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原師

荀貞萬萬沒有想到,身爲太平道信徒的原盼、身爲數年後就會拿起兵器、揭竿造反的太平道中一員的原盼,居然會爲此嘆息,居然爲因嫌民間兵器太多而嘆息!

原盼言辭懇切,態度誠摯,不似作僞。

荀貞附和說道:“是啊!民間尚武,風俗剽悍,輕田作而好末技確實不是件好事。但民風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呢?”

原盼說道:“荀君名門子弟,博讀史書,當知前漢龔渤海的故事。君今爲繁陽亭長,雖只轄十里之地,但也算爲政一方了,何不效仿前賢,勸導百姓呢?”

“龔渤海?原師說的可是龔少卿麼?”

“正是。”

“龔公年高德劭,勸人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我小子無德,怕是學不了前賢的事蹟。”

“我聽說荀君有陳留仇季智之志,不願爲勞形之吏,而願爲生民做事。既然有這樣的志向,還怕有做不成的事情麼?”

荀貞爲得到荀衢的同意出任亭長,曾舉出陳留仇覽的例子。此前秦幹、劉儒來亭中時,已經當面稱讚過他,現下又得到原盼含有批評的勉勵。他也不知該高興還好,還是該苦笑纔好。天地良心,他對荀衢說那番話的時候,是絕對沒有想到將之外傳,以此博得聲譽的。

他筆直地跪坐席上,雙手放在膝上,肅容說道:“原師所言甚是,我知錯了。”

不管原盼是何出身,不管他是不是太平道人,也不管他數年後會不會造反,至少他的這幾句話是“長者之言”。原盼笑道:“在下不過一個鄉野鄙人,略讀了些書,和荀君你是不敢比的。幾句隨口的話,如果荀君覺得對,是在下的幸事;如果說錯了,還請荀君幫我糾正。”

“自我來亭中後,日夜所思,都是該如何造福一方。但一來年歲小、沒經驗,二來不熟悉地方,到現在爲止,還沒能有一個成熟的思路。原師,請你教我。”

荀貞誠意請教,原盼也不遮掩,說道:“繁陽亭內有六個裡,住民一千多口,要想治理好,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請原師教我該怎麼辦?”

“古人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又云:‘名正則言順’。依我看來,能把這兩條做好也就足夠了。”

“願聞其詳。”

“鄉里野人,多不通律法,荀君可遣人至各里中,分別教之。律法,就好比規矩,有了規矩,百姓們知道了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亭部中的一切就都井井有條了。”

“然後呢?”

“在這個基礎上,荀君可以再親身作則,教導百姓什麼是本、什麼是末。當百姓們分清了本末之後,知道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之後,亭部中自然也就翕然寧靜了。”

原盼的這兩點建議,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老成之言而已,但可謂“堂堂正道”。荀貞如果按此實行的話,短期內或許看不到效果,一年半載後,必有成效。但他並不滿足,又追問道:“耕作爲本,餘者爲末的道理很容易對百姓們講清楚,但講清楚了之後呢?該如何具體行事?我該怎樣親身作則?”

“荀君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親身作則麼?”

“真的不知道。”

“可你已經開始在做了啊!”

“……,我做什麼了?”

“荀君扣押武貴,不就是親身作則麼?”

“原師的意思是?”

“鄉里輕俠無賴,結幫成羣,整日遊戲浪蕩,一言不合,動輒拔刀相向,不惜流血五步,實爲鄉間最大的禍患。仇季智任蒲亭長的時候,首先不就是嚴肅地整治輕俠麼?將他們皆役以田桑,並嚴格規定地懲罰制度。有違反的,必嚴懲不貸。”

“噢,原師是想讓我?”

“不錯,荀君既然仰慕仇季智,那麼按他治理亭部的辦法來治理繁陽亭就足夠了啊!”

原盼所言是至理名言。如果現下是太平盛世,按此辦法治理亭部自無半點問題,只可惜,荀貞心知亂世將來,爲能在亂世中聚衆保命,他拉攏輕俠還來不及呢,又怎麼能嚴懲他們?

他暗暗嘆息,想道:“掀起亂世的正是太平道信徒,而現在勸我嚴懲輕俠的卻也是太平道信徒。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諷刺。”又想起了秦幹,“秦幹把他當作對頭,但在整治輕俠這一塊兒上,他們兩人卻不謀而合,意思相同。嘿嘿,嘿嘿。”心裡這麼想,臉上沒顯露半分,讚道,“賢哉原師!”

“些許粗陋的見識,哪裡敢當的一個‘賢’字?”

“除了懲治輕俠,原師覺得我還應該做些什麼?”

“安定裡之所以富足,不止是因爲他們的田地多,還因爲他們種植了大片的桑樹。有了桑樹,便能養蠶,養蠶便能紡織,‘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按一家五口人,女子兩人來計算,一年下來,足可織成布帛數匹。一匹布長四丈、寬二尺二寸,可以做成一身大人的衣服。如此,不但足夠自家穿用,多出來的還可以拿去賣錢,貼補家用。”

“原師是想建議我動員百姓,多植桑樹麼?”

“朝廷本有法令,桑樹種植的多少也算考覈的標準。如果勸導百姓種植桑樹,一來可以使得百姓富足,二來也可滿足考覈。兩全其美,何樂不爲呢?”

原盼剛纔話中有一句:“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出處是《漢書?食貨志》;再之前,他還引用過孟子、孔子的話。當世不比後世,讀書不易,他能隨口引用史籍、經典中的語句已經讓荀貞吃驚不淺。此時,又聽他說“朝廷本有法令”,竟是不但熟讀典籍,更通曉朝廷律令。荀貞無法再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太平道頭領來看待了。

他想進一步地試探一下原盼的才幹,故意爲難地說道:“勸民種桑當然很好。可是,購買桑苗以及種植入土都需要組織,並且需要錢財。組織倒也罷了,這錢財該怎麼湊集呢?”

原盼笑道:“君不見彈室門外的父老僤碑麼?”

家家戶戶都出錢,按照出錢的多少,分得桑苗數目不同。荀貞故作恍然,拍了拍額頭,笑道:“要非原師提醒,一時還真沒想到這個辦法。”問原盼,“原師既然有此良策,爲何不在貴裡之中施行呢?”

“今日我與周公、三郎、四郎、阿卿會集彈室,正是爲了商議此事。”

左巨半天沒說話,早就憋不住了,這時總算找到了機會,急忙忙地插口說道:“這兩天沒能去亭舍給荀君賠罪,也正是爲了忙碌此事。”

“噢?原來如此!這是好事兒啊!……,不知商議得如何了?可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麼?”

“已經商議得差不多了,各家各戶各出多少錢,也大致定下來了。只等把錢收齊,便去縣中市裡購買桑苗。等到今年雪後,立春之前就能種下了!”

“若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請儘管開口。”

“如有難處,少不得麻煩荀君。”

話說到這裡,該說的基本都說了。荀貞見屋外天色將晚,起身告辭。原盼、左巨、周蘭等將他送出門外。左巨更一直把他們送出里門,這才折回。

……

回到亭舍,杜買、陳褒等人尚未歸來,黃忠迎接上來,牽馬入廄,因見荀貞恍恍惚惚的,關切地問道:“荀君,怎麼了?可是在敬老裡辦事不順麼?”

荀貞回過神:“倒也不是。……,黃公,你久在亭部,應該比較瞭解原盼吧?你覺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原盼是本地名人,黃忠確實很瞭解他,回答說道:“是個好人。……,怎麼問起這個了?”

“我與原師只見了兩面,第一次見面時,因爲秦君、劉君的緣故,鬧得很不愉快,但他並不因此記恨,反而與我摯誠相見。適才在敬老裡時,他給我提了幾個治理亭部的建議,都是良策啊!”將原盼的話轉述給黃忠。

黃忠道:“確實良策!這麼說,荀君打算按此行事了?”

荀貞避重就輕,避開“整治輕俠”這一條,單說推廣桑樹,回答說道:“等把各里的人召集齊了,備寇的操練上了軌道,便開始動員全亭種植桑樹。”

黃忠說道:“荀君,你雖來了纔沒幾天,但俺覺得你比鄭君強多了。”

“這話怎麼說?”

“鄭君在這兒當了好幾年的亭長,也沒說過推廣種桑。”黃忠出身農人,年紀又大,當然知道對農家來說,種植桑樹的好處有多大。

“話不能這麼說。去年的大疫,全靠了鄭君,本亭纔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只這一點救人活人的功勞,我就遠遠比不上啊。”

紅日西沉,荀貞立在舍院門口,觀看官道。不知不覺,在敬老裡待了大半天,只早上的那點飯頂着,他早就餓了,笑問黃忠:“黃公,打算何時開飯?”

“荀君餓了麼?”

“上午出來,近暮方回,早就餓了。杜君、阿褒、阿偃他們料來也肯定都餓了。黃公,早點做飯吧。”

黃忠自無不允之理。

遙望遠處,官道上人來人往,荀貞自言自語地說道:“也不知杜君他們何時回來?”他更想知道的是,杜買他們總共召來了多少人。

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3 滅族(上)40 兵非無情不可掌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5 命令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8 誅滅沈家(上)16 亂將至中流擊水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77 布植黨羽養虎豹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47 辨旗察鼓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3 大獲豐收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81 不足憂懼劉玄德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30 將戰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 查封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8 遍觀諸郡(下)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61 曹刺史安定濟北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可願南下?26 決勝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9 圍不赦以威生仁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上架感言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20 牽掛者何8 清洗潁陰(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5 鄉有野賢40 兵非無情不可掌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42 三見遲婢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5 命令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67 鳳集西鄉(上)91 兵臨西華(上)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44 高家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7 虎狼之威(下)61 太守行春(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
22 枉費心機空費時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53 滅族(上)40 兵非無情不可掌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15 命令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97 孫文臺單騎陷陣1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七)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71 董仲穎操立天子 袁本初離洛奔冀18 誅滅沈家(上)16 亂將至中流擊水48 許君卿計敗張遼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61 陶謙謀逼彭城國 劉備下邳見笮融77 布植黨羽養虎豹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68 三軍悄然各入屯47 辨旗察鼓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72 寧舍濟北取任城23 大獲豐收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72 寬仁信義劉玄德(下)81 不足憂懼劉玄德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30 將戰43 焉可自棄學陳項222 臨將戰復授機宜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 查封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8 遍觀諸郡(下)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61 曹刺史安定濟北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可願南下?26 決勝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20 今有潁陰乳虎(上)19 圍不赦以威生仁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74 程劉自請見臧薛 三陳領命討郡賊上架感言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20 牽掛者何8 清洗潁陰(下)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25 鄉有野賢40 兵非無情不可掌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42 三見遲婢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5 命令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67 鳳集西鄉(上)91 兵臨西華(上)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44 高家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79 毋要臨渴而掘井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17 虎狼之威(下)61 太守行春(上)39 可笑雛鳳誘老薑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5 李孟續仗劍榻前 荀公達夜還如意35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