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

趙雲援助樂進的檄文,同時也傳了一道給樂進。

濟北國,肥城。

樂進接到檄文,召曲軍侯以上的軍官來見。

樂進先把趙雲將提兵來到的消息告訴了諸人,然後從席上起身,踱步到掛在帳壁上的地圖前,示意衆人近前。潘璋、何儀、太史慈等遂皆圍了過來。

“給君等大致講一下現下濟北周邊及郡內的各路敵軍動向。”

打下了肥城後,樂進廣遣斥候,四處探聽情報,剛把周邊和郡內的黃巾、曹軍等敵人的動向察知清楚,正好借荀貞檄文到的機會,給諸校尉、軍官們講說一下,好讓他們心中有數。

潘璋等人聚精會神,聽樂進述說。

樂進首先把直鞭點在了濟北西邊,與濟北接壤的東郡之東部地區,這裡有兩座城池,一爲臨邑,一爲谷城。樂進說道:“曹東郡率主力從谷城南下到定陶後,臨邑、谷城並無增兵,目前只有千許部隊駐紮,都很老實,固城自守而已,無有異動。”

隨之,樂進移動直鞭往上,點在了與濟北北部接壤的平原、濟南二國。

他說道:“公孫伯珪敗歸幽州,袁車騎近日接連收復失地,麴義諸將趁勝急戰,兵勢很強,平原郡的田楷部早已無能外掠,看情形,怕是連守都快守不住了,此郡無憂;荀將軍在泰山,使孫觀、吳敦、陳午、凌操諸校分在泰山、琅琊兩郡,或北襲青州黃巾,或固城守禦,濟南等郡的青州黃巾應接不暇,被牢牢地牽制在了本地,只有少數幾個賊渠帥引兵赴援盧縣。”

接着,樂進又把直鞭點在了濟北南邊的東平國上。

他說道:“劉兗州新死,兗州兵士氣低落,其衆雖有萬餘,而似無進取之心,李相、江校尉一在東平陸,一在寧陽,與之相峙。”

周邊的情況說完,樂進繼續往下說,又說濟北境內的黃巾情況。

先說北部的盧與荏平兩縣,他說道:“荏平南接臨邑,早前時,曾被曹東郡清繳過,而今縣中雖仍存有黃巾,數目不多。盧縣是濟北的郡治,大縣也,富庶,轄地亦廣,又與濟南、平原接壤,縣中除了兗州黃巾外,還有許多的青州黃巾,粗略估算,其數應在五六萬,能戰者約兩萬上下,精卒至少萬人左右,他們眼下多數都在盧縣城中,散在郊野的已經不多了。”

濟北五個縣,盧縣一個縣的轄地差不多就佔了三分之一,南部的蛇丘、成與剛,三個縣的轄地總面積加在一起,也就是和盧縣的轄地大略相當。轄地廣,自也就黃巾多。

樂進最後說濟北南部的蛇丘三縣之黃巾情況,他說道:“蛇丘與剛、成分在汶水北、南,成縣鄰吾泰山之樑甫,境內黃巾的不多,濟北南部的黃巾主要集中在蛇丘與剛二縣,又以蛇丘最衆,總數約在三四萬,能戰者萬餘,精卒大概兩三千。”

樂進頓了下,又說道:“截至目前,北部、南部的黃巾都還沒有什麼動靜,也許是因爲吾軍突進肥城太快,他們尚未反應過來,下一步,他們會自守?抑或來攻肥城?尚未可知。”顧視帳中衆人,他總結說道,“沿邊、郡內的敵情就是這樣。至遲等得趙將軍到後,吾等就要對濟北黃巾展開大的作戰,對這次作戰,君等各有何高見?可暢所欲言,吾恭聽之。”

潘璋搶了頭名開口,他大聲說道:“先發者制人!目下我軍既已拿下肥城,接下來就該大舉進攻。璋意不必等趙將軍到後再動兵,可趁濟北黃巾賊促無應對的機會,現在就發兵攻盧縣!”

何儀不同意潘璋的建議,他說道:“盧縣城堅,守賊兵衆,不可硬攻。”

樂進問何儀,說道:“都尉有何上策?”

何儀不諱言他曾是黃巾的一員,他說道:“儀昔年不慎從賊,多虧主公,儀才得以痛改前非,棄暗投明,此固儀愚鈍之故也,而因了此番經歷,對黃巾賊,儀卻頗多瞭解。張角嘗將青兗等八州的信徒設爲三十六方,而今張角兄弟、三十六方的渠帥,俱皆早已授首,禍亂青兗的黃巾聲勢雖盛,其實並無主將,烏合之衆罷了,盧、蛇丘等縣的黃巾賊亦是如此。就拿盧縣來說,如將軍所言,賊至數萬,可這數萬賊並非一部,而是由數部合成的,此於我有利也。”

“這麼說,都尉是以爲?”

“儀愚見,不可急攻,急則必使盧與蛇丘等縣的黃巾齊心對外,宜緩攻勢,輔以招降,候其內亂,盧、蛇丘取之易哉。”

樂進點了點頭,問餘下諸人:“君等有何建言?”

餘下的諸人中,有同意何儀的,有同意潘璋的,議論紛紛,不能統一。

樂進能夠決斷,他拍板做出了決定,說道:“即便是招降,亦得打幾個勝仗才能行之。潘校尉‘可趁濟北黃巾賊促無應對’之言,說得不錯,但趙將軍未到,不宜大舉進攻,倒是可以先打場小一點的戰鬥。盧縣黃巾在城外郊野安有幾個據點,誰願爲吾拔取之?”

潘璋、何儀,包括蘇則、蘇正、馮鞏等,皆積極請戰,唯太史慈雖也請戰,態度卻不甚積極。最終,樂進選了何儀,令他引部出擊。

軍議散了,何儀歸本營,自選兵馬,出營去戰,這且不用多說。

只說太史慈,他也回了本營,到得營中,跟着他去參加軍議的從吏忍不住問道:“都尉,適才帳中,樂將軍問誰敢出戰,潘校尉、何都尉等俱踊躍相爭,都尉卻爲何甘願落後?”

太史慈任在琅琊後,他遣人回鄉,召了幾個交好、有能力的鄉人、親友來,此時問話的這個從吏就是這幾人中的一個,乃是太史慈的心腹。

因是,太史慈不瞞他,從容答道:“潘校尉與何都尉從君侯日久,吾不可與爭。”

從吏越發不解,問道:“既不可爭,那緣何此前數戰,都尉又每戰必爭先發?”

“此前所以爭者,是爲不使潘、何小看於我。”太史慈撫須微笑,開解從吏的疑惑。

從吏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因爲潘校尉、何都尉現下不敢再小看都尉,是以都尉今就不與他兩人爭了。”

“正是。”

從吏佩服地說道:“都尉深明進退,吾等不如也。”

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 今有潁陰乳虎(上)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4 杜買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4 陽城治吏(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63 同道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0 朱陽第三65 奉孝高臥懷棲逸82 擒賊先擒王(下)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37 無禮賠罪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4 守城初戰95 會師城下(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5 褒貶由人54 詐死45 正旦前日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34 招攬樂進75 欺上弄假國之賊45 欺人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 光和六年(上)12 仲仁迫凌去檄書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8 荀攸來訪76 演武薦賢(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4 鐵官見聞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6 會師城下(下)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84 威震陽翟(中)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51 動手前夜16 爲君請功33 程偃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81 不足憂懼劉玄德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30 將戰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9 計吏郭圖(上)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8 範繩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9 吾候諸君久矣26 威震郡北27 高素三勸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8 誅滅沈家(上)14 臧霸風從元直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62 田使君退還平原96 會師城下(下)
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0 今有潁陰乳虎(上)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24 杜買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14 陽城治吏(上)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216 徵役備物籌入魯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63 同道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53 不顧母弟朱靈忠30 朱陽第三65 奉孝高臥懷棲逸82 擒賊先擒王(下)53 佳客翩翩洛陽來(下)37 無禮賠罪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4 守城初戰95 會師城下(中)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5 秦項建言取濟南(上)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35 褒貶由人54 詐死45 正旦前日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34 招攬樂進75 欺上弄假國之賊45 欺人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1 光和六年(上)12 仲仁迫凌去檄書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8 荀攸來訪76 演武薦賢(上)26 祖宗德澤在遺黎117 袁本初議廢天子 戲志才笑其無謀99 月黑雁飛弓馬逐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24 鐵官見聞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96 會師城下(下)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84 威震陽翟(中)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51 動手前夜16 爲君請功33 程偃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81 不足憂懼劉玄德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30 將戰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9 計吏郭圖(上)89 陳荀分被董卓徵 兵編別部號安郡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8 範繩210 豈可因己污主名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9 吾候諸君久矣26 威震郡北27 高素三勸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161 一將功成萬骨枯(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69 尋得事由插爪牙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65 爲政之要宣文德 輕車簡從訪張紘18 誅滅沈家(上)14 臧霸風從元直言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62 田使君退還平原96 會師城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