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

便在許仲率部驅趕着黃巾潰兵抵至泗水西岸,開始分遣別部蒐集船隻之時,百餘里外的兗州州治昌邑城外,飛馳來了數名騎士。

當今世道不寧,兗州內有豪強割據,北有黃巾作亂,早在入夜前,昌邑的城門就已關了。

這幾名騎士奔至城下,呼道:“南平陽主簿奉縣君令,有緊急軍報上稟,請速開城門。”

很快,在得到了軍士的傳報後,城頭上有輪值的軍官過來問話:“汝等說是從哪裡來?”

騎士中領頭的一人高聲答道:“吾等是從南平陽來,吾乃南平陽主簿周齊,奉本縣縣君令,有緊急軍報上稟,請開城門。”

“平陽”這個縣名在漢時有好幾個,河東地區有一個“平陽縣”,前漢時在魯國又置一“東平陽”,所謂“東”者,意爲在河東的平陽縣之東,此縣在入到本朝後被裁撤掉了,此兩“平陽縣”之外,又有“南平陽”,這個“南”,是相對“東平陽”而言之的。

城頭上輪值的軍官卻是謹慎,不肯因他這一句話便就打開城門,而是在與屬下商量過後,放下了一個吊籃,只把這個自稱是南平陽主簿的周齊拉上了城頭。

兩下在火把的映照下相見,輪值軍官打量此人,但見他年約四旬,相貌精幹,個頭不高,未穿吏服,而是身着皮甲,腰間所攜亦非劍器,而是一柄環首刀,應是長途奔行之故,滿面風塵,略帶倦色。

輪值軍官遂說道:“君既言爲南平陽主簿,有軍報上稟,可有文書符印?請出示一觀。”

自稱周齊的這個人從腰邊的囊中取出了一卷文書,並及半個虎符,遞給這個軍官。

軍官展開文書觀看,見確是南平陽縣令所批寫的通關文書,下邊有南平陽的符印,再自取出半個虎符,與周齊遞過來的那半個虎符相合,正是契合,——文書可以造假,虎符卻是萬難,由是相信了周齊的話語,當下把文書和虎符還給他,令部曲道:“開城門。”

送周齊下城頭的路上,這軍官忍不住問道:“不知貴縣有何軍情上稟?可是黃巾入寇了麼?”

周齊含糊其詞,不肯告之。

這軍官見他這般模樣,倒也識趣,沒有再追問,把周齊送下城頭,等周齊的從屬們都騎着馬入了城中,他對周齊說道:“州、郡皆有軍令,入夜後,無論吏、卒,皆不許於城內馳馬,以免擾亂百姓,君等雖有軍情上稟,此令恐亦不能違。我會派兩什兵士給君等帶路,送君等去……,君等是要先去郡府,還是州府?”

周齊不假思索地答道:“郡府。”

通常言之,州治一般也是所在郡的郡治,因此昌邑既是兗州的州治,也是山陽的郡治,現今劉岱雖已掌了兗州的軍政大權,可他們畢竟是從縣裡來的,不好越過郡府,直接向州府稟報。

這個輪值的軍官點了點頭,抽調了二十個甲士,吩咐送周齊等人去郡府。

待周齊等人遠去之後,這軍官與左右說道:“南平陽北臨魯與東平二國,我聽說魯國、東平國內都有黃巾生亂,再往北邊一點的濟北國內更是黃巾肆虐,這位周主簿夤夜來至,言有緊急軍情上稟,我看他的這個緊急‘軍情’怕必是與黃巾賊分不開關係啊!”

左右皆言“是”。

一人說道:“吾州地在中原,幾無險可守,現今北有黃巾反亂,東有徐州荀貞之,英雄之士,西有曹孟德入守東郡,連橫冀州,南邊又有孫文臺攻掠樑、陳,征討不服,……。”他憂心忡忡地嘆了口氣,接着說道,“真可謂是四面受敵,爲虎狼所環繞啊!”

又一人說道:“豈止如此!今,公孫伯珪與袁本初爭冀,州伯劉公陷於其間,左右爲難,我聞之,公孫伯珪可是放出話了,若是州伯劉公不肯相助於他,那麼等到來日擊敗了袁本初後,他就會遣軍前來討伐。想那公孫伯珪兵威盛銳,擊敗袁本初必是如反掌之易,萬一劉公選錯了人,我州恐怕就不是爲虎狼環繞,而是將遭致翻覆之災了!”

衆人皆以爲然。

輪值的軍官也是長嘆一聲,說道:“卿二人適才之所言,固爲我州之外患,可我州內上下如果能夠同心齊力,以我一州之物力,輔以縱、橫之策術,卻也不是不可以與此數敵周旋,乃至拓土的,唯是奈何那乘氏李幹、山陽李朔等等諸輩趁亂聚衆,各擁部曲,多者竟至賓客數千家,名義上服從郡縣,雖是沒有舉起叛旗,而卻實同割據,使我內不能定,無法合力對外,……要非如此,就拿州北的黃巾來說,又豈會任彼等肆虐至今!”

這幾個人一邊談論當下兗州面臨的危險局勢,一邊回到城頭,繼續守城的任務。

他們幾個卻是沒有想到,他們談論的“外患”卻已不再僅僅只是“談論”,至少其中的“徐州”已經遣兵入境,變成現實了。

周齊等人趕至郡府,府吏聞其有緊急軍報,不敢耽誤,立即上報給了太守袁遺。

這會兒雖已入夜,但袁遺尚未休息,他素喜讀書,正在秉燭夜讀,聞得南平陽有緊急軍報送來,他即出了後宅,來到前院堂側的廂房,叫周齊等人來見。

不多時,周齊等人來到,留下隨從在堂外,周齊登堂拜見。

袁遺身爲一郡太守,對自己治下縣中的主簿當然是認得的,等周齊行禮畢,他問道:“有何軍情,勞君星夜來報?”周齊既能爲南平陽主簿,自是出身本地士族,在整個山陽郡來說,也算個名士,因而袁遺對他頗是客氣。

袁遺不僅是周齊的上司,而且出身於汝南袁氏,是袁紹的從兄,有高名於海內,故此,周齊對他更是敬重,雖是軍情緊急,卻強作從容,不肯在袁遺面前失了禮節,恭敬地俯身答道:“今天上午,快到午時,有數萬黃巾和一支徐州兵入了我縣境,因其勢衆,我縣不能阻擋,只好放其過境,任其向西。”

話音方落,周齊便聽到袁遺訝然一聲,緊接着,傳來了袁遺急速地問話:“黃巾怎會和徐州兵一起入境?彼等現在何處?”

周齊正要回答,又被袁遺的聲音打斷。

袁遺站起身,對周齊說道:“此事必須立即稟報州伯,你這就從我去州府,當面上稟,……具體的軍情可在路上告與我知。”

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39 班底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0 朱陽第三73 忠孝勇武31 除惡務盡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66 延攬勇士(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4 如何練兵79 毋要臨渴而掘井42 三見遲婢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64 裨將軍新旅建組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0 樽前豪傑意難決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 馳援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65 短歌3 道左遇貴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0 名士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57 尺素飛傳相思意9 督郵在此(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5 褒貶由人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1 雪夜攻莊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51 動手前夜13 黃巾圍城5 大計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3 只知太守不知君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65 短歌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3 荀成善納奉孝策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1 陳琳表令諸荀怒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62 其猶穿窬之盜也5 江禽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8 勢先造成計乃行7 獨行45 欺人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9 道人
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39 班底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0 朱陽第三73 忠孝勇武31 除惡務盡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4 最風流之武評(一葦)40 兵非無情不可掌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112 詔討東郡出汝南(上)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66 延攬勇士(下)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98 荀貞之虎膽包天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4 如何練兵79 毋要臨渴而掘井42 三見遲婢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64 裨將軍新旅建組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60 樽前豪傑意難決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12 馳援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65 短歌3 道左遇貴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34 孟塗敢棄夜襲利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20 名士14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九)57 尺素飛傳相思意9 督郵在此(上)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35 褒貶由人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1 雪夜攻莊29 伯符進獻渡河略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51 動手前夜13 黃巾圍城5 大計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3 只知太守不知君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65 短歌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60 五更鼓角聲悲壯(上)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4 太守驪馬從白駒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84 了卻山中寇賊事(八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3 荀成善納奉孝策60 鎮東結與糜家婚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1 陳琳表令諸荀怒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62 其猶穿窬之盜也5 江禽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8 勢先造成計乃行7 獨行45 欺人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9 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