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霸權

陸軍不再需要大規模裁軍,並不等於有能力建立戰略打擊力量。

說白了,中德全面對抗對陸軍爭取洲際彈道導彈部隊並不有利。

主要就是,在中德全面對抗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海軍與空軍,陸軍受自身固有缺點的限制,很難成爲戰略性力量。

此外,不裁軍,意味着需要維持更多的部隊,也就意味着要花掉更多的軍費。

結果就是,陸軍根本沒有多餘的軍費來組建洲際彈道導彈部隊,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空軍佔便宜。

當然,這還與一個因素有關,即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打擊能力。

在中德反目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制造出了原子彈,而且完成了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具備了有限的戰略打擊能力,對中國本土構成了威脅。

顯然,中國最需要的就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略打擊能力。

結果就是,空軍率先完成轉變,把絕大部分資源用在了戰略航空兵上,以增強戰略打擊能力。

雖然中國海軍也有核打擊能力,即原子彈在小型化之後,已經可以由艦載戰鬥機運載與投擲,而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艦隊能夠直接攻擊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也就具備了有限的戰略打擊能力,但是艦載航空兵是戰術部隊,其戰略打擊能力根本無法與空軍的戰略航空兵相提並論。

也就是說,空軍是中國戰略打擊力量的支柱。

正是如此,中國當局最終才決定,把洲際彈道導彈部隊、也就是後來的戰略彈道導彈部隊劃歸空軍。

當然,這也與中國軍隊的實情有關。

這就是,在中德全面對抗開始的時候,中國的核武庫還不是很充足。能夠使用的原子彈也就三十枚左右。如果把這些僅有的原子彈交給三個軍種使用,那麼在進行戰略打擊的時候肯定會遇到麻煩。相對而言,讓空軍承擔戰略打擊重任,海軍負責戰術核打擊,能夠更有效的利用爲數不多的核武器。

說白了,如果中德真的爆發全面戰爭,那麼核武器就不再只用於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由空軍單獨規劃打擊目標,並且實施戰略打擊。肯定要比空軍與陸軍聯合進行戰略打擊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核武器具有極大的毀滅性,因此對打擊時間的要求非常高。

說得簡單一些,在中德爆發全面戰爭之後,中國軍隊必須在第一時間發起戰略打擊,不給對手任何機會,甚至不能讓對手獲得反擊機會。才能夠確保中國本土的安全,而這就需要極高的作戰效率。

顯然,兩個軍種聯合作戰的效率遠不如一個軍種的作戰效率。

這些因素,最終使中國陸軍喪失了擁有戰略打擊能力的機會,也就由此決定了陸軍的地位。

所幸的是,海軍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在大戰結束後的十年裡,海軍投入大量資金研製潛射彈道導彈與戰略型核潛艇,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對海軍來說,在戰後最爲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得投擲原子彈的能力。

顯然,在戰略型核潛艇問世之前海軍只有戰術平臺。沒有戰略平臺。

結果就是,中國海軍在原子彈小型化工程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因爲海軍比空軍更加需要讓原子彈做得更小一些。

所幸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到一九五四年,中國軍方就製造出了第一枚可以由戰術飛機攜帶的原子彈,其質量僅有一點四噸。

雖然比起後來的核彈頭,這依然是一枚十分巨大的炸彈。要知道。中國在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研製的最先進的核彈頭,其質量僅有一百三十四公斤、爆炸當量在五萬噸到二十萬噸之間可調,一枚射程高達一萬二千公里的潛射彈道導彈可以搭載十二枚。而且能夠分別打擊十二個目標。但是與最初的原子彈相比,這種只有一點四噸重的原子彈已經足夠小了。小到能讓艦載攻擊機攜帶。

正是如此,在大戰後,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發展,準確的說是新式艦載攻擊機的研製都以搭載原子彈爲基本要求。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海軍在一九五六年獲得了第一種能夠搭載原子彈的艦載攻擊機。

由此,海軍獲得了極爲寶貴的核打擊能力,並且在洲際彈道導彈與戰略型核潛艇問世之前成爲了空軍戰略航空兵的有力補充。

當然,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攻擊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二十七噸。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中國海軍最重的艦載機也只有十噸,大部分艦載機的重量都在十噸以內。

結果就是,海軍需要更大的航母。

可以說,正是艦載機的大型化,推動了航母的大型化,而中國海軍也正是因此徹底放棄了建造小型航母的念頭。

當然,對中國海軍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德全面對抗。

事實上,在劉伯恩發表著名的“雅溫得講話”之前,中國海軍就在爲中德全面對抗做準備了。

從一九五一年開始,中國海軍就把重點轉向了北大西洋。

當年,剛剛當上參謀長會議主席的顧祝同就批准了一項工程,即動用四億華元擴大中國在北大西洋上的海軍基地。

三年之後,中國在北大西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的容納能力擴大了兩倍。

在一九五二年,顧祝同還簽署命令,正式把第四艦隊與第六艦隊合併爲大西洋艦隊,並且爲之保留了九艘艦隊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

到一九五七年,顧祝同再次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時候,中國海軍還通過與埃及簽署同盟條約,獲得了亞歷山大港的使用權,隨即就在此大興工程,修建了中國海軍在地中海上最大的海軍基地。

更重要的是,還建造了在大西洋上唯一能夠對航母進行全面維修的大型船塢。

從此之後,亞歷山大港就成爲了中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也是大西洋艦隊最重要的母港。

除此之外,中國海軍還在馬耳他、直布羅陀、卡薩布蘭卡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

在英國通過全民公決擺脫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佔領,恢復了正常國家權力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朴茨茅斯港與斯卡帕灣。到一九六八年,在挪威加入了由中國發起的泛大西洋公約組織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歐洲大陸上的港口。到此,中國海軍完成了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的戰略包圍。

說白了,在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之後,中國海軍已經能夠封鎖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甚至是封鎖整個歐洲大陸。

當然,大部分行動都是在中德全面對抗,也就是中德冷戰爆發後進行的。

對中國海軍來說,中德全面對抗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雖然中國的三大軍種與海軍陸戰隊都從中獲益,但是相對而言,海軍獲得的好處超過了其他軍兵種。

主要就是,海軍依然是唯一能夠全球到達與全球作戰的軍種。

在中德冷戰初期,中國的四大軍兵種有明確分工。陸軍的主要任務是鞏固本土防禦,並且爲盟國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戰略威懾,爲最主要的戰略打擊力量;海軍陸戰隊是中國進行勢力擴張的急先鋒,主要承擔在海外熱點地區的軍事行動;海軍則是中國對外擴張的支柱,全面負責對外擴張,可以說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中國海軍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在戰後,中國奉行的是擴張戰略。

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略重點不是守成,而是要利用在大戰期間建立起來的威信,迅速擴大勢力範圍,完成對主要競爭對手的壓制與遏制,壓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不給競爭對手發展壯大的機會。

這樣一來,海軍自然在四大軍兵種中穩居第一的位置。

從軍費分配上,就能看出海軍的地位。即便在陸軍與空軍參謀長擔任主席期間,海軍分到的軍費都佔了軍費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超過了陸軍與空軍,更是海軍陸戰隊多出了將近兩倍。在顧祝同擔任主席期間,海軍軍費所佔比例一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主要用來推動大型裝備項目。

可以說,中德冷戰,讓中國海軍進入了戰後的黃金髮展時期。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直到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爲核心的“歐洲大陸集團”土崩瓦解,直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慘烈的軍備競賽中敗下陣來、曾經統一的德意志分裂成多個國家。

雖然在這數十年之內,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抗並沒有演變成戰爭,但是世界局勢並不穩定,各種各樣的戰爭此起彼伏,而幾乎每一場戰爭都是中德對抗的產物,更是中德利益鬥爭的縮影。

顯然,核武器沒有終結戰爭,只是改變了戰爭的形式。

對於已經獲得霸權的中國來說,維護霸權是一件更加艱鉅的任務,也將因此受到更多的挑戰與威脅。(未完待續)

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609章 國防部第176章 生或死第134章 首敗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85章 嘎然而止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67章 打就打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85章 嘎然而止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82章 最大化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141章 斷裂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4章 池中之物第581章 印象第44章 你追我趕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584章 死衚衕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16章 解脫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56章 撤退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章 大國角力第185章 點撥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45章 駕駛員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章 職業士兵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56章 撤退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436章 反擊第18章 輕重有別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16章 解脫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1章 正面交戰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85章 陣營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343章 惡仗第86章 圍攻第420章 新挑戰第56章 代言人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55章 人生目標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57章 開戰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70章 大舉進攻
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609章 國防部第176章 生或死第134章 首敗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85章 嘎然而止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67章 打就打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66章 走向戰爭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85章 嘎然而止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182章 最大化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2章 用人之道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141章 斷裂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34章 池中之物第581章 印象第44章 你追我趕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584章 死衚衕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416章 解脫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56章 撤退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章 大國角力第185章 點撥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245章 駕駛員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章 職業士兵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56章 撤退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436章 反擊第18章 輕重有別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94章 決戰在即第416章 解脫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51章 正面交戰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404章 毀滅之路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85章 陣營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343章 惡仗第86章 圍攻第420章 新挑戰第56章 代言人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55章 人生目標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42章 自以爲是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57章 開戰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570章 大舉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