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戰爭繼續

十月十五日,中國外長周仁康通過駐美大使,向美國國務卿遞交了一份外交信函,提出由美國出面,在中日間進行調解。?

在這份措詞極爲謹慎的外交信函中,周仁康沒有提到“停戰”兩個字。?

說白了,打到這個地步,中國與日本已經不存在停戰的可能性,只有某一方投降,戰爭纔會結束。?

顯然,投降的肯定不會是中國。?

這一天,中國的各大報紙與電臺都做了相關宣傳,即中**隊已經在反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爲中日之間的長久和平打下了堅實基礎,如果日本肯投降,戰爭就會立即結束。?

一天之後,絕大部分中立國的新聞媒體也做了相關報道。?

因爲美國還沒有參戰,依然保持中立,所以沒有對國內新聞媒體進行管制,美國的報紙與電臺也做了相關報道。?

中國主動向日本伸出橄欖枝,絕對不是小事。?

十六日夜間,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就緊急會見了周仁康,向中國外長提出質疑,甚至提到了中德關係。?

說白了,如果中國打算單方面與日本媾和,那麼中德關係肯定會出現裂痕。?

在會晤中,帝國大使甚至暗示周仁康,如果中國打算單獨與日本媾和,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將考慮與英國媾和。?

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舉動很難讓人理解。?

要知道,日本只是中國的敵人,暫時還沒有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威脅,而且日本投降之後,中國纔會按照承諾向紅俄宣戰,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有益無害。?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最擔心的,還是中國與日本媾和之後,不會向紅俄宣戰。?

說白了,中國向紅俄宣戰得到的好處並不明顯。?

真要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孤軍奮戰了。?

所幸的是,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在會見帝國大使的時候,周仁康明確無誤的提出,中國不會單獨與日本媾和,即便日本打算投降,也必須接受中國開出的全部條件,因此日本別想在談判中獲得在戰場上無法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周仁康明確表示,中國不會因爲日本戰敗而與紅俄保持和平,依然會按照承諾,在日本投降之後向紅俄宣戰。爲此,周仁康甚至把一份中國陸軍的兵力部署文件交給了帝國大使,讓帝國大使相信,中國這麼做,就是爲了儘快向紅俄宣戰,因爲只有日本儘快投降,中國陸軍才能把兵力抽調出來,如果日本頑抗到底,那麼中國還得在日本本土戰場還是投入大量兵力,也就不可能在對俄戰場上投入多少兵力,甚至不大可能在徹底打敗日本之前向紅俄宣戰。?

爲了表明立場,劉伯恩隨後還給德皇發了一封電報。?

當然,馮承乾也沒閒在,在隨後幾天分別跟魯登道夫與希佩爾發了電報,表示中國絕對不會做任何違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事情。當時,馮承乾甚至向魯登道夫提到,如果美國沒有在一九四一年上半年參戰,中國就會在一九四一年六月底、最遲七月初向紅俄宣戰,並且在大陸戰場上的投入不低於四百萬。?

這下,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明白了中國向日本伸出橄欖枝的意圖。?

十月二十二日,德皇威廉二世公開表示,如果日本肯投降,將爲所有人造福,帝國將免除日本所有戰爭懲罰。?

德皇表態,把美國推上了風口浪尖。?

要知道,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都爲爭取和平表達了誠意,而美國一直把自己塑造成自由與民主的典範國家,如果不做出適當的表示,而是鼓舞日本繼續打下去,顯然會遭到國內外的質疑。?

事實上,當時對中日停戰最爲積極的就是美國人。?

雖然美國早就宣佈中立,但是聯邦政府的很多作爲都於中立相悖。比如,美國一直在爲英國提供糧食、化工原料、石油、鋼鐵、礦石、鋁材等物資,甚至向英國出口了大批用於作戰飛機上的發動機。即便對日本,美國也非常“慷慨”。這讓美國民衆不得不相信,聯邦政府並沒打算長期保持中立,而是一直在爲參戰做準備,或者說一直在偏袒某一方。顯然,美國民衆不得不擔心,在某種情況下,以羅斯福爲首的聯邦政府會把美國拖入戰爭,讓美國人去爲英國與日本賣命。?

別忘了,不久之前,美國衆議員才發起了針對總統的彈劾案。?

雖然彈劾行動隨着聯合艦隊覆滅而不了了之,羅斯福也在“第二次硫黃島海戰”之後公開表示,他從來沒有批准向日本海軍開放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更沒有做出任何違背中立的事情。但是對美國民衆而言,此時最需要擔心的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宣佈參戰,隨後國會授予總統戰時特權。?

要知道,在進入戰爭狀態之後,美國民衆就沒有什麼權力了。?

顯然,日本向中國投降,美國就能避免參戰,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也就不需要背上步槍踏上戰場。?

來自民間的壓力,讓羅斯福不得不慎重考慮聯邦政府的立場。?

十月二十四日,美國聯邦政府終於沉不住氣了。?

當天,美國國務卿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提到,他已經對中國外長髮來的外交信函做出了正式答覆,美國願意爲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貢獻一份力量,也願意爲中日兩國的數億民衆的和平相處貢獻一份力量。?

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表示,美國將出面協助中日進行停戰談判。?

顯然,羅斯福不是笨蛋。?

周仁康規避了“停戰”兩個字,而他卻着重提到了“停戰”兩個字。如此一來,只要中國願意坐下來談判,就得承認日本並沒有徹底戰敗,也就不能開出太高的停戰條件,等於放棄了已經取得的勝利果實。?

顯然,中國肯定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出讓步。?

要知道,中國離徹底擊敗日本只有一步之遙了,而且這也是中華民主共和國成立之後離徹底擊敗日本最近的時候。?

說白了,如果只是停戰,中國就不會與日本談判,而會打到日本宣佈投降。?

結果,也與羅斯福預料的一樣,即中國外長周仁康在十月二十六日表示,中日之間不存在停戰的問題,而是日本必須接受中國開出的全部條件,然後宣佈投降,中國纔會停止針對日本的軍事行動。?

周仁康表態之後,羅斯福就有理由來遊說美國民衆了。?

當然,日本也就順理成章的拒絕了談判要求,表示日本還沒有戰敗,也就沒有理由向中國投降。?

問題是,日本離戰敗還有多遠??

十月二十八日,中國海軍陸戰隊圍殲了硫黃島上的最後一股日軍,正式宣佈完全佔領硫黃島。?

當天,中國海軍的一艘遠洋潛艇就駛入了硫黃島軍港。?

按照中國海軍的部署,硫黃島將成爲主要的潛艇基地,而部署在硫黃島的潛艇都將用於對日戰略封鎖。?

當然,硫黃島的價值不僅僅是支持潛艇作戰。?

十月的最後一天,中國空軍司令部正式宣佈,將從十一月上旬開始轟炸日本本土,並且向硫黃島派駐轟炸機。?

只是,做爲中型轟炸機的基地,硫黃島離日本本土稍微遠了一點。?

中型轟炸機從硫黃島起飛的話,只能攜帶兩噸炸彈,纔有足夠的燃油飛到日本上空,並且在完成任務後返回硫黃島。只是,中國空軍很快就發明了一種更有效的戰術,即“穿梭轟炸”。說得簡單一些,從硫黃島起飛的轟炸機在完成轟炸任務之後,不再返回硫黃島,而是飛往朝鮮半島,在補充了燃油與彈藥之後,再次轟炸日本本土,然後飛往硫黃島,以此在朝鮮與硫黃島之間穿梭飛行。這樣的話,作戰航程在一千七百公里到二千一百公里之間,轟炸機能攜帶二點五噸到三噸炸彈。?

轟炸日本本土的行動沒有在十一月上旬開始,而是拖到了十一月底。?

主要還是中國空軍缺乏轟炸機,國產的雙發轟炸機數量不多,而四發轟炸機要到一九四一年才能量產。?

在日本不可能投降的情況下,中國開始爲攻打日本本土做準備。?

當然,在此之前,中國陸軍還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殲滅困守釜山的最後一股日軍。?

事實上,這個時候,任務最重的不是陸軍,而是海軍。?

要知道,釜山的日軍已成甕中之鱉,在聯合艦隊覆滅後,甚至失去了撤走的希望,只能在朝鮮半島的東南角上等死。?

要想攻打日本本土,除了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地面部隊,還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船隊。?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欠缺的就是運輸船隊。?

在完成了第一階段戰爭動員之後,中國的陸軍總兵力已經增加到六百萬,而且還在以每個月五十萬的速度增長。問題是,中國的造船工業並沒有如此快的增長,因此船舶數量遠遠不夠。?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艦隊還不是足夠強大,因此登陸作戰更加依賴徵用的民用船隻。?

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41章 載譽而歸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02章 覆滅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1章 外交家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1章 撲空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9章 深入基層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88章 核技術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3章 士氣歸零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343章 惡仗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後遺症第53章 犧牲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71章 下基層第127章 不支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3章 大型化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00章 堅持第175章 夜戰第29章 驟起波瀾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34章 戰爭之門第84章 見好就收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76章 重頭戲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565章 遭遇戰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138章 讓步第138章 進攻第36章 叢林求生第82章 親自上陣
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41章 載譽而歸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02章 覆滅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1章 外交家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1章 撲空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9章 深入基層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88章 核技術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87章 生於憂患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3章 士氣歸零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343章 惡仗第87章 不戰而勝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7章 後遺症第53章 犧牲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71章 下基層第127章 不支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43章 大型化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00章 堅持第175章 夜戰第29章 驟起波瀾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34章 戰爭之門第84章 見好就收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76章 重頭戲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565章 遭遇戰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138章 讓步第138章 進攻第36章 叢林求生第82章 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