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

老子云:大兵過後,必有災年。

爲什麼呢?

一則,打仗會破壞農田,二則,打仗會死人。

破壞了農田,就會缺糧,死人一多,就會傳染疫病。

如今果如老子所云,缺糧、疫病這兩樣接踵而來了。

相比缺糧,疫病更加可怕。

“餓”不是病,不會傳染,當缺糧之時,固然有餓死的人,可只要官寺賑濟及時,就像趙郡這樣,賑施的粥雖然稀、雖然少,兩天或三天才放一次粥,可有這一口吃的,至少大部分的百姓能吊住一點命,不致成爲道邊倒殍,但傷寒等疫病卻是病,並且有極強的傳染性。

依以往疫病的經驗,這個傷寒只要得上,貧民、流民基本就是有死無活。

貧民、流民平時就吃不飽、穿不暖,對疾病的抵抗力極低,免疫力很差,又沒有錢求醫,郡縣官寺拿出來分發的那點藥湯便且不說夠不夠分,就算分到他們頭上也只是可憐兮兮的一點,可能今天有了、明天就沒了,完全是杯水車薪,聊盡人事罷了,根本沒有什麼大的用處。

對貧民、流民是這樣,對達官貴人、豪強士族,傷寒等疫病也是催命鬼。

甚至,傷寒等疫病給達官貴人、豪強士族造成的恐懼比給流民、貧民造成的還要大。

達官貴人、豪強士族有糧,貧民、流民缺糧無食的時候,他們衣食無憂,最多有好心腸的出些糧食,辦個粥棚,行點善事,如此而已,他們不用擔心會被餓死、凍死,可疫病一來,它可不管你是“尊”是“卑”,一視同仁,只要你傳染上就有喪命的危險。

誠然,達官貴人、豪強士族有錢,可以請醫延治,可按時下之醫療條件,能否治好卻也是五五之說。

貧民、流民每日挨凍受餓,官寺兩三日賑放一次的那點稀湯寡水,吃下肚去,轉眼就沒,連夠走兩步路的力氣都沒有,天天內受飢火,外受寒冷的折磨,說是活着,實則生不如死,荀貞去過流民聚住的棚區,入眼蓬頭垢面,到處骯髒不堪,簡直是人間地獄,這種日子過久了,很多的人也就麻木了,對生死可能也就看淡了,不在乎了,染上疫病,死就死了,反正不病死早晚也會餓死、也會凍死,都是一個死。

達官貴人、士紳豪強不然,他們日子過得好好的,有壞良心的還能借此饑荒、趁機低價買奴婢、買田地,發一筆橫財,可是突然傷寒來了,他們的驚慌駭怕可想而知。

上一次天下大疫是在熹平二年,距今不過才十一二年,換而言之,趙郡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熹平二年那次大疫的經歷者,當時的慘狀他們每個人都看到了,幾乎每個裡、每個家族裡邊都有病死的人,而且病死的不在少數,乃至有的裡、有的家族都死絕了。

“十二年前疫病,奪走了小民長子、幼子之命,去年賊亂,奪走了小民次子、長孫之命,年底饑荒,奪走了小民幼孫之命,今一開春小民僅剩的次孫又染上了疫病!天,天!小民做了什麼孽,你要這樣懲罰小民?”

從相府出來,荀貞驅車前去縣外的兵營,路上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跪在里門口,仰着頭、伸着雙臂在向天悲呼。

戲志才也看到了,皺了下眉頭,敲了敲車廂,示意車伕放慢車速,招手把一個護從在車外的府吏叫過來,說道:“那老者在胡言亂語些甚麼?什麼‘小民做了什麼孽’,什麼‘懲罰小民’?胡鬧!去,把他帶去邯鄲縣寺,交給邯鄲左尉周倉,叫周倉好好管教管教他。”

中尉府日常的公文案牘都是戲志才一手包辦,於今他在趙郡的名氣不大,可在中尉府裡卻很有威望,僅次荀貞,得了他的吩咐,那府吏不敢怠慢,忙應諾領命,轉身要去,荀貞叫住了他,說道:“告訴周左尉,就說是我說的,請他馬上組織吏卒巡行縣內、縣外,不許百姓有去淫祠禱祝之舉,不許百姓私聚,三人以上無故不許聚飲。”

那白髮老者先後有五個子孫死在戰亂、饑荒以及十餘年前的疫病中,僅存的一個孫子又染上了傷寒,悲傷難抑,乃在里門口跪呼問天。要說起來,這只是一個老人的悲痛之言,似沒有必要大功干戈,而戲志才、荀貞兩人均非苛刻之吏,卻接連下令,一個命將此老者送去縣寺,一個更命周倉要嚴密監管治下百姓,不是因爲別的緣故,是因爲這老者高呼了兩次“天”,觸動了他們的敏感神經,讓他倆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黃巾道。

去年黃巾大起,八州動盪,百萬黃巾衆席捲天下,攻伐征戰,他們的口號連三歲的童子都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何謂“蒼天已死”?不就是恨這個漢家的“蒼天”不公,所以要改天換日,另立黃天,殺死蒼天?荀貞、戲志才本就憂在饑荒、疫病的兩重打擊下,會有百姓聚集生亂,這個老者卻在這個關頭在路邊大呼,質問“蒼天”爲何懲罰他,正是火上添油。

“而今縣外流民上萬,傷寒一起,要想控制住怕會很難。中尉,眼下最要緊的是要保證傷寒不能傳入兵營。”

道邊的這個老者只是一件小事,該如何從軍事上來應對此次疫病可能會造成的後果纔是頭等大事。正如戲志才所說,縣外流民太多,傷寒只要出現,就很難把疫情控制住,“大疫”將要出現的局面基本上是肯定的了,那麼在軍事上,眼下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要保證兵營的健康。

“去相府前,我已令公達、公宰、玄德組織醫者,去營中檢查,如有出現傷寒症狀的立刻轉移,集中一處收治。想來此刻他們應該已經到了營中,已經開始檢查了。”

“只這一條怕是不夠啊。”

“不錯,待會兒到了營中,我會下令,命從今日起,緊閉營門,沒有我的軍令,不許任何人出入。”

“無令不許出入固是應該,可是中尉,縣外那些流民怎麼辦?”

“卿的意思是?”

“延醫送藥、放粥賑衣這是相府的事兒,咱們不用管,可是萬一流民中混有黃巾餘黨,又或者存有不軌之徒?”

說到黃巾餘黨,荀貞又想起了那個高呼“天”的白髮老者,撩起車簾,探頭向後望了眼,見老者已被那個接令的府吏帶走。他縮回頭,一手按在車窗櫺上,一手輕撫髭鬚,沉吟說道:“我正爲此事爲難,若不派人看管流民,那麼流民或會生亂,可如果派人看管,一旦疫情擴大,派出去的人很可能會感上傷寒,一人感染就有可能傳染十人,十人就可能傳染百人啊!”

荀貞帳下的義從舊部都是跟隨他很久的百戰老卒,如果派他們去看管流民,萬一染上傷寒,損失太大。可如果不派他們,派新卒?那些新卒才只接受了月餘的操練,荀貞又不放心。

“以忠愚見,染上傷寒事小,萬一流民生亂事大。”

這卻是旁觀者清了。

那些義從舊部是荀貞立身的根本,是他的命根子,死一個他都會覺得像是剜掉他的一塊兒肉的,在這種“關心則亂”的情況下,他難免猶豫不定。

此時聽了戲志才的話,荀貞閉上眼,手握成拳,在車窗櫺上重重地敲了好幾下,做出了決定,睜眼說道:“卿言甚是!”

見他這般如割肉也似的痛苦表情,縱是心情沉重,戲志才也不由莞爾一笑,笑道:“中尉輕財重人,此齊威王之風也。”

戰國時,魏惠王自誇有徑寸之寶珠,問齊威王有沒有這樣的寶物,齊威王說“寡人之所以爲寶與王異”,說他不以珍玩財貨爲寶,而以人才爲寶。

荀貞苦笑說道:“黃巾亂了大半年,海內殘破,別州的情況你我未曾眼見,冀州、趙郡這半年來的情況你我都是親眼見、親耳聞,又是饑荒,現又起了疫病,本就盜賊蜂起,而今愈發危重,……,志才,車裡就你我二人,沒有外人,老實對你說吧,我覺得到目前爲止,這天下還沒有真正地亂起來,亂的還在後頭!珍寶財貨不能吃、不能穿,便堆積如山,在亂世裡又有何用?你我日後的立身之本還得是人啊!還得是兵營裡的那幾千兵卒!”

荀貞有後世的知識,所以知這天下還沒有真正地亂起來,戲志纔沒有後世的知識,但他有遠見卓識,卻也和當日勸說皇甫嵩造反的閻忠一樣,也感覺到了漢家的根基已然不穩。

他默然片刻,長嘆一聲,說道:“先是黃巾之亂,平息未及半年,去年底涼州又亂,並且諸州饑荒,今年一開春趙郡又疫病,……,卻還不知這疫病是隻出現在了趙郡、冀州,還是在其餘的州郡也出現了,天災、**、兵亂接連不斷,中尉,恐怕真如你所說,亂世還在後頭。”

這種話題也就是私下裡和親近人說說,不能到處亂說,荀貞向車外望了眼,轉開話題,說道:“快到縣門了,……,今兒個你我從出中尉府,到相府,再到出縣,差不多把縣裡走了一遍,路見的行人屈指可數,縣中已經驚惶至此,縣外的流民不知又是怎樣?”

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3 同道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62 太守行春(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7 高素三勸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4 一怒之威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89 從徵汝南(中)7 清洗潁陰(上)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83 威震陽翟(上)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8 勢先造成計乃行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9 太守長史兩不負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 冀董幽田兩名俊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59 慨嘆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2 今有潁陰乳虎(下)4 將近臨湘桃花盛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 推衣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6 決勝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 琴心劍膽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0 邊文禮攘臂不齒44 而今本爲多事秋67 本以霸王道雜之42 馮鞏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5 尋賢不遇(上)42 三見遲婢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35 集合16 爲君請功64 欲得鐵馬先得人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9 軺車從事雷霆來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
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63 同道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62 太守行春(下)7 每思內戰常齧指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27 高素三勸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4 一怒之威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89 從徵汝南(中)7 清洗潁陰(上)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83 威震陽翟(上)42 君臣自古固多疑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8 勢先造成計乃行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9 太守長史兩不負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5 冀董幽田兩名俊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59 慨嘆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22 三戰盡復東郡地(七)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04 財用不足何以補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2 今有潁陰乳虎(下)4 將近臨湘桃花盛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8 推衣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60 樽前豪傑意難決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26 決勝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 琴心劍膽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0 邊文禮攘臂不齒44 而今本爲多事秋67 本以霸王道雜之42 馮鞏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44 以退爲進郎陵說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33 鸞鳳擇良木而棲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5 尋賢不遇(上)42 三見遲婢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35 集合16 爲君請功64 欲得鐵馬先得人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59 軺車從事雷霆來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64 難居人下劉玄德 文動天下陳孔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