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強行出征

十二月二十六日,斯普魯恩斯收到了由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發來的消息。()中國海軍第三艦隊的實力已經大幅度增強,至少增加了三艘艦隊航母,而且第三艦隊的所有戰鬥艦艇均在二十四日離開了阿拉普港。

這下,斯普魯恩斯傻眼了。

要知道,就在一天前,他收到的消息還是第三艦隊只有八艘小型航母,中國海軍並沒有向中太平洋戰區派遣艦隊航母。

顯然,除非斯普魯恩斯是上帝,不然他根本打不贏這場海戰。

只是,這並非唯一的壞消息。

二十七日,斯普魯恩斯又收到了一份情報。這就是,駐紮在那霸的中國海軍登陸艦隊已經在做出發準備,而且至少有三個陸戰師接到了戰鬥動員命令,其中包括在攻打威克島時表現出衆的第三陸戰師與第三十一陸戰師。除此之外,一支規模不亞於五十艘的運輸船隊在二十六日夜間抵達了那霸,但是隻有部分船隻進入港口裝卸貨物,其他的全部留在港口外的臨時錨泊地。也就是說,這支船隊很有可能是爲陸戰隊運送作戰物資的,隨後將與登陸艦隊一同出發。

顯然,中國海軍很快就會攻打中途島,不然不會如此大張旗鼓。

到二十八日,斯普魯恩斯收到了第三份情報。

這就是,之前在舟山羣島進行歸建後恢復性訓練的五艘戰列艦與三艘大型巡洋艦已經返回舟山港,而且很有可能在近期離港。

顯然,這是更不好的消息。

如果不攻打中途島,中國海軍有什麼理由讓這八艘主力艦做好戰鬥準備?

要知道,當時能夠用得上這八艘主力艦的,也就只有中太平洋戰場了,而且主要用途就是支援與掩護登陸行動。

在威克島海戰後,原本編在第三艦隊內的三艘大型巡洋艦返回國內進行大修。斯普魯恩斯由此推斷出,中國海軍暫時不會攻打中途島,美軍有足夠的時間加強中途島的防禦。如果中國海軍把主力艦派往中太平洋戰區。那足以說明,進攻中途島的行動迫在眉睫,美軍已經沒有多少準備時間了。

問題是。第72艦隊依然只存在於紙面上。

如果中國海軍在一個月內攻打中途島,那麼能夠出動的只有第71艦隊,第72艦隊根本趕不及。()

就在斯普魯恩斯憂心忡忡的時候,尼米茲下達了一道命令。即第71艦隊機動到萊桑島附近,對中國艦隊構成威脅。雖然命令中沒有提到是否要與中國艦隊交戰,但是斯普魯恩斯非常清楚,在這個時候也只有第71艦隊能夠威脅到中國艦隊,因此在必要的時候。肯定得與中國艦隊交戰。

問題是,怎麼打,用什麼去打?

顯然,擊敗中國艦隊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只是給中國艦隊製造一些麻煩。

斯普魯恩斯沒有違抗命令,二十八日夜間就下令轉向前往萊桑島北部海域。

這一決定,實際上表明斯普魯恩斯並不想冒險,或者說在有意避開中國艦隊。避免與中國艦隊遭遇。

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海軍準備攻打中途島,那麼中國艦隊最有可能出現在中途島西南方向上,而不是西北方向上。如果斯普魯恩斯想與中國艦隊交戰,就應該率領第71艦隊去萊桑島南面。

當然,這也看得出來,斯普魯恩斯已經預料到。中國海軍會在攻打中途島之前,讓艦隊去轟炸萊桑島。

此時。尼米茲也在犯難。

雖然他已經下令讓第71艦隊開赴夏威夷羣島西部海域,但是他也知道。此舉等同於螳臂當車。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這個時候損失掉第71艦隊,那麼在第72艦隊成立之後,也是獨木難支。

只是,尼米茲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爲他手裡能用的就是第71艦隊。

給斯普魯恩斯下達命令之後,尼米茲給海軍部長金上將發了一封電報,懇請儘快把隸屬於第72艦隊的戰艦派過來。在電報中,尼米茲還提到,中國海軍肯定會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份攻打中途島,如果第72艦隊不能及時組建成軍,那麼僅靠第71艦隊,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中途島。

至於丟掉中途島的後果,尼米茲根本不用多說。

只要中國軍隊佔領了中途島,就能以中途島爲基地,一步一步的向東推進,在半年、最多一年之內攻佔夏威夷羣島。丟掉了夏威夷羣島,美軍就丟掉了中太平洋上的立足點,只能背靠本土與中國海軍作戰。如果中國軍隊在佔領了夏威夷羣島之後直接攻擊美國本土,那還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爲夏威夷羣島離美國本土也不算近,在戰術航空兵、甚至是大部分重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外,因此中國軍隊不大可能依靠夏威夷羣島攻打美國本土,還得奪取離美國西海岸較近的島嶼,而在東北太平洋上,根本就沒有多少島嶼,大部分規模較大的島嶼離北美大陸的距離都不算太遠,全部在岸基戰術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內,能夠有效得到美軍航空兵的掩護。

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中國軍隊不去攻打美國本土。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海軍以夏威夷羣島爲基地,向東南方向推進,也就是把矛頭指向中美洲地峽,那纔是真正的災難。

要知道,巴拿馬運河就在中美洲地峽最狹窄的地段上。

更重要的是,巴拿馬運河是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咽喉。雖然美國本土有着完善的鐵路與公路交通體系,但是東西地區的物資運輸有六成依靠海運,而所有往返於東西海岸地區的船隻都得走巴拿馬運河。

當然,巴拿馬運河的軍事價值更加重大。

說白了,美國海軍在大西洋艦隊與太平洋艦隊之間調動戰艦,全都通過巴拿馬運河。舉一個更加直觀的例子,美國海軍在設計戰艦的時候,就得考慮巴拿馬運河的通航能力,即艦體寬度不得超過三十三米。這個限制因素在“依阿華”級戰列艦上體現得極爲清楚,即該級戰列艦的型寬就是三十三米。要知道,以“依阿華”級戰列艦的噸位,如果不考慮巴拿馬運河的限制,其型寬至少應該在三十七米左右,才能在防護與速度上取得較好的平衡,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的型寬就爲三十七點二米。過低的寬度,直接使“依阿華”級的艦體拉長,從而限制了其防護水準。僅從艦體上看,“依阿華”級根本不像戰列艦,更接近戰列巡洋艦。

由此可見,巴拿馬運河有多麼重要。

可以說,如果丟掉了巴拿馬運河,哪怕只是遭到了嚴重破壞,美國海軍也將因此被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將直接輸掉太平洋戰爭。說白了,如果美國戰艦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那麼美軍要向太平洋派遣戰艦,就得繞過整個南美洲,從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而這要比走巴拿馬運河多出上萬公里的航程。更要命的是,這條航線所經過的國家,大多保持中立,不見得會爲美軍艦隊提供幫助。也就是說,就算經麥哲倫海峽進入了太平洋,美軍艦隊的戰鬥力也會大幅度降低。當然,如果要去東北太平洋作戰,那就還得航行上萬公里,等於是勞師遠征。

顯然,中國艦隊可以以夏威夷羣島爲基地,以逸待勞的擊敗美軍艦隊。

當然,這也只能怪美國的工業、特別是造船業分佈得極不合理。

雖然在美國西海岸地區,有着衆多的天然良港,僅鄰近墨西哥的聖迭戈,就有一座可以容納整個太平洋艦隊的港灣,而且在大戰期間,美軍已經在此大興土木,其北島海軍基地在當時已經很有規模了。但是在西海岸地區,沒有一座大型造船廠,也沒有大型鋼鐵廠,大戰爆發前連建造萬噸輪的能力都沒有。大戰中,美國的造船業主要集中在東海岸、五大湖與墨西哥灣地區,其中大型戰艦全部在東海岸的幾座主要港口裡建造,潛艇與驅逐艦主要在五大湖的造船廠建造,墨西哥灣沿岸的造船廠則負責建造貨輪、護航航母等艦船,因此美國的造船業全部集中在大西洋地區。

由此可見,只要丟掉了巴拿馬運河,美軍就會毫無懸念的輸掉太平洋戰爭。

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尼米茲把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中途島就是美軍的底線,再也不能後退,至少在一九四四年上半年不能丟掉中途島。

要想守住中途島,就需要第72艦隊。

尼米茲沒有別的選擇,金上將也沒有別的選擇。

問題是,現在把編入第72艦隊的主力艦派過去,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嗎?

尼米茲沒有說,但是他本人並不抱太大的希望。至於原因,金上將也非常清楚,即那些戰艦僅僅只是戰艦,官兵的訓練工作都沒完成,而且四艘新艦都在做服役後的測試,性能到底如何,系統設備有沒有兼容性問題等等都說不清楚。在和平時期,這些戰艦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正式服役。即便在戰爭時期,美軍提前讓其服役,也不等於具備了作戰能力,只是掛了個服役的名頭而已。

只是,還有別的辦法嗎?(未完待續……)

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4章 厲害關係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大清首輔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61章 下馬威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21章 新賽場第592章 佔領軍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00章 堅持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45章 選擇第85章 陣營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34章 戰爭之門第70章 圈套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67章 前奏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27章 冷眼旁觀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75章 好消息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284章 高標準第22章 迫敵決戰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22章 投降第581章 印象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474章 各有所第387章 預備隊第1章 職業士兵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243章 消耗品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444章 減負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68章 不放棄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160章 覺悟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01章 遠戰第82章 預料之外第630章 霸權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200章 大都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7章 底牌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69章 轉移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8章 叔侄第46章 聯軍
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0章 衰落的帝國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4章 厲害關係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21章 大清首輔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61章 下馬威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21章 新賽場第592章 佔領軍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00章 堅持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45章 選擇第85章 陣營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34章 戰爭之門第70章 圈套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67章 前奏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27章 冷眼旁觀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75章 好消息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284章 高標準第22章 迫敵決戰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22章 投降第581章 印象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474章 各有所第387章 預備隊第1章 職業士兵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243章 消耗品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444章 減負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68章 不放棄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160章 覺悟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01章 遠戰第82章 預料之外第630章 霸權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200章 大都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7章 底牌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69章 轉移第45章 特立獨行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28章 叔侄第46章 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