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中心海洋

對傳統的西方列強來說,印度是一塊大肥肉。曾經,有人把印度比喻成英國王冠上最耀眼的那棵鑽石。這個比喻也沒有錯,如果沒有印度這塊殖民地,英國就不可能成爲稱霸全球兩百多年的日不落帝國。

可以說,印度吸引着所有西方國家。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試圖通過修建中東鐵路,把觸手伸進印度洋,從而獲得從英國手裡奪取印度的基礎。當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提出修建這條鐵路的時候,還差點與英國爆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肯放棄針對英國的所有戰後條款,就是因爲英國在印度問題上做出了讓步,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共同分享印度的利益。可惜的是,這一局面並沒維持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與印度無緣了。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向中國當局提出,希望中國出兵印度。

只是,當時的情況不允許這麼做。

等到日本即將戰敗的時候,美國參戰,中國再次推遲了出兵印度的作戰計劃,隨後又是向紅俄開戰,導致中國軍力嚴重不足,也就只能繼續推遲進攻印度的作戰計劃,而這一擱置就是一年多。

對中國來說,進攻印度有很大的必要性。

當然,中國出兵印度的主要目的與英國、德意志第二帝國等西方傳統列強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從一開始,馮承乾就明確提出,中國不可能效仿英國。在佔領印度之後,把印度變成中國的殖民地。

馮承乾提出這一觀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

這就是,印度在經受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之後,已經有了民族獨立的苗頭,任何緊跟着英國步伐佔領印度的國家,都有可能被印度的獨立浪潮所淹沒。而印度也將變成該國的泥潭。

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的獨立運動就開始擡頭。

大戰期間,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沒有獲得進軍印度洋機會,讓英軍能夠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鎮壓印度的獨立運動浪潮,恐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印度就會宣佈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印度的獨立運動遭到了殘酷鎮壓。

有趣的是,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對待印度獨立運動的立場完全一致,即可以給予印度地方政府一定的自治權,但是必須保留在原有的體系範圍之內,獲得完全獨立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根據非官方資料,在一九二零年到一九二九年的十年間,英國在印度的駐軍,總共鎮壓了上萬起獨立運動、或者與獨立有關的運動,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則爲執行鎮壓任務的英軍提供了幫助。在這十年間,至少有一百五十萬印度人在英軍的鎮壓中喪生。還有更多的印度人遭到秘密逮捕。

問題是,鎮壓並不能扼殺印度人尋求獨立的夢想,反而讓更多的印度人加入獨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領袖甘地發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並且在斷斷數年之內席捲印度全境。雖然殖民地當局多次逮捕甘地,還多次宣佈甘地犯有叛國罪。但是卻沒有處死他。也沒有能夠撲滅他發起的獨立運動。直接結果就是,印度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印度的獨立運動已經變得不可收拾了。

在一九四一年,因爲印度的獨立運動引發的罷工等事件。導致印度的經濟產值降低了百分之四十。當時,因爲印度港口工人罷工。很多囤積在港口裡的物資根本無法裝船,也就無法運往英國。此外,因爲印度的紡織工人大罷工,英國出現了棉紗與棉布緊缺的現象,不得不加大從美國的進口量。

可以說,這個時候,換任何一個國家去統治印度,都要面對同樣的難題。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並不主張佔領印度,而是提出應該利用印度的民族獨立運動,把英國趕出印度,減輕中國軍隊的作戰負擔。中國需要獲得的,只是控制印度的部分城市,特別是港口城市,在印度洋北岸獲取一些海軍基地,爲接下來進軍中東打下基礎,也爲開闢前往地中海的航線做好準備。如果中國當局能夠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組織,並且承認印度是一個獨立國家,那麼中國就很有可能以非常輕微的代價獲得這些港口,而不是在印度打一場大規模戰爭。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馮承乾的觀點。

有人提出,既然不能在印度搞殖民地,爲什麼不直接吞併印度?

要知道,中國現在的國力不比英國霸佔印度的時候差,而且中國離印度更近,也更容易控制印度。

問題是,中國吞併印度能得到什麼,以及需要爲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顯然,對於剛剛進入工業化時代的中國來說,印度是一個極爲沉重的負擔,因爲印度有接近三億人口,而且在遭受了英國近兩百年的剝削之後,印度民衆極爲貧窮,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絕大部分印度人都是文盲,而且印度還處於農耕時代。可以說,背上這個沉重的負擔肯定會對中國的長遠發展產生嚴重影響。事實上,歷史上任何一個稱霸全球的大國,都沒有在領土上搞擴張,最多也就是獲取海外殖民地。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以吞併的方式來侵佔其他民族的土地,就等於背上了負擔,對國家發展沒有任何好處可言,更不用說讓國家發展壯大了。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吞併印度有足夠多的好處,英國早就這麼做了。

英國沒有吞併印度,而是把印度當成殖民地,把印度人當成殖民地居民,就是不想背上負擔。

顯然,吞併印度是很不現實的想法。

再說了,從歷史上看,印度與中國非常相似,都有着數千年的歷史,而且都曾經同化過入侵者。如果中國吞併了印度,那麼只有兩個結果,一是印度被中國同化,而是中國被印度同化。對於兩個生命力同樣頑強的民族來說,恐怕這兩個結果都不會出現,而最有可能出現的是民族間無休止的紛爭與鬥爭。

最終,馮承乾的主張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

當然,在出兵問題上,吳鐵生等人有不同的觀點,即在戰爭時期,中國很有必要控制印度全境。至於印度是否會成爲一個獨立的國家,那是戰後的事情,或者說可以成爲用來拉攏印度獨立運動組織的籌碼。

如此一來,中國陸軍就需要動用足夠多的兵力。

對此,馮承乾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並不是馮承乾不知道佔領印度全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而是在政治上,中國絕對有必要佔領印度全境。

這個必要,就是戰後的世界秩序。

雖然在這場大戰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主導國,基本上所有的戰略方針都是圍繞着德意志第二帝國制訂的,且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一九四二年,重心開始轉移,中國起到的作用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爲了同盟國集團的主導國,而且中國的戰略方針產生了更加重要的影響。

可想而知,在同盟國打贏了這場戰爭之後,中國肯定會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

這下,問題來了。

中國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絕對不是一件事情、或者說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需要在國力上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中國還得在國際影響力上超越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得取代歐洲成爲世界中心。

爲此,中國需要做很多事情。

比如,控制印度洋。

目光稍微放長遠一點就能發現,在這場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印度洋肯定會取代大西洋成爲“世界的中心海洋”。道理很簡單,之前的強國主要分佈在大西洋兩岸,因此大西洋是世界的中心海洋,此後的世界強國則在歐亞大陸兩端,而印度洋正是這些強國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路。很明顯,只要同盟國打贏了這場戰爭,太平洋將由中國控制,大西洋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後院,只有印度洋處在中德之間。如此一來,誰控制了印度洋、以及印度洋周邊沿岸地區,誰就能主導世界秩序。

從這個角度就能看出印度有多麼重要的戰略價值了。

在控制印度之後,中國不但能夠獲得印度洋的制海權,向北能控制中亞、向西能夠進軍海灣與中東地區,往西南則是非洲大陸。此外,還等同於把中國的本土防衛圈向印度洋方向推進了數千公里。

可以說,只要佔領了印度,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別想在戰後跟中國爭奪世界霸權。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對此也有極爲清楚的認識,因此也希望能夠成爲印度的所有者。

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暫時沒有能力進軍印度。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未完待續)

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65章 遭遇戰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39章 海軍第一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03章 下一步第143章 農場第419章 矛盾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0章 海軍起航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1章 技術投入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79章 直擊要害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613章 反差第405章 犧牲第228章 新戰場第150章 拷問第62章 搭檔第188章 選擇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8章 三權第416章 解脫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21章 核時代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8章 急流勇退第162章 機會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4章 撤退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26章 得手第601章 威脅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86章 隱患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572章 強渡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59章 主動權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451章 登陸前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521章 難題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539章 硬碰硬第524章 能源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74章 僥倖第225章 撤與戰第103章 激戰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91章 棟樑之才第129章 據點第5章 元勳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1章 新皇登基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34章 首敗第181章 替身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12章 出動第172章 警戒艦第37章 出發第9章 被妞泡
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65章 遭遇戰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39章 海軍第一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40章 列強幹涉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03章 下一步第143章 農場第419章 矛盾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0章 海軍起航第83章 神勇戰艦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1章 技術投入第67章 雷霆萬鈞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79章 直擊要害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613章 反差第405章 犧牲第228章 新戰場第150章 拷問第62章 搭檔第188章 選擇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8章 三權第416章 解脫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21章 核時代第53章 跑步前進第58章 急流勇退第162章 機會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04章 撤退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126章 得手第601章 威脅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86章 隱患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572章 強渡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59章 主動權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451章 登陸前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568章 登陸成功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521章 難題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539章 硬碰硬第524章 能源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74章 僥倖第225章 撤與戰第103章 激戰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91章 棟樑之才第129章 據點第5章 元勳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1章 新皇登基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34章 首敗第181章 替身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212章 出動第172章 警戒艦第37章 出發第9章 被妞泡