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

荀貞比劉備早到廣陵郡府了三天,劉備到時,荀貞剛在前一天把張超送走。

張超四十多歲,眉眼間和張邈挺像,果然是同產兄弟。

三天前,荀貞到了廣陵縣後,張超帶着廣陵縣令和一大幫的郡、縣吏員出至縣外相迎。

這如今天下士人中的右姓冠族共有幾類。

一類是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這樣在政治上有着強大影響力、有着很強的政治資源的頂級豪門;一類是如潁陰荀氏、許縣陳氏這樣在以經術、道德聞名的清流名族;再一類便是如張邈、張超家這樣,雖然在經術、道德以及政治上可能沒有太強的影響力,但是家裡有錢,豪富,而且能任俠濟危、援救“同類”,所以在士林中也有着不低的地位。

張邈因此而名列黨人的“八廚”之一,張超的聲望雖不及其兄,然卻也是頗有美名在外的。

張邈雖然扶危濟難,行跡類如遊俠,有任俠之氣,然其平時之言行舉止卻是絲毫沒有輕俠的輕脫之氣,反如一個謹重的長者,張超不但和張邈長的相像,在風度上也像,舉止和他的這個同產兄差不多,也是中規中距,鈍步慢聲,厚實守禮。

在縣外道上他與荀貞兩人相見,兩下對拜行禮。

見禮畢了,張超請荀貞入廣陵縣城。

爲了表示對張超的尊重,荀貞沒有帶太多人入城,不但把義從部曲遠遠地留在了城外好幾裡外,隨身也僅只帶了戲志才、荀攸兩人,此外就是典韋、趙雲、原中卿、左伯侯等幾個衛士。

入到城中,來至郡府門外,一行人把車馬留在府外的駐馬處,步行入到府中。

郡吏中有地位的,如功曹臧洪、主簿袁綏,還有五官掾、上計吏、諸曹的曹掾,以及郡兵中的高級軍官等等,當然,還有廣陵縣令和幾個廣陵縣的重要縣吏陪着張超、荀貞登入正堂,

餘下的那些中低級郡、縣吏則分成兩列,相對而立,留在堂外的院中等候。

荀貞平易近人,沒什麼架子,要按着他的脾氣,很可能就會讓這些留在院中的郡、縣吏自行散去了,不過現在張超還沒有“離任”,他和張超還沒有交接,廣陵郡守的印還在張超的手中,所以,雖然朝廷的詔書已下,荀貞現在實際上還算是“客人”的身份,最多是個即將成爲“主人”的“客人”,故此張超不說話,他自也不好叫這些吏員散去,以免張超不樂。

到了堂上。

分賓主落座。

那些陪着入內的郡中大吏、廣陵縣令等亦各按地位、年歲落座。

荀貞率先開口,笑對張超說道:“久聞公之高名,今日一見,乃知聞名不如見面!公之風度,猶勝傳言百倍。”

張超本就不是個高傲的人,荀貞又和袁紹、張邈同爲一黨,那麼張超對荀貞自更是禮敬客氣,面對比他小了十幾歲的荀貞,他以同輩視之,撫須笑道:“吾近老朽!意氣風發,何如君侯?君侯的高名,我也是久聞了,今見之,英俊有爲,比我這個老朽實在是強得太多了!”

所謂人到七十古來稀,在當下這個時代,別說七十,到六十就算不錯了,而且“到六十”指的還是衣食無憂的人,張超雖然今年才四十多,尚未至五十,然他自稱老朽,卻也可以理解。

荀貞是從洛陽來的,張超難免會問到洛陽之事。

荀貞從洛陽出發來廣陵時,張邈那會兒還沒有被拜爲陳留太守,寫了封信給張超,荀貞隨身帶來了,這時取出,叫荀攸奉給張超。

適才在來縣中的路上時,荀貞已經給張超介紹過荀攸、戲志才、典韋、趙雲諸人了。

這時見荀攸趨步捧信、奉呈上來,張超不拿大,沒有再叫主簿袁綏去接,而是主動伸手接住。

щшш ⊕ttka n ⊕Сo

拿住信後,他又上下打量了荀攸幾眼,笑對荀貞說道:“君家人才濟濟!如此千里龍駒、人間俊彥,緣何不是我張家後輩?可惜可憾!”

荀攸自謙兩句,退回到荀貞席下坐回。

張超拆開封泥,打開信,當場細細觀之。

張邈在信裡沒有寫什麼特別的內容,不外乎介紹了下洛陽現下的情況,又說了下他現在的狀況,並問了下張超有無什麼事情,最後叫張超好好接待荀貞,不要慢待。

看罷了信,張超喟嘆一聲,說道:“數月前,我聞袁本初盡誅諸宦,本以爲從此朝堂清晏,天下將安,卻不意董卓率兵入京!日前,我又聞執金吾丁原竟爲董卓所害,董卓又以洛陽雨水不息之故,迫使朝廷免掉了司空劉弘,而他自爲司空,實在可恨可憤!”

從三月起一直到現在,洛陽一帶一直雨水不停,下了好幾個月了。

依照天人感應的道理,天有災異,朝廷往往就會免掉相對應的一個三公,這雨澇、天旱都和司空的職權有關係,所以雨水不止,董卓就以此爲藉口,免掉了司空劉弘,自任爲了司空。

堂上人多口雜,與張超又是初見,儘管張超是張邈的同產弟,可荀貞不仍是願多談朝政、國事,順着張超的話敷衍了幾句,旋即轉換話題,笑道:“吾於道上聞之,公兄被朝廷拜爲陳留太守。今公與公兄併爲二千石,亦足可爲一時之美談了。”

荀貞這話純是客套之詞,當今天下,寒門出身的能有一人成爲二千石已是不易,可對名族大家來說,兄弟同爲二千石的雖不能說很多,卻也不少,如袁氏這樣的豪族就不必說了,便是如荀氏這樣次一等的名族也是如此,荀攸的父親、從父便曾同爲郡國守相,俱爲二千石,之前還出現過兄弟五人都是二千石太守的事情,這兄弟五人的母親因而被稱爲“萬石君”。

張超大約也是看出了荀貞不願多談此事,亦打住話頭,不再多說了,改而殷勤詢問荀貞路上的情況,道聲路上辛苦,又問他有沒有什麼見聞。

兩邊閒聊了一會兒。

張超叫人取來廣陵郡守的印,笑道:“我候君多時,君今至,我總算可以將此印交給君了。”又叫戶曹等幾個曹的曹掾去拿他們各曹的案牘、賬簿等物,要呈給荀貞查看。

案牘、賬簿這類東西沒什麼可看的。

事實上,就算看出了問題,又能怎樣?

張超是張邈的同產弟,是和荀貞同一黨的人,還能因此而和張超鬧矛盾?

所以,荀貞樂得大方,阻住了戶曹掾等人,以示很放心張超,不打算查看這些東西,只是叫戲志才收下了廣陵郡守的印。

荀貞收下印後,誠懇地對張超說道:“我初到本郡,風俗、人情皆生,公在廣陵數年,我自入廣陵,於路上多聞百姓的頌公之歌,盡是美辭,今將接公任,深感惶恐,尤恐爲百姓所怨,不知公有何以教我?”

張超不藏私,見荀貞既然這麼問了,也就直言說道:“徐州地方過去是楚之舊地,淮泗之民素來剽悍好鬥,去年州中的黃巾之亂,趁亂而起者幾乎有十萬之衆,席捲了州內諸郡,廣陵亦深受其害,這作亂的黃巾雖後被方伯擊破,逃出了州外,然直到現在,州中遺留的盜賊仍然不少,廣陵也有很多,我本鄙陋之人,無有軍略之能,不能把郡中的盜賊平定,以至留此郡患給了君侯,我深爲之愧,君侯今到任,這治理盜賊應是第一要務。賊如不平,萬事難爲。”

這話不錯,盜賊不平定,農業、商業等等都難以展開。

張超頓了頓,見荀貞在聚精會神地聽,很滿意荀貞的態度,又笑道:“君侯不比我,我是個文弱無能之人,君侯卻素有威名,文武兼資,這平賊一事想來對我難,對君侯卻是不難。”目視立在荀貞身後的典韋、趙雲,他又笑道,“君侯麾下有此等壯士,平賊想應是易事耳。”

原中卿、左伯侯等人沒有跟着荀貞進來,守衛在了堂門外,典韋、趙雲的身份不同,荀貞不以下臣、門客待之,因而把他兩人帶進了堂內。

張超說完了這第一件事,頓了頓,又說第二件事,他說道:“我聞君侯在來廣陵的路上,殺掉了一個催糧的州吏?”

當時迎接荀貞的郡府吏員有很多,荀貞殺掉了這個州吏後,該鄉亭的鄉薔夫也肯定會在第一時間上報給縣裡,縣裡當然也會立刻轉告郡府,所以不論是從哪個途徑,張超都能很快的得知此事,他在廣陵待了這麼多年,郡裡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他如果不知道才叫奇怪。

荀貞點頭說道:“彼爲州吏,催糧倒也罷了,卻無辜殺郡亭長,不可恕,是故我命人誅之。”

張超嘆了口氣,說道:“州府催糧,百姓苦之,我身爲長吏,豈會坐視而無動於衷?只是去年的黃巾之亂,全靠了方伯才能將之平定,若無方伯,恐怕州郡到現在還亂着呢。州郡既是賴方伯而才得安,而方伯其人又性自矜剛強,所以我不想、也不能和他硬來,這是爲了州人,更也是爲了廣陵郡人啊。君侯,請試想一下,若是州、郡不和,因州府催糧而起內鬥,得利者將是誰人?只能是青、兗之地的黃巾賊寇,而最終受苦的還是州人、郡人。以我之鄙見,君侯,最好還是不要和方伯發生太大的矛盾紛爭,……這是我要說的第二件事。”

張超的這話裡雖然透着軟弱,卻也是無奈之言。

不論是怎麼想的,荀貞當然不可能因爲這個而和張超起爭執的,當下頷首應是。

張超很欣慰,摸了摸鬍子,笑道:“我所能想到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了。吾聞君侯昔在魏郡,一年而魏郡大化,政績爲冀州第二,這治郡之事,君侯比我強,我沒有什麼別的可以說的了。”

“一年而魏郡大化”,這也是客套話,只是好聽罷了。

荀貞雖說把魏郡治理得不錯,可也沒做到一年就能使魏郡“大化”的程度。

荀貞堅持說道:“還請公再教我一二。”

張超說道:“我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了,……不過,倒是有件私事想託請君侯。”

荀貞聞他忽言”私事”,難免奇怪,這張超都要走了,還有什麼私事?口中答道:“公請言之。”

張超指了指陪坐在堂下的臧洪、袁綏等人,說道:“功曹、主簿此次迎接君侯,是我專門叫他們去的。接到君侯後,他們侍從君侯左右,這一路同行歸郡,君侯想必對他們也應是有些瞭解了。藏、袁二君俱廣陵翹楚,君侯如覺得他二人還能用,我希望在我走後,君侯能留下他二人,好讓他兩人能夠繼續發揮才能,輔佐君侯,或能幫得上君侯一二小事。”

臧洪是功曹,袁綏是主簿,不過這兩個職務都是現在的,是張超委任的,張超一走,荀貞會不會把他們調走,會不會換成別的人來做功曹、主簿,這就不是張超所能控制的了。要知道,功曹、主簿是極其重要的位置,能得任此職的通常都是郡守的心腹,是郡守信任的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荀貞會不會換掉臧洪、袁綏,這不好說。

所以,張超有此一請。

荀貞聽得他的“私事”竟是託付臧洪、袁綏,也不得不暗讚一聲,這張超不愧是張邈之弟,果然是厚道長者,人都該走了還不忘託付屬下里的人才給荀貞。

荀貞肅然答道:“前漢蕭規曹隨,我雖無曹才,然公不讓蕭相在前,臧、袁諸君亦誠如公言,實州之美材是也,以公之識人之能、以藏、袁諸君之乾材難逢,郡之功曹、主簿之任,請公放心,便是公不言之,以我看來,也確是非藏、袁二君不可。”

荀貞的確是不打算換功曹、主簿,一個是因爲他所說的這個原因,袁綏、臧洪確是人才,再一個則是因爲他初來乍到,而討董起兵又在即,所以他也不想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換掉郡裡邊的重要吏員,免得反會因此而引起郡府裡的“動盪”。

荀貞拿蕭何來比張超,張超很開心,謙虛幾句,笑對臧洪、袁綏說道:“荀君盛名在外,今有他來廣陵爲太守,必能勝我十倍,卿等有幸,廣陵也是有幸了!我望卿等務必要盡力盡心地輔佐荀君,萬勿生怠。”

有了荀貞這句話在,臧洪、袁綏等人也暫都寬下心了。長吏交接之時,本就是下吏們人心浮動的時候,荀貞這一句話出來,可以說就一下把郡府裡的人心給安頓住了。

臧洪、袁綏等人離席伏拜,大聲說道:“吾等必竭盡所能,盡忠謀事。”

迎接過荀貞,交接過印綬,張超就該離郡了。

晚上,郡府夜宴,既是爲荀貞接風,也是爲張超送行。

一晚宴席過後,第二天,荀貞、張超的身份就掉了個兒了,荀貞成了主人,張超成了客人。

張超沒有多待,只又待了一天,便辭別荀貞,去別郡上任了。

張超隨行帶了數十輛輜車,裡邊裝的有的是他的私人財貨,有的是郡縣吏們送的離別禮物,其中也有荀貞的一份,並有二百來人的甲士、騎士護從,——這二百來人的甲士、騎士是他的義從部曲,他要離開了,義從部曲肯定是要帶走的,路上多盜賊,需要這些義從部曲來保護他的安全,同時,到了地方上任後,也需要這一支武裝力量來幫他站穩腳跟,畢竟現在很多州郡都在生亂,沒有一支可靠的私人武裝是難以立住足,更是難以施展拳腳的。

一如張超出縣相迎,荀貞也親帶着廣陵縣令、臧洪、袁綏等人親自把他送出縣外。

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0 今有潁陰乳虎(上)88 從徵汝南(上)89 從徵汝南(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40 蹴鞠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26 祖宗德澤在遺黎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9 計吏郭圖(上)11 寇至17 虛席相問上策何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3 道左遇貴1 風物迥異江南地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67 鳳集西鄉(上)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 飛書問君何所欲22 旋舞89 從徵汝南(中)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3 兵臨西華(下)85 威震陽翟(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9 督郵在此(上)16 原盼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3 典韋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 生死之恩何以報45 渡汝過澺沿途聞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53 滅族(上)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25 再勝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4 花開是爲迎卿來5 言而有信荀貞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65 延攬勇士(上)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4 賊困屋中36 第三兄弟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96 會師城下(下)63 田邊斷案(上)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42 三見遲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63 叕兒乃有大志乎43 爲今之計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8 捕人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53 滅族(上)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 風物迥異江南地77 演武薦賢(下)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
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0 今有潁陰乳虎(上)88 從徵汝南(上)89 從徵汝南(中)46 室暖臨懷春情在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40 蹴鞠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26 祖宗德澤在遺黎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9 計吏郭圖(上)11 寇至17 虛席相問上策何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3 道左遇貴1 風物迥異江南地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67 鳳集西鄉(上)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 飛書問君何所欲22 旋舞89 從徵汝南(中)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93 兵臨西華(下)85 威震陽翟(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9 督郵在此(上)16 原盼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13 典韋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7 生死之恩何以報45 渡汝過澺沿途聞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53 滅族(上)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25 再勝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4 花開是爲迎卿來5 言而有信荀貞之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65 延攬勇士(上)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38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九)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14 賊困屋中36 第三兄弟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96 會師城下(下)63 田邊斷案(上)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42 三見遲婢48 許君卿計敗張遼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63 叕兒乃有大志乎43 爲今之計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8 捕人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53 滅族(上)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 風物迥異江南地77 演武薦賢(下)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96 周幼平如熊舉將(中)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