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冷眼旁觀

“威廉大帝”號動工建造時,並沒引起轟動。除了前期宣傳的效果,還與當時的國際事件有關。

最受關注的,正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執意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兩年前,在英德出面干預之後,亞歷山大三世暫時放棄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法俄聯盟也因此告吹。

在俄國國內,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要性人盡皆知。

雖然英德竭力反對,但是沙皇、大臣、以及俄國的資本家並沒忘記,只有修建了這條鐵路,俄國纔是真正的俄國。

隨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加強海軍軍備,亞歷山大三世看到了機會。

僅僅兩年,英德關係大不如前。雖然兩個強大的帝國依然在表面上維持着友好關係,但是英國已經開始提防德意志第二帝國,防範這個歐陸頭號強國成爲海軍大國,從而對英國的海上霸權構成威脅。

藉此機會,亞歷山大三世再次提出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

這次,沙皇是玩真的了。

爲了促成此事,亞歷山大三世讓維特全權負責修建鐵路的事情,並且與法國進行貸款融資談判。英德還沒來得及採取外交行動,維特就向沙皇遞交了工程規劃書,並且得到了內閣與杜馬的全力支持。

緊接着,法國國會批准了十四億法郎的對俄貸款。

隨着“西伯利亞鐵路建築公司”問世,俄國在法國的幫助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已成鐵板釘釘的事實了。

顯然,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此非常惱火。

面對共同的威脅,就算英德關係並不融洽,也得暫時放下矛盾,希望對方能夠成爲對抗法俄聯盟的依託。

由此可見,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一意孤行,等於幫了帝國大忙。

英德關係緩和之後,帝國繼續建造大型戰艦,也得有充足的理由。

當然,理由就擺在面前,根本不用尋找。

年底,在“威廉大帝”號已經鋪設好龍骨的時候,馮承乾代表德意志第二帝國宣佈,爲了應對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構成的威脅,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每年建造一艘主力艦。

對此,英國不但沒有反對,反而提出可以幫助帝國建造戰艦。

英國此舉,並非大發善心,而是在爲自己着想。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能夠牽制住俄國波羅的海艦隊,那麼英國在地中海、黑海、遠東等地區受到的壓力將大大降低,也就能更好的維護英國的利益。

在這個時代,俄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海軍強國。

雖然俄國的地理環境不太理想,出海口被大陸分割,但是自彼得大帝之後,俄國一直在努力獲取南方的出海口,爲向外拓展領土打造艦隊。此時,俄國總共有三支艦隊,即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與遠東艦隊。從條件上講,黑海艦隊最爲理想,只要通過歐亞大陸之交的海峽就能進入地中海。只是受奧斯曼帝國鉗制,俄國黑海艦隊很難有所作爲。遠東離俄國核心地區十分遙遠,又沒有暢通的陸路交通,也不受重視。因爲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就在波羅的海邊上,所以波羅的海艦隊的實力在俄國海軍中首屈一指,擁有數艘主力艦,爲波羅的海最強大的艦隊。

從地理上看,從波羅的海出來,就是英國控制的北海。

只要波羅的海艦隊殺了出來,就能對英國構成極大的威脅。

同樣受地理因素影響,加上在波羅的海沒有合適的基地,英國皇家海軍不大可能派艦隊進入波羅的海。

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能夠牽制住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對英國肯定是大有裨益。

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需要足夠的時間,而修建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綿延上萬公里的鐵路也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對此,馮承乾看得十分透徹。

只要帝國海軍還沒有強大到對皇家海軍構成致命威脅,英國就會把野心勃勃的俄國當成最爲強大的潛在對手。

有俄國在前面擋着,英德兩國至少得在表面上維持友好關係。

這樣一來,馮承乾就得把握好分寸,只要不分刺激英國,控制好造艦規模與速度,就不會引火燒身。

每年造一艘主力艦,而且僅是五年規劃,算不上過分。

即便再等五年,帝國海軍也只有七艘主力艦,而且服役的不會超過五艘,連英國皇家海軍的零頭都不到。

俄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還不是馮承乾最關注的事情。

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與馮承乾有關,甚至可以說是馮承乾一手引發的大事,即日本向英國訂購戰艦。

經過近一年的談判,英國與日本達成協議,由英國提供貸款,爲日本建造四艘鐵甲艦。

日本,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

只是,日本不像俄國,有廣袤的國土、衆多的人口與豐富的資源。可以說,日本的野心與實力極不相稱。

促成此事的,正是沙皇一意孤行。

最初的時候,英國不想做虧本買賣,畢竟給日本發放貸款,等於是在賭博,不見得能夠收回來。精明的英國人早就看了出來,日本積極擴充海軍,絕對不是爲了本土防衛,而是要在遠東地區大幹一番。頭腦再簡單的人都想得到,日本與大清遲早會幹上一場,但是沒人知道誰會是最後的勝者。如果日本戰敗,那麼英國提供的貸款將全部泡湯,別說連本帶利全部收回來,恐怕連本金都得賠進去。

英國的資本家很精明,自然不想做賠本買賣。

直到傳出沙皇決定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消息,英國當局才改變初衷,認識到扶持日本的重要性。

在遠東地區,英國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大清積弱積貧,還以天朝自居,定然不會跟英國聯手遏制俄國。

那麼,正在快速發展壯大的日本,成爲英國在遠東地區結盟的唯一對象。

只是,此時的日本還不夠強大。

在與英國簽署了貸款購艦協議之後,日本的外交官專程來到柏林,提出從帝國採購幾艘戰艦,而且希望帝國同樣能夠提供貸款。

之前,日本也從德國採購過戰艦,比如建造“定遠”艦的伏爾鏗造船廠就爲日本建造過一艘小型軍艦。問題是,帝國財政本來就捉襟見肘,而且帝國海軍也在擴充規模,不可能爲日本提供貸款。

馮承乾一直在關注這件事,也早就料到日本會向帝國求援。

爲此,馮承乾提前做好了準備,即在日本外交官來到柏林之前就向腓特烈三世遞交了海軍五年發展規劃。

此舉,等於吸收了帝國的多餘資本,讓帝國銀行家無法爲日本提供貸款。

馮承乾沒有直接反對爲日本提供貸款、幫助日本建造戰艦,畢竟這麼做會讓腓特烈三世懷疑他的忠誠度。

在馮承乾的暗中干預下,日本外交官非常失望的離開了柏林。

在歐洲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號角吹響之前,遠東地區的海軍軍備競賽就開始了,而且更加激烈。

軍備競賽的直接結果,就是一場大規模戰爭。

雖然歷史已經改變,但是本質上的東西並不會改變,比如由日本的擴張野心所引發的日清戰爭。

按照馮承乾的估計,日清戰爭,也就是他熟知的中日甲午戰爭肯定會爆發。

如果以雙方海軍艦隊的擴充速度爲準,那麼這場戰爭將在一八九五年前後爆發,因爲到這個時候,日本與大清的海軍實力都將達到巔峰,而且日本的國力已經不足以繼續進行海軍軍備競賽了。

在經濟被軍備競賽拖垮之前,日本肯定會發動戰爭。

這將是蒸汽時代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也將是一場劃時代的海戰。這場海戰,不但會改變兩個國家的命運,還將改變海軍的發展方向。

當時,馮承乾也十分矛盾。

在內心裡,他並不希望日本取勝,因爲這會給他熱愛的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可是他非常清楚,正是這場戰爭爲腐朽的大清王朝挖掘了墳墓,最終葬送了這個極端落後、極端腐敗的帝國。

如果大清沒有在這場戰爭中戰敗,也許還能殘喘幾十年。

讓腐朽的大清王朝再統治幾十年,對中華民族有好處可言嗎?

除了阻止帝國爲日本建造戰艦,馮承乾沒有做其他干預歷史的事情,因爲他既不想幫助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大清王朝,更不想爲敵人做嫁衣裳,成爲敵國的幫兇。至於大清與日本的戰爭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馮承乾也無法預測,他只能順應歷史潮流,當一個冷眼旁觀者。

這一年,歐亞大陸與遠東地區風起雲涌,馮承乾卻過得比較輕鬆。

爲了避免與陸軍發生衝突,德皇已經把戰爭部拆爲兩部分,馮承乾保留戰爭部長的名譽頭銜,實爲海軍戰爭部長。讓馮承乾稍感意外的是,出任陸軍戰爭部長的不是瓦德西,而是施利芬。

放下虛名,馮承乾反而輕鬆了許多。

再說了,與施利芬打交道,要比跟瓦德西相互算計輕鬆得多。

只是,身在要職,麻煩事肯定少不了。

到了年底,一件事情就讓馮承乾頭痛不已。

;

第26章 只進不退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71章 恐慌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11章 火藥桶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72章 誘餌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7章 出發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40章 失控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90章 收手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11章 最高效益第3章 工業時代第22章 只缺艦隊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77章 創造機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章 重新開始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57章 皇朝末日第562章 頑抗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32章 立場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268章 臆測第2章 笑談天下第459章 強攻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7章 重工業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96章 關鍵點第12章 危機浮現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6章 隱患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37章 綱領第16章 慢半拍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41章 大潰退第122章 投降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11章 突防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43章 拖累第160章 餘熱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71章 遠去第398章 偷襲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章 新皇登基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75章 臨時搭檔
第26章 只進不退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71章 恐慌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11章 火藥桶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72章 誘餌第107章 不速之客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37章 出發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40章 失控第78章 不得不戰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90章 收手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11章 最高效益第3章 工業時代第22章 只缺艦隊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77章 創造機會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章 重新開始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57章 皇朝末日第562章 頑抗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32章 立場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268章 臆測第2章 笑談天下第459章 強攻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7章 重工業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99章 別無選擇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96章 關鍵點第12章 危機浮現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26章 只進不退第86章 隱患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37章 綱領第16章 慢半拍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41章 大潰退第122章 投降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111章 突防第522章 精確轟炸第43章 拖累第160章 餘熱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71章 遠去第398章 偷襲第145章 與蛇共舞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章 新皇登基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75章 臨時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