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死戰到底

戰鬥持續到四點四十五分的時候,斯科特不得不承認,他已經失去了取勝的機會。

當時,“河南”號與“河北”號已經完成了第二次轉向,“河北”號再次成爲領艦,而交戰距離則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左右。

在這個距離上,“喬治五世”級的防護就等於擺設了。

根據中國海軍在戰後做的測試,“喬治五世”級的水平裝甲在這個距離上,根本擋不住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

要知道,當時中國海軍已經裝備了三百八十毫米新式穿甲彈,即鎢合金穿甲彈。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中國海軍首先生產了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用來提高大型巡洋艦的作戰能力,從而彌補主力艦不足造成的問題,實戰已經證明,二百八十毫米新式穿甲彈在任何距離上的威力都超過了十四英寸穿甲彈,其遠程威力比三百八十毫米重彈也相差不大,只是近距離穿甲能力稍遜一點。

顯然,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的威力更加驚人。

一九四二年底,中國海軍在接收了第一批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之後,就提供給了第二艦隊。

原因很簡單,其他艦隊都用不着這種大威力炮彈。

別忘了,在西南太平洋上,第五艦隊已經找不到對手,美軍第三艦隊剩下的那些中小型戰艦根本用不着用新式炮彈去對付。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第三艦隊的對手也沒有戰鬥力強大的戰列艦。

事實上,在整個太平洋上,美軍就沒有戰列艦。

當時,美軍的四艘快速戰列艦全都在大西洋上活動,而在一九四三年初建成的兩艘戰列艦也將在大西洋艦隊服役。至於更加強大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短期之內也不可能被派往太平洋。主要就是,“依阿華”級戰列艦比前兩級快速戰列艦都要龐大。而美國海軍的培訓機制不夠完善。當時還沒有完成基本培訓。以美軍的情況,最快也要到一九四四年初,兩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纔有可能被派往太平洋戰場。如此一來,在一九四三年。中國海軍的戰列艦在太平洋上基本上沒有對手。

也就是說,只有第二艦隊的對手擁有同級別的主力艦。

一九四二年底。第二艦隊返回新加坡休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需要對兩艘戰列艦進行必要的改造,以便配備新式穿甲彈。

與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不同。戰列艦在使用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之前。需要對艦炮的炮膛進行修改,主要是適應配套的發射藥,不然就無法把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的威力全部發揮出來。改造工程並不大,只是必須在港口內進行,因此第二艦隊必須返回新加坡。

在配備了鎢合金穿甲彈之後,中國海軍五艘主力艦的火力達到了巔峰。

在整個大戰期間。就沒有一種戰艦能夠在通常交戰距離上擋住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的直接攻擊!

根據中國海軍做的測試,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在一萬八千米到二萬四千米區間內的穿甲能力高達二百七十毫米。而當時所有戰列艦的水平裝甲厚度都在此之下,甚至差了很大一截。當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五千米左右的時候,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的穿甲威力超過了五百四十毫米,而大戰期間側舷防護最好的戰列艦,其裝甲厚度也在四百毫米左右,根本沒有達到五百毫米。

可以說,在一萬八千米左右,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對“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水平裝甲貫穿率幾乎爲百分之百。也就是說,只要被擊中,就肯定會被擊穿,也就肯定會造成嚴重損傷。

與以往的穿甲彈相比,新式鎢合金穿甲彈還有一項改進。

這就是,採用了一種更加可靠的引信。

在此之前,中國海軍就發現,戰列艦的主炮在對付中小型戰艦、乃至是重巡洋艦的時候都存在威力過剩的問題,即穿甲彈在引爆之前,就已經貫穿了敵艦的艦體,並沒有在敵艦艦體內爆炸。

問題是,傳統的時間延遲引信根本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延時定得長,那麼在對付中小型戰艦時就存在威力過剩的問題,如果延時定得短,在對付主力艦的時候又會存在還沒有穿透裝甲就爆炸的情況。雖然中國海軍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即在作戰的時候,根據目標性質來設定延遲時間。看上去,這種辦法應該能夠解決問題,因爲炮彈存放在戰艦上的時候,引信是單獨存放的,只有在使用之前才把引信裝上去,因此可以在裝填引信的時候來調整引信。但是在現實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激烈的戰鬥中,炮手根本沒有時間去管敵艦的性質,而且也沒有時間去設定引信。

所幸的是,中國海軍找到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辦法,即複合引信。

這種新式引信實際上是由兩個引信組成的,其中一個就是時間延遲引信,而另外一個則是碰炸引信。只是,與傳統的碰炸引信相比,這種碰炸引信多了一道保險,即在炮彈擊中目標、發生了第一次碰撞之後,這道保險纔會自動解脫,等到炮彈發生第二次碰撞的時候才啓動。

當然,在設置上,碰炸引信“偏硬”,即只有在撞上堅硬目標的時候纔會啓動。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設置。

在對付主力艦的時候,時間延遲引信會在碰炸引信之前啓動,而在對付中小型戰艦的時候則是碰炸引信先啓動。

更重要的是,這種引信具有更高的起爆率。

說得準確一點,在對付主力艦的時候,複合引信的可靠性比以往的時間延遲引信高了一倍。道理非常簡單,就算時間延遲引信出了故障沒有能夠正常工作,當炮彈再次撞擊到戰艦的裝甲上的時候,碰炸引信也會啓動。

顯然,兩個引信同時出故障的概率比一個引信出故障的概率低得多。

根據中國海軍做的測試,複合引信的故障率不到萬分之一,即一萬次炮擊,最多隻有一枚是啞彈。

要知道,以往的炮彈,引信的故障率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間,而實戰中出故障的概率還要高一些。主要就是,炮手在爲炮彈裝填引信的時候,往往會受到激烈的戰鬥影響而忙中出錯。

對兩艘英艦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ωωω¤ Tтká n¤ ¢ ○

打到四點四十五的時候,“威爾士親王”號已經捱了五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彈,“約克公爵”號也捱了四枚炮彈。

要命的是,這些炮彈全部在正確的時候起爆。

除了之前中的兩枚炮彈,“威爾士親王”號挨的另外三枚炮彈的彈着點分別在A炮塔正面、兩座煙囪之間的水上飛機平臺頂部、以及右艦橋左側的副炮羣,其中最後一枚炮彈不但打掉了兩座副炮炮塔,還擊毀了副炮彈藥庫,導致了大爆炸,使得戰艦左側艦體遭受了嚴重損傷。

“約克公爵”號的情況更糟糕,不但A炮塔與B炮塔被摧毀,前煙囪根部還捱了一枚炮彈。更致命的是,這枚炮彈沒有在艦面上爆炸,而是在穿透了好幾層甲板之後,在鍋爐艙裡面爆炸!也就是說,這枚穿甲彈在引爆之前,至少穿透了厚達二百七十毫米的水平裝甲與裝甲甲板!

可以說,兩艘戰艦都遭到了重創。

與之相對的,兩艘英艦的還擊根本沒有讓中國戰艦付出等同的代價,甚至沒有對中國戰艦構成多大的威脅。

根據中國海軍的作戰記錄,當時兩艘戰艦都沒有中彈。

準確的說,沒有被十四英寸炮彈命中,只捱了一些小口徑炮彈。

雖然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記錄中,提到在四點三十五分左右,“威爾士親王”號曾經打中過“河北”號,但是根據“威爾士親王”號倖存官兵回憶,在“威爾士親王”號被擊沉之前,“河北”號上都沒有出現過中彈的跡象。也就是說,就算“威爾士親王”號擊中過“河北”號,也很有可能是一枚啞彈。

至於“約克公爵”號,在艦橋被摧毀之後,根本就沒有進行像樣的反擊。

隨後,其首部兩座炮塔又被擊毀,加上尾部炮塔的射界受到限制,因此從始至終都沒有能夠對“河南”號構成足夠的威脅。

顯然,這場戰鬥幾乎沒有懸念。

快到五點的時候,“威爾士親王”號上只剩下五門主炮還在開火,而“約克公爵”號上只有三門主炮還能使用。

更要命的是,交戰距離依然在一萬七千米左右。

可以說,在這個距離上,英艦的十四英寸穿甲彈根本不可能對兩艘中國戰艦構成嚴重威脅。

問題是,斯科特還有退路嗎?

以當時的情況,斯科特根本不可能選擇撤退。道理很簡單,“約克公爵”號已經受到重創,最高航速只能達到二十節,“威爾士親王”號的艦體也受到嚴重損傷,已經無法做劇烈激動。

顯然,撤的話,連一點機會都沒有。

如果能夠逼近中國戰艦,也許還有機會逼退第21艦隊。

第19章 事在人爲第562章 頑抗第132章 轉折點第132章 轉折點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40章 擴軍第179章 突擊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11章 越境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62章 用人之道第43章 拖累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75章 臨時搭檔第401章 將才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79章 兄弟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06章 鬼鎮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0章 擴軍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29章 據點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49章 戰略儲備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474章 各有所第9章 深入基層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35章 出路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35章 出路第132章 時機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87章 生於憂患第30章 偷襲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505章 代價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89章 聯合進攻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76章 生或死第191章 大工程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01章 遠戰第82章 親自上陣第3章 帝國之路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612章 決裂第244章 發現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83章 神勇戰艦第137章 綱領第79章 直擊要害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3章 犧牲第2章 大國角力第57章 錢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81章 總體戰局
第19章 事在人爲第562章 頑抗第132章 轉折點第132章 轉折點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40章 擴軍第179章 突擊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11章 越境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62章 用人之道第43章 拖累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75章 臨時搭檔第401章 將才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75章 臨時搭檔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79章 兄弟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06章 鬼鎮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0章 擴軍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29章 據點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49章 戰略儲備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474章 各有所第9章 深入基層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35章 出路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35章 出路第132章 時機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87章 生於憂患第30章 偷襲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505章 代價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89章 聯合進攻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176章 生或死第191章 大工程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01章 遠戰第82章 親自上陣第3章 帝國之路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612章 決裂第244章 發現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83章 神勇戰艦第137章 綱領第79章 直擊要害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3章 犧牲第2章 大國角力第57章 錢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81章 總體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