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謊言與真相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69 謊言與真相

在馮承乾耐着性子等待南雲忠一前來送死的時候,全世界都鬧翻了。

六月十三日下午,日本當局首先公佈消息,宣稱中國海軍艦隊偷襲了硫黃島。

有趣的是,日本當局在公告中沒有提到聯合艦隊的損失情況,只是強調了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航空戰隊及時發現了中國艦隊的偷襲企圖,並且果斷進行反擊,在戰鬥中擊沉了一艘中國航母、重創了另外兩艘,還擊落了上百架中國戰機,取得了自突襲那霸之後最爲輝煌的勝利。

顯然,這份公告是給日本國內民衆看的。

要知道,只要中國當局出面,日本的謊言就會被戳穿。至於日本民衆,因爲日本政府已經封鎖了所有消息渠道,甚至不准許外國記者在日本國內自由活動,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真相。

問題是,接下來兩天,中國當局都保持沉默。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爲特混艦隊還沒有返航,依然保持無線電靜默,中國當局也就不知道戰況如何。

顯然,這可急壞了中國民衆。

當時,甚至連老百姓都心急如焚。即便連孩童都知道,中國要想擊敗日本,就得依靠海軍,而特混艦隊是中國海軍的全部,即便不像日本當局宣稱的那樣,只要有個差池,中國就會輸掉這場戰爭。這就意味着,過了才二十多年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中華大地將再次遭受戰火荼毒。

沒有海軍這道國門外的屏障,戰火遲早會燒上中國本土。

一時之間,國內局勢變得極爲複雜。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都已覺悟,而且知道國家的榮辱決定着個人的幸福,大批年輕人踊躍參軍報效祖國,但是也不乏悲觀主義者,甚至是賣國份子。

沒有收到特混艦隊的報告,中國當局只能保持沉默。

當然,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政府與中國民衆。

十三日傍晚,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魏特曼就緊急會見了中國外長,詢問中國海軍是否吃了敗仗。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也知道,這場海戰將決定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命運。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中國打輸了這場海戰,日本肯定會出兵朝鮮、甚至攻打臺灣,讓中國陸軍被迫進行本土保衛戰,也就沒有能力去牽制紅俄。可想而知,在日本軍隊重返亞洲大陸的時候,紅俄就會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而且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將不得不兩線作戰。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德皇在十三日夜間,秘密召見了魯登道夫與希佩爾等人。

在這次秘密會議中,德皇直接提到,如果中國海軍戰敗,帝國海軍必須立即組建遠東艦隊,至少得幫助中國渡過難關,防止中國迅速戰敗。如果有可能,則得幫助中國奪回西太平洋的制海權。

當然,德皇不是爲了中國,而是在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或者說他的皇位着想。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根本不可能立即組建遠東艦隊,更不可能派艦隊去西太平洋作戰。原因很簡單,英國已經站在戰爭的門檻上,隨時有可能參戰。如果帝國海軍在這個時候分兵西太平洋,英國肯定會立即參戰。顯然,被削弱的公海艦隊,肯定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對手。

希佩爾在其回憶錄中也提到,在德皇提出組建遠東艦隊的時候,他也非常震驚,認爲這麼做不但幫不了中國,還會葬送帝國海軍,甚至是葬送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他們能做的,就是爲中國海軍祈禱。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除了祈禱,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這個時候根本幫不上忙。

當然,必要的防範工作還是得做。

十四日,魯登道夫就調整了德軍在西線的作戰計劃,把原本計劃派往西線的二十四個師全部留了下來,防止紅俄向帝國宣戰。

可以說,這差點葬送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大好前程。

要知道,攻打法國的戰鬥正進行到關鍵時刻,德軍已經在一週之內突破、並且分割保衛了法比邊境地區的近四十萬法軍,正準備圍殲這股法軍。只要打成了,在巴黎北面就沒有法軍的主力部隊了。當時,魯登道夫準備的二十四個師,就是用來打這場仗的。沒有這二十四個師,德軍肯定無法順利圍殲法軍。

所幸的是,兩天之後,硫黃島海戰的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嚴格說來,這不是海戰,因爲雙方的艦隊壓根就沒有進行過面對面的戰鬥,航空戰隊甚至沒有與特混艦隊遭遇。

在日本當局發佈假消息的時候,航空戰隊正在返回東京灣的途中呢。

十二日下午,山本五十六搭乘水上飛機來到航空戰隊之後,就下令返航,而不是南下尋找特混艦隊決戰。

原因很簡單,山本五十六根本就不知道特混艦隊在哪。

更重要的是,在聯合艦隊主力戰隊遭到毀滅性打擊之後,日本海軍的士氣極爲低落,根本沒有勇氣與特混艦隊決戰。

可以說,在偷襲那霸中積攢起來的鬥志,一下就被打掉了。

結果就是,特混艦隊在硫黃島西北海域苦苦等待了兩天,結果什麼也沒等到,甚至連一艘日本船隻都沒遇到。

十四日下午,特混艦隊轉向返航。

傍晚,日落之前,馮承乾讓通信參謀發出了捷報,隨後讓魯志剛調整了航線,以免在返航途中遭到日本潛艇伏擊。

直到這個時候,中國當局才知道,特混艦隊不但偷襲了硫黃島,而且自身沒有損失。

當天晚上,中國外長緊急召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駐華大使,首先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比中國領導人還要急的帝國使者。

當然,中國的宣傳機構也積極活動。

十五日上午,中國的所有晨報都在頭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特混艦隊突襲硫黃島、全殲日本聯合艦隊主力戰隊、摧毀硫黃島軍港的特大好消息,一些報紙還在頭版上刊登了馮承乾海軍大元帥的照片,宣稱這是在馮承乾大元帥親自指揮下,中國海軍取得的重大勝利,更是反敗爲勝的轉折點。當然,更多的報紙提到了“復仇”兩個字,即特混艦隊突襲硫黃島是對日本海軍偷襲那霸港的復仇行動。

從戰果與影響上看,這兩次偷襲行動的意義相差不大。

要知道,聯合艦隊偷襲那霸港,使得中國海軍的所有主力艦都喪失了戰鬥力,而且很難在短期內修復。

只是,對兩支海軍來說,這兩次偷襲行動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事實上,在組建中國海軍的時候,馮承乾就沒有想過讓主力艦充當主力,而是選擇了重點發展以航母爲核心的航空作戰力量。可以說,對中國海軍來說,有沒有那五艘主力艦的影響都不是很大,至少在戰爭初期、特別是在爭奪制海權的戰鬥中,戰列艦這類主力艦幾乎派不是用場。

顯然,日本海軍的情況恰恰相反。

雖然在中日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吃夠了航空作戰的苦頭,但是卻總結出了一些極端錯誤的經驗,並且由此走上歧途。最顯著的標誌就是日本在此之後,不但沒有集中力量打造以航母爲核心的航母戰鬥羣,反而傾盡國力建造“大和”級超級戰列艦,似乎認爲只有這種排水量接近七萬噸、配備了十八英寸主炮的超級戰艦才能奪取制海權,也才能壓制住以航母爲核心的中國海軍。

由此可見,對日本海軍來說,有沒有主力艦並不是毫無影響。

可以說,在聯合艦隊的八艘主力艦非沉即毀、僅剩下因爲故障沒有能夠參與這次作戰行動的“霧島”號戰列艦的情況下,日本海軍根本沒有取勝的信心,甚至沒有出海與中國海軍決一死戰的勇氣。

偷襲硫黃島之後,中國海軍士氣大振,似乎忘掉了剛剛遭受的慘痛損失。

日本海軍卻是另外一副境況,從山本五十六往下,無不十分絕望。在返航途中,山本五十六甚至有產生了自裁謝罪的念頭。

當然,山本五十六沒有這麼衝動。

痛定思痛之後,山本五十六也認識到,航母已經取代了戰列艦,航空作戰將是未來海戰的大潮流。更重要的是,航空戰隊毫髮無損,四艘艦隊航母都安然無恙,而且日本海軍航空兵的主力都還在。

也就是說,日本海軍不但沒有戰敗,還有很大的把握反敗爲勝。

至少從兵力上講,日本海軍依然有着較爲明顯的優勢。

別忘了,中國海軍只有三艘艦隊航母。

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山本五十六才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決心率領日本海軍去戰勝不可一世的中國海軍。

中國海軍這邊,馮承乾也沒放鬆下來。

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這次突襲並沒取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因爲最重要的航空戰隊成了漏網之魚。

這就意味着,中國海軍還得面對更加兇險的艦隊決戰。

對於能否在艦隊決戰中擊敗日本海軍,馮承乾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爲他也知道,日本海軍吃一虧長一智,肯定吸取了經驗教訓,也就會更加重視航空作戰。如果日本海軍涌現出幾個航空作戰方面的人才,那麼接下來的戰鬥肯定會極爲艱難。更重要的是,與日本的戰鬥拖得越久,中國離勝利就越遠。

,!

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582章 立場第152章 足跡第401章 將才第81章 內訌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92章 信心第141章 斷裂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56章 撤退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103章 餘波第395章 爭取第577章 信號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66章 主考官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98章 回家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83章 前仆後繼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94章 決戰在即第185章 點撥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72章 生死抉擇第158章 野心家第394章 拉鋸戰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140章 失控第117章 算計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96章 關鍵一戰第15章 開拓者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6章 利令智昏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8章 委曲求全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492章 多用途第53章 犧牲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77章 新局面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章 帝國之路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77章 創造機會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76章 生或死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79章 突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26章 夾擊第152章 足跡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03章 勢在必行
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582章 立場第152章 足跡第401章 將才第81章 內訌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92章 信心第141章 斷裂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156章 撤退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103章 餘波第395章 爭取第577章 信號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66章 主考官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98章 回家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83章 前仆後繼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94章 決戰在即第185章 點撥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72章 生死抉擇第158章 野心家第394章 拉鋸戰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140章 失控第117章 算計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504章 疲勞作戰第96章 關鍵一戰第15章 開拓者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56章 利令智昏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8章 委曲求全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492章 多用途第53章 犧牲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177章 新局面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章 帝國之路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77章 創造機會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176章 生或死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79章 突擊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26章 夾擊第152章 足跡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203章 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