡國多不服,他彈壓本州還來不及,又怎會犯我下邳?況他乃豫州兵,無緣無故又怎敢犯我徐州?盱臺、高山兩縣的情況雖尚未知,然以我料來,最多是被圍,如果陷落,消息定然早就傳到我縣了!……廣陵兵來得雖快,可我縣中有守卒千餘,淮北又有數千兵馬駐防,聞廣陵兵來犯後,他們必然馳援我縣,你們別忘了,淮北可是有丹陽勁卒的。我等只要堅守縣城兩三日,定就能等來丹陽兵馳救,等到那個時候,我部與丹陽兵裡應外合,取勝何難?”

他的這一番話很有道理,穩住了左右軍官們的心。

見左右軍官們的軍心稍定,吳校尉即下令道:“廣陵兵剛到城下就整裝軍械,現下時辰尚早,也許入夜前,他們會先攻上一仗。汝等可各赴本曲,催促軍卒備防,如其果真來攻,便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

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2 賜字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2 督郵一怒(中)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7 無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31 唐兒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0 牽掛者何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98 荀貞之虎膽包天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54 詐死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48 雷霆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5 毀容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 虎士77 演武薦賢(下)32 荀衢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52 最後的麻痹43 李通難擇良木棲63 同道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0 擒賊先擒王(上)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4 性格1 風物迥異江南地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5 風雪夜刺(下)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45 欺人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1 初見一龍(上)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8 捕人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40 兵非無情不可掌4 飛檄琅琊御冀方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34 招攬樂進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41 夕陽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69 樂文謙領兵北上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0 督郵在此(下)31 督郵一怒(上)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5 鄉有野賢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74 歸來有美迎於城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33 偏師掠潁橋蕤橫38 荀攸來訪76 演武薦賢(上)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1 督郵屬吏14 唯恨之流年悄逝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60 文直15 玄德仁義愧獨生
62 橋元偉恃功身滅 陶恭祖侵迫彭城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62 賜字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2 督郵一怒(中)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7 無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31 唐兒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0 牽掛者何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42 鮑信燭下勸離洛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98 荀貞之虎膽包天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54 詐死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48 雷霆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54 膽大妄爲豫州兒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2 鮑信燭下勸離洛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55 毀容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1 虎士77 演武薦賢(下)32 荀衢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52 最後的麻痹43 李通難擇良木棲63 同道179 廣陵懸榻迎陳登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27 朱公偉奉天子詔80 擒賊先擒王(上)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4 性格1 風物迥異江南地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5 風雪夜刺(下)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45 欺人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1 初見一龍(上)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18 捕人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40 兵非無情不可掌4 飛檄琅琊御冀方218 媒歸婚得兩家允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34 招攬樂進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41 夕陽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69 樂文謙領兵北上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0 督郵在此(下)31 督郵一怒(上)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25 鄉有野賢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74 歸來有美迎於城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33 偏師掠潁橋蕤橫38 荀攸來訪76 演武薦賢(上)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1 督郵屬吏14 唯恨之流年悄逝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60 文直15 玄德仁義愧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