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鎮東檄調三將援

荀貞早就料到曹操必會謀復任城,所以於此次用兵濟北時,爲防曹操趁徐州主攻濟北的機會襲奪任城縣,他已與戲志才、荀攸等定下了相應的預備方案。

這個方案便是:若是任城縣有急,首先檄現屯駐在合鄉的荀敞、孫康立刻就近帶兵馳援,接着傳調許顯率領下邳的駐兵,作爲救援的主力部隊,隨之趕赴。

有此兩個梯隊的援兵,只要劉備、陳褒能夠堅守個七八天,那麼曹操就算攻之再猛,也足能保任城縣不會丟失。因了已有此一個較爲成熟的備案,是以,當荀貞詢問戲志纔等人有何應對的方略之後,包括戲志纔等人在內,都認爲可以就按照這個已成型的備案行事。

卻是說了:既已有備案,何必再召集諸人來問?

有兩個緣故。

曹操將會進攻任城縣,此非小事,需要及時通知部屬,至少讓戲志纔等這些重要的謀臣、幕僚在第一時間內就得知此事。這是其一。雖已有備案,但備案是之前定下的,經過了這麼段的時間,也許會有人通過思考,想出了另一種應對的舉措,所以在行動前也是需要再徵求一下戲志纔等人的意見,看他們對此有無想法上的改變。這是其二。

聽了戲志纔等人的回答,見諸人皆無改變備案的意思,荀貞於是當即傳下命令,令袁綏起草檄文:“令荀敞、孫康於接檄當日出營,攜五天糧草,限以兩天內到達任城縣;令君卿於接檄次日出發,攜帶十天糧草,限以五天內到達任城縣。如是不能依令抵至,處以失期之罪。”

“失期”,指的是沒能在約定的日子內到達指定的作戰區域。

漢承秦制,不但在政治結構、民法上與前秦類似,在軍法上,與前秦也是一脈相承,可謂嚴刑峻法,依《漢軍法》之規定,對“失期”將校的懲處是很嚴厲的,要處以棄市之刑。

袁綏離席起身,記下荀貞的命令內容,躬身應諾。

荀貞稍微放緩了語氣,和聲對袁綏接着說道:“役夫的召集,便仍由長史負責罷。”

袁綏應諾,然後問道:“此次役夫召集,計以何數爲宜?”

“任城縣離吾州不遠,役夫不需太多。在合鄉、昌慮、氶、陰平四縣召集即可,三千足矣。”

合鄉等四縣都在東海郡的西邊,從這四個縣召集役夫,能夠節約役夫集合的時間。

袁綏應道:“是。”

荀貞看向陳羣,說道:“長文,荀敞、君卿部的糧餉諸物之所需就由你來兼負調動。”

陳羣掌着全軍的軍資,糧秣、軍餉、錦帛、戰具、甲兵等等,凡是軍中用到的,都由他統一掌管、調配,特別是在戰時,前線部隊的一應需求皆出自於他,乃是荀軍後勤上的主管,正在向濟北進發的樂進,他的部隊的後勤供應就是陳羣負責的,因是,荀貞對陳羣說荀敞等的所需由他“兼負”。

陳羣應諾。

積日累月地與數字、物資打交道,一邊是收,一邊是支,不僅需要做到收支平衡,還需要保證能做到常有節餘,以備計劃之外的戰事所用,比如己方某地受到敵人的進攻,或者敵方某地突然出現變故,有利於我方發起進攻,要做到這些是不容易的,也就使陳羣顯得更加穩重。

陳羣的祖父陳寔共有六子,其中最有名的是陳紀、陳諶,陳紀是長子,字元方,陳諶是第四子,字季方,所謂“元方難爲兄,季方難爲弟”,兄弟兩人難分高下,與陳寔共號“三君”。

陳羣是陳紀之子,陳諶有一子,名叫陳忠,字孝先,——陳芷是陳寔的第二子,陳政之女,

到底與荀貞只是姻親,所以早些時,陳忠沒有來從荀貞,然而隨着荀貞勢力的壯大、地盤的鞏固,加上潁川處四戰之地,袁術、呂布、孫堅看起來將會有一場大仗要打,潁川必會受到波及,故此,於月前,陳忠與陳氏的好些族人一起來到了郯縣,最終還是投到了荀貞帳下。

虎父無犬子,陳忠頗有才具,荀貞久知其能,得他來到,甚是欣喜,闢他爲了州督軍從事。

其餘的陳氏族人,荀貞根據他們不同的能力,分別給以任用,有實務之能的,使主實務,精通經業的,任於學校,名高而唯能清談的,便給個百石的閒職,示之以榮,稍給些俸祿養之。

荀貞用人,向來唯纔是用,有真本事的,即使不討人喜,形貌、性格上有缺陷,比如程嘉,矮而且醜不說,還好財色,總是阿諛奉承荀貞,辛璦就很討厭他,沒關係,一樣重用,沒有真本事的,或者,甚而有高名,也有實學,卻無實務之能的,則即使是宗族、姻親,也頂多只是給個閒職,或者乾脆就不任用,比如荀悅,有沒有能耐?有,連荀彧都佩服他,但他的長處是在學術上,對經書、史學上極其專通,因此荀貞任他爲州待事從事,給以榮譽,然不給實權,對荀氏族人是這樣,對現在的兩大外親,也即姻族,陳氏、糜氏更是如此,陳氏且不說,糜氏是東海本地人,族人衆多,而唯得荀貞重用的也只有糜竺、糜芳二人罷了。

援兵、役夫、糧械諸事定下,衆人辭退,各去落實。

濟陰郡,定陶縣,郡府。

呂虔浴血突圍,帶入城內的數十家兵,只剩下了四五人,他日夜兼程,不眠不食,先是趕到金鄉,告之城內駐軍“任城失陷”的消息,之後半刻沒有耽誤,又疾馳到定陶郡府,給曹操報上了此道急訊。

曹操聞之,心中懊惱,想道:“遲了一步!遲了一步!”見呂虔衣衫狼藉,滿面塵土,鏖戰半宿,又迎風衝寒百餘里地,未進水、食,他的嘴脣都乾裂了,兩眼佈滿血絲,遂先不問任城縣失陷的具體過程如何,親下堂中,把他扶起,一迭聲地令侍吏趕緊送來溫湯、飯食。

呂虔心中感動,說道:“下吏還撐得住。將軍,當務之急,是速調兵馬,急攻任城縣!否則不然,虔料荀鎮東的援兵必會轉日即到,等到那時,再攻任城縣怕就不易了!”掙脫開曹操攙扶他的手,再次下拜在地,慨然請戰,說道,“虔是任城人,熟知當地,願爲將軍前驅!”

曹操大爲讚賞,對從坐堂上的程立、陳宮等人說道:“子恪的忠勇,可以比擬先賢!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吾有子恪,任城縣雖暫被劉備、陳褒襲據,一時之失罷了!”又把呂虔扶起,親將他扶到席上坐下,轉回堂上,坐回己位,沉吟稍頃,用商量的語氣,從容與程立等人說道,“吾欲檄金鄉、鉅野兵即刻入駐亢父,攻拔任城;分劉若領部進駐高平。君等以爲可否?”

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65 延攬勇士(上)75 許縣陳氏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3 破敵(下)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2 枉費心機空費時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4 一怒之威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9 高子繡髡髮代首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5 命令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8 推衣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63 叕兒乃有大志乎32 許顯奉令提兵援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5 尋賢不遇(上)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67 鳳集西鄉(上)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31 破敵(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 雙喜臨門(上)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29 許季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6 亂將至中流擊水32 督郵一怒(中)42 馮鞏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7 清洗潁陰(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4 杜買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33 破敵(下)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上架感言3 誰人不知荀貞之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36 第三兄弟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
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65 延攬勇士(上)75 許縣陳氏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33 破敵(下)6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13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五)90 揭竿而起爲招安22 枉費心機空費時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4 一怒之威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9 高子繡髡髮代首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15 命令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8 推衣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91 忽然聞得故人到63 叕兒乃有大志乎32 許顯奉令提兵援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5 尋賢不遇(上)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90 風捲雷動誅鄴趙(六)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67 鳳集西鄉(上)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48 惟是小人最難養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31 破敵(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1 雙喜臨門(上)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29 許季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8 許君卿計敗張遼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18 一賭約定先鋒注 兩騎策行入孔營185 星羅雄傑滿部中(上)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6 亂將至中流擊水32 督郵一怒(中)42 馮鞏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7 清洗潁陰(上)63 滍水星河影動搖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4 杜買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33 破敵(下)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上架感言3 誰人不知荀貞之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36 第三兄弟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