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坐收漁利

八國聯合干預俄國內戰,是大戰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在這場持續了兩年的戰爭中,德美意英法西荷日等八國,總共出兵一百二十萬,其中僅日本出兵就多達八十萬。

日本如此積極,主要是“盟主”、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出了讓日本無法拒絕的好處。

這就是,在推翻了布爾什維克政權之後,把北庫葉島、北千島羣島、勘察加半島與鄂霍茨克海沿岸地區劃給日本。

要知道,這些地區的面積,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的五倍!

對於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來說,一下把國土擴大五倍,絕對是一個擋不住的誘惑。

正是如此,日本也付出了最大的代價。

在兩年戰爭中,總計有十二萬七千餘名日軍官兵陣亡,其中四分之三的日軍官兵是在一九二零年與一九二一年的嚴冬中被凍死的。直到半個多世紀之後,在西伯利亞的一些偏遠地區都能發現被凍硬了的日軍官兵遺體。

只是,這場戰爭的結果與馮承乾的預測沒有什麼兩年。

一九二二年十月,在俄國的冬季即將來臨的時候,八國聯軍終於認識到不可能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上擊敗紅俄軍隊。當月月底,最後一支幹涉軍隊撤出俄國境內,八國幹俄行動宣告失敗。

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並不是布爾什維克政權。

原因很簡單,在這場長達兩年的戰爭中,俄國付出了近五百萬軍民傷亡的巨大代價,布爾什維克軍隊就有近百萬官兵陣亡。更重要的是,布爾什維克政權失去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朋友,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此之前,布爾什維克政權還能通過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一些西方的工業產品,甚至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幫助下,建立了較爲完善的工業體系,而在此之後,布爾什維克政權徹底與全世界斷絕了關係,僅能通過沒有參與干涉戰爭的中國與較爲開明的美國,與西方世界聯繫,獲得一些西方世界的先進技術。甚至在外交上,布爾什維克政權都處於孤立狀態。

當然,最大的影響,還是在地緣政治上。

從此開始,德意志第二帝國把逐漸走向極端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當成了頭號敵人,而且在隨後的十多年間,逐步把戰略重點轉向東方。雖然在英法復甦之後,特別是在法國得到美英的大力援助,走出了大戰的困境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再次提高了對法國的重視程度,從而主動與布爾什維克政權改善了關係,甚至簽署了一系列的秘密條約,防止再次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兩國之間的關係,最多隻是利益合作,即布爾什維克政權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工業力量、特別是先進的工業技術,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需要一個安定的東部邊境。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是最大的獲益者。

原因很簡單,從此開始,德意志第二帝國又得面對兩條戰線上的威脅,而且不得不時刻提防着布爾什維克政權。

至於其他七個國家,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

拿日本來說,因爲干涉戰爭失敗,所以並沒有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許下的好處,甚至因此而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交惡。

美英法等國則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之後,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好處。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大的獲益者是中國。

首先,中國沒有參與干涉戰爭,也就沒有直接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爲敵。雖然中國在戰爭期間開放了國境,允許八國聯軍過境,甚至爲八國聯軍提供了後勤保障,但是並沒有因此與俄國交惡,因爲中國做這些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即中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有提供協助的義務。

其次,中國在戰爭期間,利用不出兵與布爾什維克政權達成了一系列的秘密協議。雖然其中的很多到最後都沒有兌現,比如布爾什維克政權把沙俄時期侵佔的領土歸還給中國,根據《中俄愛輝條約》設定邊境線就沒有能夠變成現實,但是有一點卻得到落實,即布爾什維克政權不再鼓動蒙古鬧獨立。正是如此,五年之後,吳鐵生指揮的中央軍才能在沒有外來干涉的情況下,統一了鬧分裂的外蒙古。

最後,也是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中央政府趁此機會平定了東北。

到一九二零年底,中央軍就掃蕩了整個西北地區。在幹俄戰爭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馮承乾與吳鐵生都認識到,進軍東北的時機成熟了。要知道,到一九二零年底,白俄軍隊已經退到了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如此一來,八國干涉軍隊就只能從俄國遠東地區、以及中國的東北地區出發。因爲海參崴不是不凍港,到了冬季就得封港,所以中國東北地區的港口成爲干涉軍隊進入俄國的主要通道。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就是,在日本加入干涉行動之後,受德意志第二帝國牽制,在支持東北軍閥張作霖的時候有所收斂。要知道,如果日本繼續肆無忌憚的支持張作霖,引發了中國內戰,那麼八國干涉行動肯定會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日本當局早就斷定,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支持中國中央政府進行統一戰爭,因此張作霖的東北政權很難長久存在下去,而日本繼續在中國東北投資就沒有多大意義。與其如此,還不如把重點放在幹俄行動上,爭取在取勝之後,拿到德意志第二帝國許下的好處。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日本開始淡出中國東北地區。

在這個大背景下,吳鐵生在一九二一年春季,發起了進軍東北的行動。

僅僅用了四個月,中央軍就在毫無懸念的情況下擊敗了東北軍。

有趣的是,到了這個時候,日本後悔了。

原因很簡單,幹俄戰爭進行得很不順利,而且美英法等國已生退意,因此日本當局意識到幹俄戰爭很有可能失敗。這樣一來,日本不可能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許下的好處。如果再丟掉中國東北地區,那麼日本不但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會損失很大一筆,可以說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結果就是,日本開始支持張作霖。

問題是,東北軍敗局已定,而且張作霖也在日本反覆無常的態度中認識到,日本根本靠不住,與其做日本的走狗,還不如歸順中央政府,做一個受到愛戴與敬仰的民族英雄。最重要的,還是不要遺臭萬年。

一九二一年七月,張作霖在乘火車前往錦州與吳鐵生面談途中,遇炸生亡。

搞事的,正是日本當局,準確的說是駐紮在中國東北,參與幹俄行動的日本軍隊。

在日本看來,除掉已經變心的張作霖,不但能夠剷除一個禍患,還能夠警告張作霖的兒子不要背叛日本。

可惜的是,日本的算盤完全打錯了。

張作霖向中央重負靠攏,與他的兒子,即東北軍少帥張學良不無關係。可以說,真正想歸順中央政府的就是張學良。

這下,國仇家仇集到一塊了,張學良還會投靠日本嗎?

七月七日,張作霖遇害的第三天,張學良就在瀋陽宣佈,無條件擁護中央政府,並且命令東北軍易幟。

三天後,中央軍開進瀋陽。

雖然直到一九二二年初,即八國聯軍幹俄行動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批日軍才撤到鴨綠江以南,但是在一九二一年底,隨着東北軍易幟,中央軍已經控制了東北,完成了統一大業最爲重要的一步。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平定東北之後,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統一。

當時,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之下的,只剩下西藏與外蒙古地區。雖然這兩地,差不多佔了中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但是人煙稀少,而且自然環境極爲惡劣,對中國的國力並沒有多大貢獻。

可以說,利用八國幹俄實現國家統一,是馮承乾在戰略策劃上的重大勝利。

到這個時候,吳鐵生才明白,馮承乾爲什麼要頂着壓力拒絕參與幹俄戰爭,以及馮承乾的主要目的。

正是如此,馮承乾的地位與威望達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別的不說,從此之後,在重大戰略問題上,吳鐵生就再也沒有與馮承乾對着幹,幾乎完全聽取了馮承乾的建議。

也正是如此,纔有很多人認爲,馮承乾纔是中國的統帥,吳鐵生只是臺上的木偶。

當然,除了上面這些看得見的好處,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

這就是,在兩年的幹俄戰爭中,中國的經濟、特別是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爲全球第十工業國。

原因很簡單,在八國聯軍幹俄期間,絕大部分軍事物資都得就近獲取。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

雖然日本已經有不錯的工業基礎,但是與中國相比,卻沒有地理上的優勢。加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在華開辦了大批工廠,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干涉行動的盟主,聯軍在中國訂購軍事物資,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纔是馮承乾看重的機會。

第431章 冒險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0章 列強幹涉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38章 進攻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72章 誘餌第413章 出征第79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大東溝第200章 大都市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156章 撤退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459章 強攻第81章 內訌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96章 關鍵一戰第492章 多用途第565章 遭遇戰第160章 覺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29章 意義第71章 下基層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14章 革命第72章 生死抉擇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69章 恩仇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69章 恩仇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245章 駕駛員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54章 南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176章 重頭戲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07章 妥協第139章 轉折點第484章 捷徑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42章 低調行事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600章 馬歇爾第51章 中立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04章 撤退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67章 雷霆萬鈞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61章 中興干將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章 大國角力第182章 最大化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81章 印象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3章 遠東起火
第431章 冒險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0章 列強幹涉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138章 進攻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72章 誘餌第413章 出征第79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大東溝第200章 大都市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156章 撤退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459章 強攻第81章 內訌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96章 關鍵一戰第492章 多用途第565章 遭遇戰第160章 覺悟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29章 意義第71章 下基層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90章 力挽狂瀾第214章 革命第72章 生死抉擇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69章 恩仇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69章 恩仇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245章 駕駛員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54章 南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176章 重頭戲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07章 妥協第139章 轉折點第484章 捷徑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42章 低調行事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82章 拷問訓練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600章 馬歇爾第51章 中立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104章 撤退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67章 雷霆萬鈞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61章 中興干將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章 大國角力第182章 最大化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81章 印象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33章 遠東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