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左擋右支

印度洋上的戰鬥打得如火如荼,直接影響到了太平洋上的進攻行動。

從十月初開始,中國海軍就出動潛艇、水面戰艦與巡邏機,對中途島進行全面封鎖,攔截一切前往中途島的船隻與飛機。

最初的時候,封鎖效果並不理想。

直到十月底,顧祝同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動用第三艦隊的所有戰艦,在中途島東南大約三百公里處,攔截了一支前往中途島的船隊,在戰鬥中擊沉與繳獲美軍運輸船隻近三十艘,纔算稍有成效。

這場戰鬥之後,美軍再也不敢大規模向中途島派遣運輸船隊。

當然,小規模增援一直沒有停止。在無法派遣船隊、甚至無法派遣運輸船的時候,美軍開始用潛艇向島上運送物資。某些時候,比如中國艦隊遠離中途島的時候,美軍還會在夜間出動運輸機。

顯然,對中途島的封鎖並不徹底。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即在第七艦隊的威脅下,中國艦隊不敢貿然前往中途島以東海域作戰,也就無法對美軍的大後方構成威脅。加上萊桑島距離中途島並不遠,因此美軍依然有能力向島上運送兵力與物資。

更麻煩的是,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行動一拖再拖,遲遲沒有發起。

最初,顧祝同計劃在十月底發起進攻,但是受作戰物資分配影響,即大部分物資都送往印度洋戰場,分配到中太平洋戰區的物資嚴重不足,顧祝同不得不把進攻時間推遲到十一月份。

隨後,又以同樣的原因推遲到了十一月底。

到了十一月底,進攻準備依然沒有就緒,顧祝同不得不報請海軍司令部,把進攻時間推遲到十二月份。

所幸的是,馮承乾並沒有強人所難。

在瞭解到了實際情況之後,馮承乾不但答應把進攻時間推遲到十二月份。還答應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推遲到一九四四年。主要就是,印度洋上的進攻行動與之前策劃的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一九四三年底之前,不見得能夠爲中太平洋戰區增派作戰力量,完成大修的幾艘艦隊航母說不準都得派往印度洋。這樣一來,就算中太平洋戰區的陸戰隊在十二月份做好了進攻準備,在沒有艦隊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可能攻打中途島,也就必須把進攻時間推遲到一九四四年。

問題是,真要拖到一九四四年,恐怕情況就會有大變化。

別的不說,到時候誰也不能保證能夠順利拿下中途島。

根據顧祝同掌握的情報,美軍除在了加強中途島的防禦部署之外,還在萊桑島上大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到了一九四四年初,美國海軍兵力將有一次較大的膨脹,也就有能力威脅到攻打中途島的中國艦隊。

這就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前兩艘均將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

此外,“南達科他”級的後兩艘。即“馬薩諸塞”號與“亞拉巴馬”號也將在一九四四年初完成服役後的第一次現代化改裝。

這樣一來,到一九四四年初,美國海軍將擁有八艘快速戰列艦。

如果到時候大西洋戰場上沒有太大的威脅,比如意大利海軍沒有派艦隊去大西洋,或者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做好攻打英國本土的準備工作,那麼這八艘快速戰列艦都有可能被派往太平洋。

顯然,這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如果是在西太平洋、或者是西南太平洋上作戰。顧祝同還不會把這八艘快速戰列艦放在眼裡。主要就是,西太平洋上有着廣袤的空間,更適合艦隊航母作戰。根本沒有快速戰列艦發揮作用的地方。西南太平洋上,中國海軍擁有衆多的基地,岸基航空兵就能夠控制所有海域,更沒有快速戰列艦的活動場所。可是在中太平洋上,特別是在夏威夷羣島附近,情況就不大一樣了。

萊桑島到中途島,只有五百公里。

這就是說,快速戰列艦隻需要十個小時就能從萊桑島航行到中途島。如果把美軍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算進去,那麼快速戰列艦在傍晚的時候出發,上半夜就能到達中途島,在執行四個小時的作戰任務之後,還能趕在天亮之前回到己方航空兵的掩護範圍之內,根本不用擔心遭到艦載航空兵的攻擊。

顯然,在這種情況下,艦隊航母就沒有多少作用了。

打夜戰的話,只能靠主力艦。

可惜的是,中國海軍總共只有五艘快速戰列艦,而且都是艦齡在二十年以上的老艦,即便進行了三次現代化改裝,其綜合戰鬥力也比不上新造的快速戰列艦,特別是無法與“依阿華”級相比。

更要命的是,這五艘快速戰列艦都不在第三艦隊!

當時,五艘快速戰列艦中,有兩艘在印度洋的第二艦隊,另外三艘在國內進行大修,而且在第二艦隊的兩艘也需要回國進行大修。

在十一月底的時候,顧祝同就向馮承乾提出,如果把進攻中途島的時間推遲到一九四四年初,那麼除了得爲第三艦隊增派三艘艦隊航母之外,還得把五艘快速戰列艦與三艘大型巡洋艦全部派過來。

只是,馮承乾沒有立即答應下來,只是會考慮顧祝同的要求。

事實上,就算顧祝同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也未必能夠在中途島附近打一場勝仗。

原因很簡單,那八艘美軍戰艦比顧祝同能夠得到的最好的八艘戰艦都要強大,顧祝同擁有的只是航空兵優勢,而在夜間炮戰中,艦載航空兵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即便在白天也未必能夠發揮決定性作用。

這仗,還能打嗎?

到了十二月,顧祝同又收到一條不大好的消息。

這就是,美國海軍花重金打造的第一種大型巡洋艦,即“阿拉斯加”級的前兩艘均已下水開始舾裝,而且這兩艘戰艦的舾裝工程進行得非常快,加上在船臺建造階段就完成了很多應該在舾裝中進行的工作,所以預計均能在一九四四年初建成服役,而且肯定會編入太平洋艦隊。

道理很簡單,在太平洋上,這兩艘大型巡洋艦纔有用武之地。

與中國海軍一樣,或者說是師法中國海軍,美國海軍在建造大型巡洋艦的時候,也明確了其主要任務就是防空。說白了,就是頂替昂貴的快速戰列艦,做爲主要防空戰艦,充當艦隊航母的貼身保鏢。

只是,在具體事實的時候,這一指標有所偏差。

這就是,“阿拉斯加”級不但是強大的防空戰艦,在形制上更接近於戰列巡洋艦,而不是單純的防空戰艦。由此就導致了一個極爲嚴重的後果,即該艦的造價高得離譜,連美軍都難以承擔。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阿拉斯加”級的造價相當於“依阿華”級的百分之七十。

顯然,在綜合戰鬥力上,“阿拉斯加”級肯定比不上“依阿華”級。

也正是如此,“阿拉斯加”級總共只建造了六艘,而且後三艘在建造時做了簡化,取消了艦隊指揮設備,也就不具備充當艦隊旗艦的能力。此後,美國海軍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種排水量與之相當的大型巡洋艦,即“威克島”級大型巡洋艦。通過降低戰術標準,成功降低了造價。

“阿拉斯加”級很像是縮小了的“依阿華”級,即通過降低火力、防護等標準,縮小了排水量。在戰鬥力上,“阿拉斯加”級與中國海軍的“北京”級相當,其主炮是安裝在三座三聯裝炮塔內的九門十二英寸艦炮,副炮是甚至在兩舷的六座雙聯裝五英寸高平兩用跑,此外還有十四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三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後期,美軍還在該艦上安裝了七十六毫米高射炮。

可見,“阿拉斯加”級更側重製海作戰,或者說對海火力更加強大。

要知道,在早三年完成的“北京”級上,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多達十六門,四十毫米高射炮也超過了六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的數量更是在八十門以上,其防空作戰能力明顯超過了“阿拉斯加”級。只是在主炮上,“北京”級略遜色於“阿拉斯加”級,而且也僅僅在是主炮的口徑稍小一些。

如果把炮彈的性能算上,那麼“北京”級的對海火力並不比“阿拉斯加”級弱。

只是,在任何情況下,這兩種戰艦都能夠對對方構成致命威脅,即在正常交戰距離內幹掉對方。

如果這兩艘大型巡洋艦在一九四四年初服役,而且編入太平洋艦隊,那麼美軍就有十艘主力艦了。

當時,就算馮承乾答應了顧祝同的要求,第三艦隊也最多隻有八艘主力艦。

顯然,顧祝同手裡的兵力根本沒有優勢可言。只要美軍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就肯定能在中途島給中國海軍制造大麻煩,甚至有機會在這裡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從而一舉遏制住中國海軍的進攻勢頭。

顧祝同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或者說中國海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因此顧祝同就得想出一個有效的應對之策。

第416章 解脫第46章 聯軍第37章 看熱鬧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76章 左顧右盼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85章 陣營第95章 情報天才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72章 誘餌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343章 惡仗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30章 偷襲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03章 餘波第92章 快馬加鞭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80章 分歧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98章 伏擊圈第54章 備戰第30章 以質爲本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62章 機會第46章 臨危不亂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80章 分歧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44章 萬不得已第70章 戰火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68章 倒計時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38章 自我犧牲第77章 伏擊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43章 消耗品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609章 國防部第172章 警戒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80章 多此一舉第67章 打就打第119章 躲藏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00章 堅持第584章 死衚衕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5章 開拓者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66章 煙霧彈第312章 撤軍第122章 投降第129章 據點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379章 戰列第420章 新挑戰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59章 反擊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501章 不堪用
第416章 解脫第46章 聯軍第37章 看熱鬧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76章 左顧右盼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85章 陣營第95章 情報天才第44章 新興強國第372章 誘餌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343章 惡仗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30章 偷襲第42章 低調行事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03章 餘波第92章 快馬加鞭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80章 分歧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98章 伏擊圈第54章 備戰第30章 以質爲本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62章 機會第46章 臨危不亂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76章 左顧右盼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80章 分歧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44章 萬不得已第70章 戰火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68章 倒計時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38章 自我犧牲第77章 伏擊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243章 消耗品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609章 國防部第172章 警戒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80章 多此一舉第67章 打就打第119章 躲藏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00章 堅持第584章 死衚衕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5章 開拓者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66章 煙霧彈第312章 撤軍第122章 投降第129章 據點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379章 戰列第420章 新挑戰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59章 反擊第98章 游擊隊員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501章 不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