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大選

這場進攻行動,被稱爲“一九六九雨季攻勢”。

根據中國官方的資料,在進攻開始前,總參謀部就多次建議,把進攻時間推遲到雨季結束之後,以便避開對進攻極爲不利的糟糕天氣,以及讓作戰部隊獲得更多的時間完成進攻前的準備工作。

只是,這些資料都來自國防部與總參謀部,可信度還有待商榷。

進攻開始之後,中國軍隊就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麻煩。這就是,惡劣的天氣導致所有精確制導武器的作戰效率降低。

當時,電視制導彈藥根本無法使用。

能見度太低,飛行員根本看不到轟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把電視制導炸彈或者導彈準確投向目標。

至於激光制導彈藥,作戰效能也大受影響。

這就是,激光無法穿透較厚的雲層,而且在空氣溼度太大的情況下,激光在傳播的時候會迅速衰減。雖然地面部隊能夠用激光指示器來引導轟炸,因此就算飛行員無法透過雲層看到轟炸目標,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這要求戰鬥機降低飛行高度,即在雲層下方投擲炸彈。顯然這會顯著提高戰鬥機的損失率,即讓戰鬥機在低空飛行,會使其成爲小口徑高射炮的打擊目標。

空中打擊效率降低,對中國軍隊的作戰行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要知道,在很多時候,空中打擊都是中國軍隊對付敵人最爲有效的手段,也是進攻行動的有力保障。

沒有空中打擊。進攻部隊只能依靠炮兵。

問題是,在雨季,炮兵的作戰效率也是個嚴重的問題。

雖然火炮受降雨的影響並不大,只要保證彈藥乾燥,火炮就能正常使用,但是在道路交通極爲糟糕的危地馬拉,雨季意味着火炮難以機動。也就難以靠前部署,所能提供的支援範圍將相當有限。

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兩種口徑的火炮都較爲笨重。難以在雨季進行戰場機動。

更要命的是,中國軍隊一向不大重視支援火炮的射程。當時,陸軍的主力火炮是二十四倍徑的一百毫米榴彈炮與三十二倍徑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前者的射程只有十二公里,而後者的射程不到二十公里。

顯然,炮兵的價值在危地馬拉非常有限。

既沒有空中支援,又缺少炮火支援,步兵就只能依靠自己。

要命的是,在叢林裡,裝甲力量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像在平原上那樣,進行大規模裝甲集羣突擊。

事實上,在絕大部分時候。步兵都得不到裝甲力量的支持。

也就是說,中國軍隊的進攻力量,幾乎就是純步兵。

這就意味着,在叢林戰場裡,中國軍隊喪失了技術優勢。也沒有火力優勢,步兵能夠依靠的只有手中的步槍,以及營級以下的支援火力,而中國軍隊的敵人,也擁有相同的支援火力。

進攻行動在六月二十七日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分成三路向北推進的部隊,最多隻推進了三十公里,西線進攻部隊只推進了二十公里,平均每天的推進距離不到一公里,大部分時候是在原地踏步。

要命的是,在這一個月裡,有三千多名官兵傷亡。

照這種情況打下去,在攻佔弗羅雷斯之前,中國軍隊要付出兩萬名官兵傷亡的代價,而且未必能夠到達弗羅雷斯。

顯然,這絕對不是任何人想要得到的結果。

事實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就吃過天氣的苦頭。

這就是,在攻打所羅門羣島的作戰行動中,中國軍隊就遇到了雨季,並且在整整半年裡面沒有取得半點進展。在這場極爲艱苦的戰鬥中,中國軍隊的非戰鬥減員超過了傷亡,甚至有數百名官兵因爲忍受不了連綿不絕的大雨而吞槍自殺,還有更多的官兵患上心理疾病,有的甚至在喪失理智之後單獨深入叢林。

顯然,中國軍隊沒有吸取教訓。

糟糕的天氣,讓進攻行動變得舉步唯艱,也讓在十月底之前攻佔弗羅雷斯的目標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只是,競選工作已經進入衝刺階段,席存瑞肯定不會叫停。

雖然一場失敗的進攻,會讓他輸掉大選,但是停止進攻,照樣會讓他輸掉大選,而在進攻結束之前,誰也不能保證就一定會失敗。哪怕取勝的希望極爲渺茫,席存瑞也會爲此放手一搏。

當然,在戰場上賣命的不是希望入主總統府的政治家。

到了八月份,席存瑞不得不用一些算不上勝利的勝利來爭取支持,而來自總統府的壓力也讓總參謀部喘不過氣來。

席存瑞沒有退路,也沒有其他選擇。

只是,民意調查的結果,並沒有讓他看到希望。

八月份的兩次民意調查,席存瑞的支持率都不到百分之四十,而他的對手,前陸軍上將付俊義的支持率一直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席存瑞不能設法縮短差距,他就肯定會輸掉大選。

問題是,讓付俊義上臺,局面就會改觀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付俊義在一九五八年,以上將軍銜從陸軍退役。從某種意義上講,付俊義是一名非常典型的軍人。在大戰爆發前,他還是一名基層軍官,因爲出身低微,所以沒有人相信他有朝一日能夠成爲將軍。在中國軍隊裡,像他這種來自平民家庭的基層軍官,能夠在退役的時候成爲校官就很不錯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付俊義的命運。憑藉出衆的才幹,以及不錯的運氣,到大戰結束的時候,付俊義已經是陸軍少將了,而且在大戰結束的第二年就獲得了中將軍銜,在一九五六年晉升爲上將。雖然和平時期,上將爲軍人所能獲得的最高軍銜,意味着付俊義不可能再次獲得晉升,但是上將爲終生制,即他可以一直在軍隊服役。

只是,付俊義沒有把一生都交付給軍隊。

退役之後,付俊義先到一家跨國公司擔任榮譽顧問,主要就是利用他在大戰期間與其他國家的軍隊建立起來的關係,幫助公司推銷產品,主要是一些與軍隊有關的產品,以此爲公司創收。

事實上,這也是退役將領從事的主要職業。

在大戰結束後,中國軍隊的退役將領中,大部分都在大型企業擔任顧問,利用其才幹與影響力爲企業服務。

只是,付俊義沒有打算成爲商人,他的目標是成爲政治家。

一九六二年,付俊義正式參加國民議會選舉,成爲國民議會議員,並且是軍事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之一。

當然,這一切都與他加入的中華復興黨有關。

在大戰結束之前,中國實際上只有一個政黨,即由吳鐵生創建、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軍閥混戰、締造了中華民主共和國的中華民主復興黨,而馮承乾、劉伯恩、劉亞光等人都是該黨成員。

只是,這種一黨專制的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結束。

這就是,在一九五一年,中華民主復興黨正式宣佈解散,隨後其成員組建了中華民主黨與中華復興黨。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得到軍方支持的中華復興黨一直是執政黨。

直到席存瑞,中華民主黨才成爲執政黨。

顯然,這兩個黨派有很明顯的區別。中華復興黨的成員與軍方關係密切,而中華民主黨的成員則得到了工商界的支持。 шшш ☢T Tκan ☢C〇

付俊義是退役上將,自然得到軍方支持,也就加入了中華復興黨。

在一九六五年的大選中敗北之後,中華復興黨進行了一次大範圍改革,很多資深黨員主動離開了權力核心,像付俊義這樣的後起之秀成爲了主要成員,而中華復興黨也因此開始拉攏工商階層。

當然,其拉攏對象依然是與軍方關係密切的大企業與壟斷集團。

一九六八年底,付俊義獲得了中華復興黨提名,正式代表中華復興黨參與大選。

付俊義的競選口號是:結束戰爭,恢復經濟,振興科技與提高福利。

這是一個很誘人的口號,對民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是真正的政治家都知道,越是響亮的口號,越不可能成爲現實。

說白了,付俊義的政治背景,決定了他不可能是一名和平主義者。

如果他在大選中勝出的話,那麼危地馬拉戰爭肯定不會立即結束,甚至會演變成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

要知道,不管是軍方,還是那些支持軍方的壟斷集團,都對席存瑞不滿,認爲危地馬拉戰爭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多的好處,而主要原因就是,席存瑞一直在盡力控制危地馬拉戰爭的規模。

軍隊想要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壟斷集團也不例外。

不管付俊義的個人政治立場,只要他贏得了大選,他就必須給予那些在大選中支持他的勢力一定的回報。

顯然,最好的回報就是打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

席存瑞想在總統府多住五年,更想讓自己熱愛的祖國避免遭受更大的荼毒,因此他必須贏得大選!(未完待續。。)

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21章 拷問第139章 轉折點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68章 臆測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35章 逼談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38章 大東溝第148章 警報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588章 核技術第30章 以質爲本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9章 事在人爲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30章 開打第405章 犧牲第14章 營救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6章 以退爲進第75章 出發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76章 將星登場第156章 撤退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59章 反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92章 工程師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79章 偷襲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39章 朽木難雕第57章 開戰第78章 鬥智第32章 精氣神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8章 人間地獄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22章 赴死之地第621章 核時代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98章 偷襲第30章 以質爲本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198章 回家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07章 妥協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75章 夜戰第581章 印象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5章 選擇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5章 開拓者第443章 大裁軍
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121章 拷問第139章 轉折點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268章 臆測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35章 逼談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38章 大東溝第148章 警報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588章 核技術第30章 以質爲本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9章 事在人爲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30章 開打第405章 犧牲第14章 營救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6章 以退爲進第75章 出發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76章 將星登場第156章 撤退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59章 反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92章 工程師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79章 偷襲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39章 朽木難雕第57章 開戰第78章 鬥智第32章 精氣神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84章 見好就收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8章 人間地獄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22章 赴死之地第621章 核時代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98章 偷襲第30章 以質爲本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198章 回家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07章 妥協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75章 夜戰第581章 印象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5章 選擇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5章 開拓者第443章 大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