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集體決定

在戰略大局上,馮承乾有着極爲清楚的認識,也因此沒有跟其他高層領導站在一起。

如果僅考慮中國的得失,準確的說是短期得失,那麼拖到一九四二年再向美國宣戰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從中德同盟的角度出發,以及從更加長遠的利益來看,任何拖延向美國宣戰的舉動,都是不利的。

要知道,在已經過去的一年裡,德意志第二帝國付出的代價比中國多得多。

在德俄戰場上,德軍已經傷亡近一百五十萬人,僅陣亡官兵就超過了四十萬。如果算上德法戰爭,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將近六十萬官兵,而且大多數都是精銳將士。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還遭到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海上航線全部斷絕,很難從外界獲取資源。

相對而言,中國付出的代價小得多。

在對日戰爭中,中國僅有不到三萬名官兵陣亡,而在已經開打的中俄戰場上,傷亡數字還不到五萬。更重要的是,中國本土沒有遭到轟炸,工業生產沒有受到影響,而且通往南洋的航線依然暢通無阻。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爲這場戰爭貢獻了一切。

即便不考慮戰爭損失,也得考慮戰爭的最後結果。

這就是,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紅俄或者英國之前戰敗,那麼中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單獨打贏這場戰爭。甚至可以說,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擊敗紅俄之後戰敗,而英國已經無力繼續打下去,中國也不大可能在與美國的決鬥中取勝。要想戰勝美國,中國也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的幫助。

與美國一樣,中國高層必須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

更加重要的是,絕對不能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露出敗相之後再提供幫助,必須在此之前就採取行動。

原因很簡單,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是紅俄,也不是英國。

與紅俄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除了工業力量、工業技術與人口素質上有微弱優勢,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資源等方面,均遠遠遜色於紅俄。關鍵就是國土面積,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幾乎沒有戰略縱深,也就不可能在遭到攻擊之後,像紅俄那樣,用空間換時間,依靠龐大的戰略縱深來消耗敵人的兵力。可以說,只要美俄英聯軍攻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肯定會戰敗。

與英國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是島國,沒有海洋這道天然屏障。此外,紅俄還沒有戰敗,甚至可以說離戰敗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如果在紅俄戰敗之前,美英聯軍在歐洲登陸,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再次兩線作戰。顯然,如果把美國龐大的工業力量與衆多的人口算上,德意志第二帝國將毫無勝算。

此外,還有一點是不能忽視的,這就是戰略轟炸對戰爭產生的影響。

雖然到目前爲止,德意志第二帝國對英國進行的戰略轟炸算不上成功,而英國皇家空軍報復式的戰略轟炸也沒有收到明顯效果,但是在西太平洋上,中國空軍對日本進行的戰略轟炸已經顯現出成效。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處境不容樂觀。

如果美國戰略航空兵以英國爲基地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戰略轟炸,而且美國的工業力量、特別是製造轟炸機的能力全部爆發出來,那麼在美英聯軍登上歐洲大陸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會被炸成廢墟。

由此可見,絕對不能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捱打的時候再出手相助。

要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儘早,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向美國宣戰,讓美國不得不把太平洋當成主戰場。

在會見了帝國大使後,馮承乾以劉伯恩的名義,給德皇回了一封信。

馮承乾在信中明確提到,中國正在爲向美國宣戰做準備,而且肯定會在近期正式向美國宣戰。

問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馮承乾這樣的認識。

當時,吳鐵生與劉伯恩就堅決反對立即向美國宣戰。吳鐵生認爲,至少應該等到陸軍佔領了紅俄的遠東地區之後,再向美國宣戰。如果一切順利,陸軍有望在年底之前,完成攻佔遠東地區的作戰行動。劉伯恩則認爲應該推遲到一九四二年中期,即在第三階段戰爭動員完成之後,再向美國宣戰。兩人都提到,只要中國不向美國宣戰,美國當局就不會在近期向中國宣戰。

此外,大部分將領也持相同的觀點。

比如,空軍司令劉亞光也認爲,應該在戰勝了日本、或者是日本投降之後,再向美國宣戰,以免美國利用日本襲擊中國本土。

顯然,要說服所有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馮承乾沒有單刀直入,畢竟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二十年前了,他的個人意志並不能決定一切。

爲此,馮承乾首先提出,如果能夠在開戰的時候消滅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那麼太平洋戰爭將對中國極爲有利,至少在一年之內,美國海軍將在太平洋上喪失主動權,而這一年足夠中國海軍鞏固勝利果實了。

緊接着,馮承乾讓李向龍在高層會議上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設想。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大多集中在珍珠港裡面,包括八艘老式戰列艦、四艘艦隊航母與數十艘其他戰艦。只要偷襲得手,就能一舉打垮太平洋艦隊,而美軍根本不可能憑藉殘存的戰艦挑戰中國海軍。

只是,馮承乾對這份作戰設想不抱任何幻想。

要知道,中日海軍都搞過偷襲,就算美國佬再粗心大意,也會加強防範,不會讓中國海軍輕易得手。

提出偷襲設想,只是讓其他高層相信,海軍有能力控制住局勢。

到這時,馮承乾才直接提出,在向美國宣戰之後,將集中兵力攻打菲律賓與馬里亞納羣島,剷除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據點,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制海權,沿日本本土、馬里亞納羣島建立一道戰略防禦圈,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下一步的進攻方向,即向夏威夷羣島進軍,還是攻打澳大利亞。

顯然,這纔是切合實際的作戰設想。

當然,馮承乾提出這套作戰設想,只是要其他人相信,只有主動進攻,海軍才能掌握主動權。如果等到美國主動向中國宣戰,而且主動發起進攻,那麼中國海軍不但不能掌握主動權,還將失去防衛本土的機會。

要知道,從菲律賓到臺灣島,也就只有一道海峽而已。

如果美國戰略航空兵以菲律賓爲基地,其四發重型轟炸機能夠覆蓋中國本土的整個南部地區。

要想掌握主動權,唯一的辦法就是向美國宣戰,拉開太平洋戰爭的帷幕。

會議持續到六月三十日,最終由吳鐵生提出,讓代表整個國家的國民議會來決定是否立即向美國宣戰。

對此,馮承乾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他一直認爲,重大決策不應該掌握在幾個人手裡。

七月二日,馮承乾代表海軍、吳鐵生代表陸軍、劉亞光代表空軍,先後在國民議會就向美國宣戰做了陳述。

次日,劉伯恩也前往國民議會,就宣戰問題做了陳述。

接下來,國民議會進行了五天的辯論,幾乎所有議員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七月九日,國民議會就向美國宣戰的問題進行投票表決。

雖然馮承乾不是議會議員,但是他沒有在外面等消息,而是親自去了現場,並且在表決前與多名議員代表進行了單獨交談。

最終,國民議會以三百六十七票贊成,三百二十八票反對,通過了對美宣戰決議。

可以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十多天前,美國衆議院以微弱多數通過了對德宣戰決議,讓美國踏上了戰場。現在,中國國民議會同樣以微弱多數的優勢,通過了對美宣戰決議,從而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戰況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的帷幕。

這兩次由議會表決通過的結果,都被載入史冊。

顯然,戰爭不是個人意志的結果,而是集體行動。

七月十日上午,劉伯恩在召見了帝國大使之後,於北京時間八點半,正式發佈了對美宣戰書。

幾乎同時,馮承乾給中國海軍下達了戰備命令。

當然,偷襲珍珠港肯定是沒有戲了。在正式向美國宣戰的時候,中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還在日本附近活動呢,離珍珠港有將近一萬公里。

只是,攻打菲律賓與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行動並沒耽擱。

當天,部署在硫黃島的第一陸戰師就開始登船,準備前往馬里亞納羣島。

臺灣島上,兩個陸戰師與四個陸軍步兵師也開始爲進軍菲律賓做準備。按照馮承乾與吳鐵生商量的結果,在陸戰隊開闢了登陸場之後,將由陸軍擔當攻打菲律賓的主力,陸戰隊則全力攻打馬里亞納羣島。

馮承乾的目的很簡單:在美國海軍做出反應之前,攻佔這兩處極爲重要的地點。

只是,馮承乾依然低估了美國海軍的反應速度。

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90章 收手第221章 新賽場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5章 點撥第159章 主動權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9章 深入基層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8章 人間地獄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90章 收手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1章 當務之急第442章 證明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70章 錯失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62章 搭檔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60章 幸運兒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364章 性價比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37章 後遺症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8章 皇儲給力第61章 下馬威第2章 笑談天下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34章 厲害關係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607章 放權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34章 攻擊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383章 轉折點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海軍第一第86章 隱患第176章 重頭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532章 攔路虎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14章 革命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84章 核心之爭第36章 狼子野心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79章 偷襲第266章 煙霧彈第97章 將錯就錯第312章 撤軍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368章 以退爲進
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90章 收手第221章 新賽場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85章 點撥第159章 主動權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9章 深入基層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8章 人間地獄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90章 收手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1章 當務之急第442章 證明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70章 錯失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62章 搭檔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60章 幸運兒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364章 性價比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37章 後遺症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8章 皇儲給力第61章 下馬威第2章 笑談天下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34章 厲害關係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607章 放權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34章 攻擊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383章 轉折點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9章 海軍第一第86章 隱患第176章 重頭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532章 攔路虎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14章 革命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84章 核心之爭第36章 狼子野心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79章 偷襲第266章 煙霧彈第97章 將錯就錯第312章 撤軍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368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