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

次日一早,荀貞等人出城行縣,除邯鄲榮等外,宣康亦隨行。

邯鄲縣在趙國的最南邊,其餘諸縣均在邯鄲之北,所以衆人從北門出城。

中尉府在城西,出府向東去,行至十字街,轉往北行。

邯鄲縣中之士族、豪強多居城北。一入城北區,寬闊的街道上時見車、騎來往,步行的人大多或高冠儒服、博袖寬帶,或繡衣美帶、佩香囊寶劍,與城西、城南皆大不同。

荀貞既是微服出行,自就不會穿戴官衣印綬,沒有戴冠,裹了幘巾,穿着一件尋常的粗布黑衣,腰上插了柄直刃的環首刀。刀是百鍊好刀,刀鞘則是普通的木製。邯鄲榮、荀攸等亦是粗衣打扮。趙國雖小,從邯鄲到最北邊的柏人也有二百多裡地,如果徒步,少說也得十來天,加上再往西邊的山地去看一看,這一來一回估計沒一個多月下不來,荀貞沒這麼多時間,故此雖是微服行縣,卻也是帶了坐騎的。他那匹踏雪烏騅太顯眼,沒有帶。衆人帶的都是平常馬匹。因是在縣中,荀貞不願乘馬驅馳,諸人牽着馬走在路邊兒。

他們衣着普通,又是走在道邊,過往的車、騎、行人倒是沒誰注意到他們。

城北有三個裡,走到第二個裡時,邯鄲榮輕“咦”了一聲。原中卿、左伯侯走在最前,典韋落在最後,荀貞、荀攸、宣康與邯鄲榮行在中間。荀貞聽到了邯鄲榮的這聲輕咦,轉臉順他的目光看去,見在城北的第二個里門外停了一輛輜車。輜車裝飾得很奢華,但最吸引人眼球的卻是駕轅的馬,是一匹紅馬,渾身上下如火也似,無半根雜毛,從蹄至項高有七八尺,從頭到尾長近有丈,卻是一匹少見的胭脂良駒。

古之好馬就好比後世之好車,一匹好馬走在路上是很招惹觀者目光的,而且通常來說,一縣有幾匹好馬,這些好馬都是誰家的,縣中人許多也知。這匹紅馬就是邯鄲縣裡一匹有名的良馬,邯鄲榮瞧着這馬,說道:“這是楊家的馬,卻怎麼停在這裡?”

“楊家?”

邯鄲榮此時說的這個楊家只能是邯鄲大豪楊氏。他說道:“楊家雖是本縣大豪強宗,然並未在縣城裡住,而是世代居住在鄉中的莊園裡,平時就算進城,也多是他家的子侄、奴客,甚少見他家的家長進城,今日卻怎麼來縣裡了?……,還把車停在這裡。”

這匹紅馬是楊家最好的馬,能用它駕轅的十有**即是楊家的家長,也即族長。

聽邯鄲榮說這是楊家的族長進城,荀貞多注意了幾眼。

他前些天沙汰郡兵,斬的那個屯長就是楊家的賓客,被沙汰的郡兵軍官裡也有好多是楊家的人。楊家雖然沒有因此鬧事,可越是不鬧事越顯得不正常。楊家是世居邯鄲的本地名豪大姓,家中奴客衆人,而且蓄養的有家兵,在郡中亦有後臺靠山,據戲志纔打探來的消息和邯鄲榮所說,平時在縣中很是橫行不法,依其往昔之行事,今時之默然無聲沒有動靜很是有點古怪。

默然無聲、沒有動靜已是古怪,兼之前些天邯鄲榮又報訊說楊家宴請縣中諸多大姓,這就更加古怪了。荀貞當時就猜測楊家這大約是想搞串聯,密謀與他作對。

他打量了幾眼那紅馬,笑道:“真是一匹好馬,只看外表,卻似與我的踏雪烏騅不相上下!”笑問邯鄲榮,“卿家可有此等好馬?”

邯鄲榮搖了搖頭,說道:“莫說榮家,便是全郡也找不出幾匹能與楊家此馬相媲美的。”

“喜歡麼?”

“如此好馬,誰不喜歡?”

荀貞一笑,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望着斜對面的這匹紅馬和輜車所停之城北第二個裡的里門,說道:“我記得本縣樂氏是在此裡中住的,對吧?”

“正是。”

此裡中住戶雖多,大姓只有樂氏,值得楊家家長親來的,想來只有樂家了。

荀貞問道:“楊家與樂家關係挺好?”

“楊家的次子爲人善交,與縣中諸大姓家的子侄多交好,不止樂家,不瞞中尉,他與榮的幾個族兄、弟、侄的交情也不錯。”

“楊家的家長與樂家的家長呢?”

“他倆倒是不曾聽聞有太多來往。”

說話間,衆人已走過了這第二個裡的里門。荀攸邊走邊回頭看去,忽說道:“出來的那人是楊家的家長麼?”

衆人轉目去看,見幾個人從裡中走出,一人年有五十餘,個子不高,眉毛挺細,頷下蓄鬚,走在最前。在他後邊跟了兩三人,其中一個緊隨在他的身後,側身彎腰,似是送他出裡的。

邯鄲榮點頭說道:“沒錯,最前邊的那個就是。”目注送楊家家長出裡的那人,又輕咦一聲,說道,“怪哉!”

宣康亦是滿面訝然之色,接口說道:“送他出裡的這人不是郡中的郎官麼?”

諸侯國與朝廷一樣,國中有大夫、郎官等職,只是不常設。此等職吏悉爲郎中令之屬官。

荀貞驀然記起,郎中令段聰卻也是在此裡中住的。

荀攸嘿然,說道:“這楊家的家長卻原來不是來找樂家,而是來見郎中令的。”

荀貞蹙起了眉頭,心道:“前番楊家的家長設宴,聽邯鄲榮說除請了縣中的一些大姓之外,也還請了段聰,今日又路遇他來見段聰。他卻是想做什麼?想鼓動段聰與我作對麼?”

實事求是的說,段聰雖是中常侍段珪的從子,但這個人還算不錯,沒做過殘害百姓的事兒,荀貞來後,他對荀貞也很熱情。荀貞是很不想和他站到對立面上的。楊家的家長私下裡搞串聯,如果串聯的只是邯鄲本地的一些大姓,荀貞倒還並不太在意,他現今已掌控住了郡兵、城防,麾下又有忠誠於他的二千餘義從步騎,這些邯鄲大姓雖各有宗兵、家兵,但卻也鬧不出什麼亂子來,可段聰若是參與其中,那就不一樣了,他的從父可是朝中當紅的中常侍。

楊家的家長又是宴請段聰,又是來段聰家拜訪,這不能不引起荀貞的警覺。

可雖有警覺,話說回來,荀貞對此卻也是無可奈何。段聰是閹宦子侄,他不能主動去與段聰交往,有段珪爲段聰的後臺,他也不能無緣無故地去動段聰。

他沉吟多時,嘆了口氣,心道:“想要做些實事兒就這麼難麼?”

這世上最難的就是做實事,尤其是在積弊已久的情況下,想做實事就得動真格的,而動真格的勢必就會影響到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影響到這些人或集團的利益,他們就會給你找事兒。

荀貞從出仕以來,到現在好幾年了,做過一些實事,也經歷過挫折,對做實事之難其實是早就清楚了。他方纔這一嘆,實際上並非是在嘆做事之難,越難才越有成就感,他嘆的是楊家不長眼色。黑山軍就將要起來了,你楊家卻還來找事兒,這不是添亂麼?

邯鄲榮以爲荀貞是在擔憂楊家和段聰可能會勾連到一塊兒與他作對,扭臉朝正在登車的楊家家長瞥了眼,轉回頭,慨然說道:“楊氏雖號爲我邯鄲的大姓強宗,不過是族中有些田地、莊裡養了些奴客罷了,既非名族,又非世代簪纓,所倚仗者無非幾個郡吏。中尉何需爲此一楊氏煩憂?待行縣歸來,中尉若是允可,且看榮的手段,怎麼收拾他家!”

宣康說道:“楊家好對付,可郎中令若是?”

“便如惡土長腐木,沒了楊家從中作祟,便也就沒有了腐木。”

段聰是外地人,楊家是本地人,且荀貞來後,段聰對荀貞是很熱情的,沒了楊家從中攪合,段聰也就不是問題了。

荀貞一笑,說道:“楊氏乃國都大姓,我來趙國爲吏,正要藉助諸姓之力,……。”他頓了頓,顧視邯鄲榮,笑道,“豈可無故生事,‘收拾’楊氏?公宰,這話不可再說了,如傳出去,恐會令國中士紳、強宗誤會我啊!”

邯鄲榮心領神會,心道:“無故‘收拾’自是不行,‘有故’不就行了麼?”卻也不再多話,點頭稱是應諾。

他們說話這功夫,楊家的家長已與送他出來的那個郎中辭別,坐入車內,御夫打馬轉向,駛上街道,很快越過了荀貞等人,出了城去。

荀貞等目送這輜車遠去。

見駕車的紅馬雄俊矯健,荀貞不覺又嘆了口氣,又一次讚道:“真好馬也!”

隨人流出到城外,涼風拂面,極是愜意。右望遠山連綿,近處田野雜木,荀貞帶頭,諸人翻身上馬,沿官道向北行去。

13 典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82 擒賊先擒王(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2 獲名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9 得二荀舉薦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0 臨大事從容不迫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4 鐵官見聞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8 朱門酒肉路邊骨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7 舉薦戲忠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33 再見遲婢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9 樂進歸來92 兵臨西華(中)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7 本以霸王道雜之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60 樽前豪傑意難決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3 大丈夫寧鳴而死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4 練軍方略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3 田邊斷案(下)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3 黃巾圍城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 出城激戰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 敬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8 捕人45 欺人11 寇至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3 同道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50 祭祀族宴12 仲仁迫凌去檄書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1 今有潁陰乳虎(中)54 焉知生死麴義勇38 範繩1 謀北要在泰山郡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3 程偃
13 典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53 此非常人所能爲也82 擒賊先擒王(下)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2 獲名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07 丈夫豈可受人輕125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6 秦項建言取濟南(中)39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39 得二荀舉薦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0 臨大事從容不迫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24 鐵官見聞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8 朱門酒肉路邊骨89 煙塵卷騎分兩路 已失天時復失和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76 貴顯何氏兩將軍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27 舉薦戲忠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33 再見遲婢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9 樂進歸來92 兵臨西華(中)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67 本以霸王道雜之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234-251 公臺允誠意相同60 樽前豪傑意難決51 無中生有兵家計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3 大丈夫寧鳴而死127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二)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44 練軍方略156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一)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7 士疲不宜再強進 騎往東北問袁曹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63 田邊斷案(下)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70 許顯臨機能應變(上)13 黃巾圍城74 花開是爲迎卿來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 出城激戰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2 敬事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8 捕人45 欺人11 寇至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3 同道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81 漫笑將軍弱無膽 當斬青綬以勵氣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1 徐羊各獻破敵策14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二)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50 祭祀族宴12 仲仁迫凌去檄書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21 今有潁陰乳虎(中)54 焉知生死麴義勇38 範繩1 謀北要在泰山郡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33 程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