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空中對手

“雷霆之怒”行動開始時,中國空軍與中國海軍只打算投入八百架作戰飛機,其中海軍出動三個艦載航空兵聯隊,空軍則動用一支戰術航空兵大隊,各出動二百四十架與五百六十架作戰飛機。

只是,沒過多久,空軍與海軍的將領就認識到,他們嚴重低估了對手。

六月九日,“雷霆之怒”的第一次大規模轟炸行動開始。海軍出動了一百四十架艦載戰鬥機與攻擊機,重點轟炸危地馬拉城附近的政府軍駐地。空軍的出動數量是海軍的兩倍,轟炸區域也更爲廣闊。

可惜的是,這一天的戰鬥進行得並不順利。

轟炸結束的時候,海軍損失了七架作戰飛機,其中四架在戰場上空被擊落,兩架在返回航母途中墜毀,另外一架則在降落後報廢,總共有六名飛行員陣亡。空軍的損失更大,有十二架戰鬥機被擊落。

更重要的是,中國戰機在當天首次遇到了來自空中的敵人。

遭到攔截的是空軍的一支由四架攻擊機組成的機羣,攔截它們的是兩架塗着危地馬拉空軍標誌的戰鬥機。戰鬥在危地馬拉城北面上空打響,敵機從雲層裡衝出來的時候,四架攻擊機正在準備攻擊一處高射炮陣地。緊急時刻,只有兩架攻擊機迅速丟掉炸彈,避開了戰鬥機的攻擊,另外兩架攻擊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其中一架當即就被擊落,另外一架在俯衝到低空之後僅堅持了不到兩分鐘。也被追上的戰鬥機擊落。雖然空軍出動的四架戰鬥機在五分鐘後趕到,但是那兩架敵機早就溜走了。

這是開戰以來,中隊在空戰中遭受的第一次損失。

可惜的是,中國空軍無法爲兩名在戰鬥中陣亡的飛行員復仇,因爲那兩架危地馬拉的戰鬥機來自佩騰省。

與遭受的損失相比,當天取得的戰果更是慘不忍睹。

雖然中方宣稱七成的目標被炸燬,但是實際摧毀率不到三成。而且半數被炸燬的目標均在七十二小時之內修復。

更要命的是,攻擊機的投彈命中率還不到一成!

這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中國空軍做的統計,要想摧毀一個高射炮營。至少需要動用四十架攻擊機,投下差不多一百噸炸彈,而按照六月九日的作戰損失。意味着將有兩架攻擊機被擊落,而一個高射炮營的價值肯定比不上兩架攻擊機。

可惜的是,中隊沒有別的選擇。

針對危地馬拉政府軍的轟炸行動持續到六月十七日,空軍與海軍保持着每天出動兩個波次的作戰強度。

在此期間,中國戰機最大的敵人是地面的高射炮,而不是空中的敵機。

持續九天的轟炸中,中國空軍與海軍總共損失了五十四架作戰飛機,其中四十三架被高射炮擊落,四架因故障墜毀,只有七架被敵機擊落。而中隊的戰鬥機則擊落了十一架敵機。

問題是,敵機構成的威脅,受到了最高關注。

原因就是,危地馬拉的空軍根本算不上空軍,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能用的作戰飛機不到二十架,而且全部部署在佩騰省,根本沒有升空作戰。問題是,中國戰機在戰鬥中遭遇的敵機肯定不止二十架,而且都是性能先進的戰鬥機,包括在一九六二年才正式量產的Me-300型戰鬥機。

Me-300型戰鬥機是典型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

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Me-262是第一種參加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也由此開啓了噴氣時代。雖然Me-262在大戰期間的表現並不突出,僅用於本土防空,而且在防空中的表現也算不上理想,主要就是其航程太短了,作戰半徑還不到兩百公里,全速衝刺的話最多隻能對轟炸機羣發起三次攻擊,然後就得降落補充燃油。但是Me-262的出現,宣告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其先進的性能,特別是速度與爬升率,讓所有活塞螺旋槳戰鬥機都淪落到了進入博物館的地步。

戰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在Me-262的基礎上,研製了幾種不太成功的噴氣式戰鬥機。

受空氣動力學限制,這些代號Me-270、Me-272、Me-276的戰鬥機都不太成功,有的根本沒有獲得訂單,即便獲得了訂單的,產量也非常少,根本沒有形成規模,也沒能完全取代活塞螺旋槳戰鬥機。

直到一九五四年,代號Me-288的噴氣式戰鬥機才獲得德軍青睞。

這種噴氣式戰鬥機取得成功的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採用了後掠翼,使其飛行速度一舉突破了每小時九百公里,成爲當時飛得最快的量產戰鬥機,而且其改進型在換上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之後,最高飛行速度突破了每小時一千零五十公里,比大戰期間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槳戰鬥機高出了百分之五十。

Me-288的成功,加快了作戰飛機的噴氣式進程。

只是,Me-288的性能優勢只保持了不到兩年。一九五六年,中國也開始量產噴氣式戰鬥機,而且其在七千米高空的最高飛行速度達到了每小時九百六十公里,俯衝速度更是超過了每小時一千一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一九五六年底,用代號S-1的實驗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超音速飛行。雖然這是一架採用火箭發動機的實驗機,根本沒有實戰價值,其速度只有一點零五馬赫,也就是剛好突破音障,但是對已經開始的中德全面對抗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正是如此,德軍啓動了新一代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其產物就是Me-300。

與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相比,Me-300的氣動外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主翼的後掠角更大,而且相對厚度更小。此外,Me-300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發動機,而且橫向並列佈置了兩臺發動機。

憑藉這些,Me-300與中國空軍的J-6一同成爲了世界上第一批超音速戰鬥機。

在一萬一千米高空,Me-300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一點三五馬赫,比僅能飛到一點三二馬赫的J-6還要稍微快一點。

一九六二年,Me-300正式量產。

可以說,在一九六七年,Me-300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雖然中德兩國的第三代噴氣式戰鬥機均已完成設計,甚至開始小規模量產,但是都沒形成戰鬥力,也沒有對外出口。

關鍵就是,危地馬拉空軍從哪裡獲得了Me-300?

做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鐵桿盟友,墨西哥在一九六三年就接收了第一批Me-300,而且在一九六五年建立了自己的生產組裝線。也就是說,墨西哥空軍裝備了不少的Me-300,而且能夠自行組裝生產。

問題是,墨西哥的生產線只能組裝Me-300,關鍵設備依然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

更重要的是,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默許,墨西哥肯定不會把如此先進的戰鬥機提供給危地馬拉。

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這就是,危地馬拉空軍的飛行員沒有駕駛Me-300的能力。

就算危地馬拉空軍有十多架Me-288,培訓出了一批噴氣式戰鬥機飛行員,但是並不等於掌握了Me-300。原因很簡單,Me-288是亞音速戰鬥機,Me-300是超音速戰鬥機,兩者的操作品質有很大的差別。這就如同中國空軍的J-5與J-6的差別,能夠駕駛Me-288的飛行員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培訓與適應性訓練,才能駕駛Me-300,而危地馬拉空軍顯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培訓飛行員。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駕駛Me-300升空作戰的並不是危地馬拉空軍的飛行員。

這一點,在戰鬥中也體現了出來。

這就是,Me-300執行的是防空任務,全程都在危地馬拉政府軍控制區域上空作戰,根本沒有進入中隊控制區域上空。也就是說,即便Me-300在戰鬥中被擊落了,飛行員也不會被中隊俘獲。

顯然,有足夠多的證據表明,墨西哥派遣參戰的不僅僅是地面部隊。

爲了證明這一點,狙擊手部隊在六月中旬領到了一個特殊任務,即派遣一支部隊深入危地馬拉政府軍控制區,設法抓捕一名敵人的戰鬥機飛行員,而且最好是Me-300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可惜的是,這次行動與李承志所在的狙擊小組無關。

雖然唐宏光努力爭取過,但是錢壯飛依然把任務交給了另外一個四人狙擊小組,讓唐宏光他們繼續休整。

這次行動進行得並不順利,四名狙擊手在敵後等了十二天,錯過了三次機會。雖然他們把握住了第四次機會,趕在危地馬拉政府軍的搜救部隊之前找到了一名從Me-300上跳傘逃生的飛行員,但是他們得到的只是一具屍體,即這名飛行員在無助的情況下,咬碎了假牙裡的氰化物膠囊。

所幸的是,這並非完全失敗。

狙擊手把那名飛行員的屍體帶回來之後,軍事情報局很快就認定,這是一名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飛行員。

顯然,暗中參戰的不僅僅是墨西哥。(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458章 激戰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85章 目的第94章 混血兒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582章 立場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79章 兄弟第31章 技術投入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30章 開打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52章 足跡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268章 臆測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6章 利令智昏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90章 收手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7章 開戰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106章 鬼鎮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80章 全速北上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09章 守將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16章 根源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146章 大使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54章 叔侄情第70章 圈套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45章 搜尋第521章 難題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2章 迫敵決戰第93章 挑戰書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2章 搭檔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61章 戰爭危機第501章 不堪用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72章 生死抉擇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63章 參謀長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73章 戰機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67章 前奏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69章 恩仇第98章 伏擊圈
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458章 激戰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85章 目的第94章 混血兒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582章 立場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179章 兄弟第31章 技術投入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30章 開打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52章 足跡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268章 臆測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6章 利令智昏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90章 收手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57章 開戰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106章 鬼鎮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57章 皇朝末日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80章 全速北上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09章 守將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216章 根源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146章 大使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54章 叔侄情第70章 圈套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45章 搜尋第521章 難題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2章 迫敵決戰第93章 挑戰書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2章 搭檔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61章 戰爭危機第501章 不堪用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72章 生死抉擇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63章 參謀長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73章 戰機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67章 前奏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69章 恩仇第98章 伏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