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以小搏大

炮彈砸下來的時候,“北京”號的艦長畢向平上校根本沒有反應過來。

所幸的是,第一批打來的炮彈都有很大的偏差,落點最近的離“北京”號也在一公里之上,根本沒有對戰艦構成威脅。

只是,畢向平立即判斷出,那不是重巡洋艦上的八英寸穿甲彈,而是十四英寸炮彈。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畢向平沒有看到前方三艘重巡洋艦尾部炮塔冒出的閃光,即三艘重巡洋艦沒有開火。

隨即,畢向平就下達了轉向命令。

“北京”號轉到西南航向上,僅僅過去不到一分鐘,雷達上就出現了一個十分明顯的光斑。

顯然,正是“霧島”號戰列艦。

此時,“北京”號上的瞭望員也看到了“霧島”號首部兩座主炮塔上,四門主炮發出的炮口閃光。

幾十秒後,四枚炮彈砸了下來,落點依然有很大的偏差。

與戰列艦交手,顯然不是“北京”號能夠承擔的重任。要知道,只有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米以內,“北京”號打出的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纔有大約百分之五十的機會穿透“霧島”號的主裝甲,而在任何交戰距離上,“北京”號的裝甲都不可能擋住“霧島”號打出的十四英寸穿甲彈。

對“北京”號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退。

問題是,三艘快速戰列艦還沒有跟上來,如果現在撤退,至少會把主動權拱手讓給聯合艦隊。更重要的是,如果讓“霧島”號佔據了有利位置,那麼在快速戰列艦趕到投入戰鬥的時候,肯定會遭受更加慘重的損失。

畢向平沒有撤退,而是決定爲後面的主力艦爭取時間。

二點過十分,“北京”號調整好航向與航速,開始向“霧島”號開火。

後面,“天津”號也沒有撤退,同樣把炮口指向了“霧島”號,與“北京”號一同挑戰日本戰列艦。

此時,交戰距離超過了一萬五千米。

必須承認,兩艘大型巡洋艦的火力十分兇猛。

雖然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無論如何也無法打穿“霧島”號的裝甲,但是能夠摧毀“霧島”號暴露在外的所有設備與設施,至少能夠對艦體表面造成破壞,如果運氣好還能打壞測距儀。

當然,十八門主炮的火力密度也十分嚇人。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艦炮的最大理論射速爲每分鐘三發,而十四英寸艦炮最多能達到每分鐘兩發。

更重要的是,大型巡洋艦上有炮瞄雷達。

此時,“霧島”號戰列艦上,山本五十六的處境也十分尷尬。

雖然前出的重巡洋艦在報告中明確提到,對方有六艘主力艦,“妙高”號等三艘戰艦已經戰沉,但是“霧島”號趕到的時候,只發現了兩艘戰艦,而且瞭望員很快就判斷出是兩艘大型巡洋艦。

做出這個判斷並不難。

關鍵就是,“山東”級快速戰列艦是四座雙聯裝炮塔,而且是前二後二佈置,而大型巡洋艦上是三座三聯裝炮塔,採用前二後一的佈置方式。也就是說,只要一開火,瞭望員就能通過炮口閃光做出判斷。

那麼,另外四艘戰艦去哪了?

出海之前,山本五十六就收到消息,中國海軍至少修復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即所謂的快速戰列艦。

之前的戰鬥也已表明,中國艦隊裡肯定有快速戰列艦。

關鍵就是,這些戰艦去哪了?

山本五十六根本沒有細想,也沒有必要細想,因爲主力編隊已經進入戰場,而且與兩艘速度更快的大型巡洋艦遭遇,不管是等下來與另外四艘戰艦交戰,還是見好就收,首先都得幹掉那兩艘大型巡洋艦。

而且是越快越好。

對此,慄田健也有相同的認識。

不管怎麼樣,都得先幹掉那兩艘礙事的大型巡洋艦。

想想容易,可是做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炮戰打了沒到十分鐘,山本五十六與慄田健就發現,中國戰艦的命中率高得出奇,而且完全在技術範圍之外。

要知道,日本海軍在大戰爆發前就在苦練夜戰技術。

當時,日本海軍上下都有一個認識,即在與強敵交戰的時候,日本海軍唯一的機會就是在夜戰中取勝。當然,這是一九三三年之前,當時日本海軍的頭號敵人還不是中國海軍,而是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海軍。因爲受“華盛頓條約”限制,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規模與數量上多遠不如美國海軍,而隨着美英同盟走向實質化,美國海軍在戰時可以把全部主力艦集中到太平洋上。如此一來,日本海軍在正規海戰中擊敗美國海軍的可能性非常低,也就得把希望寄託在一些非正規戰術上。由此,日本海軍格外重視重巡洋艦這樣的“次主力艦”,也格外重視夜戰。

雖然在一九三三年之後,日美關係迅速緩和,而且走向同盟,但是日本海軍重視夜戰的傳統並沒改變。主要就是,中國海軍格外重視航母,而且預計在一九四二年,就能獲得超過日本海軍的航空作戰力量,而航母在夜間的戰鬥力幾乎爲零,所以日本海軍認爲夜戰是對付航母的有效手段。

如果沒有雷達,日本海軍的夜戰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

當時,日本海軍甚至創造出了很多夜戰戰術。比如在炮戰瞄準方式上,日本海軍就開創了航跡瞄準法,即根據目標艦發出的炮口閃光,大致計算出目標艦的航線,然後向目標艦的航線上開火。

爲了提高夜戰能力,日本海軍甚至採取了一些讓常人想不到的辦法。

比如,日本海軍爲炮手配發了魚肝油,用來提高炮手在的夜視能力,使炮手能夠在夜間看得更遠。

問題是,在這場戰鬥中,中國戰艦的炮擊準確性明顯高於日艦。

十分鐘之內,兩艘大型巡洋艦至少擊中了“霧島”號四次。雖然四枚穿甲彈都沒有造成嚴重損傷,也沒有使“霧島”號的戰鬥力降低,但是超過百分之一的命中率,依然讓日艦相形見絀。

要知道,在這十分鐘內,“霧島”號沒有一次直接命中。

顯然,山本五十六與慄田健都不知道,中國海軍已經配備了雷達,而且還專門開發了炮瞄雷達。

雖然戰前,日本就獲得了情報,知道中國開發出了雷達,並且通過技術援助,從美國獲得了一些與雷達有關的技術資料,但是直到這個時候,日本海軍都不知道,中國的雷達已經達到了實用化程度,而且首先配備戰艦,更不知道中國已經開發出炮瞄雷達,而且首先配備主力艦等大型戰艦。

當然,日本海軍並不清楚雷達的用途。

原因很簡單,美國提供的技術資料並不齊全,讓日本海軍嚴重低估了雷達在海戰中的價值。

在日本海軍看來,雷達只有預警的作用,根本無法作爲炮瞄設備使用。

顯然,這是一個極爲錯誤的認識。

不可否認,早期雷達的探測精度並不高,在探測遠距離目標時的誤差很大,導致炮擊命中率大大降低,但是做爲一種可靠的瞄準手段,雷達在夜間炮戰中、甚至是遠程炮戰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價值。

要知道,即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雷達依然能夠瞄準目標。

可以說,除了極端惡劣的天氣,沒有任何因素可以干擾雷達。

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有雷達的一方,擁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在三艘日本重巡洋艦撤退的時候,偵察編隊僅擊中中國戰艦三次,而且三次命中都沒有產生嚴重破壞。

這下,難題擺在了山本五十六與慄田健面前。

如果保持交戰距離,即便“霧島”號的裝甲不會被打穿,包括測距儀、探照燈在內的設施也會被摧毀,從而喪失作戰能力。問題是,如果縮短交戰距離,除了中國戰艦的命中率會大幅度提高之外,還有可能打穿“霧島”號的裝甲,構成致命威脅。

事實上,山本五十六與慄田健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掉那兩艘大型巡洋艦,等到其他中國戰艦趕到,聯合艦隊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二點二十分,“霧島”號的航向向左偏了不到五度,開始逼近兩艘大型巡洋艦。

可惜的是,“北京”號上的雷達並沒有立即測出“霧島”號的航向變化,也就沒有調整航向與“霧島”號保持距離。

僅僅兩分鐘後,“霧島”號取得了第一個戰果,而且是十分重要的戰果。

根據“北京”號的作戰記錄,炮彈的命中點在艦橋後上方,也就是主桅杆的基座前面不遠處。雖然這枚炮彈沒有打斷主桅杆,也沒有直接擊中艦橋,但是炸斷了連接雷達控制室與雷達的電纜,導致位於主桅杆上的炮瞄雷達癱瘓,而位於副桅杆上的探測雷達不具備測向能力。

也就是說,“北京”號喪失了由雷達引導炮戰的能力。

對“北京”號來說,這意味着喪失了夜戰能力,準確的說是遠程夜戰能力。

雖然畢向平在第一時間把編隊的指揮權交給了“天津”號的艦長羅風烈上校,但是他並沒有下令轉向脫離。

原因很簡單,“天津”號肯定不是“霧島”號的對手。

更重要的是,“霧島”號依然在集中炮火打擊“北京”號,而沒有對付“天津”號。如果“北京”號在這個時候脫離戰鬥,那麼“霧島”號就會把炮口轉向“天津”號,也就有可能重創“天津”號。

,!

第71章 替死鬼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87章 優勢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6章 聯軍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19章 躲藏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99章 犧牲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366章 雞肋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22章 進攻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48章 警報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49章 戰略儲備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136章 守財奴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24章 能源第60章 幸運兒第18章 輕重有別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84章 大選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87章 生於憂患第72章 相識恨晚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8章 三權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5章 熱身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29章 驟起波瀾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5章 厚積薄發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7章 錢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章 重新開始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58章 時機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81章 遭遇戰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51章 攻守同盟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88章 核技術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13章 出征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77章 伏擊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5章 得手第245章 駕駛員
第71章 替死鬼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87章 優勢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6章 聯軍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19章 躲藏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99章 犧牲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366章 雞肋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22章 進攻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48章 警報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49章 戰略儲備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136章 守財奴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24章 能源第60章 幸運兒第18章 輕重有別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84章 大選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87章 生於憂患第72章 相識恨晚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8章 三權第38章 戰略目標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5章 熱身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29章 驟起波瀾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5章 厚積薄發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7章 錢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3章 特殊任務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章 重新開始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58章 時機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81章 遭遇戰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51章 攻守同盟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88章 核技術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13章 出征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77章 伏擊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55章 得手第245章 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