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

時至未時三刻,城中未亂,關羽所帶的攻城主力先至。

伏在城外的那個隊率最先不是看到關羽等來至,而是最先看到城頭上的守軍士兵忽然大亂,有倉皇舉矛的,有匆忙張弓的,並有掉頭就往城下跑去的,緊接着不多時,又聽見城中鼓聲大作,又見城頭上各色軍旗一片亂舞,目睹這番情狀,那隊率心知斷然不是城中內應能夠掀起的,遂便回顧身後,這纔看到了關羽所帶之兵。

他看到的那會兒,關羽帶的兵馬離城門尚遠,所以他沒有聽到動靜,但城頭上的守軍居高望遠,卻是可以看到。

這隊率心知,城中內應若是奪門,此時便是最好的時機,因令部曲:“備戰!”

果如他所料,城頭上剛亂了一會兒,城中的喧鬧聲就傳出了城外。

這隊率按住躍躍欲試的部曲們,伏地瞻望,耐心等待,很快,就見城門打開。

直到此時,這個隊率才一躍而起,簡短下令:“殺!”

他們這三十來人在伏下掩藏後就脫去了用來在道上僞裝的布衣,這時都是輕甲環刀,直撲洞開的南城門。

因了久經沙場,老於戰事的緣故,向南城門奔殺去的路上,這個隊率還有餘心想道:“闕宣果是下邳大豪,先是淮陵,今又是徐縣,此兩城之得,他功勞甚大!”

要非是闕宣在這兩縣有極大的影響力,提早佈下內應,便是以荀貞兵馬之精,也是難以這麼快就連克兩城的,更別提關羽可以無聲息地橫渡淮水,——至於能不能打下徐縣,卻非這個隊率之所疑,他既相信本部兵士的戰鬥力,更相信關羽的武勇萬人敵。

這隊率與他麾下的那三十軍、吏所埋伏之地,離城不遠,疾奔之下,很快就到了護城河。

沒工夫等護城河上的吊橋放下,這隊率二話不說,帶頭跳下,身上的暖意和汗水被冷水一激,頓消失無蹤,化作了一股冰寒直衝腦門,卻是寒意更助熱血沸騰和殺意激昂。

此時城門內有內應與守卒廝殺,城頭上的兵士則大多還被關羽的部隊吸引,沒有反應過來,在他們遊過護城河時,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支箭矢射來,完全沒有威脅性。

過了護城河,城門便近在咫尺。

這隊率當先,諸軍吏緊隨其後,殺入城門洞中。

城門洞裡與守卒廝殺的還有二三十人,這隊率略略一看,認出許多熟臉,卻都是闕宣莊中的劍客。——闕宣莊中的劍客們都是本地或來自外地的輕俠猛士,多習格鬥之技,又身體壯健,相比城中各家湊出的百餘內應和那數百水賊,他們的戰鬥力都是最高的,因爲久被闕宣豢養,這些輕俠之徒本就盡皆思以“義”相報,這會兒接戰,更是誰也不願被別人小瞧,故而一個個輕死忘身,戰鬥的意志也是很強,所以,這次襲奪城門,便是以他們爲中堅,至若城中各家的內應很多沒有參與,而是在城中四處放火,以圖引起騷亂,從而進一步地動搖守軍軍心。

這些劍客和內應們雖是趁關羽軍至、引起守卒慌亂的機會,突其不意,打開了城門,可等城門守卒反攻過來時,他們到底沒學過軍陣,又甚少帶有箭矢強弩,只憑個人武勇,漸漸難以支應。那隊率與軍吏們適時地殺了進來,頓時扭轉了城門洞內這塊戰場的局勢。

《司馬法》裡講戰陣兵器時,有一句話說的是:“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意思是,輕兵器多了,如果遭到敵人的猛烈進攻,就會容易使戰陣混亂,而重兵器多了,則會在取得上風的時候影響逐北殺敵,擴大勝果。

放在兩支軍隊分列陣型以野戰時,這句話一點沒錯,可放在眼下這場城門洞內的小規模接戰,這句話卻是不太合用了。

因爲如大戈、鐵矛之類的重兵器,過長,在相對狹窄的空間內揮動不開,甚會誤傷己軍,明顯是不適用的。最適用目下情形的只能是輕兵器,所以這隊率及麾下軍吏使用的都是環首刀。

環首刀是輕兵器,堂堂之陣、兩軍對攻時,這等輕兵器大多數時只能用來自衛,然而此時,肉搏近戰,卻正可借了輕兵器的“銳”,只要突入敵陣,展開近戰,便可擊敵取勝。

那隊率這邊都是環刀銳擊,兵器整齊劃一,而反觀城門洞的守卒及倉促來援的其他守軍,卻是有用矛戈的,有用短兵的,兵器混亂,對敵那些沒有經過戰陣操練的劍客、內應時,他們能佔據上風,可一旦與那隊率及其麾下軍吏對陣,便立刻進退無據,很快就潰敗散逃。

殺散守卒,這隊率沒有追擊,而是第一時間命人放下了吊橋。

吊橋放下時,關羽的大隊人馬正殺到護城河外。

闕宣的莊中養有四五匹好馬,出莊時,關羽自騎了一匹,餘下的沒有分給軍官們,而是分給了最能戰的幾個軍吏,這時他一馬當先,帶着那幾個有馬的勇士,直上吊橋,馳入城門。

入了城門,馬不停蹄,他拿矛在手,先是追殺散逃的城門守卒,繼而待大部隊進來,喝令那個曲軍侯:“即往縣寺,殺擒賊首,懸我軍旗!”

曲軍侯接令,帶部奔進,襲往縣寺。

關羽兜着坐騎原地半轉,找到了個城中的內應,喝問道:“賊將何在?”

那內應仰望馬上關羽的威風,心中驚歎,口上答道:“在城北。”

本朝元初三年,時任下邳相的張禹在蒲陽陂上開了三道水門,引水灌溉,後歲至墾田千餘頃,鄰郡的貧者很多都來此地落戶,室廬相屬,其下成市,卻是徐縣最爲富饒繁華的所在,因而縣中守將把他的軍營設在了縣北城中。

關羽即按之前的安排,令兩個隊率帶領本部的大部分人馬爲主力,又令水賊分出人馬五百,由兩個水賊頭領帶着爲輔助,悉上城頭,奪取城牆,又令劍客、內應們和餘下的水賊分去縣中各處,一來清剿各處的守卒,再則控制地方,分派完畢,他自引步騎十餘人徑奔城北。

他這卻是要深入敵營,襲殺敵將!

但凡守城之軍,多會把兵馬主要佈置在三個地方,一個是城頭,這是直接擔負守城任務的,

一個是城中軍營,這是輪值休息的後備隊,所謂“守城先守野”,再一個就是當兵力充沛時,還會在城外布些人馬,這是爲了能使之與城中成犄角勢,呼應相守。

此外,還會在城中的倉庫、諸裡、街亭、路口和城中的高處等地也佈置些人馬,這是爲了守衛物資,同時彈壓城中百姓,維護城內治安,以防有人作亂。

徐縣的守將本是在城外設了一營的,但前些時,笮融調走了一部分他的兵馬,一些改派去巡防淮水,另一些則改駐淮陵等淮南諸縣,以圖加強淮南的守禦,所以,他手頭上的兵力頓便有些不足,因就把城外的營給撤掉了。

也就是說,他現下的兵馬主要分佈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城樓、城牆上,一個便是城北軍營。

他那軍營中雖不知有多少兵馬,但總歸不會少於數百,關羽只帶了十餘步騎就要去衝營,立時使那些劍客、內應、水賊等等,無不驚詫,而被他點名要從他衝營的那十餘步騎卻皆面色如常,毫無吃驚,又或懼怕的樣子,——這自是因他們知關羽之能,並本身亦是勇士之故。

那些水賊們見果如關羽所料,雖是白天攻城,卻也順利入了城中,此時雖是驚詫,倒也不敢口出勸言,陶曼卻是想勸說兩句,畢竟而今城門既下,已有六成勝算在我,關羽身爲主將,似無需冒險涉危,萬一他因爲“冒進”而戰死,實在得不償失。

可是還沒等他說出話來,關羽即已拍馬而去。

無奈之下,陶曼只得奉他軍令,與劍客、內應們分殺去縣中各處。

其餘的軍吏、水賊也各按令行事。

此刻縣中已是混亂一團,火起多處,黑煙騰騰,到處是叫嚷哭喊之聲,一些青壯百姓各持武器,守在各自的里門內,以求自衛,更多的百姓畏藏家中,心驚膽戰地不敢露頭。

突上城頭的軍吏、水賊與城頭守卒刀槍交戰,往城中各處殺去的劍客、內應、水賊則與不時碰上的或三三兩兩、或成羣結隊的縣中各地守卒接戰,而那襲殺縣寺的曲軍侯則已到縣寺外,與縣寺的守卒、縣吏們展開了廝殺。

羣民惶亂,戰火處處。

關羽撲向縣北,卻撲了個空。

卻原來是那城中守將在接到城中大亂後,立刻整隊出營,往城南支援了。

關羽不是本地人,走岔了路,和這守將失之交臂。

從被守將留在城北營中的老卒口中問出守將的去向,關羽二話不說,打馬轉走,即又回頭往城南去。這回他走對了路,循着那守將去的街路,走未及太遠,遙遙就望見前方人頭簇簇,喊殺聲盈耳,遠觀旗號,乃是一支水賊與那城中守將碰上了。

關羽馳馬奔至近處,他騎在馬上,視線能夠越過前邊的守卒隊伍,看到兩軍接戰的地方。

見有一披重甲之將,衝殺在守卒的最前,徒步奔殺,呼喝不絕,左矛右刀,遠則矛掃,近則刀斫,勢極猛武,所向披靡,約百餘人的水賊無一人可擋他一合。

水賊中有人帶弓矢的,從後方射箭,然那敵將身上的鎧甲既厚且堅,卻是大多的箭矢都不能射透,便縱有射透的,也只是箭鏃稍入甲內,造不成殺傷。

關羽心道:“聞那水寇頭領說,徐縣守將‘以勇知名’,想來這當先衝陣的敵將便是此人了。”見水賊已經不支,節節敗退,大約很快就會潰敗,遂吩咐左右,“且呼那敵將!”

有從卒問道:“可是呼他來戰麼?”

“觀彼鼠輩,焉值我與戰?叫他回首便是。”

十餘步騎便齊齊大呼:“前頭敵將,可敢回頭來看?”

一邊呼喊着,這十餘步騎一邊殺入前邊守卒的後陣,他們是從後襲殺,又都是勇士,立刻便突進無前。守卒後陣一亂,前頭的那個敵將便是沒聽見呼聲,也不由停下腳步,回頭觀視。

他剛一扭身回頭,迎面就見一道黑影呼嘯而至,還沒反應過來,胸前便受到猛烈的衝擊,緊接着,隨着衝擊之力,大步地踉蹌後退,直退了十餘步遠,撞入水賊陣中,又接連撞到了七八個水賊,這才止住退勢,他以矛支地,勉強站住,低頭去看,看到胸前多了半截的矛身。

這鐵矛正是數十步外的關羽所擲,不但越過守卒的陣伍,擊中了這個敵將的胸口,穿過前後兩層甲,透體而出,並且還把這個敵將帶得退了那麼遠,一擲之威,乃至於此!

這個敵將這時才感到疼痛,擡頭看向鐵矛的來處,視野已然模糊,只隱約看到了一個騎在馬上的人影,隨即便口噴出幾大口鮮血,頹然倒地。

這敵將一倒,那些守卒先是茫然片刻,很快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後,頓時盡皆膽顫,一個個魂飛魄散,有的呆立原地,不知所措,有的轉身想逃,卻前後有敵,無路可逃,遂丟下兵器,拜倒求饒。

那百餘水賊俱皆駭然,望着關羽凜然身形,許多人情不自禁地跟着那些拜倒求饒的守卒一起拜倒,只是他們卻非求饒,而是高呼:“司馬公虎威!”

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39 開練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41 效果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2 佳婦何人陳家女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41 效果29 樂進歸來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1 今有潁陰乳虎(中)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74 歸來有美迎於城37 起行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5 會師城下(中)6 生子當如孫伯符70 相見恨晚堂上歡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9 袁公路縱虎謀北34 大勝(上)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54 滅族(下)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47 辨旗察鼓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4 文聘(下)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44 許仲程偃39 點將封侯趁少年65 延攬勇士(上)46 盜馬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38 荀攸來訪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8 府主簿拒降守名62 太守行春(下)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6 會師(上)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6 什伍23 甲光向日來者誰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8 初步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1 辛璦(下)57 二月習射(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7 本以霸王道雜之8 守職歲滿乃爲真68 鳳集西鄉(下)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
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39 開練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2 荀家五虎度陳倉(三)41 效果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2 佳婦何人陳家女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41 效果29 樂進歸來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21 今有潁陰乳虎(中)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20 屯田從來積糧策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74 歸來有美迎於城37 起行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32 許顯奉令提兵援95 會師城下(中)6 生子當如孫伯符70 相見恨晚堂上歡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9 袁公路縱虎謀北34 大勝(上)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81 琅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54 滅族(下)13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三)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47 辨旗察鼓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4 文聘(下)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44 許仲程偃39 點將封侯趁少年65 延攬勇士(上)46 盜馬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38 荀攸來訪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18 府主簿拒降守名62 太守行春(下)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301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6 會師(上)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21 黃帝邢德有之乎36 什伍23 甲光向日來者誰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38 初步289 王太守課政州最(二)21 辛璦(下)57 二月習射(上)181 一潘當先下襄賁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88 遠謀圖據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姻親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98 戲忠建言攻山陽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126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一)31 名重徐州陳元龍67 本以霸王道雜之8 守職歲滿乃爲真68 鳳集西鄉(下)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