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故事

“你便是繁陽亭長?”高素曲腿在榻上,一手放在案几上,一手握着身邊的長劍,問道。

堂內的坐塌上坐的都有人,荀貞乾脆也就不坐了,立在堂中,答道:“在下荀貞,見過足下。”

“荀?”

昨晚高家的賓客回來後,只是敘說了一遍事情發生的經過,沒有提及荀貞的名字。高素怔了一怔,不過很快恢復常態,問道:“高陽裡的荀麼?”

“然也。”

“哈哈。”

隨着高素的驀然大笑,堂內餘人雖不解其意,也隨着大笑起來。堂室寬敞,坐人不多,笑聲迴盪其中,越發顯得空曠。

高素指着荀貞,笑與左右說道:“難怪他膽子這般大,一個亭長就敢藏匿不法、扣押我的人!原來是自恃出身高陽裡荀氏。”笑未落地,冷然變色,叱道,“爾欲以荀氏抗我高家麼?”

荀貞不認識高素,這是初次見面,但通過陳褒、程偃等人,對此人的脾氣品性已頗爲了解,知其跋扈驕橫,素以豪傑自居。他心道:“彼以‘勢’壓人,我若示弱,必遭羞辱。”因答道:“今天在貴宅的,只有繁陽亭長,沒有高陽裡荀氏。”

“只有繁陽亭長,沒有高陽荀氏?哈哈。你倒是有幾分自知!實話告訴你,我本不知你是高陽荀氏,但即便你出身荀氏,我且問你,又能如何?”

荀貞今天肯獨身前來,心中早有計較,不說話,聽他說。

“放在二十年前,我或許還會敬你家幾分!”高素向西邊拱了拱手,“而今都城,天子聖明,知你家貪濁狼藉,已盡數驅出朝廷,禁錮終身!……,咦?說到這裡,我倒奇怪了,你怎麼做的亭長?”

“去年天子詔書,自從父以下解除禁錮。”

“從父以下?”

高素不讀書,黨錮之事牽涉巨大,天下名士被一打盡,因此死者百計,他聽聞過一二,但卻不知天子去年的詔書,聽了荀貞回答,更加覺得可笑似的,指點說道:“原來還不是荀氏主家,而是偏門支戶!走奴一般的人物,也敢忤我之意,扣我之人!”他傾身向前,嗔目喝道,“你不懼我高家刀斧麼?”

荀貞依舊不說話,靜靜地看着他,意思是等他說完,但高素的話已經說完了。他蓄足了氣勢,卻沒聽到荀貞的回答,堂中一時陷入沉默,頗是尷尬。跟着荀貞進來的高二、高三機靈,忙替高素救場,瞪着眼,喝問道:“爾不懼我高家刀斧麼!”

荀貞這才緩緩答道:“只知漢家制度,不聞高家刀斧。”

在高素下手坐的幾人中,有一人立時按幾側身,拔出腰上長刀,恐嚇道:“現在知道高家刀斧了麼?”

荀貞淡然地看了他眼,哈哈大笑。

“你笑甚麼?”

“我久聞高家之名,鄉里豪傑皆稱:高家少君磊落奇才,慷慨豪邁。今日一見,見面不如聞名!”

誰都喜歡聽好聽話,高素雖想折辱荀貞,但聽到他的誇讚也是矜然自得,聽到後半段,不樂意起來,質問道:“‘見面不如聞名’?你這話什麼意思?”

他一不高興,坐在他下手的幾人,包括站在荀貞身後的高二、高三也立馬不高興,只聽得堂上“噹啷”、“噹啷”、“噹啷”聲音不不絕,凡帶有兵器的盡皆抽刃出鞘,逼視荀貞。

……

繁陽亭,操練場上。

馮鞏大驚失色,說道:“原來是去了高家?”

江禽點了點頭是,說道:“是的。”

“哎呀!卻怎麼不早說?那高家家主晚來得子,年近四旬方得高素,對高素一向溺愛,養成了他天不怕的混不吝脾氣!他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手的!便是我,雖與他相識已久,也常結伴出獵遊玩,但也從不曾與他爭搶過獵物,更不曾有半句閒話說他、不曾有半個冷麪給他。……,荀君與他並不相識,爲程妻而去,一旦惹惱了他,怕會落個不妙的下場。”

他倉急地拉住江禽,說道:“江君,事不宜遲,咱們現在便去鄉亭高家!若晚了,怕會有不忍言之事。”

……

高家堂上。

荀貞應對諸人兵刃出鞘,神色自若。他瞧着高素放聲長笑。

高素莫名其妙,喝問道:“你笑甚麼?”

“我想起了一人,因而大笑。”

“誰人?”

“我亭中有一輕俠名叫史巨先,高君認識麼?”

史巨先不比許仲,也只是在繁陽亭有點名氣,高素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也不知荀貞爲何提起他,本想不回答的,但被荀貞那一陣長笑亂了心神,胡亂說道:“不識。”

“高君可知‘巨先’二字的出處麼?”

高素沒讀過書,哪裡知道?問左右:“‘巨先’出自何處,你們知道麼?”他的左右更不讀書,皆搖頭。他回答荀貞:“不知。”

“‘巨先’二字,乃前朝大俠原涉的字。高君可知原涉麼?”

原涉是前朝末年的著名遊俠,陽翟人,其父任過南陽太守,病故在任上,以當時俗例,亡故在任上的長官可以在本地徵收一筆錢作爲喪葬費,並及門生故吏的賻贈,數目在千萬以上,但原涉都還給了他們,一個人扶柩歸鄉里安葬了他的父親,爲之守喪三年。時禮教不嚴,嚴守儒家喪期的人不多。他既拒錢財,又守喪期,因而得到了天下人的讚賞,無論是名士抑或遊俠都競相與之交接,以結識他爲榮。

時任大司徒的史丹舉薦他爲官,擔任了谷口縣令,當時原涉才二十多歲。谷口聞其名,不言而治。原涉的三叔爲人所殺,爲了給他三叔報仇,他只在谷口待了半年,便自劾去官,而不等他動手,谷口的豪傑幫他殺掉了仇人。

既退賻贈、又守喪期,再因爲報仇而辭官,種種的事蹟放在一處,加上原涉性格豪邁粗爽、爲人急人所急,於是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的尚氣遊俠便皆貴慕之。原涉傾身與相待,成爲了關中羣豪的首領,知名天下的大俠。他的名聲流傳至今,仍被遊俠諸輩傾慕。

史巨先本名不叫“巨先”,後改以“巨先”爲名,便是因仰慕他的爲人。高素也知道他,聞言恍然,說道:“原來原涉字巨先!”

“正是。高君可知原涉爲何聞名海內,名重當時麼?”

“因他扶危救難,尚氣重節。”

“不錯,君可知原涉的一個故事?”

“什麼故事?”

“有一次,原涉的朋友請他飲酒,恰逢同裡另一友人的母親亡故,原涉便請撤去酒食,削牘爲疏,吩咐赴宴的朋黨諸客各去置辦喪葬用物。諸賓客奔走至日落時,百物辦齊。飯後,原涉又引着諸賓客去到死者家裡,爲其入殮,並勸勉賓客等安葬完畢後再離去。其周急待人如此!……,請問高君,原涉此舉稱得上豪傑二字麼?”

荀貞不是個講故事的能手,但他說的都是發生過的事兒,只是轉述而已,加上又是高素喜歡的遊俠人物,還算被吸引,不覺落座,慨然說道:“此若非豪傑,還有什麼可稱豪傑?”

“那麼,高君你又可知這死者之子後來做了件什麼事兒麼?”

“什麼事兒?”

“後有人侮辱原涉是‘奸人之雄’,此死者之子即時刺殺言者!”

高君悚然變色,擊節嘆道:“原涉豪傑,此喪家子感恩知報,亦豪傑人物!”

……

繁陽亭,操練場上。

江禽遲疑說道:“適才阿褒言道,荀君自有主張,不須我等前去。”

“阿褒與高素不相識,不知道他的爲人!此人不是能用道理說服的。……,江君,不能聽阿褒的啊!”

江禽舉首望天,日頭遠還未移至天中,離正午尚早。他說道:“剛與阿褒、杜買商定,如等到午時荀君還沒歸來,吾等便去!”

“午時?”馮鞏也擡起頭,望向天空,喃喃道,“離午時還早着呢!”

……

高家堂上。

荀貞又問道:“君知郭解麼?”

郭解的名聲比原涉更大。高素答道:“知。”

“郭解,字翁伯,許負的外孫。”

許負是前漢著名的相者,不過高素並不知此人,但又不願顯露無知,裝作了解的樣子,連連點頭,說道:“對,對,許負的外孫。”

“郭解不好飲酒,爲人儉樸,以德報怨。有一次,他姊子倚仗他的勢力,與人飲酒,強迫對方飲完,喝不完就灌,惹惱了對方。高君,若你是此被灌酒之人,你會如何?”

“郭解雖勢大,丈夫不可辱!我當殺其姊子!”

“高君真男兒也!這個被灌酒的人便如你說的一樣,不堪其辱,提刀將郭解的姊子殺了,因懼郭解之勢,逃亡隱匿。”

高素拍案說道:“大丈夫正該如此!”

“大丈夫固當如此,但郭解的姐姐受此喪子之痛,卻很惱怒,說:‘以翁伯的名望,我的兒子被人殺了,卻抓不到兇手’,因棄其子的屍體在路上,不埋葬,欲以此侮辱郭解,迫使他抓住賊人,殺掉,爲她的兒子報仇。……,高君,你覺得郭解的姐姐做的對麼?”

高素投入故事中,設身處地,想了想,說道:“子爲人殺,若不報,非人可忍。他姐姐做的很對。”

“郭解就派遣賓客,探查兇手下落,沒多久,就找到了這個人。……,高君,你覺得在找到兇手後,郭解會怎麼做?”

“……,若我是郭解,我當殺此賊人!”

“可高君你剛纔還稱讚此‘賊人’是個大丈夫?”

“這,……。賊人固然丈夫,但站在郭解的立場上,不能不殺。”

“爲何?”

“不殺不足以揚威!”

“高君所言甚是。然則,高君猜郭解是怎麼做的?”

“怎麼做的?”

“這個兇手無路可逃,便面見郭解,解釋清楚了他爲何殺其姊子。郭解說道:‘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

“‘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

“正是。郭解就是這麼說的。”

高素連拍大腿,叫道:“好一個郭解!好一個郭解!”歡喜得抓耳撓腮。

“高君可想知道此事之後,出現了什麼情況麼?”

“什麼情況?”

“郡、國的遊俠、英傑們知曉此事後,皆稱讚郭解,認爲他講義,更加的敬重他了!”

“何當如此!這樣的豪傑,換了是我也要敬重!”

“如此,貞有一問題想問高君。”

“什麼問題?”

“請問高君,想做郭解、原涉這樣的人麼?”

“那還用說!”

“是願如原涉,抑或願如郭解?”

“兩者皆願!”高素慷慨地說道,“人生一世,雁過留名。若能如郭解、原涉、名傳後世,被英傑敬仰,死亦願足。”

“如此,程偃欠高君之債,君欲何爲?”

……

場上爆出一陣喝彩,諸人看去,見卻是後隊一人爭得了鞠,連過兩個對手,撞翻一個阻截的,將球帶入敵陣,送入了門中。高甲、高丙兄弟不由出聲讚道:“好!”

……

高家堂中。

高素愕然愣神,半晌,忽然起身,繞過案几,來到荀貞面前,褰衣跪下,說道:“高素粗鄙,生長鄉野,今聞荀君故事,方知仁義英傑!”

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35 大勝(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1 督郵屬吏39 開練13 志纔出山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8 關張各有惆悵情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8 君子報仇59 荀君爲政(上)90 從徵汝南(下)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8 清洗潁陰(下)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5 孟德引兵還東郡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50 排場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3 光和七年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4 膽大妄爲豫州兒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6 本初何如伯珪強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2 旋舞29 盤點籌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4 文聘(下)17 第一天(中)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7 敬老74 奮武遣以一軍阻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2 可願南下?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34 一怒之威42 君臣自古固多疑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84 威震陽翟(中)25 備寇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42 孫郎威震定潁外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31 除惡務盡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縣尉
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35 大勝(下)34 孟塗敢棄夜襲利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1 督郵屬吏39 開練13 志纔出山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歸鄉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58 關張各有惆悵情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49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十)46 室暖臨懷春情在28 君子報仇59 荀君爲政(上)90 從徵汝南(下)66 子義樹戟喝虎狼45 天寒遙寄冬衣去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8 清洗潁陰(下)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55 孟德引兵還東郡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50 排場56 允誠書從濟北來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3 光和七年61 一朝食盡分別去 令使英雄氣填膺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 從朱儁看東漢寒士之入仕艱難及試論朱儁之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88 徐榮久觀疑雲起 荀貞靜候將欲擊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54 膽大妄爲豫州兒6 壓豫州取佔先機 猛劉鄧拒領校尉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6 本初何如伯珪強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2 旋舞29 盤點籌劃96 賈詡憂山東再起 董卓欲求和陣前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56 善練兵者必練膽氣24 文聘(下)17 第一天(中)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27 敬老74 奮武遣以一軍阻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2 可願南下?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34 一怒之威42 君臣自古固多疑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30 奉先馳雄擊汝南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84 威震陽翟(中)25 備寇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11 孟德窮窘設摸金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42 孫郎威震定潁外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296 陳國相襄軍第一(五)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31 除惡務盡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43 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