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不顧母弟朱靈忠

記性不佳,昨天把微信號寫錯了,雖然已經在上一章中改過了,改得稍晚了點,或許有書友沒有看到,是kniyk。

——

袁紹帳下的武臣中,有以族姓出名的,如淳于瓊,有以勇猛出名的,如顏良、文丑、高覽、韓猛等等,而如論久經沙場、部曲驍銳的話,卻沒有幾個,麴義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與公孫瓚的作戰中,袁紹對麴義大加重用,先是用麴義襲擾公孫瓚的前陣部隊,繼而又用麴義爲先鋒,與公孫瓚決戰。

從冀州傳來的這道消息,說的就是袁紹、公孫瓚終於決戰,並及決戰的經過和勝負。

在這道消息中,荀貞看到了好幾個熟悉的武將名字。

淳于瓊、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朱靈。

最先看到的是朱靈的名字。

曹操固守甘陵國的貝丘,田楷攻之不下,雖然穩住了袁紹的右翼,但僅此一城,明顯單薄,是以,袁紹檄曹操出城,佯北擊與貝丘相鄰的甘陵縣,然後遣朱靈從魏郡最東北邊與甘陵國接壤的清淵出,向東潛行,經貝丘,共行約二百里,奔襲鄃縣。

鄃縣在甘陵國的最東邊,和平原郡接壤,乃是甘陵國的東大門,本是袁紹的地盤,守將季雍於數月前投降了田楷,致使甘陵國幾乎全境陷落,使袁紹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在魏郡外圍的據點被公孫瓚一掃而光,同時,趙郡方向的黑山軍不顧天寒,加大了擾掠攻勢之後,袁紹也判斷出,公孫瓚必會在近期發起總攻了,故此,他決定採納審配的建議:在此之前先把鄃縣奪回。首先,以此來進一步地穩固右翼,同時威脅公孫瓚的左翼,其次,也是爲了殺雞儆猴,讓部將們知道,凡是背叛的他都沒有好下場,並希望能夠借之鼓舞士氣。

朱靈與季雍是老鄉,兩人都是甘陵人,彼此相識,而且朱靈家就在鄃縣,對鄃縣的內外虛實他更是非常熟悉,袁紹可能是出於這個原因才遣的他去攻奪鄃縣,然而就在朱靈到達鄃縣城下時,卻出現了一個使他兩難的選擇,——季雍奉公孫瓚之令,把朱靈的母親、弟弟帶上城頭,呼他投降。母子情深,此爲人之本能,弟弟倒也罷了,老母爲敵所脅,該如何是好?

朱靈望城頭而泣,說道:“丈夫一出身與人,豈復顧家耶!”

他竟是不顧老母、親弟,令部曲力戰攻城,最終打下了鄃縣,生擒季雍,但是他的老母、親弟都被殺害了。朱靈沒有擅自做主殺掉季雍,以圖報仇,而是盡人臣之分,遣人把他送到了袁紹的營中。季雍不僅叛變,且害死了朱靈的母、弟,袁紹焉能留他?當即命將殺了。

季雍是甘陵廣川人,不久後,廣川亦爲袁紹奪回,袁紹令兵士搜捕到了季雍的家人,亦悉殺之。這是後話,不必多說。

孝之一字,不但是人的本能,而且因受“求忠臣於孝子”的觀點影響,漢家向來是以孝治天下,鄉里蒙學教的第一本書就是《孝經》,前漢劉向專門寫過一本《孝子傳》,後世的“二十四孝”不少都是出自其中,可見時下人對“孝”的宣傳和奉行程度。

若是在與羌胡或叛賊作戰時,漢賊不兩立,不顧父母,爲國盡忠,固然令人感佩,但時下不過是諸侯混戰,袁紹也好,公孫瓚也罷,同爲“漢臣”,彼此互攻,實爲“不義之戰”,朱靈卻不顧老母,看起來是在給袁紹盡忠,然當荀貞看到此處時,卻頓覺此人真是心狠,有梟雄的潛質,一下就想到了劉邦對項羽說的那句話“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荀彧等也在,和荀貞一起看這道從冀州傳來的重大軍情消息。

他們也都是頗爲吃驚。

荀攸說道:“袁本初得人效死力至斯!”

戲志才智謀多端,爲荀貞謀劃時固是重利,然其本性卻是個重情義的,只從他今雖貴重,仍與他的妻子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不像別的一些人那樣廣納美妾就可看出這一點,他嘆道:“朱文博言以‘不顧家’,似忠而實可謂狠辣。”

再往下看。

朱靈奪回了鄃縣,公孫瓚分兵去攻,卻與打貝丘一樣,也是攻之不下。

袁紹由此加固了右翼。

鉅鹿太守董昭殺掉了郡中謀圖叛從公孫瓚的大姓、仕宦,穩定住了鉅鹿的局面,隨後他募兵籌糧,增強守備,一面抵禦郡東公孫瓚部隊的侵略,一面配合袁紹的西路軍,對侵擾趙國的黑山軍展開反擊,穩紮穩打,在短時間內又爲袁紹穩住了左翼。

兩翼既穩,河內的孫堅又已經撤兵回豫,河內雖失半郡,挨着魏郡的諸縣卻還在張揚手中,後顧近期也無憂,袁紹就可以全力以赴地等待與公孫瓚決戰了。

十天前,公孫瓚發起了總攻。

公孫瓚兵強馬壯,參與此戰的步騎達有四萬之數,步卒三萬,列爲方陣,是爲進攻的主力,幽州突騎萬人,分列左右,既是護衛兩翼,又可在戰時用爲奇兵。袁紹的部曲步卒多,騎兵少,他使麴義率其本部精銳步卒八百,輔以蹶張士千人爲先鋒,自統步騎數萬在後。

麴義引兵與公孫瓚對陣野上。

公孫瓚一則輕視麴義的兵少,二來因麴義部有強弩千張,是以沒有用步卒去攻,而是令左右翼各出騎兩千,縱之衝陣。幽州突騎,名不虛傳,冒着如雨下的弩矢,悍勇爭進。

四千精騎,四千匹戰馬,奔騰起來,聲勢駭人。

從麴義這邊擡眼望去,滿目皆是敵騎,彌滿原野,數不清的矛尖在冬日的陽光下凌冽閃亮,隨着敵騎向己陣衝來,數不清的弩矢、箭矢從敵騎的衝擊隊形中射出,就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帶着呼呼的風聲,撲面而至。敵騎的衝鋒喊殺聲、馬蹄奔騰的聲音混在一起,震耳欲聾,戰馬捲起的煙塵瀰漫了半空,數裡外都能感到地面的震動,近處的人甚至站不穩腳。

就在吶喊殺近的敵騎後邊,公孫瓚的主力還沒有動,無數的旗幟在招展,幾乎兩邊望不到頭。

回觀己陣,蹶張士在後,迎戰當前的,麴義這裡只有八百步卒。

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74 如何練兵74 奮武遣以一軍阻47 辨旗察鼓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60 文直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3 習射63 下邳相舊習難除63 同道27 敬老42 馮鞏28 原師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6 五日九戰(上)39 班底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1 捕拿張直(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37 會師(下)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62 田使君退還平原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8 陰入縣寺持短長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6 會師(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 道是襄陽德珪來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7 偏將軍用計賺蓋8 遍觀諸郡(下)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 飛書問君何所欲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8 辰彼碩女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4 留錢2 賭錢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5 冀董幽田兩名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4 將近臨湘桃花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2 孫郎威震定潁外59 荀君爲政(上)33 破敵(下)11 前倨後恭因何故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56 允誠書從濟北來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45 虎膽奸雄44 以退爲進郎陵說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46 恩威並施42 鮑信燭下勸離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歸家諸事1 上任16 爲君請功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6 亂將至中流擊水48 惟是小人最難養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
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33 偏師掠潁橋蕤橫74 如何練兵74 奮武遣以一軍阻47 辨旗察鼓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60 文直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3 習射63 下邳相舊習難除63 同道27 敬老42 馮鞏28 原師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82 程荀陳舟船相見 孔文舉出任北海16 五日九戰(上)39 班底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81 捕拿張直(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37 會師(下)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62 田使君退還平原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86 彰廉禮賢下邳行(中)38 陰入縣寺持短長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36 會師(上)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 道是襄陽德珪來36 我所邀者仁民名17 偏將軍用計賺蓋8 遍觀諸郡(下)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 飛書問君何所欲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28 辰彼碩女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4 留錢2 賭錢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5 冀董幽田兩名俊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4 將近臨湘桃花盛52 佳客翩翩洛陽來(中)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81 不足憂懼劉玄德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2 孫郎威震定潁外59 荀君爲政(上)33 破敵(下)11 前倨後恭因何故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56 允誠書從濟北來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45 虎膽奸雄44 以退爲進郎陵說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46 恩威並施42 鮑信燭下勸離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歸家諸事1 上任16 爲君請功124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三)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16 亂將至中流擊水48 惟是小人最難養41 荊州刺史武陵守 魯陽袁術望南陽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