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火藥桶

一九八二年四月,狙擊手部隊接到命令,移駐馬耳他島。

此時,巴爾幹半島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了。

對歐洲來說,巴爾幹半島就像一塊腫瘤,已經困擾了歐洲一百多年,早就是歐洲動盪的根源。

別忘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從巴爾幹半島開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爲奧匈帝國在戰爭中解體,德意志第二帝國又受到柏林和會所簽署的條約限制沒能控制整個歐洲大陸,而意大利則缺乏足夠的實力,之前以巴爾幹半島保護者自居的沙俄也已完蛋,所以巴爾幹半島成爲了無主之地,困擾着該地區的民族矛盾並沒得到化解。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隨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南下地中海,以及意大利加入同盟國集團影響,巴爾幹半島獲得了短暫的和平。問題是,戰爭期間,德意兩國都沒有着手解決該地區的根本問題,而是根據各自的需要,扶持了一個主體民主。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扶持的是塞爾維亞人,而意大利扶持的則是克羅地亞人。

大戰期間,這兩支勢力受到宗主國的約束,尚且能夠和平相處。

只是,到了戰後,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雖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成爲了歐洲霸主,也是歐洲唯一能夠與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爭霸的國家,但是受國家實力限制,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需要其他次等強國。比如意大利的支持。

結果就是,在很多關係到意大利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做出讓步。

這其中,就包括了巴爾幹地區的主導權。

根據德意兩國主導,在一九五三年簽署的《巴爾幹民族自治決議》中的規定,在狹義上的巴爾幹地區,也就是除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希臘之外的地區建立一個多民族國家。組成這個國家的各個民族都擁有足夠的自治權。

關鍵是,這個被稱爲“南斯拉夫”的國家,並沒有一個穩定的根基。

事實上。從名字上就看得出來。“南斯拉夫”的本意是南方的斯拉夫國家,而塞爾維亞人才是斯拉夫人,其他的多數民族都不屬於大斯拉夫。也就是說。僅看國名,這應該是一個由塞爾維亞人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事實上,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人也確實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問題是,這個國家的政權卻掌握在克羅地亞人手裡。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塞爾維亞人對有名無實耿耿於懷,而克羅地亞人則對國名萬分不滿,兩個主要的民族都對這個由大國強權建立起來的國家感到不滿,也都希望通過某種方式來改變現狀,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八零年代之前。這個問題還不算突出。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需要意大利的支持,而且意大利在由德意志第二帝國主導的西方聯盟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說,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的聯合控制之下,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人尚能和平相處。

到了八零年代。南斯拉夫的局勢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首先就是,意大利在遭受了經濟危機之後,在西方聯盟裡的地位迅速降低,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影響大幅度縮小。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則經受住了經濟危機的考驗,國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對意大利提供的支持不再那麼急迫。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一個完全聽其指揮的歐洲。

說白了,關鍵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野心。

雖然到八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縮小了與中國的差距,特別是在重工業與軍事工業領域,幾乎與中國持平,但是在整體實力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依然有着較爲明顯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這種局面不會維持多久。

原因很簡單,只要經濟危機結束,中國就能迅速復甦,也將再次擴大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領先優勢。

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維持這種相對有利的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整個歐洲。

顯然,這裡面關鍵就是意大利。

要知道,意大利是三個核大國之一,而且是三個主要戰勝國之一,更是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只有控制住意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能控制整個歐洲。

爲此,就需要採取行動,讓意大利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真正的盟友,並且加入由德意志第二帝國發起的歐洲統一大業。

顯然,巴爾幹地區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選擇的着手點。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控制巴爾幹地區,就能夠讓意大利相信其統一歐洲的決心,而意大利當局就必須做出選擇,即要麼加入歐洲聯盟,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主導下的歐洲共同體的成員,要麼就被排除在歐洲共同體之外,成爲一個歐洲大家庭門外的歐洲國家。

不可否認,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此舉是有道理的。

這就是,意大利沒有單獨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抗的實力,而且也很難在歐洲獲得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就是說,意大利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國,加入歐洲共同體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區別只是在何時加入。

如果沒有巴爾幹戰爭,意大利很有可能會把入盟時間推遲十多年,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將因此喪失追上中國的最佳時機。相反,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巴爾幹問題,那麼意大利就很有可能立即加入歐洲共同體。

顯然,這兩者有着本質上的差距。

即便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能夠在八零年代結束之前,把整個歐洲聯合起來,那麼在九零年代到來的時候,就肯定會被中國甩下,而且可能永遠也無法獲得第二次趕超中國的機會。

要知道,中國在七零年代與八零年代打下的基礎,都將在九零年代開花結果。

事實也確實如此。到了九零年代,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的巨大投資開始產生成效,在科技領域取得了絕對優勢,並且憑藉先進的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強大生產力,甩開了所有的競爭對手。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在八零年代建立一個包括了意大利在內的歐洲共同體是繼續與中國對抗的必要基礎。

沒有這個基礎,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肯定會輸掉冷戰。

別忘了,顧祝同已經提出了“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概念,而這必然是一個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的系統工程。

沒有足夠的實力,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肯定會在這輪競賽中敗下陣來。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此時已無更好的選擇,必須在巴爾幹地區賭上一把,爭取把意大利拉攏過來。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嚴重低估瞭解決巴爾幹問題的難度。

要知道,巴爾幹不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還是一個宗教關係極爲複雜的地區,更是一個地理環境極爲惡劣的地區。

更重要的是,巴爾幹地區牽扯到的不僅僅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

說白了,巴爾幹地區就是歐洲的火藥桶。

毀滅了三個帝國、終結了不列顛帝國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在此引發,而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瓦解之後,就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給該地區帶來長久的和平,也沒有哪個政治家能夠解決該地區錯綜複雜的民族與宗教問題。

德意志第二帝國選擇在此時出兵南斯拉夫,顯然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別忘了,意大利在中德冷戰中只是一個配角,就算意大利不在巴爾幹問題上發言,中國也不會坐視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該地區。

顯然,這也正是中國軍方把狙擊手部隊派往馬耳他島的原因。

當月,李承志就執行了一次秘密任務,即護送軍事情報局的高級官員前往克里特島與希臘情報官員進行秘密會晤。

顯然,在南斯拉夫問題上,希臘也是利益攸關國家。

更重要的是,希臘是最容易爭取到的國家。

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一直在扶持土耳其,而希臘在獨立之前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與土耳其有很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其中包括領土爭端。

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扶持土耳其,已經嚴重損害了希臘的利益。

有趣的是,希臘國王還是德皇威廉三世的表兄,即希臘國王的母親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妹妹。

當然,歐洲國家的王室全都沾親帶故,而王室關係並不能決定國家關係。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王室、俄國沙皇與德皇都是親戚,可這仍然沒有改變國家的敵對關係。

對希臘來說,一個由克羅地亞人做主的南斯拉夫尚且可以接受,而一個由塞爾維亞人控制的南斯拉夫就完全無法接受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南斯拉夫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那麼希臘在地區事務上就將喪失僅有的一點發言權,其國家利益將成爲德意志第二帝國實現其野心的籌碼,也就不可能得到任何保證。(未完待續。。)

第89章 借刀殺人第533章 陷阱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章 戰鬥力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5章 風雲再起第8章 帝國時代第72章 生死抉擇第46章 臨危不亂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67章 血誓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405章 犧牲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66章 煙霧彈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170章 報道第185章 點撥第119章 賭注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582章 立場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387章 預備隊第225章 撤與戰第15章 熱身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69章 打壓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72章 警戒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61章 中興干將第524章 能源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章 士氣歸零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66章 滅頂之災第95章 情報天才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93章 特殊任務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596章 關鍵點第134章 首敗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74章 僥倖第35章 逼談
第89章 借刀殺人第533章 陷阱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4章 戰鬥力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5章 風雲再起第8章 帝國時代第72章 生死抉擇第46章 臨危不亂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67章 血誓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6章 叢林求生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405章 犧牲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66章 煙霧彈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170章 報道第185章 點撥第119章 賭注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582章 立場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387章 預備隊第225章 撤與戰第15章 熱身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69章 打壓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45章 下一個目標第172章 警戒艦第210章 此消彼漲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61章 中興干將第524章 能源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章 士氣歸零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66章 滅頂之災第95章 情報天才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93章 特殊任務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596章 關鍵點第134章 首敗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74章 僥倖第35章 逼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