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國角力

中國正式譴責危地馬拉當局在內戰中製造的人道主義災難,並且在聯合國提起出兵干預的提案,絕對是一九六六年的頭號大事。

李承志趕到軍營的時候,中國外長周潤康離開了聯合國總部,乘專機返回北京。

發起提案,並不等於獲得了安理會的支持。

要以聯合國的名義出兵,就必須得到安理會的支持,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能夠一票否決中國發出的提案,即便沒有遭到常任理事國否決,也至少需要獲得六個輪值國的支持。

顯然,這是一項艱鉅的外交任務。

白天,周潤康先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聯合國代表進行了兩個小時的閉門磋商,又與意大利代表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私下會晤。所幸的是,這不是一起突發事件。早在幾天前,周潤康就通過各種途徑把消息傳達給了德意兩國,席存瑞總統也跟德意領導人通了電話,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就周潤康所知,席存瑞總統用巴爾幹半島問題做要挾,只要德意兩國在中國干預危地馬拉的提案中不使用否決權,中國就保證不介入巴爾幹半島衝突,反之中國則會在這件事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周潤康在德意代表那裡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

真正的麻煩是幾個輪值國。

這屆輪值國中,泰國、伊朗、埃及與南非是中國的盟國,肯定會投支持票。可是在德意棄權的情況下,至少還需要三張支持票,才能確保提案在安理會獲得通過,而爭取這三張支持票並不容易。

顯然,墨西哥肯定會投反對票,荷蘭、西班牙與希臘也很有可能投反對票。

這樣一來,就得在澳大利亞、土耳其與加拿大中間至少爭取到兩張支持票。才能確保提案在安理會獲得通過。

準確的說,關鍵是土耳其。

澳大利亞肯定會投支持票,即便要爲此付出一些代價。比如在貿易上繼續給予其最惠國待遇。加拿大投反對票的可能性非常大,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在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自由貿易組織的談判中做出了讓步。

這樣一來,土耳其的立場將決定一切。

對周潤康來說。土耳其是一個極爲難以應付的國家。雖然土耳其已經加入了以中國爲首的泛大西洋公約組織,而且接受了中國提供的大量援助,與中國也有很緊密的經貿關係,但是土耳其絕對不是一個安分的國家,也給中國製造了太多的麻煩。主要就是,土耳其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

原因就是,土耳其當局一直夢想着恢復奧斯曼帝國的盛況。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土耳其爆發革命,凱末爾建立了現代土耳其,而奧斯曼帝國也在這場革命中土崩瓦解。但是做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而且是較爲重要的戰勝國之一,土耳其的民族野心再次膨脹。

更重要的是,爲了實現其野心,土耳其在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間兩面逢緣。

十多年前。周潤康還是一名外交官的時候,參加過土耳其的入盟談判,並且對談判過程記憶猶新。

當時,土耳其是中德的主要爭奪對象。

顯然,土耳其有這個資格。

從戰略角度上講,中國絕對不能輸掉土耳其。即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要讓土耳其成爲盟國。

原因很簡單,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沒有土耳其,中國就不能封鎖黑海,也就無法遏制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烏克蘭。沒有土耳其,中國就無法保證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就無法把德意志第二帝國擋在這個多事之地的外面。沒有土耳其,中國就無法確保海灣地區的安全,更不可能獨霸這個戰後最爲重要的石油產區。沒有土耳其,中國就無法把觸手伸入東歐,也就無法與保加利亞等國建立起良好的雙邊關係。

結果就是,土耳其的入盟談判進行了整整兩年,在中國做出了組夠多的讓步之後,土耳其才半拖半就的簽署了同盟條約,加入了泛大西洋公約組織。周潤康清楚的記得,爲了讓土耳其入盟,中國甚至做出了原則性的讓步。最典型的就是,中國承諾不插手與干預土耳其國內的民族問題,特別是亞美尼亞與庫爾德人的問題,並且對發生在一九五二年的種族大屠殺既往不咎。

要知道,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入盟談判中,中國都沒有做出過類似的讓步。

問題是,即便在加入了泛大西洋公約組織之後,土耳其依然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着良好關係,而且一直在利用中德矛盾獲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達達尼爾海峽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通行權上,土耳其就擺了中國一道。這件事發生在一九五七年,中國力主土耳其單方面控制這兩條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海峽,即只有在得到土耳其當局准許之後,他國戰艦才能通過這兩條海峽,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力主海峽爲國際性航道,任何國家的戰艦都可以無害通過。談判進行了大半年,最終土耳其當局主動放棄了應有的權力,讓中國沒有理由繼續保持原來的主張。最終的結果是,除了航母與主力艦在通行之前需要提前通報、並且獲得土耳其當局的准許之外,其他戰艦都可以無害通過這兩條海峽,而且僅需在通行之前二十四小時通報土耳其當局。

這個結果,讓中國很受傷。

要知道,這意味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艦可以隨時進出黑海,也就等同於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鞏固東歐地區的機會。甚至可以說,中國隨後在羅馬尼亞遭受的慘敗,以及保加利亞沒有加入泛大西洋公約組織,就與這件事有直接關係,即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都畏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直接威脅,而不敢公然倒向中國。

直到十多年之後,也就是要到一九七一年,中國才通過各種努力,彌補了因爲土耳其背叛所造成的損失。這就是,通過長達八年的談判,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中國最終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答應修改“海峽通行公約”,承認達達尼爾海峽與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具有排他性的國際航道,任何軍艦在通行之前都需要獲得土耳其當局的批准,而土耳其當局在和平時期不得禁止他國軍艦無害通過。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小的變動,但是意義卻非同一般。

原因很簡單,只要黑海或者地中海爆發戰事,那麼土耳其當局就有權封鎖海峽,禁止某些國家的戰艦通行。也就是說,即便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戰艦在和平時期能夠無害通過這兩條海峽,但是在戰爭時期卻會遭到封鎖。顯然,這意味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對黑海沿岸國家的控制力度大幅度削弱。

當然,這是後話了。

這些事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土耳其是一個很不可靠的盟友,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給出的利益足夠大,那麼土耳其隨時有可能背叛。

顯然,在干預危地馬拉內戰這件事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直接反對,就只能利用土耳其,讓土耳其投出至關重要的反對票。

周潤康有點頭大,因爲在下午與土耳其代表的會談中,他已經察覺到了危險信號。

爲此,周潤康把回京時間延遲了兩個小時,利用這個機會,跟荷蘭、西班牙、希臘與加拿大的代表進行了會談。

如果土耳其在表決中投了反對票,就必須在這四個國家中爭取到一個投支持票。

只是,會談的結果讓周潤康一點都不樂觀。荷蘭的希望極爲渺茫,畢竟這個國家在各個方面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衛星國,西班牙的要價非常高,加拿大則急於加入北大西洋自由貿易組織。

也許,能夠動搖的只有希臘。

原因很簡單,希臘與土耳其是世仇,而且兩國存在嚴重的領土爭端,還在塞浦路斯爆發過軍事衝突。

如果土耳其投了反對票,希臘很有可能做出相反的選擇。

當然,這需要觀察,更需要進一步確認。

只是,在獲得席存瑞總統的批准之前,周潤康只能試探希臘的底價,而不可能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承諾。

乘務員過來提醒即將到達北京,讓乘客繫好安全帶的時候,周潤康使勁揉了揉太陽穴。

在安理會進行表決之前,還要進行數天的辯論,成員國代表都會發言。如果有需要,還可以提交到聯大進行辯論。

總而言之,時間很充足,還有斡旋餘地。

飛機降落到跑道上的時候,周潤康突然想到,也許應該放鬆一些,事情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嚴重。

政治交易是一回事,道義是另外一回事。

發生在危地馬拉的事情,早已被記者曝光,全世界都知道成千上萬的危地馬拉人、而且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正在遭受軍政府的殘酷鎮壓。如果沒有外界干預,這些無辜的平民會像牛羊一樣被屠宰掉。

這樣的慘劇早就該結束了,中國必須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責任。(未完待續)

第126章 夾擊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6章 坐收漁利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48章 劇變第81章 內訌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612章 決裂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74章 各打各的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50章 拷問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19章 矛盾第82章 拷問訓練第84章 核心之爭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1章 越境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503章 下一步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161章 勝利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20章 強者第66章 主考官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02章 覆滅第177章 新局面第1章 新皇登基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98章 回家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7章 看熱鬧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77章 胸有成竹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613章 反差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99章 犧牲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74章 僥倖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12章 決裂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12章 強攻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76章 將星登場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3章 大型化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7章 重工業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32章 立場第35章 逼談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98章 伏擊圈第112章 找事做第37章 出發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79章 突擊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6章 利益博弈第43章 大型化第170章 錯失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81章 總體戰局
第126章 夾擊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6章 坐收漁利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48章 劇變第81章 內訌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612章 決裂第18章 委曲求全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74章 各打各的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50章 拷問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19章 矛盾第82章 拷問訓練第84章 核心之爭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1章 越境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503章 下一步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161章 勝利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20章 強者第66章 主考官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02章 覆滅第177章 新局面第1章 新皇登基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98章 回家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7章 看熱鬧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77章 胸有成竹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613章 反差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99章 犧牲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74章 僥倖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612章 決裂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12章 強攻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76章 將星登場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3章 大型化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7章 重工業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32章 立場第35章 逼談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98章 伏擊圈第112章 找事做第37章 出發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79章 突擊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6章 利益博弈第43章 大型化第170章 錯失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81章 總體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