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致命缺陷

十點十五分,順利突破了高射炮火力網的九架“塘鵝”在離“列剋星敦”號大約八百米處投下了魚雷。

魚雷攻擊有一個最短投雷距離。

主要就是,魚雷在投下之後,會在慣性作用下衝向海底,然後纔會在水平舵的控制下上浮到攻擊深度上。顯然,這是一個過程,而在此期間,魚雷的推進器已經開始運轉,也就會航行一段距離。如果魚雷還沒有達到攻擊深度就已經跑完了攻擊航程,那麼就很有可能從敵艦下方穿過去。

對於沒有磁感應近炸引信的魚雷來說,這就意味着脫靶。

正常情況下,航空魚雷的最短投雷距離都不會太遠,畢竟在設計的時候,得考慮到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在較爲狹窄的海域內作戰,肯定會限制投雷距離。只是,在實戰中,投雷距離不會近到哪裡去。一是魚雷攻擊機的飛行速度、飛行高度、以及海文情況,都會改變魚雷的最短投雷距離。二是投雷距離越近,意味着魚雷攻擊機在高射炮面前暴露的時間越長,受到的威脅越大,被擊落的可能性就越高。顯然,即便是最有膽色的飛行員,也不會在極限距離上投雷。

實戰中,投雷距離一般在八百米左右。

這也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投雷距離低於八百米,魚雷攻擊機的生存率將大幅度降低,而高於八百米,魚雷的命中率又會直線下降,只有在八百米左右才能達到平衡。

當然,這也與敵艦上的防空火力有關。

大戰初期,各國的小口徑高射炮都以二十毫米機關炮爲主,而且這種廣泛使用的高射炮均來自瑞士,即由瑞士厄利空公司開發,其他國家要麼是購買了生產專利,要麼是進行了反向測繪仿製。

理論上,二十毫米機關炮的最大有效射程爲兩千米,但是在實戰中,超過一千米就沒有多大的威脅了。事實上,這也正是戰爭後期,中美海軍都淘汰了二十毫米機關炮,換上了口徑更大的機關炮的主要原因。

對魚雷攻擊機來說,威脅最大的就是中小口徑機關炮。

在攔截低空目標的時候,受射速、射界、以及炮塔的旋轉速度限制,大口徑高射炮基本派不上用場。因爲四十毫米機關炮的射程足夠遠,而且大多是四聯裝,所以魚雷攻擊機不可能避開其構築的火力網。結果就是,魚雷攻擊機飛行員首先考慮的,就是敵艦上的二十毫米機關炮構成的威脅。

也正是如此,八百米的投雷距離才最爲恰當。

魚雷攻擊機投下魚雷的時候,“列剋星敦”號才把航向調整了不到六十度,還要把航向再調整六十度,才能把艦首朝向魚雷來襲方向。

這個時候,“列剋星敦”號已別無選擇,只能繼續轉向。

如果停止轉向,就等於把右舷暴露在了魚雷面前。如果向左轉向,即便不考慮航母巨大的慣性,也需要轉過一百二十度,才能把艦尾朝向魚雷來襲方向,顯然所花的時間比繼續向右轉向多得多。

問題是,“列剋星敦”號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轉向六十度了。

對航速爲四十五節的航空魚雷而言,跑完八百米,即便算上初始加速階段,總共也要不到四十秒,而“列剋星敦”號在全速航行時,轉向角速度只有每秒一度,即在被魚雷擊中之前,只能轉向四十度。如此一來,在被魚雷集中之前,“列剋星敦”號的右舷依然暴露在魚雷面前,暴露的水線長度大約爲九十米。

當時,魚雷攻擊機羣投下的九條魚雷,間隔距離都低於一百米。

理論上,“列剋星敦”號有逃脫的機會,但是概率不會超過百分之十,即“列剋星敦”號必須恰好處於兩條魚雷之間,艦首與艦尾離魚雷的攻擊航線都在五米左右,稍有偏差就會被魚雷擊中。

顯然,沒有這麼恰巧的事情。

要知道,要讓一艘四萬噸的航母以如此精確的航線航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說,在魚雷攻擊機投下了魚雷之後,“列剋星敦”號就只能聽天由命,把一切交給琢磨不透的命運了。

當時,“列剋星敦”號上的高射炮沒再繼續向轉向撤離的魚雷攻擊機開火,而是把炮口對準了海面,向逼近的魚雷射擊。

顯然,這完全是徒勞。

在攻擊航母的時候,魚雷的定深一般在四米左右,而在攻擊像“列剋星敦”號這樣的大型航母時,魚雷的定深有可能達到六米,小口徑炮彈根本不可能對水面下四到六米的魚雷構成威脅。

最後關頭,“列剋星敦”號的艦長做了最大的努力,即不顧飛行甲板上的戰機,下令以最大角速度轉向。

只是,“列剋星敦”號沒能僥倖逃脫。

更要命的是,此時一直在高空等待機會的俯衝轟炸機也加入了進來,甚至連護航戰鬥機也開始攻擊“列剋星敦”號。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軍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首先攔截戰鬥機。

因爲美軍艦隊上空的防空戰鬥機並不多,而且“野貓”的性能比“海鷹”差了許多,所以在大機羣趕到之後,護航戰鬥機沒有花多少力氣就驅逐了防空戰鬥機,掌握了美軍艦隊的制空權。

在完成了首要使命之後,護航戰鬥機沒有撤退,而是加入了攻擊美艦的行動。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海軍航空兵在對日作戰中,總結出的經驗。

雖然戰鬥機在執行護航任務的時候,都不能掛載炸彈,但是參加攻擊行動,確實能夠顯著提高轟炸機與攻擊機的作戰效率。當然,護航戰鬥機在攻擊敵艦的時候,主要負責壓制敵艦上的防空火力,特別是那些沒有炮塔掩護的中小口徑高射炮炮位。此外,戰鬥機還能擾亂敵人的防空炮火。

要知道,在攻擊敵艦的時候,戰鬥機一般也從高空向下俯衝。

也就是說,在飛行線路上,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非常相似。雖然戰鬥機與俯衝轟炸機有很明顯的區別,特別是在俯衝轟炸機投彈之前,其掛在機腹下的炸彈是最明顯的標誌,但是在防空作戰中,高射炮的炮手根本沒有時間去仔細辨別敵機的類型,一般都是朝最近的敵機開火。

對於沒有實戰經驗的美軍來說,更難以辨別出高速俯衝的戰鬥機與轟炸機。

當時,首先俯衝的是戰鬥機,而不是俯衝轟炸機。

結果就是,負責掩護“列剋星敦”號的兩艘重巡洋艦上的高射炮,全都對準了俯衝的戰鬥機。

等到俯衝轟炸機進入攻擊航線的時候,美軍戰艦已經無能爲力了。

分成三個小編隊的十二架“鸕鶿”依次進入俯衝航線,按照標準的四機轟炸戰術,輪番向“列剋星敦”號投下了炸彈。

十點十六分,“列剋星敦”號被一條航空魚雷擊中。

僅僅過了不到一分鐘,一枚炸彈就砸中了“列剋星敦”號的飛行甲板,並且砸穿了由裝甲板,在機庫內爆炸。

接下來,“列剋星敦”號又被四枚炸彈擊中。

雖然在這次攻擊中,只有一架魚雷攻擊機得手,但是從整個攻擊行動來看,魚雷攻擊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魚雷攻擊機率先發起攻擊,吸引了美艦上的大部分高射火力,加上護航戰鬥機及時加入攻擊行動,俯衝轟炸機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投下炸彈。

對“列剋星敦”號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雖然美軍吸取了日本海軍的教訓,在航母上實施了極爲嚴格的管制措施,比如所有戰機只能在機庫內加油與補充彈藥,且沒有用掉的彈藥得及時送回彈藥庫,機庫內的加油站也隨時處於關閉狀態,但是任何一艘航母,都承受不起五枚炸彈與一條魚雷的攻擊,更不可能在遭到如此打擊之後繼續作戰。

當然,真正的致命傷,在“列剋星敦”號自身結構上。

最初,“列剋星敦”號是做爲戰列巡洋艦設計的,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華盛頓條約”對主力艦做出了嚴格限制,而當時“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的艦體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建造量,所以美國海軍沒有拆毀這兩艘戰艦,而是臨時改造成了艦隊航母。

事實上,也只有由主力艦改造而來的艦隊航母,才能達到四萬噸的排水量。

在大戰初期,所有新建的艦隊航母的排水量都在三萬噸以內。

巨大的排水量,賦予“列剋星敦”號很強的航空作戰能力。初期,“列剋星敦”號上甚至有八門八英寸艦炮。

只是,做爲戰列巡洋艦設計的基本結構,存在致命缺陷。

這就是,在戰列巡洋艦上,根本不需要考慮設置太大的航空燃油庫,而艦隊航母必須有足夠大的航空燃油庫。

當時,航空燃油就是汽油。

因爲汽油極易揮發,而且聚集的油氣很容易爆炸,所以在新建的航母上,航空燃油庫都置於最安全的地方,一般在艦體水線以下部位,且四周都有多層甲板與隔板保護。在“列剋星敦”號上,因爲艦體內部空間都被佔用,所以航空燃油庫只能設在飛行甲板下方,僅得到了兩層甲板保護。

顯然,這是一個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缺陷。

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38章 進攻第98章 伏擊圈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06章 鬼鎮第383章 轉折點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92章 多用途第184章 圈套第8章 三權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5章 開拓者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20章 致命打擊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83章 受捉弄第146章 大使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5章 雪中送炭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268章 臆測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26章 夾擊第91章 轉攻爲守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67章 前奏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521章 難題第580章 新使命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章 重新開始第104章 撤退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108章 備戰第623章 核試驗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77章 胸有成竹第51章 中立第30章 偷襲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15章 熱身第85章 陰差陽錯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509章 守將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章 元勳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8章 叔侄第405章 犧牲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37章 出發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72章 相識恨晚第47章 不怕死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630章 霸權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章 政治體制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4章 航母熱潮第108章 備戰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86章 相互妥協第4章 總統第15章 開拓者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71章 替死鬼第143章 農場第143章 農場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562章 頑抗
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38章 進攻第98章 伏擊圈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06章 鬼鎮第383章 轉折點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492章 多用途第184章 圈套第8章 三權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15章 開拓者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20章 致命打擊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83章 受捉弄第146章 大使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5章 雪中送炭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268章 臆測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26章 夾擊第91章 轉攻爲守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67章 前奏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521章 難題第580章 新使命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章 重新開始第104章 撤退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108章 備戰第623章 核試驗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77章 胸有成竹第51章 中立第30章 偷襲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15章 熱身第85章 陰差陽錯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509章 守將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5章 元勳第22章 赴死之地第28章 叔侄第405章 犧牲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37章 出發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72章 相識恨晚第47章 不怕死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630章 霸權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4章 政治體制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4章 航母熱潮第108章 備戰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86章 相互妥協第4章 總統第15章 開拓者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71章 替死鬼第143章 農場第143章 農場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562章 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