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尺素飛傳相思意

這是今天的保底一更,欠的那些這幾天慢慢補上。

——

武安縣。

自被荀貞任爲“守武安長”以來,劉備在武安已有數月。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幾個月的時光可能一過即逝,然對劉備這樣的人傑來說,幾個月的“守武安長”生涯卻已足夠使他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之前,荀貞任趙國中尉的時候,劉備當過荀貞的功曹,功曹在府吏中的地位雖然很高,但畢竟是屬吏,不是長吏,和“守武安長”這樣獨當一面的吏職是不能相比的,幾個月的“長吏”吏職的磨練,不僅讓劉備嘗到了“大權在握、福禍由我”的滋味,而且也讓他成熟了很多。

劉備這個人話不多,寬厚真誠,對尊長者他執禮甚恭,對地位、名聲不如他的人,他以寬容待之,在爲人處事上本就有卓異於常人之處,而今獨掌一縣,除了軍事上需得尊重“守武安尉”高素的意見之外,在縣裡的其它方面毫無掣肘,可謂是如魚得水,短短几個月,在武安縣已頗得名望,無論是縣中的大戶豪強、抑或市井裡的惡少輕俠,提起他來,大多讚不絕口。

他這幾個月過得甚是意氣風發。

但是,這兩天他卻時常面有憂色。

這一日,縣寺裡,他與“守武安丞”簡雍、“守武安尉”高素對坐閒談。

“子繡,府君這兩日可有書信來?”

高素搖了搖頭,答道:“沒有。”

劉備轉眼望向堂外,沉吟不語地看了會兒,嘆了口氣。

高素奇道:“無緣無故的,玄德爲何嘆氣?可是縣裡遇上什麼難事了麼?”拽着袖子自拍胸膛,說道,“如有難事,儘管言來,我高子繡大忙幫不上,小忙還是能幫上一二的。”

所謂“名字”,“名”通常用來自稱,以表示謙卑,而“字”則通常是用來供別人稱呼的,以表示別人對被稱呼者的尊重,幾乎沒有人會自呼己字,在社交禮儀上,自呼己字是要鬧笑話的,高素不是不知道這個“禮儀”,但他沒讀過什麼書,輕俠出身,本就“輕脫”,不重儒家禮節,兼之和劉備的交情不錯,心情很放鬆,所以大大咧咧地自呼己字。

簡雍聽了,不覺露出“欣賞知己似的”一笑。

簡雍的性子雖非大大咧咧,卻也絕非守禮之老儒,只看他現在的坐姿就能看出來,要說他是下吏,劉備是他的上級,面對劉備時他應該正襟危坐,端端正正地跪坐纔對,而此時他卻是倚着案几盤腿而坐,毫無禮節可言,——事實上,高素的坐姿比他還過分,至少他還是盤腿坐,高素索性叉着腿,幾乎是箕坐了,說實話,跪坐實在是太累了,坐久了,腿關節、腳踝都是疼的,有時坐時間太長,站起來時腿都會麻木,所以如高素、簡雍者,能偷懶就偷懶。

簡雍性子疏懶,碰見高素這樣“不拘小節”的,自然便如遇到知己也似。

說來也怪荀貞,給劉備配了這麼兩個“奇葩”的丞、尉,武安縣寺現如今都快成武安縣那些恪守禮節的儒生們口中的笑柄了,差不多人人皆知縣寺裡有兩個“不知禮節”的丞、尉,坐姿不雅不說,還常常當面呼劉備之字,——“字”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同輩間的稱呼,或者是長輩、尊者對晚輩、下屬的稱呼,高素、簡雍做爲屬吏,按理說,他兩人應該稱呼劉備“縣君”,至不濟,也得稱呼劉備一聲“劉君”,但他兩人卻常當面直呼劉備之字,就像剛纔,高素就是直呼的“玄德”,而沒有尊稱劉備爲“縣君。”

劉備闢了一個本縣的士子當他的主簿,這幾個月裡,這個士子不知在私底下進諫過劉備多少次了,每一次都痛心疾首,強烈地請求劉備好好約束一下高素和簡雍,不能放任他們如此“無禮”,不過只可惜,每一次,劉備都是一笑置之。

一來,劉備性子寬厚,而且本身也是出自寒門,對這些“虛禮”他並不重視;二來,他就算重視其實也沒用,簡雍是他的故人、高素是荀貞的愛將,他怎麼約束?沒辦法約束。

劉備又嘆了口氣,說道:“縣裡倒沒有什麼難事,只是……,唉。”

“只是什麼?玄德,有話就直說嘛,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吞吞吐吐了。”

“子繡,你沒有聽說麼?”

“什麼?”

“府君命人捕了郡丞。”

“聽說了。”

看着高素一臉無所謂的模樣,劉備啞然。

不過高素向來是這脾性,不管多大的事兒,他從沒有長吁短嘆過,也不知是該說他心理素質好,還是該說他“智商和情商低”。劉備頓了頓,說道:“子繡,我恐怕府君會因此事召來不測之禍啊。”

高素變了臉色,忿忿然地說道:“李驤雖是個黃巾降賊,我一向來也不大看得起他,但他到底是府君的人,李鵠卻敢指使人刺死他,府君令人捕他下獄正是應該!何禍之有?”

“李鵠與鄴縣趙家交好,我聽說他與趙家的趙然來往密切,今府君忽將其捕拿下獄,怕會引來趙家之不滿啊。趙常侍權傾朝野,極得天子信重,趙然如因此事飛書洛陽,進上讒言?”

“小小趙家,何足掛齒!以我看來,玄德,你是多慮了。”

趙忠權傾朝野,趙氏可以說是帝國最顯赫有權的一個家族了,卻被高素說成是“小小趙家”,劉備愕然,說道:“噢?此話怎講?子繡可是有何妙計化解趙氏之怨?”

“趙常侍固權傾朝野,府君亦名動海內。李鵠算個什麼東西?豎子耳!不值一提。玄德,你覺得趙家會因爲一個小小的豎子與府君撕破臉面麼?”

“話是如此說,然只怕……。”

“只怕什麼?有什麼怕的?趙家若真非要尋君侯的麻煩,那就拼個魚死破便是。”

“怎麼個魚死破?”

“不需君侯動用駐在鄴縣城外的數千義從,只需我手下的這數百兵馬就能把趙家給他族了!”

劉備大驚失色,急往堂外看去,還好,堂外沒有外人。

他對高素說道:“子繡!慎言。”

真是沒想到,高素簡直是一個愣頭青。

這卻是因劉備不知高素之過往。

昔年荀貞在潁川還只是一個百石的郡吏時,高素就敢當街攔住和荀貞不對付的潁川郡的郡丞費暢,並險些痛毆之,費暢是張讓家的門客,張讓和趙忠的權勢不相上下,高素沒把張讓家的勢力當回事兒,他又怎會把趙忠家的勢力當回事兒?

荀貞帳下的諸人中,如論騎射勇武,高素排不上字號,如論膽大包天,高素絕對位在前三。

高素瞧了眼劉備,見他一副驚駭的模樣,撇了撇嘴,說道:“玄德,我一直覺得你是北地英雄,卻不料你怎麼這般膽小?”

劉備無言以對,心道:“莫說二千石郡丞,便是三公九卿,趙忠說誣殺也就誣殺了,這天底下能不把趙忠當回事兒、有膽子要和趙忠拼個魚死破的,除了你高子繡,怕沒有第二個人了。‘提兵把趙家族了’,說來簡單,若是沒有理由,你敢族趙氏?族了趙氏的第二天,你高家怕也得被族了,……不,不止你高家被族,株連三族也不是沒有可能。”

高素這個狗脾氣,這幾句話劉備沒辦法對他說,只得苦笑一聲,說道:“備鄉野愚人,何敢擔‘英雄’二字?”沒辦法和高素勾通,他轉對簡雍說道,“憲和,你說我要不要寫封信,寄給府君?”

簡雍問道:“什麼信?”

“我想提醒一下府君,需得謹慎趙氏。”

劉備出身寒門,家聲不振,雖從過盧植求學,然求學的時間不長,當時他又年少,正貪玩的時候,學無所成,沒有家聲、沒有學問,亦無萬夫不當之勇、對兵事也不精通,簡而言之,他就是一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寒門黔首,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炫耀的資本,唯一能讓他“自尊”於士子、豪傑中的是他的血脈,“中山靖王之後”,他既以此爲榮,對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宦官們自便無好感,可雖然沒有好感,他卻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宦黨之勢不是他可以動搖的,因此對荀貞突然令人捕拿李鵠一事,他是真的爲荀貞感到擔憂。

高素實在是看不慣劉備這副“不爽利”的樣子,在一邊兒連連搖頭,說個不停。

簡雍低下頭,想了會兒,等高素的話告一段落,他開口說道:“府君英明神武,他既然令人捕拿李鵠下獄,想來對趙家應是已有應對之準備。玄德,你這封信不寫也罷。”

劉備再是日後梟雄,現今年歲尚輕,才二十多歲,還沒荀貞的年齡大,不但沒有荀貞“穿越者的遠見”,而且經歷的事情也沒有荀貞經歷得多,便不說荀貞前後兩世的經歷加在一起,只荀貞這一世的經歷,劉備就遠不如之,故此在城府上、遇到大事時的鎮定上,他現在實是不如荀貞。他想了再三,最終還是決定給荀貞寫一封信去。

他是荀貞的“義弟”,又是荀貞的屬吏,和荀貞不僅有“兄弟之情”,而且他的前途也完全寄在了荀貞的身上,不管是出於這兩個方面哪方面的原因,這封信他都得寫。

簡雍見他執意要寫,也不多說,只等他寫完,說了一句:“玄德,自與雲長、益德別後已數月未見,我對他二人甚是想念,不如順便再給益德、雲長去封信吧。”

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4 風雪夜刺(上)6 尋賢不遇(下)5 大計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52 受表揚威心感動57 市恩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46 盜馬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9 結交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21 賞錢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7 將軍何嘗真無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8 誅滅沈家(上)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70 今才知君是誰人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 陽城治吏(下)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9 二荀優劣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4 陽城治吏(上)26 鄉中四姓18 西鄉薔夫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30 歸家諸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2 今有潁陰乳虎(下)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39 班底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97 趙子龍進克歷城96 會師城下(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4 性格22 文聘(上)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9 辛璦(上)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 何爲乳虎11 雪夜攻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3 誰人不知荀貞之19 二荀優劣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33 督郵一怒(下)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
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4 風雪夜刺(上)6 尋賢不遇(下)5 大計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52 受表揚威心感動57 市恩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46 盜馬136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二)9 結交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291 王太守課政州最(四)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21 賞錢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47 將軍何嘗真無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8 誅滅沈家(上)67 鮮卑復又寇幽並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70 今才知君是誰人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5 陽城治吏(下)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19 二荀優劣300 陳國相襄軍第一(九)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14 陽城治吏(上)26 鄉中四姓18 西鄉薔夫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30 歸家諸事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22 今有潁陰乳虎(下)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39 班底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97 趙子龍進克歷城96 會師城下(下)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4 性格22 文聘(上)47 張飛急襲葛陂西19 辛璦(上)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6 何爲乳虎11 雪夜攻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3 誰人不知荀貞之19 二荀優劣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33 督郵一怒(下)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4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一)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155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50 呂奉先攻勝李通(下)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