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

荀貞對買鹽坊之事雖然非常重視,但他一州之長,不可能只關注這一件事,有許多別的事也很重要,需要他處理。

接下來的幾天裡,先是他和荀彧商定的那些政策一一頒佈下傳,着手實施,接着張紘、張昭等相繼求見,張紘是來請示荀貞民屯的具體辦理要求,張昭等則多是來與荀貞討論榷鹽一事。

荀貞和荀彧正式下傳前,荀彧和他們通過氣,徵詢過他們的意見,對增口、勸農、水利等政,他們皆無異議,俱稱德政。

唯獨對榷鹽之事,張紘尚好,雖未明言支持,卻亦未反對,張昭最先卻是不贊成。

糜芳到州府前,張昭就和其他一些反對者求見過荀貞,當面諫諍,荀貞起初耐心地給他們解釋,張昭在聽了解釋後,細細想過,改而支持,有的則仍不改初意,荀貞後來也就不再解釋,當他們再諫諍時,只是笑而不語。

五個郡裡邊,樂進和邯鄲榮不會反對,薛禮含怨,樂見鹽豪作亂,也不會反對,陳登權變之士,深知荀貞此舉之因,爲了強兵,損害些鹽家的利益固是值當,王朗的族人中有從事鹽業的,請他勸諫荀貞,但他也支持榷鹽,非但要族人服從荀貞的檄令,並給荀貞上書,公開表示將會全力支持糜芳去廣陵收鹽坊,陳登隨後也上書府中,公開表示態度。

隨着張昭改變立場,王朗、陳登相繼表態,張紘又不反對,徐州士人裡邊堪稱“領袖”的也就是他們幾個,餘下的便再是“強項犯顏”,亦無用了。

這一日,被陳羣舉薦的泰山羊琮、高堂隆兩人應闢來到。

接了門吏來報,荀貞出府相迎。

羊琮、高堂隆兩人的年歲相差不大,高堂隆比羊琮大一歲,今年二十七,羊琮二十六,兩人都是名族之後,世爲儒業,俱少爲諸生,早年都在洛陽太學裡學過經。

荀貞在府門口見到此二人,見他兩個皆着儒服,方領博袖,冠章甫之冠,佩櫑具之劍,年齒近似,體貌相仿,唯一不同的區別是羊琮鬍鬚稍少,高堂隆絡腮鬍,鬚髯根立。

看到荀貞出迎,兩人行禮,齊齊開口,俱說:“拜見州伯。”

聽此二人聲音,羊琮語調文弱,高堂隆嗓音洪亮。

荀貞心道:“相由心生,聲如其人。羊君或文儒士,高堂君似有勇壯氣。”

他笑對高堂隆說道:“《詩》雲,‘其人美且偲’。君正其人。”又笑對羊琮說道,“見君乃知何爲‘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又笑對他二人說道,“吾候二君久矣,望眼欲穿。”

對此二人該如何任用,荀貞雖是纔剛與他倆見面,已略有定見,但具體該怎麼用,還得試上一試。

請了羊、高堂兩人入到府中,在堂上落座,荀貞叫人去喚陳羣,自先與他倆敘話。

敘話未多時,陳羣來到,荀貞笑指陳羣,顧對二人說道:“若非長文,今不得與二賢相見!”

羊琮與高堂隆這才知道,是陳羣舉薦了他倆。

他倆並不認識陳羣,陳羣也不認識他倆。

陳羣之所以會舉薦他倆,是因他認爲要想根絕泰山兵與泰山郡的聯繫,就需得用泰山郡的人來“以泰山人治泰山人”,所以經過打聽,又經過仔細地斟酌選擇後,在泰山諸多可能會應闢的士人中選擇了此二人,向荀貞舉薦。

高堂隆說道:“久慕文範先生德名,戇愚童齔,未敢晉謁,不幸隕隧,悔傷難表,今見陳君,可遙知先生風範矣。”

陳羣說道:“家祖在世時,嘗與羣言:‘幸賴高堂生,《禮》經秦火,而書得傳,今士人所以知禮者,皆生之功也’。美哉!名入《史記》,功著千秋。有幸今得與君見,思渴已久。”

“高堂生”就是高堂隆的祖上高堂伯,“生”者,儒生之意。

此時堂上在坐的四個人沒有一個寒士,荀氏和陳氏是潁川右姓,高堂隆和羊琮的家族是泰山的冠族,四人的祖上都是名重海內。

荀貞對這類“互道敬仰”的話,按其本心是沒多大興趣的,但這是士人初次相見時少不了的一道程序,因也就耐下性子,笑着聽陳羣與高堂隆說話,隨之不久,羊琮也加入了進去,聽他三人說了片刻,“互道敬仰”得差不多了,遂插話進去,笑問道:“二君遠至,可否勞苦?”

羊琮和高堂隆俱道:“並不勞累。”

“二君來前,我正要去城外巡營,二君如不勞累,可有意與我同行?”

羊琮和高堂隆自不會說不去。

當下,荀貞帶了他倆和陳羣出得堂外,先吩咐堂外吏去叫周泰和蔣欽來,打算帶着他倆一起去軍中,然後叫人備馬,又專叫給高堂隆兩人備車。羊琮不語,高堂隆卻道:“願騎馬。”荀貞便順其心意,令多備了一匹馬。稍頃,周泰、蔣欽來到。

六人出府,或騎或乘,在數十騎士、數百步卒的扈從下,很快就出了城。

行數裡,到至一處步兵營中。

荀貞叫周泰過去叫開營門,不等營將出來迎接,即帶着諸人入了營中,到營中不去主帳,徑至操練場,這會兒快到午時,場上沒有吏卒。場邊立有戰鼓,荀貞又叫蔣欽過去擂鼓,鼓聲隆隆,未及三響,原本正在兵帳吃飯的吏卒們都丟下了飯椀,披甲帶兵,匆匆奔至。

營將也在這時趕到。

這個營將卻非別人,正是任犢。

任犢與許仲、江禽等人一樣,也是荀貞的西鄉舊人。

昔時,荀貞常用他主錢,他雖少文不通經書,然性忠誠,從未有過貪墨之舉,因得了荀貞的信賴,後來,隨着部曲的增多,錢耗也隨之越來越多,任犢識字少,算也不精,便力不能及了。荀貞因調他主兵,他不能和許仲比,也不如劉鄧諸人勇,在掌兵練兵上也是尋常,一直沒立下過什麼出色的功勞,念在他是西鄉舊人,荀貞雖仍是信重親用,比如這次指派諸營屯地,便把他留在了郯縣,並且對他賞賜不斷,可因他少功勞故,在軍職上卻也不好對他太過拔擢,現下他職爲別部司馬,領了兩曲四百兵士。

荀貞見任犢趕來,怒道:“卿爲營主,我入營而卿不知,如我是敵,卿今死矣!既至,又未披甲持戈,欲以布衣、三尺劍迎敵麼?”問他,“按戰時軍法,是何罪也?”

任犢丟掉手上提的劍,伏拜地上,答道:“營爲敵奪,身斬,父母妻子與其身同罪。”

陸續趕到操練場的數百兵士顫慄惶怖,懼不敢言,伏身於任犢後,盡皆下拜在地。

荀貞顧與周泰言道:“卿可取劍上犢前。”

周泰立刻抽劍在手,大步來到任犢身前,轉身看向荀貞。

荀貞沒有立即下令,而是瞧了羊琮和高堂隆一眼,見羊琮目不忍視,高堂隆神色不變,於是對該怎麼用此二人,至此定了下來,轉回視線,復看向任犢,說道:“念卿一向勤勞忠事,此次免死,如有下次,定斬不饒!”令周泰,“可斷其寸發,以代其首。”

周泰應諾,彎下腰,抓了一撮任犢的頭髮,橫劍斷之,拿回呈給荀貞。

荀貞問周泰把劍要過來,自割了一截衣襟,把這縷頭髮包起來,上前親手交給任犢,說道:“此卿之發,吾之衣也。卿與我相識十餘年了,卿之勤忠,我素信重,以我衣裹卿發,實思與卿休慼是同,要牢記今日事,居營需重,萬事不可懈怠。”

任犢眼圈都紅了,舉起雙手,接過衣襟包,叩首說道:“君侯深恩,無以爲報!”

荀貞把他扶起,指着他衣袖上的墨漬,問道:“衣上緣何染墨?”

任犢哽咽說道:“犢自知少文,暇時常補學,鼓聲響時,正於帳中習字,因不知鼓緣何而響,故不及披甲,匆匆提劍奔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卿有自知,努力向學,只要持之以恆,必有獲成之時。”荀貞說到此處,忽然想到了一件他一直都想辦、卻至今尚未辦的事,沉吟稍頃,心道,“未有合適人選,現下尚非其時。”對任犢說道,“卿既有心向學,我明日擇一儒士來你營中,授卿經業。”

任犢拜謝。

荀貞笑顧羊琮、高堂隆,說道:“時已過午,返城將晚,二君可願嚐嚐軍食?”

見荀貞沒殺任犢,羊琮明顯地鬆了口氣。

從先要殺任犢,再到裁衣裹發以贈,又到給任犢遣派儒士教他經業,荀貞的這幾個舉動落入高堂隆眼中,使他折服不已。

羊、高堂兩人都說:“既是從明公巡營,自當食于軍軍中。”

在任犢營中招待羊琮、高堂隆吃過午飯,荀貞又帶着他倆和陳羣、周泰、蔣欽等回到城中。

到了府裡,重入堂上。

荀貞笑對他兩人說道:“二君名族之後,不以我德淺,應闢而至,我歡喜至極,暫欲以州勸學從事屈羊君,請高堂君暫領督軍從事,二君意下如何?”

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64 欲得鐵馬先得人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2 最後的麻痹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14 性格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7 第一天(中)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6 原盼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6 原盼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47 山雨46 恩威並施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25 孟德智略真天授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6 聞寇9 書箋反覆修棧道89 從徵汝南(中)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8 推衣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31 督郵一怒(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1 雙喜臨門(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5 言而有信荀貞之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2 一檄引得泰山驚31 程普諫止回師救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50 排場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8 關張各有惆悵情8 守職歲滿乃爲真8 程嘉獻策難吳輯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7 出身未捷身先死30 將戰43 李通難擇良木棲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31 名重徐州陳元龍92 虛席問賊進退意9 袁公路縱虎謀北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
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64 欲得鐵馬先得人97 趙子龍進克歷城52 最後的麻痹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14 性格61 曹刺史安定濟北17 第一天(中)269 先嘆董卓再嘆民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37 天下之中洛之陽(下)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6 原盼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2 國家棟梁傅南容16 原盼40 隱秘非只君可尋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47 山雨46 恩威並施43 焉可自棄學陳項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49 郭公則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08 震張北進以逼兗25 孟德智略真天授60 鎮東結與糜家婚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6 聞寇9 書箋反覆修棧道89 從徵汝南(中)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177 樂進單騎入彭城(下)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8 推衣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109 轉戰十縣至平輿(下)31 督郵一怒(上)45 天寒遙寄冬衣去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199 委昱諶西京以資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脣齒未必肯相依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1 雙喜臨門(上)29 志高行健皓月明5 言而有信荀貞之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2 光陰似苒流如箭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114 楊蔚奉使出魯陽 袁術應盟擊豫州12 一檄引得泰山驚31 程普諫止回師救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7 鮮卑復又寇幽並33 偏師掠潁橋蕤橫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50 排場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58 關張各有惆悵情8 守職歲滿乃爲真8 程嘉獻策難吳輯36 我所邀者仁民名97 出身未捷身先死30 將戰43 李通難擇良木棲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18 三戰盡復東郡地(三)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24 太守驪馬從白駒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3 焉可自棄學陳項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31 名重徐州陳元龍92 虛席問賊進退意9 袁公路縱虎謀北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113 詔討東郡出汝南(下)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